内蒙古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
十三五”以来我国完成防沙治沙任务880万公顷
发布时间:2020-08-06 00:00:00           来源: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十三五”以来我国完成防沙治沙任务880万公顷

四大沙地生态状况整体改善,植被增加226.7万公顷,沙化土地减少16.9万公顷

  6月17日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获悉,“十三五”以来,我国荒漠化防治成效显著,全国累计完成防沙治沙任务880万公顷,占“十三五”规划治理任务的88%。经过多年治理,毛乌素、浑善达克、科尔沁和呼伦贝尔四大沙地生态状况整体改善,林草植被增加226.7万公顷,沙化土地减少16.9万公顷。

 

浑善达克沙地秋色 国家林草局宣传中心供图

 

  “十三五”以来,我国实施了《全国防沙治沙规划》《京津风沙源治理二期工程规划》等一系列规划,加快实施京津风沙源治理、三北防护林建设、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石漠化综合治理等国家重点工程,由点到面带动荒漠地区生态状况整体好转。三北防护林工程实施40年,累计完成造林保存面积3014万公顷,工程区森林覆盖率由1977年的5.05%提高到13.57%。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实施近20年,累计完成营造林884万公顷,工程固沙4.4万公顷。现已批准建立53个全国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封禁保护沙化土地总面积174万公顷,建设120个国家沙漠(石漠)公园。据第五次全国荒漠化和沙化监测结果显示,全国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分别年均减少2424平方公里和1980平方公里,沙尘天气次数年均减少20.3%,植被平均盖度增加0.7个百分点。
我国坚持荒漠化治理与扶贫工作相结合,在石漠化地区的217个贫困县聘请了12.5万名生态护林员,带动近50万人增收。发展以木材、饲料、中药材、经济林果、沙漠旅游为重点的沙区特色产业,北方沙区经济林每年产出干鲜果品4800万吨,年总产值达1200亿元,占全国总产量的1/3,重点地区林果收入已占农民纯收入的50%以上。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将重点在生态区位重要的边疆地区、主要沙尘源区以及江河流域等,采取工程固沙、人工造林种草、封沙育林育草、飞播固沙造林种草, 巩固荒漠化防治成果。沙漠周边及生态区位重要、风沙危害重、林草覆盖度低的重点区域,加强沙化土地封禁保护。继续完善顶层设计,建立健全防沙治沙法律法规体系,提高工程建设质量,强化应急体系建设,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中国绿色时报  记者 孙鹏)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
主办单位:内蒙古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
承办单位:内蒙古自治区林业和草原保护总站
地址: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学苑东街23号
电话:0471-3380600 邮编:010020
蒙ICP备19003945号
 

十三五”以来我国完成防沙治沙任务880万公顷

发布时间:2020-08-06
来源: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朗读

十三五”以来我国完成防沙治沙任务880万公顷,  
  十三五”以来我国完成防沙治沙任务880万公顷
  四大沙地生态状况整体改善,植被增加226.7万公顷,沙化土地减少16.9万公顷
  6月17日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获悉,“十三五”以来,我国荒漠化防治成效显著,全国累计完成防沙治沙任务880万公顷,占“十三五”规划治理任务的88%。经过多年治理,毛乌素、浑善达克、科尔沁和呼伦贝尔四大沙地生态状况整体改善,林草植被增加226.7万公顷,沙化土地减少16.9万公顷。
   
  浑善达克沙地秋色 国家林草局宣传中心供图
   
  “十三五”以来,我国实施了《全国防沙治沙规划》《京津风沙源治理二期工程规划》等一系列规划,加快实施京津风沙源治理、三北防护林建设、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石漠化综合治理等国家重点工程,由点到面带动荒漠地区生态状况整体好转。三北防护林工程实施40年,累计完成造林保存面积3014万公顷,工程区森林覆盖率由1977年的5.05%提高到13.57%。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实施近20年,累计完成营造林884万公顷,工程固沙4.4万公顷。现已批准建立53个全国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封禁保护沙化土地总面积174万公顷,建设120个国家沙漠(石漠)公园。据第五次全国荒漠化和沙化监测结果显示,全国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分别年均减少2424平方公里和1980平方公里,沙尘天气次数年均减少20.3%,植被平均盖度增加0.7个百分点。
  我国坚持荒漠化治理与扶贫工作相结合,在石漠化地区的217个贫困县聘请了12.5万名生态护林员,带动近50万人增收。发展以木材、饲料、中药材、经济林果、沙漠旅游为重点的沙区特色产业,北方沙区经济林每年产出干鲜果品4800万吨,年总产值达1200亿元,占全国总产量的1/3,重点地区林果收入已占农民纯收入的50%以上。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将重点在生态区位重要的边疆地区、主要沙尘源区以及江河流域等,采取工程固沙、人工造林种草、封沙育林育草、飞播固沙造林种草, 巩固荒漠化防治成果。沙漠周边及生态区位重要、风沙危害重、林草覆盖度低的重点区域,加强沙化土地封禁保护。继续完善顶层设计,建立健全防沙治沙法律法规体系,提高工程建设质量,强化应急体系建设,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中国绿色时报 记者 孙鹏)
  

 

十三五”以来我国完成防沙治沙任务880万公顷

四大沙地生态状况整体改善,植被增加226.7万公顷,沙化土地减少16.9万公顷

  6月17日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获悉,“十三五”以来,我国荒漠化防治成效显著,全国累计完成防沙治沙任务880万公顷,占“十三五”规划治理任务的88%。经过多年治理,毛乌素、浑善达克、科尔沁和呼伦贝尔四大沙地生态状况整体改善,林草植被增加226.7万公顷,沙化土地减少16.9万公顷。

 

浑善达克沙地秋色 国家林草局宣传中心供图

 

  “十三五”以来,我国实施了《全国防沙治沙规划》《京津风沙源治理二期工程规划》等一系列规划,加快实施京津风沙源治理、三北防护林建设、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石漠化综合治理等国家重点工程,由点到面带动荒漠地区生态状况整体好转。三北防护林工程实施40年,累计完成造林保存面积3014万公顷,工程区森林覆盖率由1977年的5.05%提高到13.57%。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实施近20年,累计完成营造林884万公顷,工程固沙4.4万公顷。现已批准建立53个全国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封禁保护沙化土地总面积174万公顷,建设120个国家沙漠(石漠)公园。据第五次全国荒漠化和沙化监测结果显示,全国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分别年均减少2424平方公里和1980平方公里,沙尘天气次数年均减少20.3%,植被平均盖度增加0.7个百分点。
我国坚持荒漠化治理与扶贫工作相结合,在石漠化地区的217个贫困县聘请了12.5万名生态护林员,带动近50万人增收。发展以木材、饲料、中药材、经济林果、沙漠旅游为重点的沙区特色产业,北方沙区经济林每年产出干鲜果品4800万吨,年总产值达1200亿元,占全国总产量的1/3,重点地区林果收入已占农民纯收入的50%以上。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将重点在生态区位重要的边疆地区、主要沙尘源区以及江河流域等,采取工程固沙、人工造林种草、封沙育林育草、飞播固沙造林种草, 巩固荒漠化防治成果。沙漠周边及生态区位重要、风沙危害重、林草覆盖度低的重点区域,加强沙化土地封禁保护。继续完善顶层设计,建立健全防沙治沙法律法规体系,提高工程建设质量,强化应急体系建设,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中国绿色时报  记者 孙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