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
植被与土壤耦合关系揭示已垦林地草原退耕还林还草生态修复关键机制
发布时间:2025-05-22 10:05:23           来源:林草工作总站


2020年,自治区人民政府审时度势,决定自筹资金先行在大兴安岭及周边地区的呼伦贝尔市、兴安盟和内蒙古森工集团启动已垦林地草原退耕还林还草试点项目,项目的实施是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践行“两山”理念的生动体现。为了掌握已垦林地草原湿地退耕还林还草还湿后促进植被恢复的关键因子,阐明林地转变为耕地,耕地再转变为林地(草地、湿地)过程中植被—土壤的互作机制,自2023年起,自治区林草工作总站与内蒙古农业大学合作开展该试点项目植被与土壤耦合关系调查研究。

两年的研究期间,在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鄂伦春自治旗等5个旗县(区、市)根据不同退耕模式、不同退耕年限、不同退耕类型以及对照试验共选取47个典型样点,在每个样点内设置固定标准样地,进行详尽的灌木和草本调查,并挖取423份土壤样品开展土壤分析实验。研究得出退耕模式是影响土壤养分含量及其空间分布特征的重要因素,不同模式下的土壤化学指标随年限增加呈现不同的变化,土壤养分在植被群落结构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结果表明在退耕还林过程中,通过选择适宜的树种组合和管理措施,能有效促进土壤养分积累和群落结构的优化,可为退耕还林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下一步,我们将不断理顺已垦林地草原退耕还林还草试点项目巩固提升建设成果的思路,由注重单一生态功能向多功能、多效益转变,让大兴安岭及周边地区这个“水库、碳库、基因库”再添新绿,发挥更大的生态效应,不断提升绿水青山“颜值”,开掘金山银山“价值”。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文档  :
分享
主办单位:内蒙古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
承办单位:内蒙古自治区林业和草原保护总站
地址: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学苑东街23号
电话:0471-3380600 邮编:010020
蒙ICP备19003945号-1
 

植被与土壤耦合关系揭示已垦林地草原退耕还林还草生态修复关键机制

发布时间:2025-05-22
来源: 林草工作总站
朗读

植被与土壤耦合关系揭示已垦林地草原退耕还林还草生态修复关键机制, 2020年,自治区人民政府审时度势,决定自筹资金先行在大兴安岭及周边地区的呼伦贝尔市、兴安盟和内蒙古森工集团启动已垦林地草原退耕还林还草试点项目,项目的实施是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践行“两山”理念的生动体现。为了掌握已垦林地草原湿地退耕还林还草还湿后促进植被恢复的关键因子,阐明林地转变为耕地,耕地再转变为林地(草地、湿地)过程中植被—土壤的互作机制,自2023年起,自治区林草工作总站与内蒙古农业大学合作开展该试点项目植被与土壤耦合关系调查研究。两年的研究期间,在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鄂伦春自治旗等5个旗县(区、市)根据不同退耕模式、不同退耕年限、不同退耕类型以及对照试验共选取47个典型样点,在每个样点内设置固定标准样地,进行详尽的灌木和草本调查,并挖取423份土壤样品开展土壤分析实验。研究得出退耕模式是影响土壤养分含量及其空间分布特征的重要因素,不同模式下的土壤化学指标随年限增加呈现不同的变化,土壤养分在植被群落结构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结果表明在退耕还林过程中,通过选择适宜的树种组合和管理措施,能有效促进土壤养分积累和群落结构的优化,可为退耕还林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下一步,我们将不断理顺已垦林地草原退耕还林还草试点项目巩固提升建设成果的思路,由注重单一生态功能向多功能、多效益转变,让大兴安岭及周边地区这个“水库、碳库、基因库”再添新绿,发挥更大的生态效应,不断提升绿水青山“颜值”,开掘金山银山“价值”。


2020年,自治区人民政府审时度势,决定自筹资金先行在大兴安岭及周边地区的呼伦贝尔市、兴安盟和内蒙古森工集团启动已垦林地草原退耕还林还草试点项目,项目的实施是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践行“两山”理念的生动体现。为了掌握已垦林地草原湿地退耕还林还草还湿后促进植被恢复的关键因子,阐明林地转变为耕地,耕地再转变为林地(草地、湿地)过程中植被—土壤的互作机制,自2023年起,自治区林草工作总站与内蒙古农业大学合作开展该试点项目植被与土壤耦合关系调查研究。

两年的研究期间,在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鄂伦春自治旗等5个旗县(区、市)根据不同退耕模式、不同退耕年限、不同退耕类型以及对照试验共选取47个典型样点,在每个样点内设置固定标准样地,进行详尽的灌木和草本调查,并挖取423份土壤样品开展土壤分析实验。研究得出退耕模式是影响土壤养分含量及其空间分布特征的重要因素,不同模式下的土壤化学指标随年限增加呈现不同的变化,土壤养分在植被群落结构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结果表明在退耕还林过程中,通过选择适宜的树种组合和管理措施,能有效促进土壤养分积累和群落结构的优化,可为退耕还林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下一步,我们将不断理顺已垦林地草原退耕还林还草试点项目巩固提升建设成果的思路,由注重单一生态功能向多功能、多效益转变,让大兴安岭及周边地区这个“水库、碳库、基因库”再添新绿,发挥更大的生态效应,不断提升绿水青山“颜值”,开掘金山银山“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