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
让科技赋能巡护,使生态更添保障 
发布时间:2025-08-15 10:45:49           来源:二连浩特市自然资源局

为积极响应国家对草原生态保护及防火安全的高度重视,构建完备的草原防火防控体系,切实筑牢生态安全屏障,二连浩特市自然资源局为提高森林防火巡查的效率与精准度,建设启用了15座监控设施。每座监控铁塔的监控范围覆盖半径达6000m,均安装有高清可视光镜头、红外热成像仪和防火云台,使整体监测面积拓展至1700km²,实现了地面24小时实时画面不间断回传。“天地一体化智能监测平台”具备不间断更新电子地图、隐患点上报、火情快速预警等功能。

草原网格员在日常巡查过程中,可依照划定的网格区域和预设路线,对林区、草原及湿地进行全面排查,重点关注偷牧、过牧、野外用火、易燃物堆积等情况。发现隐患时,可通过系统上传文字、图片及定位信息,后台工作人员实时接收并调度处置,形成“发现—上报—处置—反馈”的闭环管理。

以往草原网格员平均每周需对责任区内的偏远区域进行3次实地巡查,每次巡查往返路程约60公里,耗时4小时,并且受到草原地形复杂、部分区域交通不便等因素影响,巡查覆盖度低。一旦发现火情后,需要通过地标辨认、GPS 大致定位等方式确定位置,需要 1-2 小时才能准确上报具体火点位置。自防火系统投入使用后,结合北斗卫星定位技术和现场视频监控,能在火情发生后的10分钟内精确定位,误差不超过10米,该系统高效、灵敏地监测火情,并自动将火点坐标发送到网格员的移动终端,有效保障草原防火和草原生态安全。  

                    

目前,通过使用防火系统,将火情识别时间从传统的1-2小时缩短至10分钟以内。每周至少减少了180公里的实地巡查路线,每周节省12小时左右的巡查时间,显著降低了巡查车辆的使用和损耗,减少了草原网格员乘车时的安全隐患。

此外,二连浩特市自然资源局定期组织草原网格员开展防火系统操作培训和森林防火知识学习,并邀请技术人员讲解智能设备操作、火情研判技巧,确保每位网格员都能熟练运用智能系统,掌握火情早期处置等技能,通过“线上系统监控+线下网格巡查+应急小分队24小时待命”相结合的方式,推动防火工作从“以人防为主”向“技防+人防”转变。

此套防火系统的使用更好地监管草原的生产生活和违法违规情况,改善二连浩特市草原的监督监管,一方面,它将显著提高草原防火工作的效率和质量,通过网格化管理与先进防火系统的结合,实现对草原火灾、草原巡护、监管偷牧放牧行为具有跨时代意义,可以大程度减少火灾对草原生态环境的破坏,保护草原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平衡。另一方面,有助于增强广大工作人员及居民游客的防火意识,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草原防火的良好氛围,推动草原保护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未来,二连浩特市自然资源局有望将此套防火智能系统覆盖二连浩特市全境,让整个草原构建起一张智能化、立体化的防火安全网。这不仅能极大提升草原防火工作的效率与效果,有力保护草原生态环境与畜牧业可持续发展,还能为边境地区的安全稳定提供实时影像资料,更好地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推动二连浩特市发展迈向新的高度,为筑牢祖国北疆生态安全屏障作出更大贡献。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文档  :
分享
主办单位:内蒙古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
承办单位:内蒙古自治区林业和草原保护总站
地址: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学苑东街23号
电话:0471-3380600 邮编:010020
蒙ICP备19003945号-1
 

让科技赋能巡护,使生态更添保障 

发布时间:2025-08-15
来源: 二连浩特市自然资源局
朗读

让科技赋能巡护,使生态更添保障 , 为积极响应国家对草原生态保护及防火安全的高度重视,构建完备的草原防火防控体系,切实筑牢生态安全屏障,二连浩特市自然资源局为提高森林防火巡查的效率与精准度,建设启用了15座监控设施。每座监控铁塔的监控范围覆盖半径达6000m,均安装有高清可视光镜头、红外热成像仪和防火云台,使整体监测面积拓展至1700km²,实现了地面24小时实时画面不间断回传。“天地一体化智能监测平台”具备不间断更新电子地图、隐患点上报、火情快速预警等功能。草原网格员在日常巡查过程中,可依照划定的网格区域和预设路线,对林区、草原及湿地进行全面排查,重点关注偷牧、过牧、野外用火、易燃物堆积等情况。发现隐患时,可通过系统上传文字、图片及定位信息,后台工作人员实时接收并调度处置,形成“发现—上报—处置—反馈”的闭环管理。以往草原网格员平均每周需对责任区内的偏远区域进行3次实地巡查,每次巡查往返路程约60公里,耗时4小时,并且受到草原地形复杂、部分区域交通不便等因素影响,巡查覆盖度低。一旦发现火情后,需要通过地标辨认、GPS 大致定位等方式确定位置,需要 1-2 小时才能准确上报具体火点位置。自防火系统投入使用后,结合北斗卫星定位技术和现场视频监控,能在火情发生后的10分钟内精确定位,误差不超过10米,该系统高效、灵敏地监测火情,并自动将火点坐标发送到网格员的移动终端,有效保障草原防火和草原生态安全。                      目前,通过使用防火系统,将火情识别时间从传统的1-2小时缩短至10分钟以内。每周至少减少了180公里的实地巡查路线,每周节省12小时左右的巡查时间,显著降低了巡查车辆的使用和损耗,减少了草原网格员乘车时的安全隐患。此外,二连浩特市自然资源局定期组织草原网格员开展防火系统操作培训和森林防火知识学习,并邀请技术人员讲解智能设备操作、火情研判技巧,确保每位网格员都能熟练运用智能系统,掌握火情早期处置等技能,通过“线上系统监控+线下网格巡查+应急小分队24小时待命”相结合的方式,推动防火工作从“以人防为主”向“技防+人防”转变。此套防火系统的使用更好地监管草原的生产生活和违法违规情况,改善二连浩特市草原的监督监管,一方面,它将显著提高草原防火工作的效率和质量,通过网格化管理与先进防火系统的结合,实现对草原火灾、草原巡护、监管偷牧放牧行为具有跨时代意义,可以大程度减少火灾对草原生态环境的破坏,保护草原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平衡。另一方面,有助于增强广大工作人员及居民游客的防火意识,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草原防火的良好氛围,推动草原保护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未来,二连浩特市自然资源局有望将此套防火智能系统覆盖二连浩特市全境,让整个草原构建起一张智能化、立体化的防火安全网。这不仅能极大提升草原防火工作的效率与效果,有力保护草原生态环境与畜牧业可持续发展,还能为边境地区的安全稳定提供实时影像资料,更好地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推动二连浩特市发展迈向新的高度,为筑牢祖国北疆生态安全屏障作出更大贡献。

为积极响应国家对草原生态保护及防火安全的高度重视,构建完备的草原防火防控体系,切实筑牢生态安全屏障,二连浩特市自然资源局为提高森林防火巡查的效率与精准度,建设启用了15座监控设施。每座监控铁塔的监控范围覆盖半径达6000m,均安装有高清可视光镜头、红外热成像仪和防火云台,使整体监测面积拓展至1700km²,实现了地面24小时实时画面不间断回传。“天地一体化智能监测平台”具备不间断更新电子地图、隐患点上报、火情快速预警等功能。

草原网格员在日常巡查过程中,可依照划定的网格区域和预设路线,对林区、草原及湿地进行全面排查,重点关注偷牧、过牧、野外用火、易燃物堆积等情况。发现隐患时,可通过系统上传文字、图片及定位信息,后台工作人员实时接收并调度处置,形成“发现—上报—处置—反馈”的闭环管理。

以往草原网格员平均每周需对责任区内的偏远区域进行3次实地巡查,每次巡查往返路程约60公里,耗时4小时,并且受到草原地形复杂、部分区域交通不便等因素影响,巡查覆盖度低。一旦发现火情后,需要通过地标辨认、GPS 大致定位等方式确定位置,需要 1-2 小时才能准确上报具体火点位置。自防火系统投入使用后,结合北斗卫星定位技术和现场视频监控,能在火情发生后的10分钟内精确定位,误差不超过10米,该系统高效、灵敏地监测火情,并自动将火点坐标发送到网格员的移动终端,有效保障草原防火和草原生态安全。  

                    

目前,通过使用防火系统,将火情识别时间从传统的1-2小时缩短至10分钟以内。每周至少减少了180公里的实地巡查路线,每周节省12小时左右的巡查时间,显著降低了巡查车辆的使用和损耗,减少了草原网格员乘车时的安全隐患。

此外,二连浩特市自然资源局定期组织草原网格员开展防火系统操作培训和森林防火知识学习,并邀请技术人员讲解智能设备操作、火情研判技巧,确保每位网格员都能熟练运用智能系统,掌握火情早期处置等技能,通过“线上系统监控+线下网格巡查+应急小分队24小时待命”相结合的方式,推动防火工作从“以人防为主”向“技防+人防”转变。

此套防火系统的使用更好地监管草原的生产生活和违法违规情况,改善二连浩特市草原的监督监管,一方面,它将显著提高草原防火工作的效率和质量,通过网格化管理与先进防火系统的结合,实现对草原火灾、草原巡护、监管偷牧放牧行为具有跨时代意义,可以大程度减少火灾对草原生态环境的破坏,保护草原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平衡。另一方面,有助于增强广大工作人员及居民游客的防火意识,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草原防火的良好氛围,推动草原保护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未来,二连浩特市自然资源局有望将此套防火智能系统覆盖二连浩特市全境,让整个草原构建起一张智能化、立体化的防火安全网。这不仅能极大提升草原防火工作的效率与效果,有力保护草原生态环境与畜牧业可持续发展,还能为边境地区的安全稳定提供实时影像资料,更好地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推动二连浩特市发展迈向新的高度,为筑牢祖国北疆生态安全屏障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