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林草科技
阿拉善盟额济纳旗林草局赴鄂托克旗调研——赋能林业智慧化管护科技赋能,提升管护 , 为进一步落实国家级公益林森林管护工作要求,加快推进重点林区智慧化管护体系建设。近日,额济纳旗林业和草原局综合保障中心一行四人赴鄂尔多斯市鄂托克旗就林区智慧化管护开展调研交流学习。在达楞图如治沙站,调研人员参观了数字视频智能化管理中心建设以及运行情况,承建企业负责人详细介绍了"空天地智能一体化管护系统"的建设背景、技术架构及成效。通过智能化大屏直观了解到由28个智能监测杆组成的"数字哨兵"网络,已基本实现该旗重点林区的全覆盖,能精准识别早期火情、违法放牧、盗伐林木、破坏设施等行为。在调研交流中,双方围绕智能监控设备选型、通信网络搭建、数据平台运维及护林员智能巡护App应用等关键问题展开深入探讨。燕辉、李奋龙结合额济纳旗国家级公益林资源分布特点以及现阶段管护工作短板,重点询问了偏远区域设备供电保障、恶劣天气监测精度及系统后期升级适配等实际问题,承建企业负责人逐一进行解答并分享了经验做法。燕辉表示,鄂托克旗在林业智慧化管护方面的"科技赋能+基础完善+人员管理"举措极具借鉴价值,其构建的立体管护体系为今后额济纳旗的林区管护能力提升提供了宝贵的“范本”。当前,额济纳旗正推进林区监管智慧化升级改造,从智能监测布局到巡护闭环管理等典型经验,将为本地优化以胡杨林、柽柳林等重点国家级公益林区管护方案提供重要支撑,助力实现从"人海战术"向"智慧调度"的转变。下一步,额济纳旗林业和草原局综合保障中心将认真梳理、吸收此次调研工作的“精髓”,运用好"构建人防+技防网格管护体系"的具体要求,有针对性的优化本地智慧化管护项目方案,推动监测设备升级、数据平台搭建及人员智能化管理,切实提升林草资源保护的精准度与效率。
阿拉善盟额济纳胡杨林管理局参加低空经济调研工作 , 阿拉善盟额济纳旗是我国西北重要生态屏障,森林草原防火、资源巡查等任务繁重,低空经济(无人机巡护、火情监测等)是当地生态治理的重要潜在应用方向。为保障森林草原防火巡查效率,更高效完成病虫害防治工作。11月4日,额济纳胡杨林管理局派出无人机操作员参加额济纳旗赴内蒙古久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低空经济考察团开展调研工作。考察团一行参观了内蒙古久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公司负责人介绍公司构成、核心团队、低空无人机主营业务以及企业优势等相关内容,以座谈会形式交流无人机在森林草原日常巡护、森林草原防火、病虫害防治等多方面应用以及在应用途中产生的各类问题以及解决方案,对额济纳旗森林草原管护现状、低空装备应用需求以及低空无人机在后期的运营维护合作等工作进行交流。会后参观了久晟公司滚筒无人机机舱、方形无人机机舱、便携式无人机机舱。观看了无人机起飞,回舱。低空经济与森林草原保护的融合应用,已从试点探索进入规模化推广阶段,其在提升管护效率、破解人工瓶颈、强化应急能力等方面的价值显著。未来需以“场景标准化、技术适配化、管理规范化、保障系统化”为方向,总结典型经验、破解空域、人才、资金等制约因素,推动低空经济成为林草生态治理现代化的新质动能,为筑牢绿色生态屏障提供坚实支撑。
科技赋能生物多样性监测:大青山保护区启动新型野生动物实地调查, 为准确掌握保护区内野生动物资源,特别是大型兽类的现状,提升保护管理的科学化水平,内蒙古自治区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委托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系统开展野生动物调查与监测工作。目前,该项目正按计划稳步推进。在项目启动前期,调查团队系统梳理了保护区的历史资料、地形地貌、动物分布特征及现有红外相机布局,并据此制定了详细的实地调查方案。为确保调查质量,10月13日,管理局组织调查团队及相关管理站科研监测业务骨干,开展了野生动物样线调查方法专项培训。培训重点讲解了数据采集软件的操作流程、调查表格填写要求和野外调查安全规范。管理局科研监测处处长张俊华参加培训,并对项目执行提出具体要求,进一步增强了调查队伍的执行能力。管理局科研监测处处长张俊华参加培训培训现场培训结束后,实地调查工作随即全面启动。由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科研人员与保护区管理站骨干组成的调查队伍分为五个小组,深入各管理站辖区,同步开展实地样线调查。队员们按预定路线行进,系统观察并记录野生动物及其活动痕迹,全面铺开本次监测任务。开展实地样线调查本次调查在延续传统样线实地调查方法的基础上,实现了多项创新。相较于以往依赖人工观测和经验记录的方法,本次项目采用“实地调查+空间信息技术+智能数据采集”的综合调查模式,显著提升了调查工作的科学性与数据可比性,为保护区构建长期、系统的野生动物监测体系提供了新的技术路径。
鄂尔多斯市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科技支撑“揭榜挂帅”重大项目启动会召开 , 10月17日上午,由鄂尔多斯市三北工程推进中心牵头承担的鄂尔多斯市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科技支撑“揭榜挂帅”重大项目——《新型智能沙障铺设装备及植树机器人研发与集成示范》项目启动会在康巴什区召开。会议由鄂尔多斯市林草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李海光主持。鄂尔多斯市科技局党组成员、可持续发展促进中心主任杜晓彦,鄂尔多斯市林草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柳天云,北京林业大学刘晋浩教授等咨询专家以及项目联合体各子课题负责人出席会议。杜晓彦介绍了鄂尔多斯市取得的系列科技成果,并就“揭榜挂帅”重大项目提出,要严格落实科技计划项目管理有关制度要求,切实履行好组织、协调、服务和监督等职责,为项目顺利实施保驾护航。要在合作中把更多优势科研资源汇聚鄂尔多斯,为鄂尔多斯科技创新和地区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注入强劲动能。下一步,按照科研项目管理及经费管理要求,强化资源整合、信息共享,加快研发进度,聚焦智能装备研发、系统集成等关键环节集中攻关,确保研发工作高效推进、按期突破。
内蒙古自治区林业科学研究院专家组赴通辽市开展林业科技合作项目督导检查, 2025年10月16日,内蒙古自治区林业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内蒙古林科院)纪委书记杜拥政带领项目督导专家组,对通辽市林业和草原科学研究所(以下简称通辽市林草所)承担的多个重大林业科技合作项目开展了现场督导与检查。专家组由内蒙古林科院原副院长张文军、科研与信息管理处李娜等组成。本次督导检查聚焦项目执行进展、资金使用情况及科研成果产出,重点考察了内蒙古林科院与通辽市林草所联合攻关的三项核心项目,分别是自治区“揭榜挂帅”项目“内蒙古东部半干旱区农林牧复合生态系统构建及林草植被高效营建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自治区科技计划项目“科尔沁沙地元宝枫高含油种质资源挖掘及创新利用研究”和“寒旱区主栽果树种质创新及新品种选育”。在通辽市林草所副所长张金旺、副书记包哈森高娃、经济林研究室副主任包敖民等陪同下,专家组一行深入科左中旗东苏林场、科左中旗舍伯吐试验研究中心、科尔沁区大林镇宝林嘎查等项目试验基地和示范区,开展“沉浸式”现场办公。通过实地查看与现场交流,专家组全面了解了各课题的任务推进、关键技术突破、阶段性成果及示范应用效果,对项目已取得的进展给予充分肯定。同时,针对实施中存在的困难与技术瓶颈,专家组进行了系统梳理与精准指导,提出一系列建设性意见,为项目后续研究方向、成果凝练及重点任务明确了路径。专家组强调,各项目组要紧紧围绕既定目标,加强协同攻关,既要产出高水平科研成果,也要注重技术集成与示范推广,为内蒙古东部半干旱区生态修复、科尔沁沙地特色资源开发及寒旱区林果产业发展提供有力科技支撑。此次督导既是对项目进展的“期中考试”,也是一次高效的“现场教学”,不仅检验了阶段性成效,也强化了自治区与地方科研机构的协同联动,为项目高质量完成和顺利验收提供了有力保障。通辽市林草所将以此次督导为契机,全面梳理并落实专家组意见,进一步优化实施方案,聚力破解难题,加快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确保各项任务按期保质完成,推动科研成果早日应用于生态治理与产业发展,为内蒙古林草事业高质量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注入新动能。
呼伦贝尔市圆满完成2025年草种繁育基地建设项目监测核查工作 , 为全面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坚决打好种业翻身仗,呼伦贝尔市林业和草原科学研究所严格按照市林草局工作部署,圆满完成2025年全市草种繁育基地建设项目监测核查工作。本年度,呼伦贝尔市草种繁育基地任务面积达5.32万亩,涉及鄂温克族自治旗、陈巴尔虎旗、新巴尔虎右旗、农垦集团和林业集团。呼伦贝尔市林草科学研究所积极组建技术服务组历时两个月,深入各项目区开展实地监测核查,同时针对草种繁育过程中的实际问题提供了精准的现场技术指导。工作中,呼伦贝尔市林草科学研究所始终严把质量关,严格依照《内蒙古自治区草种基地建设项目管理指南》开展监测核查工作。技术人员对羊草各生育期的生长状况、种子及草产量进行了科学记录与系统分析。同时,积极创新监测手段,应用“地空协同”模式,通过卫星遥感、无人机航测与现场样方采集相结合的方式,多维度掌握种子田长势及地块落实情况,确保了监测核查的科学性与高效性。优质牧草种子是保障生态修复有种可用的前提条件、是推进草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更是呼伦贝尔实现草畜平衡、可持续发展、打赢治沙攻坚战的核心所在。呼伦贝尔市林草科学研究所将持续发挥科技人才优势,全力配合主管部门工作,为呼伦贝尔市草种繁育基地建设保驾护航,为地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贡献林草科技力量。
自治区林科院成功联合举办北疆林草科技讲坛——防沙治沙专题研讨和标准宣贯会, 9月27日-29日,由自治区林学会、自治区林科院、内蒙古农业大学、鄂尔多斯市科协联合主办,自治区林业标委会和自治区林科院荒漠所承办的“北疆林草科技讲坛——防沙治沙专题研讨和标准宣贯会”在鄂尔多斯市成功召开。会议以“科技引领・绿色赋能——新时代防沙治沙与生态修复”为主题,吸引区内外专家学者、科研人员及行业代表,共同探讨防沙治沙技术创新,共商防沙治沙良策,共推技术标准落地应用,为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注入科技动能。开幕式由自治区林学会秘书长赵学军主持,鄂尔多斯市科协党组书记丁玲、自治区林科院院长秦富仓、林学会副理事长白锦贤先后致辞。主旨报告环节,中国林科院杨文斌研究员、自治区林科院秦富仓院长和内蒙古农大郭月峰教授分别作了《低覆盖度治沙理论、应用以及高水分效率产业技术简述》《气候变化背景下内蒙古生态建设的思考》和《黄河流域重点生态脆弱区柠条灌木林保育技术研究》的报告。特邀报告环节,10位专家围绕沙化土地治理、沙地植物研究、沙区资源开发(酸枣、梨园)、无人机飞播等主题交流,开展相关技术标准宣贯,覆盖“基础研究-技术应用-区域实践-产业融合”全领域。会议期间还发布《致全区林业科技工作者的倡议书》,号召以科技赋能治沙事业。此次会议不仅为“三北”工程攻坚战提供科技与智力保障,更搭建产学研交流平台,推广技术模式,在弘扬蒙古马精神、“三北精神”的同时,凝聚行业共识,对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意义深远。
兴安盟林草局与科技协会共同举办林草产业智慧统计与数据分析培训班 , 为深入实施“科技兴蒙”行动,推动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密切协同,9月17日,“智汇林草·科普赋能—林草产业智慧统计与数据分析培训班”在兴安盟科右前旗举办,培训由盟科技协会与盟林草局共同举办,盟林学会和盟林研所承办,邀请中国林科院教授李剑泉现场授课,盟科技协会副主席刘宇欣,盟林草局副局长贾小明出席并讲话,全盟林草产业科技相关人员共40余人次参加培训。刘宇欣在讲话中对全盟近年林草产业发展给予充分肯定,表示将始终以服务全盟学会协会和广大科技工作者为重要职责,支持学会开展各类惠民科普行动。贾小明表示,做好智慧统计与数据分析,对全盟精准把握林草产业发展态势、科学制定产业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意义。大家要切实提高思想认识,充分认识智慧统计工作对林草产业发展的重要作用,结合岗位实际强化专业学习;要学以致用,将此次培训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熟练掌握并运用智慧统计和数据分析的方法,提高工作质效,为全盟林草产业高发展提供精准的数据支撑,为打造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林草产业新格局奠定坚实基础。培训采用“理论+实践”的教学模式。理论授课环节,授课专家以《林草产业智慧统计与数据分析》为题,紧密结合兴安盟林草事业发展需求,系统解读了国家统计法规和政策文件及行业标准,详细讲解了林草产值情况统计报表的标准格式、统计范围界定、核心指标含义和逻辑关系,深入浅出地阐述了常用统计方法和计算公式,并对林草综合统计注意事项进行深入剖析,提出具体解决办法。其间,培训开展了互动交流环节,专家就参训学员提出的问题逐一解答,与会人员互相交流讨论,分享好的工作经验,大家相互学习、相互启发,共同探讨解决产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形成了互学互鉴、共同提升的良好氛围。实践教学环节,大家实地前往科尔沁镇特色林果种植基地和巴日噶斯台镇林下基地,现场观摩特色林果种植管理等林草产业发展模式,了解了基地生产规模、产值效益、带动农户增收等实际情况,专家结合基地实际情况,围绕“林草产业数据采集技巧”“产值核算实操方法”等内容进行现场指导,向大家讲授如何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统计工作中,帮助学员深化对智慧统计工作的理解,切实提升实操技能。此次培训内容聚焦实际需求、针对性强,兼具政策理论高度和实践操作深度,有效填补了兴安盟林草产业智慧统计领域的知识空白,提升了参训人员的专业素养和业务能力,为构建统一、规范、高效的林草产业统计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大家纷纷表示,在今后工作中,将积极运用智慧统计和数据分析方法,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为兴安盟林草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精准、有力的数据支撑。
政企协同赋能林草治理 包头市达茂旗林草局与小草科技共研智慧林草项目 , 为升级草原检测手段、提升草原治理效能,进一步强化林草治理整体水平,近日,包头市达茂旗林草局与小草科技公司围绕“智慧林草与应用开发项目”召开专项座谈会,就项目建设核心内容、实施路径等展开深入沟通。双方聚焦构建智慧化林草治理体系,确定以“指挥中枢+感知网络+终端赋能”为核心框架,推动林草治理从传统模式向数字化、精准化转型。一是建成一体化指挥中枢。打造覆盖全域的林草资源生态核心数据库,搭建“一屏统览”的林草资源“驾驶舱”平台,开发跨业务、跨层级的智能分析功能,为林草治理决策提供科学化、协同化支持。二是构建“空天地”立体感知网络。通过部署无人机巢、在重点区域设置高点视频监控系统、集成多源遥感数据服务,实现林草资源监测、禁牧休牧和草畜平衡区监管以及执法的精准化与高效化,既满足实时瞭望巡查需求,也强化宏观检测能力。三是推进一线巡护执法现代化。为草管员巡护及执法人员配备集成化智能装备,建立“人在干、天在看、云在算”的智慧巡护管理模式,打通外业作业与内业管理的一体化协同流程,实现人员管理、外业作业的标准化与可视化。 此次座谈会为双方合作奠定基础,后续双方将围绕上述目标,进一步细化技术方案、明确实施节点,推动智慧林草项目落地见效,助力达茂旗林草资源保护与治理效能全面提升。
阿拉善盟:林草科技推广示范培训见真效 , 9月16日,在阿左旗巴润别立镇上海嘎查阿拉善盟旱生灌草种子及种苗繁育基地,由阿拉善盟林业和草原局主办、阿拉善盟林业草原和种苗工作站承办的阿拉善盟林草技术推广示范现场培训班赢得了全体学员的点赞。培训班改变传统模式,用三个“真”字诀,为林草科技推广工作提质增效。真场景。田间地头成为“天然课堂”,本次培训将教学点直接设在林草科技推广示范项目试验地,来自林草种苗行业50余名学员脚踏泥土,在专家、项目负责人带领下,走进花棒、苜蓿、腾格里无芒隐子草示范田,现场学习花棒育苗技术、苜蓿水肥一体化管理以及腾格里无芒隐子草在退化草原生态修复中的作用,这种“置身其中”的沉浸式体验,让每一项技术都变得看得见、摸得着、学得会。真问题。培训学员带着实际工作中的问题而来,从苗木培育的土地如何整理、滴灌带如何铺设、播种量与苗木产量如何控制,到地埋式滴灌的节水效果和适宜本地区“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使用的种苗种类等开展了热烈讨论,这些来自林草种苗生产的现实问题成了培训的核心内容,参训学员们各抒己见,直面问题关键。真连接。本次培训的结束不是终点,而是持续服务的起点。秋季造林工作即将开始,培训学员既有育苗单位代表,也有造林建设企业负责同志,学员在学习林草科技推广内容的同时,相互推介,对秋季苗木供需情况进行了讨论,技术、信息、资源在此无缝对接,体现了从“短期培训”到“长期合作”的真连接。 下一步,阿拉善盟林业草原和种苗工作站将持续开展林草科技推广示范工作,带动更多的农牧民受益,让科技的种子在更广阔的林草大地上生根发芽,为推进林草事业高质量发展注入科技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