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
内蒙古上半年“四强化四提升”推动草原有害生物防治取得显著成效
发布时间:2025-07-10 15:37:32           来源:防治检疫总站


今年上半年,内蒙古认真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紧紧围绕“四强化四提升”,扎实有序推动草原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累计完成防治2894.42万亩,其中草原鼠害防治1673.47万亩、草原虫害防治1220.95万亩,占年度防治任务的82.7%,防灾减灾阶段性成效显著。

一是强化监测预警,提升测报水平。充分发挥四级监测预警体系和草管员、农牧民前哨作用,稳步推进7个国家级草原鼠害监测预报站点建设,做到早发现早报告。密切关注布氏田鼠、长爪沙鼠、沙葱萤叶甲、亚洲小车蝗等主要有害生物发生情况,准确掌握发展态势。严格落实24小时值班和零报告制度,报送草原鼠害周报12期、虫害周报8期,确保信息畅通。认真做好数据整理,科学分析发展趋势,提高测报精准度和时效性,及时发布生产性预报并提出防治建议。

二是强化绿色防控,助力草原生态安全。大力推广雷公藤甲素、世双鼠靶、绿僵菌、印楝素、苦参碱、鼢鼠箭、招鹰、牧鸡等绿色防控技术,完成绿色防治2716.06万亩、绿色防控比例93.8%。因地制宜采用飞机(无人机)、大中小型喷雾(投饵)器械相结合施药方式,动用飞机1432架次、大型喷雾(投饵)器械7935台次、中小型喷雾器5047台次。稳步推进兴安盟科右前旗、锡林郭勒盟东乌珠穆沁旗草原有害生物综合防控试验区建设工作,探索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综合防控模式。通过网站、公众号、微信群、朋友圈、明白纸等提前发布防治区域、药剂、效果等信息,防止人畜中毒事件发生。

三是强化联防联控,织密防控网络。自治区林草局同疾病预防控制局建立信息通报制度和沟通协调机制,做到部门间信息互通、资源共享、防治同步。在我区东部5盟市健全联防联控机制的基础上,中部3盟市、西部4盟市也分别签署林草有害生物防控合作协议,持续完善联防联治,推动区域协同治理。防治期间,自治区林草有害生物防治检疫总站派出多个指导小组,赴通辽市、赤峰市、锡林郭勒盟、乌兰察布市、呼和浩特市、包头市、鄂尔多斯市、乌海市等地指导防治工作,要求毗邻盟市、旗县加强信息沟通,扎实推进联防联控。

四是强化宣传培训,营造良好氛围。以国家安全教育日、国家防灾减灾日为依托,自治区及12个盟(市)103个旗(县、区)同步开展林草生物灾害防控宣传周活动,提升公众对生物灾害的认知水平,营造人人争当灾害防控志愿者、生态文明践行者的良好社会氛围。首次举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暨全区林草有害生物防控知识竞赛,由52名业务骨干组成的14支队伍参赛,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提升生物灾害防控水平。自治区、通辽市、赤峰市、乌兰察布市、包头市等地举办林草有害生物监测与防治技术培训班,不断提升基层工作人员理论知识和专业水平。

下半年,自治区将持续加强监测预警,着力推进灾害防控,认真做好秋季草原有害生物野外调查,以显著成效助力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建设。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文档  :
分享
主办单位:内蒙古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
承办单位:内蒙古自治区林业和草原保护总站
地址: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学苑东街23号
电话:0471-3380600 邮编:010020
蒙ICP备19003945号-1
 

内蒙古上半年“四强化四提升”推动草原有害生物防治取得显著成效

发布时间:2025-07-10
来源: 防治检疫总站
朗读

内蒙古上半年“四强化四提升”推动草原有害生物防治取得显著成效, 今年上半年,内蒙古认真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紧紧围绕“四强化四提升”,扎实有序推动草原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累计完成防治2894.42万亩,其中草原鼠害防治1673.47万亩、草原虫害防治1220.95万亩,占年度防治任务的82.7%,防灾减灾阶段性成效显著。一是强化监测预警,提升测报水平。充分发挥四级监测预警体系和草管员、农牧民前哨作用,稳步推进7个国家级草原鼠害监测预报站点建设,做到早发现早报告。密切关注布氏田鼠、长爪沙鼠、沙葱萤叶甲、亚洲小车蝗等主要有害生物发生情况,准确掌握发展态势。严格落实24小时值班和零报告制度,报送草原鼠害周报12期、虫害周报8期,确保信息畅通。认真做好数据整理,科学分析发展趋势,提高测报精准度和时效性,及时发布生产性预报并提出防治建议。二是强化绿色防控,助力草原生态安全。大力推广雷公藤甲素、世双鼠靶、绿僵菌、印楝素、苦参碱、鼢鼠箭、招鹰、牧鸡等绿色防控技术,完成绿色防治2716.06万亩、绿色防控比例93.8%。因地制宜采用飞机(无人机)、大中小型喷雾(投饵)器械相结合施药方式,动用飞机1432架次、大型喷雾(投饵)器械7935台次、中小型喷雾器5047台次。稳步推进兴安盟科右前旗、锡林郭勒盟东乌珠穆沁旗草原有害生物综合防控试验区建设工作,探索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综合防控模式。通过网站、公众号、微信群、朋友圈、明白纸等提前发布防治区域、药剂、效果等信息,防止人畜中毒事件发生。三是强化联防联控,织密防控网络。自治区林草局同疾病预防控制局建立信息通报制度和沟通协调机制,做到部门间信息互通、资源共享、防治同步。在我区东部5盟市健全联防联控机制的基础上,中部3盟市、西部4盟市也分别签署林草有害生物防控合作协议,持续完善联防联治,推动区域协同治理。防治期间,自治区林草有害生物防治检疫总站派出多个指导小组,赴通辽市、赤峰市、锡林郭勒盟、乌兰察布市、呼和浩特市、包头市、鄂尔多斯市、乌海市等地指导防治工作,要求毗邻盟市、旗县加强信息沟通,扎实推进联防联控。四是强化宣传培训,营造良好氛围。以国家安全教育日、国家防灾减灾日为依托,自治区及12个盟(市)103个旗(县、区)同步开展林草生物灾害防控宣传周活动,提升公众对生物灾害的认知水平,营造人人争当灾害防控志愿者、生态文明践行者的良好社会氛围。首次举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暨全区林草有害生物防控知识竞赛,由52名业务骨干组成的14支队伍参赛,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提升生物灾害防控水平。自治区、通辽市、赤峰市、乌兰察布市、包头市等地举办林草有害生物监测与防治技术培训班,不断提升基层工作人员理论知识和专业水平。下半年,自治区将持续加强监测预警,着力推进灾害防控,认真做好秋季草原有害生物野外调查,以显著成效助力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建设。


今年上半年,内蒙古认真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紧紧围绕“四强化四提升”,扎实有序推动草原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累计完成防治2894.42万亩,其中草原鼠害防治1673.47万亩、草原虫害防治1220.95万亩,占年度防治任务的82.7%,防灾减灾阶段性成效显著。

一是强化监测预警,提升测报水平。充分发挥四级监测预警体系和草管员、农牧民前哨作用,稳步推进7个国家级草原鼠害监测预报站点建设,做到早发现早报告。密切关注布氏田鼠、长爪沙鼠、沙葱萤叶甲、亚洲小车蝗等主要有害生物发生情况,准确掌握发展态势。严格落实24小时值班和零报告制度,报送草原鼠害周报12期、虫害周报8期,确保信息畅通。认真做好数据整理,科学分析发展趋势,提高测报精准度和时效性,及时发布生产性预报并提出防治建议。

二是强化绿色防控,助力草原生态安全。大力推广雷公藤甲素、世双鼠靶、绿僵菌、印楝素、苦参碱、鼢鼠箭、招鹰、牧鸡等绿色防控技术,完成绿色防治2716.06万亩、绿色防控比例93.8%。因地制宜采用飞机(无人机)、大中小型喷雾(投饵)器械相结合施药方式,动用飞机1432架次、大型喷雾(投饵)器械7935台次、中小型喷雾器5047台次。稳步推进兴安盟科右前旗、锡林郭勒盟东乌珠穆沁旗草原有害生物综合防控试验区建设工作,探索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综合防控模式。通过网站、公众号、微信群、朋友圈、明白纸等提前发布防治区域、药剂、效果等信息,防止人畜中毒事件发生。

三是强化联防联控,织密防控网络。自治区林草局同疾病预防控制局建立信息通报制度和沟通协调机制,做到部门间信息互通、资源共享、防治同步。在我区东部5盟市健全联防联控机制的基础上,中部3盟市、西部4盟市也分别签署林草有害生物防控合作协议,持续完善联防联治,推动区域协同治理。防治期间,自治区林草有害生物防治检疫总站派出多个指导小组,赴通辽市、赤峰市、锡林郭勒盟、乌兰察布市、呼和浩特市、包头市、鄂尔多斯市、乌海市等地指导防治工作,要求毗邻盟市、旗县加强信息沟通,扎实推进联防联控。

四是强化宣传培训,营造良好氛围。以国家安全教育日、国家防灾减灾日为依托,自治区及12个盟(市)103个旗(县、区)同步开展林草生物灾害防控宣传周活动,提升公众对生物灾害的认知水平,营造人人争当灾害防控志愿者、生态文明践行者的良好社会氛围。首次举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暨全区林草有害生物防控知识竞赛,由52名业务骨干组成的14支队伍参赛,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提升生物灾害防控水平。自治区、通辽市、赤峰市、乌兰察布市、包头市等地举办林草有害生物监测与防治技术培训班,不断提升基层工作人员理论知识和专业水平。

下半年,自治区将持续加强监测预警,着力推进灾害防控,认真做好秋季草原有害生物野外调查,以显著成效助力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