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技术特点
针对内蒙古自治区沙地、盐碱地造林缺乏优良乡土造林树种等问题,内蒙古自治区林业科学院研究团队研发了细穗柽柳高效培育和全植株造林技术。本技术系统整合了细穗柽柳种源筛选、高效容器苗培育、全植株抗逆造林及精准水分管理等关键环节,构建了适用于沙地、盐碱地的细穗柽柳高效培育与造林技术体系,显著提升困难立地造林成活率。
1.优良种源标准化繁育技术。严格筛选巴彦淖尔、阿拉善地区抗性强、生长表现优良的细穗柽柳母树,建立采穗圃,采用嫩枝/硬枝扦插扩繁,配套温室环境调控,实现优质容器苗全周期、规模化、标准化生产。
2.全植株容器苗造林技术。创新应用“嵌袋十字划底栽植法”:栽植时保留容器袋,只需底部划口,有效减少根系损伤、提升苗木抗性,造林成活率达93%以上。
3.低覆盖度节水造林技术。采用宽行带配置(2m×6m或1.5m×10m,密度500~834株/hm²)带间可育苗、间作牧草、药材,结合滴灌精准补水,优化水分利用效率,适应盐碱地(土壤含盐量0.5%-0.7%)及沙地立地条件。
二、适用范围
本技术适用于内蒙古及我国北方类似地区[1]的沙地、盐碱地(含盐量0.5%-0.7%)、矿区修复等困难立地的生态修复,已在巴彦淖尔市、阿拉善盟、鄂尔多斯市、锡林郭勒盟等地示范推广近千亩,可为三北工程区灌木林建设提供技术支撑。
三、应用方法
1.高效容器苗培育技术。嫩枝扦插,于7月中旬温室大棚内进行,选用采穗圃优质枝条,控制环境温度22℃~27℃,相对湿度70%~90%,确保生根成活;硬枝扦插,于4月中旬露地扦插,选用初冬或早春采集的优质穗条,通过膜下滴灌,有效保持土壤湿润,抑制杂草竞争。
2.全植株抗逆造林技术。以春季造林为首选,夏、秋季根据墒情也可实施。选用规格20cm×15cm无纺布容器内嵌5cm×8cm的2年生健壮容器苗(苗高≥40cm,地径≥0.6cm),栽植时保留容器袋,只需底部划十字切口埋入种植穴,造林当年平均冠幅可达1.16m2/株,有效缩短育成林时间2-3年。
3.精准水分管理技术。采用浅埋滴灌技术,造林前后各滴灌12h(土壤渗透深度40cm),生长期按需补水,第1年8次、第2年4次、第3年2次,每次12-24h,三年后实现雨养,实现了沙地、盐碱地节水造林,有效保障造林保存率达85%以上。
四、典型案例
已在内蒙古巴彦淖尔市磴口县、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准格尔旗等多个典型区域成功应用。应用本技术体系的容器苗造林,平均造林成活率稳定在90%[蔡2]以上,显著高于传统方法,为当地沙漠、沙地、盐碱地等困难立地的生态修复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撑和优质种苗保障,有效促进了区域生态屏障的巩固与提升。
图1 细穗柽柳硬枝扦插育苗
图2细穗柽柳全植株造林(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
图3细穗柽柳全植株造林航拍图(巴彦淖尔市磴口县)
细穗柽柳高效培育及全植株造林技术, 一、技术特点针对内蒙古自治区沙地、盐碱地造林缺乏优良乡土造林树种等问题,内蒙古自治区林业科学院研究团队研发了细穗柽柳高效培育和全植株造林技术。本技术系统整合了细穗柽柳种源筛选、高效容器苗培育、全植株抗逆造林及精准水分管理等关键环节,构建了适用于沙地、盐碱地的细穗柽柳高效培育与造林技术体系,显著提升困难立地造林成活率。1.优良种源标准化繁育技术。严格筛选巴彦淖尔、阿拉善地区抗性强、生长表现优良的细穗柽柳母树,建立采穗圃,采用嫩枝/硬枝扦插扩繁,配套温室环境调控,实现优质容器苗全周期、规模化、标准化生产。2.全植株容器苗造林技术。创新应用“嵌袋十字划底栽植法”:栽植时保留容器袋,只需底部划口,有效减少根系损伤、提升苗木抗性,造林成活率达93%以上。3.低覆盖度节水造林技术。采用宽行带配置(2m×6m或1.5m×10m,密度500~834株/hm²)带间可育苗、间作牧草、药材,结合滴灌精准补水,优化水分利用效率,适应盐碱地(土壤含盐量0.5%-0.7%)及沙地立地条件。二、适用范围本技术适用于内蒙古及我国北方类似地区[1]的沙地、盐碱地(含盐量0.5%-0.7%)、矿区修复等困难立地的生态修复,已在巴彦淖尔市、阿拉善盟、鄂尔多斯市、锡林郭勒盟等地示范推广近千亩,可为三北工程区灌木林建设提供技术支撑。三、应用方法1.高效容器苗培育技术。嫩枝扦插,于7月中旬温室大棚内进行,选用采穗圃优质枝条,控制环境温度22℃~27℃,相对湿度70%~90%,确保生根成活;硬枝扦插,于4月中旬露地扦插,选用初冬或早春采集的优质穗条,通过膜下滴灌,有效保持土壤湿润,抑制杂草竞争。2.全植株抗逆造林技术。以春季造林为首选,夏、秋季根据墒情也可实施。选用规格20cm×15cm无纺布容器内嵌5cm×8cm的2年生健壮容器苗(苗高≥40cm,地径≥0.6cm),栽植时保留容器袋,只需底部划十字切口埋入种植穴,造林当年平均冠幅可达1.16m2/株,有效缩短育成林时间2-3年。3.精准水分管理技术。采用浅埋滴灌技术,造林前后各滴灌12h(土壤渗透深度40cm),生长期按需补水,第1年8次、第2年4次、第3年2次,每次12-24h,三年后实现雨养,实现了沙地、盐碱地节水造林,有效保障造林保存率达85%以上。四、典型案例已在内蒙古巴彦淖尔市磴口县、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准格尔旗等多个典型区域成功应用。应用本技术体系的容器苗造林,平均造林成活率稳定在90%[蔡2]以上,显著高于传统方法,为当地沙漠、沙地、盐碱地等困难立地的生态修复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撑和优质种苗保障,有效促进了区域生态屏障的巩固与提升。图1 细穗柽柳硬枝扦插育苗图2细穗柽柳全植株造林(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图3细穗柽柳全植株造林航拍图(巴彦淖尔市磴口县)
一、技术特点
针对内蒙古自治区沙地、盐碱地造林缺乏优良乡土造林树种等问题,内蒙古自治区林业科学院研究团队研发了细穗柽柳高效培育和全植株造林技术。本技术系统整合了细穗柽柳种源筛选、高效容器苗培育、全植株抗逆造林及精准水分管理等关键环节,构建了适用于沙地、盐碱地的细穗柽柳高效培育与造林技术体系,显著提升困难立地造林成活率。
1.优良种源标准化繁育技术。严格筛选巴彦淖尔、阿拉善地区抗性强、生长表现优良的细穗柽柳母树,建立采穗圃,采用嫩枝/硬枝扦插扩繁,配套温室环境调控,实现优质容器苗全周期、规模化、标准化生产。
2.全植株容器苗造林技术。创新应用“嵌袋十字划底栽植法”:栽植时保留容器袋,只需底部划口,有效减少根系损伤、提升苗木抗性,造林成活率达93%以上。
3.低覆盖度节水造林技术。采用宽行带配置(2m×6m或1.5m×10m,密度500~834株/hm²)带间可育苗、间作牧草、药材,结合滴灌精准补水,优化水分利用效率,适应盐碱地(土壤含盐量0.5%-0.7%)及沙地立地条件。
二、适用范围
本技术适用于内蒙古及我国北方类似地区[1]的沙地、盐碱地(含盐量0.5%-0.7%)、矿区修复等困难立地的生态修复,已在巴彦淖尔市、阿拉善盟、鄂尔多斯市、锡林郭勒盟等地示范推广近千亩,可为三北工程区灌木林建设提供技术支撑。
三、应用方法
1.高效容器苗培育技术。嫩枝扦插,于7月中旬温室大棚内进行,选用采穗圃优质枝条,控制环境温度22℃~27℃,相对湿度70%~90%,确保生根成活;硬枝扦插,于4月中旬露地扦插,选用初冬或早春采集的优质穗条,通过膜下滴灌,有效保持土壤湿润,抑制杂草竞争。
2.全植株抗逆造林技术。以春季造林为首选,夏、秋季根据墒情也可实施。选用规格20cm×15cm无纺布容器内嵌5cm×8cm的2年生健壮容器苗(苗高≥40cm,地径≥0.6cm),栽植时保留容器袋,只需底部划十字切口埋入种植穴,造林当年平均冠幅可达1.16m2/株,有效缩短育成林时间2-3年。
3.精准水分管理技术。采用浅埋滴灌技术,造林前后各滴灌12h(土壤渗透深度40cm),生长期按需补水,第1年8次、第2年4次、第3年2次,每次12-24h,三年后实现雨养,实现了沙地、盐碱地节水造林,有效保障造林保存率达85%以上。
四、典型案例
已在内蒙古巴彦淖尔市磴口县、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准格尔旗等多个典型区域成功应用。应用本技术体系的容器苗造林,平均造林成活率稳定在90%[蔡2]以上,显著高于传统方法,为当地沙漠、沙地、盐碱地等困难立地的生态修复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撑和优质种苗保障,有效促进了区域生态屏障的巩固与提升。
图1 细穗柽柳硬枝扦插育苗
图2细穗柽柳全植株造林(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
图3细穗柽柳全植株造林航拍图(巴彦淖尔市磴口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