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0日,由内蒙古自治区知识产权研究会联合我院及其他4家单位主办的“2025年第59期‘蒙科聚’专题发布会暨草产业科技成果转化路演活动”在内蒙古“蒙科聚”创新驱动平台路演厅成功举办,我院两项研究成果在大会上成功发布。副院长胡永宁一行5人参加发布会。
“干旱半干旱地区酸枣优良品种选育及高效培育技术”由鲁敏同志代表研究团队进行发布,该成果针对内蒙古地区酸枣人工种植面临的品种匮乏、种植技术落后、种植效益低下三大核心问题,开展系统性研发与应用。破解了“三北”地区酸枣品种“抗逆性弱、早丰产性差”等问题,选育出抗干旱、瘠薄和风沙环境的优良丰产品种。突破了干旱半干旱地区传统酸枣育苗及造林“成活率低、成林慢”的难题。解决了生态修复中“重防护、轻效益”的矛盾,提出了兼顾生态改善与农民增收的可持续模式。
“优质木本饲料‘蒙饲桑1号’”由莎仁图雅同志代表研究团队进行发布,该成果针对内蒙古地区饲料桑越冬困难、缺乏适宜本地区的优良品种等问题,经多年引种驯化选育出‘蒙饲桑1号’饲料桑品种,于2020年通过内蒙古自治区林木良种审定,是内蒙古首个饲用桑树品种。目前已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乌审旗、达拉特旗、伊金霍洛旗,巴彦淖尔市磴口县、呼和浩特市清水河县等地栽植示范,其生长表现良好,单茬产鲜叶可达1720kg/亩。为内蒙古地区饲料桑产业化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此次蒙科聚专题发布会是自治区林科院首次联合主办方参会并发布研究成果,为我院研究团队与其他科研单位以及企业之间架起了沟通、交流的桥梁,对推动和促进我院科技成果转化落地具有积极的意义。
自治区林科院两项研究成果在“蒙科聚”创新驱动平台发布, 9月10日,由内蒙古自治区知识产权研究会联合我院及其他4家单位主办的“2025年第59期‘蒙科聚’专题发布会暨草产业科技成果转化路演活动”在内蒙古“蒙科聚”创新驱动平台路演厅成功举办,我院两项研究成果在大会上成功发布。副院长胡永宁一行5人参加发布会。“干旱半干旱地区酸枣优良品种选育及高效培育技术”由鲁敏同志代表研究团队进行发布,该成果针对内蒙古地区酸枣人工种植面临的品种匮乏、种植技术落后、种植效益低下三大核心问题,开展系统性研发与应用。破解了“三北”地区酸枣品种“抗逆性弱、早丰产性差”等问题,选育出抗干旱、瘠薄和风沙环境的优良丰产品种。突破了干旱半干旱地区传统酸枣育苗及造林“成活率低、成林慢”的难题。解决了生态修复中“重防护、轻效益”的矛盾,提出了兼顾生态改善与农民增收的可持续模式。“优质木本饲料‘蒙饲桑1号’”由莎仁图雅同志代表研究团队进行发布,该成果针对内蒙古地区饲料桑越冬困难、缺乏适宜本地区的优良品种等问题,经多年引种驯化选育出‘蒙饲桑1号’饲料桑品种,于2020年通过内蒙古自治区林木良种审定,是内蒙古首个饲用桑树品种。目前已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乌审旗、达拉特旗、伊金霍洛旗,巴彦淖尔市磴口县、呼和浩特市清水河县等地栽植示范,其生长表现良好,单茬产鲜叶可达1720kg/亩。为内蒙古地区饲料桑产业化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此次蒙科聚专题发布会是自治区林科院首次联合主办方参会并发布研究成果,为我院研究团队与其他科研单位以及企业之间架起了沟通、交流的桥梁,对推动和促进我院科技成果转化落地具有积极的意义。
9月10日,由内蒙古自治区知识产权研究会联合我院及其他4家单位主办的“2025年第59期‘蒙科聚’专题发布会暨草产业科技成果转化路演活动”在内蒙古“蒙科聚”创新驱动平台路演厅成功举办,我院两项研究成果在大会上成功发布。副院长胡永宁一行5人参加发布会。
“干旱半干旱地区酸枣优良品种选育及高效培育技术”由鲁敏同志代表研究团队进行发布,该成果针对内蒙古地区酸枣人工种植面临的品种匮乏、种植技术落后、种植效益低下三大核心问题,开展系统性研发与应用。破解了“三北”地区酸枣品种“抗逆性弱、早丰产性差”等问题,选育出抗干旱、瘠薄和风沙环境的优良丰产品种。突破了干旱半干旱地区传统酸枣育苗及造林“成活率低、成林慢”的难题。解决了生态修复中“重防护、轻效益”的矛盾,提出了兼顾生态改善与农民增收的可持续模式。
“优质木本饲料‘蒙饲桑1号’”由莎仁图雅同志代表研究团队进行发布,该成果针对内蒙古地区饲料桑越冬困难、缺乏适宜本地区的优良品种等问题,经多年引种驯化选育出‘蒙饲桑1号’饲料桑品种,于2020年通过内蒙古自治区林木良种审定,是内蒙古首个饲用桑树品种。目前已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乌审旗、达拉特旗、伊金霍洛旗,巴彦淖尔市磴口县、呼和浩特市清水河县等地栽植示范,其生长表现良好,单茬产鲜叶可达1720kg/亩。为内蒙古地区饲料桑产业化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此次蒙科聚专题发布会是自治区林科院首次联合主办方参会并发布研究成果,为我院研究团队与其他科研单位以及企业之间架起了沟通、交流的桥梁,对推动和促进我院科技成果转化落地具有积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