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
科技赋能古树保护 文化传承生生不息——《人民日报》“遇见古树”小程序上线内蒙古古树专区
发布时间:2025-11-28 10:54:13           来源:林草工作总站


近日,《人民日报》客户端正式推出“遇见古树”小程序,为用户提供了一个“可随身携带的古树博物馆”。该小程序首次以线上地图形式整合全国古树资源,用户可通过“图鉴”“寻树”“光影回顾”等功能,精准定位古树位置、追溯树种信息、欣赏古树景观。内蒙古8株散生古树、2个古树群作为首批代表性资源入选,向全国用户展现北疆绿色瑰宝的独特魅力。

小程序“图鉴”栏目特设内蒙古专区,每株古树配有封面图片和古树图册,清晰呈现其形态特征与生长细节,主页面由基本信息、古树简介与光影回顾三部分构成,系统展示古树的生长状态与保护历程。额济纳旗880年胡杨“神树”、准格尔旗935年油松王等标志性古树均展示其中,滑动屏幕即可欣赏,点击“古树介绍”还可了解其历史传说与保护纪实。通辽市开鲁县古榆树的页面同步嵌入《古榆园》文旅融合保护纪录片,生动诠释其入选“全国最美古树”的文化底蕴。

“寻树”功能构建起便捷的古树导航窗口。定位至内蒙古区域,入选古树的地理位置一目了然,用户可快速获取导航路线,实地探访古树风貌。点击东乌素图古杏树群,可了解“杏坞番红”的古景典故,导航至额济纳胡杨古树群,则可直抵“沙漠守护神”的核心区,该群与古杏树群共同入选“全国最美古树群”,成为展示内蒙古生态与文化的重要窗口。

数字化呈现的背后,是内蒙古扎实的古树保护实践。为守护全区4481株古树名木与169个古树群,内蒙古积极贯彻落实《古树名木保护条例》,印发《内蒙古自治区古树名木保护行动方案(2025—2030年)》,举办专题培训班,系统推进科普宣传、资源补充调查、保护牌标准化、推荐代表性古树全国宣传等工作,同时积极将古树移植审批纳入政务服务平台、组建自治区级专家库、申请专项保护资金,持续提升古树保护的系统性与专业性。

科技为古树保护注入新活力,文化借数字载体绵延传承。随着小程序上线与保护机制不断完善,内蒙古的古树名木正以更鲜活的方式走进公众视野,持续讲述着生命与时间的故事。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文档  :
分享
主办单位:内蒙古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
承办单位:内蒙古自治区林业和草原保护总站
地址: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学苑东街23号
电话:0471-3380600 邮编:010020
蒙ICP备19003945号-1
 

科技赋能古树保护 文化传承生生不息——《人民日报》“遇见古树”小程序上线内蒙古古树专区

发布时间:2025-11-28
来源: 林草工作总站
朗读

科技赋能古树保护 文化传承生生不息——《人民日报》“遇见古树”小程序上线内蒙古古树专区, 近日,《人民日报》客户端正式推出“遇见古树”小程序,为用户提供了一个“可随身携带的古树博物馆”。该小程序首次以线上地图形式整合全国古树资源,用户可通过“图鉴”“寻树”“光影回顾”等功能,精准定位古树位置、追溯树种信息、欣赏古树景观。内蒙古8株散生古树、2个古树群作为首批代表性资源入选,向全国用户展现北疆绿色瑰宝的独特魅力。小程序“图鉴”栏目特设内蒙古专区,每株古树配有封面图片和古树图册,清晰呈现其形态特征与生长细节,主页面由基本信息、古树简介与光影回顾三部分构成,系统展示古树的生长状态与保护历程。额济纳旗880年胡杨“神树”、准格尔旗935年油松王等标志性古树均展示其中,滑动屏幕即可欣赏,点击“古树介绍”还可了解其历史传说与保护纪实。通辽市开鲁县古榆树的页面同步嵌入《古榆园》文旅融合保护纪录片,生动诠释其入选“全国最美古树”的文化底蕴。“寻树”功能构建起便捷的古树导航窗口。定位至内蒙古区域,入选古树的地理位置一目了然,用户可快速获取导航路线,实地探访古树风貌。点击东乌素图古杏树群,可了解“杏坞番红”的古景典故,导航至额济纳胡杨古树群,则可直抵“沙漠守护神”的核心区,该群与古杏树群共同入选“全国最美古树群”,成为展示内蒙古生态与文化的重要窗口。数字化呈现的背后,是内蒙古扎实的古树保护实践。为守护全区4481株古树名木与169个古树群,内蒙古积极贯彻落实《古树名木保护条例》,印发《内蒙古自治区古树名木保护行动方案(2025—2030年)》,举办专题培训班,系统推进科普宣传、资源补充调查、保护牌标准化、推荐代表性古树全国宣传等工作,同时积极将古树移植审批纳入政务服务平台、组建自治区级专家库、申请专项保护资金,持续提升古树保护的系统性与专业性。科技为古树保护注入新活力,文化借数字载体绵延传承。随着小程序上线与保护机制不断完善,内蒙古的古树名木正以更鲜活的方式走进公众视野,持续讲述着生命与时间的故事。


近日,《人民日报》客户端正式推出“遇见古树”小程序,为用户提供了一个“可随身携带的古树博物馆”。该小程序首次以线上地图形式整合全国古树资源,用户可通过“图鉴”“寻树”“光影回顾”等功能,精准定位古树位置、追溯树种信息、欣赏古树景观。内蒙古8株散生古树、2个古树群作为首批代表性资源入选,向全国用户展现北疆绿色瑰宝的独特魅力。

小程序“图鉴”栏目特设内蒙古专区,每株古树配有封面图片和古树图册,清晰呈现其形态特征与生长细节,主页面由基本信息、古树简介与光影回顾三部分构成,系统展示古树的生长状态与保护历程。额济纳旗880年胡杨“神树”、准格尔旗935年油松王等标志性古树均展示其中,滑动屏幕即可欣赏,点击“古树介绍”还可了解其历史传说与保护纪实。通辽市开鲁县古榆树的页面同步嵌入《古榆园》文旅融合保护纪录片,生动诠释其入选“全国最美古树”的文化底蕴。

“寻树”功能构建起便捷的古树导航窗口。定位至内蒙古区域,入选古树的地理位置一目了然,用户可快速获取导航路线,实地探访古树风貌。点击东乌素图古杏树群,可了解“杏坞番红”的古景典故,导航至额济纳胡杨古树群,则可直抵“沙漠守护神”的核心区,该群与古杏树群共同入选“全国最美古树群”,成为展示内蒙古生态与文化的重要窗口。

数字化呈现的背后,是内蒙古扎实的古树保护实践。为守护全区4481株古树名木与169个古树群,内蒙古积极贯彻落实《古树名木保护条例》,印发《内蒙古自治区古树名木保护行动方案(2025—2030年)》,举办专题培训班,系统推进科普宣传、资源补充调查、保护牌标准化、推荐代表性古树全国宣传等工作,同时积极将古树移植审批纳入政务服务平台、组建自治区级专家库、申请专项保护资金,持续提升古树保护的系统性与专业性。

科技为古树保护注入新活力,文化借数字载体绵延传承。随着小程序上线与保护机制不断完善,内蒙古的古树名木正以更鲜活的方式走进公众视野,持续讲述着生命与时间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