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工作动态
自治区林科院深入包联帮扶村开展调研慰问活动, 近日,自治区林科院党委副书记、院长秦富仓带队赴鄂伦春自治旗诺敏镇烟囱石村,实地调研指导驻村帮扶工作,副院长赵伟波及相关部门负责人,鄂伦春自治旗、诺敏镇两级有关领导参加调研。在烟囱石村党群服务中心,调研组与村“两委”、驻村工作队召开了驻村帮扶工作调研座谈会。会前,秦富仓院长以“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助推农业农村现代化”为题讲授专题党课,结合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解读“十五五”时期三农工作与林草领域重点部署,为基层干部群众明晰政策方向、凝聚发展共识。座谈会上,诺敏镇党委书记那日格,党委副书记、镇长王志国先后介绍了诺敏镇发展现状和烟囱石村乡村振兴工作推进情况。自治区林科院派驻村第一书记邵铁军汇报了2025年度驻村帮扶工作开展情况,从产业帮扶、民生改善、基层治理等方面梳理工作成果,并提出下一步帮扶规划。与会人员围绕旗、镇、村三级实际,就帮扶思路优化、帮扶渠道拓展、产业项目培育等关键问题展开深入讨论,为后续乡村振兴工作注入新动能。会后,秦富仓院长一行前往村中重点监测户家中走访慰问,为他们送去米面油等生活物资,与村民面对面交流,细致询问收入来源、健康状况及实际需求,耐心讲解党的乡村振兴惠民政策,用实际行动传递关怀与温暖。秦富仓院长对驻村帮扶工作提出明确要求,驻村第一书记要切实履行职责,充分发挥林科院与烟囱石村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要立足大兴安岭地区资源禀赋,结合烟囱石村发展实际,精准对接林科院林草科技优势;要主动担当作为,持续深化帮扶成效,推动烟囱石村乡村振兴工作在产业发展、生态保护、民生改善等方面实现新突破。
自治区林草局派出工作组指导各类毁林毁草问题整改取得实效 , 为加快推进各项毁林毁草问题整改,坚决打赢遏制毁林毁草总体战,临近年末之际,自治区林草局组建5个工作组赴各盟市及内蒙古森工集团,对年内各类毁林毁草问题查处整改情况开展了实地业务指导。各工作组深入基层一线,重点围绕中央林业资金审计、自治区领导自然资源任中审计、全区毁林毁草违规违法行为集中整治、信访事项办理等问题整改情况,聚焦案件查处进展、植被恢复成效、新增变化图斑核实查否等关键环节开展精准指导,通过现场核查、座谈交流等方式,全面掌握各地整改实际情况,对发现的难点问题及时提供业务指导与技术支持,推动各类问题改到位、改彻底。此次实地检查严格遵循务实高效的工作原则,全面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和自治区有关要求,严格落实《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在有效强化内业核查,高效利用卫星影像、无人机巡查等先进技术手段的基础上,视情况开展现地核实,在精准掌握情况、解决实际问题的同时,坚决杜绝给基层增加额外负担。通过业务指导进一步督促压实整改责任、提升整改工作质效,既为各地毁林毁草问题整改工作精准“把脉”,也为推动问题加速整改提供了“助燃剂”,切实为强化全区林草资源保护与修复提供了有力支撑。
自治区林草局组织召开林草项目资金使用情况调度会, 为打好“三北”工程攻坚战,落实好国家草原补奖和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政策,推动解决各项资金支付进度慢的问题,响应自治区党委、政府“大干两个月,冲刺60天”工作要求,11月13日下午,自治区林草局联合自治区财政厅线上召开林草项目资金使用情况督导调度会,自治区林草局造林处、规财处、草管处、保护总站,财政厅资环处负责同志参会。会上,对20个“三北”工程、草原补奖、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使用情况靠后的旗县进行了通报,点对点梳理分析问题成因,提出了下一步工作要求,明确了整改时限,确保三项资金年底前达到年度支付要求。
林草保障出硬招 项目落地再提速——自治区林草局召开重大项目林草手续办理经验交流及答疑会 , 为切实破解各盟市在办理林草手续中面临的实际困难和疑惑,用足用好今年最后一个多月时间,补短板、强弱项,全力推动重大项目林草手续办理提速增效,11月14日,自治区林草局召开全区重大项目林草手续办理经验交流及答疑视频会,各盟市林草局相关审批科室参加会议。会上,自治区林草局铁牛副局长针对全区重大项目林草要素保障工作实际,提出三点明确要求:一是强化政治担当,压实“主动服务”之责,确保林草手续办理不拖后腿,夯实项目落地基础。二是精准把握政策,提升“一次办好”之效,实现林草手续的规范申报与高效审批。三是压实工作责任,拧紧“协同落实”责任链,明确我区所有用林用草项目合并办理,要求各地建立联合审查机制,加强业务培训提升队伍专业能力,为重大项目提供高质量、高效率的林草要素保障服务。局资源处、草监处、湿地处、保护地处、造林处分别就各盟市提出的近50个问题进行解答,并通报重大项目审核专班相关情况。下一步,自治区林草局将始终坚持靠前对接、主动服务,不断提高林草审批质效,锚定全年目标任务,为全区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坚实的林草力量。
以标准化助推防沙治沙高质量发展, 为积极响应“三北”工程攻坚战战略需求,强化防沙治沙技术支撑,提升治理工作的科学性与效率,近日,由自治区林科院和自治区林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办的防沙治沙标准体系培训会在阿拉善盟顺利举办,阿拉善盟有关林草部门负责人、基层治沙技术骨干、涉林企业代表等50余人参加。培训会上,自治区质量和标准化研究院、自治区林科院相关专家进行了授课,内容涵盖标准体系、技术标准及标准文本编写规则等,重点解读了《防沙治沙标准体系》《风蚀坑治理技术规程》《标准化工作导则》等文件;考察了阿拉善左旗通古淖尔沙漠治理示范区,并进行现场交流与学习。阿拉善盟境内分布着巴丹吉林、腾格里、乌兰布和三大沙漠,其生态治理成效直接关系到河西走廊生态廊道的安全。随着治理工作进入系统化、精准化的新阶段,建立科学统一的防沙治沙标准体系,将成为全面提升治理规范化水平的关键支撑。通过此次培训,参训人员对防沙治沙标准体系和治理技术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下一步,自治区林科院将持续开展标准宣贯与推广活动,以标准化、科学化的方法提升治理效能,推进防沙治沙工作高质量发展。
强化综合赋能 锻造过硬队伍——内蒙古自治区林业和草原督查保障中心开展2025年综合业务培训班,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提升干部职工政治素养、业务本领和综合素质,11月5日至7日,内蒙古林业和草原督查保障中心组织开展 2025 年综合业务培训班,全体干部职工参加了集中培训。培训内容紧紧围绕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思想政治理论授课时,深入阐释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内涵,着重讲解了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重点解读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意识形态工作等重要内容,持续引导干部职工筑牢思想根基,增强践行“国之大者”的政治自觉。在业务能力提升板块中,紧扣林草督查业务工作所需,系统开展林草政策法规解读、执法监督技术规程教学,特别增加北疆云遥操作实务、Arcgis常用功能等数字化技术培训,全面提升林草督查业务运用科学技术水平,持续提升了林草督查业务效率。在实务能力与素养培育中,开设公文写作、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安全与保密工作教育、行政执法流程标准及政务礼仪等培训,融合提升党建与业务工作,不断强化安全防范意识,全方位提升林草督查干部职工履职形象与服务效能。此次培训内容丰富、靶向精准、干货满满,既精准对接了日常工作所需,又有效提升了业务实操能力,为今后林草督查工作高效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内蒙古自治区林业和草原督查保障中心派员参加“2025年全区打好“三北”工程攻坚战典型示范培训班”, 为深刻理解和把握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进一步提升干部职工“三北”工程攻坚业务能力,助力全力打好“三北”工程攻坚战。近日,内蒙古自治区林业和草原督查保障中心选派2名工作人员赴城川干部学院,参加2025年全区打好“三北”工程攻坚战典型示范培训班。此次培训以“理论+实践+红色教育”三维模式,深度依托城川干部学院专业教学实力与红色资源优势,创新构建“专题授课+现场研学”双轨学习体系。在专题授课环节中,邀请自治区林草领域权威专家与自治区林草局相关业务处室主要负责人,着重围绕“三北”工程攻坚重点任务、退化林草修复技术规范、林草资源监管红线要求等核心内容开展系统教学。在现场研学环节中,参训人员走进城川干部学院阳早寒春三边牧场纪念馆,聆听国际友人扎根草原、推动生态养殖与牧民增收的感人事迹,深刻感悟“扎根基层、生态为民”的精神内涵,进一步强化投身“三北”工程攻坚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此外,还通过沉浸式学习,如知识大会、红色音乐微课、史诗课文艺表演等形式,持续深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认知,深入学习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通过此次培训,参训人员系统掌握了“三北”工程攻坚政策要点,为持续推进“三北”工程高质量发展蓄能充电。今后,督查保障中心将切实提升林草督查工作质效,聚焦“三北”工程关键任务,持续履职尽责,助力“三北”工程建设与保护,努力为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提供支撑。
住建部、国家林草局赴自治区开展草原固定监测点考察工作, 为加快推进草原固定监测点标准化建设,于11月12-13日,住建部及国家林草局一行5人,赴我区锡林郭勒盟开展草原固定监测点实地考察调研工作。自治区林草局、林草监测规划院有关同志参加。考察组通过实地踏查,了解草原固定监测点建设运用情况以及存在问题,并与有关技术人员进行交流,详细了解监测指标及时间、数据应用与成果转化情况,全方位掌握固定监测点的建设与运行实况,并对我区草原监测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此次考察工作,为下一步编制《国家级草原固定监测点建设标准》提供了全面的技术支撑,确保标准的编制具备科学性、可操作性。我区以本次考察为契机,进一步规范了草原固定监测点的建设,助力其最大化发挥效益,推动全区草原生态监测与保护工作再上新台阶。
【树木园探秘】 沙漠里的粉红烟火:会“开花三次”的咸水勇士柽柳, 在你想象中,沙漠边缘、盐碱荒滩该是怎样一幅景象?是了无生机的灰黄,还是龟裂的土地?但若你在春夏之交来到这样的地方,或许会邂逅一场意想不到的浪漫——一树树柔若无骨的枝条,垂挂着如梦似幻的粉红色花穗,风过时如烟似雾,这便是我们今天的主角:柽柳。“三副面孔”的奇妙植物柽柳,这个名字或许陌生,但它的俗名西河柳、红柳则广为人知——西北的“红柳烤肉”用的正是其坚韧的枝条。它拥有三重引人入胜的“面孔”:首先,是它“善变”的枝条。老枝直立坚毅,犹如沙漠卫士。幼枝却稠密纤细,红紫相间,如少女秀发般柔顺下垂。阳光照耀下,这些细枝泛着丝绸般的光泽,风姿绰约;其次,是它“吝啬”的叶片。为对抗干旱和盐碱,它的叶子退化成仅1-3毫米的鳞片状,紧贴枝条,像绿色的雪花覆盖枝头。这精巧结构最大程度减少了水分蒸发;最令人称奇的是它“勤奋”的花事——一年开花两到三次!四月,去年生的老枝上率先垂下一串串花穗,宣告春天的到来;夏季新生枝梢接着绽放,花穗更细密;直至九月,仍有花穗点缀枝头。这种“分期开花”的策略,让它在严酷环境中确保了后代的延续。盐碱地上的生存大师柽柳的生存智慧令人惊叹。它的根系深长,能汲取地下咸水;叶片和根系还是天然的“海水淡化器”,能分泌多余盐分。在绝大多数植物无法存活的盐碱地,它却能茁壮成长,用自己的身躯为土地固沙、改良土壤,堪称“土地医生”。全身是宝的“沙漠黄金”古人早已识得柽柳的价值。它的嫩枝绿叶是牛羊的优质饲料;坚韧木材可制农具;柔韧枝条适合编织篮筐。在中医智慧中,它的细嫩枝叶——药材名“西河柳”——能透疹解毒,治疗麻疹不适。现代研究发现其富含黄酮类物质,具有抗氧化、消炎之功。如今,从渤海之滨到西北大漠,柽柳成为盐碱地造林和生态修复的先锋。它那飘逸姿态和顽强生命力,也让它成为园林中的独特风景。树木园里的见证树木园里的柽柳展现了惊人的适应性——无需特殊照料,在这样的气候下年年如期绽放粉红烟云,秋季结实累累。它不仅是活生生的植物标本,更是向每一位访客无声讲述着生命韧性的自然导师。下次当你品尝红柳烤肉的独特风味,或是在荒原邂逅那抹粉红时,不妨驻足片刻。这看似柔弱的植物,正以一年三度花开的执着,在生命禁区绽放出最绚烂的坚守。它告诉我们:即便在最严酷的境遇中,生命总能找到自己的方式,热烈而优雅地绽放。
内蒙古自治区林业和草原监测规划院开展2024年国土绿化项目落地上图审核工作, 为全面推进国土绿化项目闭环管理,有效落实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关于国土绿化项目完成任务落地上图相关工作部署,10月30日—11月11日,内蒙古自治区林业和草原监测规划院派出12名技术人员,由副院长段河带队赴巴彦淖尔市林业和草原局、鄂尔多斯市林业和草原局开展专项审核工作。本次审核范围全面覆盖巴彦淖尔市、鄂尔多斯市各旗县区,项目主要包括2024年“三北”工程林草湿荒一体化保护修复项目、阴山北麓生态综合治理项目、黄河灌区生态综合治理项目等,重点对作业设计的合理性、工程实施的规范性、上图数据的准确合规性以及落地上图工作进度进行审核。技术小组对巴彦淖尔市100个地块、鄂尔多斯市138个地块进行了审核,对各单位上报的数据进行了全面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