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工作动态
自治区林业碳票项目审核管理座谈会顺利召开, 为扎实推进林草碳汇项目开发,规范项目申报与审核流程,加快自治区林草碳普惠服务平台建设,11月21日,自治区林草局成功组织召开林业碳票项目审核管理座谈会。自治区林草局总工程师康宏出席会议并讲话,碳汇局副局长张亮主持会议,中国林科院科信所何友均研究员交流授课,包头市林草局、兴安盟林草局、自治区林科院、林草监测规划院、监测规划二院、森工集团规划院、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林草碳普惠交易服务平台建设单位等负责人参加会议,会议采用线上线下结合方式,广泛汇聚各方智慧与力量,共同推进自治区林草碳汇交易服务体系建设。会议期间,中国林科院科技信息研究所CCER审定与核证质量管理委员会常务副主任何友均研究员详细解读了国家CCER林业碳汇项目的审定核证流程,对自治区级林草碳汇项目审核和开发进行了指导,深入讲解了政策要求和实操要点。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产权交易中心平台介绍了自治区林草碳普惠交易服务平台的系统架构、功能模块及运行流程,展示了平台从登记到交易的全链条服务功能。会议还邀请了在林业碳票开发与交易方面先行先试的相关盟市代表,分享了其在项目开发、方法学应用、市场交易等方面的实践经验。在交流讨论环节,各参会单位结合自身职能,就如何更好推动林草碳汇项目开发交易提出了建设性意见。此次会议将为提升自治区林业碳票项目审核管理效率、促进林草碳汇产品价值实现发挥积极作用。
服务中心工作 回应现实关切——《内蒙古林业》在2025年自治区期刊审读中受到表扬, 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审读审看中心编印的2025年第3期《内蒙古审读通讯》刊发“2025年第三季度期刊审读综述”,对《内蒙古林业》在服务中心工作、回应现实关切、助力行业领域高质量发展方面给予高度评价:《内蒙古林业》刊发的文章凸显内蒙古坚持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设置“特别关注”专栏,聚焦“三北”工程攻坚战三大标志性战役,选取典型案例呈现大主题,展现内蒙古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举措成效。《内蒙古林业》始终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系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安排部署,紧紧围绕建设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和打造万里绿色长城的总体目标,坚持社会效益优先,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服务林草事业高质量发展大局。始终以服务生态建设为办刊宗旨,以宣传国家和自治区林业和草原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传播生态文明思想和林草科学技术、反映全区生态建设与保护动态、交流行业信息、普及推广科技和文化知识为己任。围绕“三北”工程攻坚战、国土绿化、林长制建设、荒漠化防治、森林草原防火、自然保护地建设、草原湿地保护修复、野生动植物保护、绿色富民产业发展等本领域重大关键问题及社会关注热点,设置法治林草、资源保护、国土绿化、绿色产业、科技园地、林人风采、林草百科、生态旅游、生态文化等栏目,积极邀约稿件,组织记者深入基层调研采访撰稿,主动及时进行宣传报道,切实发挥宣传阵地作用,为推进自治区林草事业高质量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自治区林科院科宣中心党支部与呼和浩特市植物园党支部联合开展主题党日活动, 自治区林科院科宣中心党支部与呼和浩特市植物园党支部携手联动,开展了一次既葆有理论深度、又充满实践温度的“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党日活动,以党建联建为纽带,搭建起互学互鉴、共享共赢的交流平台。理论领学:凝聚思想共识活动伊始,在“第一议题”学习环节,科宣中心党支部带领全体党员领学了《勇闯新路挺进中游 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内蒙古新篇章》重要章节。“我们要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实际成效,在林业科研和生态建设中体现党员担当。”这句话道出了在场党员的共同心声。理论学习不仅筑牢了思想根基,更为当天的活动注入了丰富的内涵。实地践学:宣传生态文明理念随后,全体党员在呼和浩特市植物园高级工程师崔红梅的带领下参观园区。参观途中,双方党员同步开展了“分类齐参与低碳新时尚”垃圾分类宣传活动,将生态文明理念传播给更多游园群众。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让主题党日活动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群众。交流互鉴:亮出成绩晒出担当在科研楼会议室内,一场别开生面的“亮晒比”活动热烈展开。两个支部的党员代表轮流发言,亮工作成效、晒特色做法、比创新思路,现场气氛活跃而融洽。科宣中心负责人福升在交流中表示:“此次党建联建就是要搭建起‘科研+实践’的交流桥梁,让科研成果在园区落地生根,让实践经验为科研提供滋养。”呼和浩特市植物园党支部书记表示:“我们要以此次活动为起点,常态化开展科研合作、科普共建、园区提质等联动工作,共同破解植物培育、养护管理、科普创新中的难题。”专业研学:共谋绿色发展活动的最后一站来到呼和浩特市植物园温室大棚。在高级工程师魏红梅、刘玉萍的详细讲解和带领下,党员们深入了解了园区各类植物的生长特性和养护要求。穿梭在生机盎然的温室中,双方技术人员就植物引种驯化、栽培技术等专业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一株株茁壮成长的植物,见证了科研与实践的深度融合,也预示着双方合作的美好前景。党建赋能:谱写发展新篇此次主题党日活动是“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赤诚之心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时代使命的深度融合。全体党员表示,将把活动收获转化为工作动力,以绿色发展成果诠释民族团结的深厚内涵,用实干担当回应党的嘱托与群众的期盼,让民族团结之花与园区绿植一同枝繁叶茂、常开长盛!下一步,双方党支部将建立常态化联动机制,在科研合作、科普宣传、园区建设等方面深化合作,共同为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贡献力量,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内蒙古新篇章的林业答卷。
全区草原工作座谈会在呼和浩特市召开, 11月21日,2025年全区草原工作座谈会在呼和浩特市召开。会议聚焦全面总结“十四五”时期草原工作,科学谋划推进“十五五”时期和2026年草原工作。国家林草局草原管理司副司长韩丰泽、国家林草局驻内蒙古专员办副专员王华参加会议并讲话,自治区林草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武国庆主持会议并讲话。会议指出,“十四五”时期,全区草原监管执法体系日益严密,改革创新成果不断涌现,草原保护力度显著增强,生态生产生活“三生共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基本草原划定调整工作率先完成,全面解决过牧问题顺利推进,国家林草局、自治区人民政府共建草原保护发展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任务圆满完成,草产业加快迈向千亿级。经过五年的持续努力,全区已累计完成种草改良任务1.07亿亩,防治草原有害生物2.9亿亩,每年3.8亿亩草原实施禁牧、5.9亿亩草原落实草畜平衡制度,草原综合植被盖度和可食饲草产量实现了“双提升”,草原牧区生态、生产、生活持续向好。会议强调,各地及有关单位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紧紧围绕 “十五五”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全面加强草原生态系统保护,科学开展草原综合修复治理,持续推动草原资源可持续利用,着力提升草原产业效益水平,扎实提高草原保护修复利用支持保障能力,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会议要求,各地各单位要落实工作部署,层层压实责任,综合施策,全面推进,加速提效,锚定全年草原工作目标任务决战六十天,为“十四五”和全年草原工作收好官,为“十五五”全区草原工作开好局。会上,自治区林草局草原管理处通报了草原工程建设、草原生态补奖及草产业工作进展情况,草原监督处通报了解决草原过牧问题、草原网格化监管及各类涉草整改工作进展情况。草原二轮延包相关单位作典型发言,各盟市、计划单列市林草部门开展座谈交流。各盟市林草局,满洲里市、二连浩特市自然资源局分管局长、草原科室及事业单位负责人,自治区林草局相关处室、直属单位负责人以及相关人员参加会议。
积极配合中国绿化基金会开展阿拉善地区公益项目调研工作, 2025年11月14日至16日,中国绿化基金会秘书长张全洲率队赴阿拉善盟,围绕公益项目实施情况开展专题调研。内蒙古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二级巡视员赵显民和自治区林草工作总站相关人员陪同调研。调研组实地考察了阿拉善左旗“百万森林”项目、2020-2021年公益造林项目及有关“蚂蚁森林”项目推进情况,重点围绕项目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未来发展方向等议题与地方相关部门开展座谈交流。 座谈会上,与会人员围绕“百万森林”项目后续工作、“蚂蚁森林”项目结算事宜、需沟通解决的问题,以及“十五五”时期公益项目重点任务等核心内容进行了深入交流。中国绿化基金会秘书长张全洲从加强沟通协作、优化运行模式、项目资金规划、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后期抚育管护及打造宣传品牌等方面进行了总结发言。此次调研,不仅为“十五五”时期中国绿化基金会在内蒙古的公益项目推进明确了方向,更通过精准把脉项目实施难点、科学谋划未来路径,推动公益项目深度融入国土绿化事业大局,为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提供了有力支撑。
内蒙古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工作总站开展苏木乡镇林草工作站建设情况专题调研, 为深入了解苏木乡镇林草工作站建设现状和运行情况,研究新形势下加强和规范苏木乡镇林草工作站管理、提升基层林草治理效能的思路和举措,按照内蒙古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统一部署,2025年11月11日至18日,自治区林草工作总站组成两个调研组,对相关盟市苏木乡镇林草工作站建设情况开展专题调研。调研组通过实地查看、个别访谈、查阅资料、座谈交流的方式对通辽市、鄂尔多斯市等4个盟市的31个苏木乡镇开展实地调研,其余盟市通过自查并提交书面报告的方式配合调研,确保调研的覆盖度和全面性。调研围绕苏木乡镇林草工作站的机构设置、人员结构、支撑保障、能力建设、职能履行及标准化建设等重点内容展开,系统了解各地在加强林草工作站建设、推动职能发挥方面的典型经验、突出问题及改进建议。调研发现,全区苏木乡镇林草工作站机构设置已初步完成、队伍架构基本形成、核心职能正在逐步落实,但也普遍存在专业技术人员比例不高、独立办公场所缺乏、业务用车和专业设备短缺等问题。下一步,自治区林草工作总站将对调研情况进行系统梳理,深入分析问题根源,充分吸纳基层意见,研究制定针对性措施,切实夯实基层基础、激发队伍活力,为全区林草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基层力量。
探索自然密码 解锁生命奇迹——内蒙古林木种苗示范基地秋冬科普活动综述, 深秋的内蒙古林木种苗示范基地,依然焕发着勃勃生机。一场场别开生面的科普活动在这里接连上演,让这个平日里安静的科研场所,变成了大众探索自然奥秘的生动课堂。深秋时节,内蒙古林木种苗示范基地迎来了一批特殊访客——来自赛罕区快乐沙滩幼儿园的64名师生。他们带着“一颗种子要经历什么,才能长成参天大树”的疑问,开启了探索植物生命的奇妙之旅。在科研人员的引导下,孩子们亲眼观察了种子从播种发芽到练苗生长的全过程,了解了植物在示范基地批量生产过程。一双双好奇的眼睛紧盯着育苗盘中的嫩芽,仿佛在见证生命的奇迹。多元受众量身定制科普课程与此同时,基地还迎来了一批特殊的成年人学员——智民餐饮的42名工作人员。他们走进万平练苗场,拥抱这片土地上的蓬勃生机,邂逅神奇耐寒的沙冬青,观察圆柏“分公母”的植物奥秘。“这是我们第一次如此近距离了解植物的性别分化现象,”一位参与活动的员工感慨道,“原来植物世界也如此精彩纷呈。”随着气温逐渐下降,基地面向社会招募的16名爱好者,开展了以植物防寒为主题的科普活动。“降温了,我们要多穿衣服,新栽的植物也需要防寒保暖。”带着这个共识,参与者在科研人员的带领下,实地考察了基地在植物防寒方面采取的各项措施,从覆盖保温到搭建防风障,每一个细节都体现了科研人员的用心。亲子同行,共探自然奥秘最温馨的当属与极氪车友会联合举办的亲子活动。5组亲子家庭在科研人员的引导下,观察长寿的松柏杉,欣赏鲜红的忍冬果,共同探讨“为什么针叶树依然青翠,而更多植物却抖落了身上的所有叶片”的自然现象。孩子们在父母的陪伴下,一边记录观察结果,一边提出天真却深刻的问题。这种亲子互动的学习方式,不仅增进了家庭情感,更在孩子们心中播下了热爱自然、探索科学的种子。科普创新,让科研走向大众内蒙古自治区林业科学研究院科技推广与宣教中心负责人表示,此次系列科普活动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的具体实践,旨在通过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推动林草事业高质量发展。“我们希望通过这些活动,让科研成果不再束之高阁,而是走进普通大众的生活。同时,这也是提升全民科学素养、增强生态文明意识的重要途径。”内蒙古林木种苗示范基地将继续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让更多的公众能够亲近自然、了解科学,共同参与到生态保护事业中来,为筑牢祖国北疆万里绿色长城贡献力量。在这个秋冬交替的季节,内蒙古林木种苗示范基地用科学的钥匙,为不同年龄、不同背景的公众打开了探索自然密码的大门,让生命的奇迹在每个人心中生根发芽。
以案促改强作风,标本兼治抓落实——内蒙古自治区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督查组深入古路板管理站开展“以案促改”专项督导, 为深入贯彻落实以案促改工作部署,压紧压实基层整改责任,10月30日,内蒙古自治区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党委书记迟晓旭带队,赴古路板管理站就开展鄂尔多斯市造林总场系列违纪违法案以案促改工作开展专项督导。 工作现场督查组通过听取汇报、查阅资料、谈话询问等方式,详细了解管理站以案促改工作开展情况,对其在思想重视、组织部署、警示教育和初步整改等方面的工作给予肯定。并就下一步深化以案促改工作提出明确要求:一是压实整改责任,管理站领导班子要切实履行主体责任,主要负责人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层层传导压力,确保整改任务落地见效;二是深化警示教育,以鄂尔多斯市造林总场系列案件为镜鉴,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增强全体干部职工的纪律意识和规矩意识;三是注重标本兼治,既要抓好具体问题整改,也要深入剖析案件暴露出的制度漏洞和管理短板,健全长效机制,从源头上防范类似问题发生;四是强化成果转化,把以案促改成效体现在推动生态保护、森林防火、资源监管等中心工作上,做到两手抓、两促进。工作现场 管理站将以此次督查为契机,正视问题,逐项整改,切实把以案促改成效转化为生态保护的实际行动,坚决守护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生态安全。
内蒙古自治区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工会举办团体球类比赛活动, 为积极响应全民健身号召,丰富干部职工业余生活,增强身体素质,促进部门交流,11月4日至7日,内蒙古自治区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工会成功举办2025年职工团体球类比赛。比赛设台球、羽毛球、乒乓球和气排球四大类,共包括羽毛球男单、女单,乒乓球男单、女单、男双,气排球混合赛及台球淘汰赛等六个项目,分别在呼和浩特市回民区强羽体育指导中心和管理局活动室进行,吸引了近百名干部职工参与。管理局副局长乌恩图致开幕辞国歌奏响 比赛开始比赛期间,各场馆气氛热烈。羽毛球选手步伐敏捷、技术娴熟;乒乓球选手打法多样、配合默契;气排球队员攻防有序、扣球精彩;台球选手沉着冷静、杆法精准。整场比赛既紧张激烈,又充满团结友爱的氛围。此次比赛是管理局工会推进职工文化建设、落实健康关怀的重要举措,不仅为干部职工提供了锻炼与交流的平台,也增强了团队凝聚力,展现出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风貌。大家表示,将把比赛中的拼搏精神与团队意识融入日常工作,为管理局事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
内蒙古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举办第一届“‘翼’展身手、‘智’护青山”无人机技能大赛, 2025年11月11日,内蒙古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功举办第一届“‘翼’展身手,‘智’护青山”无人机技能大赛。本次大赛由管理局资源保护处主办,科研监测处、九峰山管理站及五道沟管理站协办,是保护区提升“科技护绿”水平的一次重要实践。来自管理局系统的28名选手齐聚赛场,充分展现了生态保护工作中的科技应用能力。管理局党委书记迟晓旭出席活动并致辞。比赛当日清晨,全部参赛人员通过现场抽签方式确定竞技顺序,确保赛事公平公正。随后,在管理局九楼会议室举行理论知识测试,内容围绕无人机安全操作等关键要点。测试结束后,参赛队伍统一乘车前往哈达门展开实操竞技。管理局党委书记迟晓旭致辞管理局党委书记迟晓旭在致辞中强调了大青山保护区的重要生态价值与科技在生态保护中的关键作用,鼓励选手充分展现技能、发挥水平,努力做守护大青山的“科技尖兵”。致辞结束后,选手们围绕模拟巡查巡护、火场观察、有害生物监测等实际工作内容展开实操竞赛。裁判组全程紧盯操作细节,现场进行评分。实操大赛现场经过激烈角逐,卜洞管理站付嵘荣获一等奖,卜洞管理站王强荣获二等奖,青山管理站崔伟、卜洞管理站魏浩哲、上高台管理站张浩宇3人荣获三等奖;乌兰察布分局获评优秀组织奖。管理局党委书记迟晓旭为获奖选手颁发证书与奖品,现场掌声热烈,全体人员合影留念,定格这一难忘时刻。颁奖现场此次大赛采用“理论+实操”双线考核模式,全面检验参赛人员的技能水平,既为保护区工作人员搭建了高效的交流平台,也为无人机等新技术在保护区内的推广应用注入了新动能。下一步,大青山管理局将认真总结大赛经验,推动此类竞赛常态化开展,助力无人机技术更好地服务于大青山的生态保护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