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治区推行“区域协同 + 部门联动”机制 守护“三北” 工程建设成果, 为有效降低林草有害生物危害、提高防治整体成效,自治区持续深化“区域协同 + 部门联动”机制,严密防范检疫性、危险性有害生物入侵及扩散蔓延,松材线虫病得到有效预防,美国白蛾、红脂大小蠹得到有效治理,光肩星天牛、蝗虫、鼠害得到持续控制,林草生物灾害防治取得阶段性成效显著。强化省际协作,打好联防联治“组合战”。5月,我区参加了东北四省区重大林业有害生物联防联治会议。四省区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共商主要林业有害生物发生趋势和防控对策,共研松材线虫病及美国白蛾传播态势,共享防治信息和先进技术成果,形成强大工作合力,为以林业有害生物高水平防控助推林草事业高质量发展,筑牢祖国北方生态安全屏障作出新的贡献。强化基层联动,激活区内共治“源动力”。巴彦淖尔市、鄂尔多斯市、乌海市、阿拉善盟等西部四盟市和呼和浩特市、包头市、乌兰察布市等中部三市签订联防联治协议。协议约定:定期召开联防联治盟市联席会议,实行轮值制度,建立信息共享平台,推广防治新技术;加强跨区域调运苗木的检疫互认,对高风险苗木实施联合抽检,启动发现疫情通报追溯机制;组建跨区域应急防治队伍,共享防治设备及物资储备。在东部五盟市联防联治机制基础上,通过建立西部四盟市和中部三市林草有害生物联防联治机制,实现了信息共享、技术助力、协同高效的全区生物灾害联防联治全覆盖。打破部门壁垒,织密联防联治“协同网”。自治区林草局同卫健委建立了信息通报制度和沟通协调机制,不定期开展鼠疫风险评估,做到部门间信息互通、资源共享、防治同步;同呼和浩特海关建立《口岸疫情疫病数据共享协作机制》,共享林草动植物疫情疫病检出数据,实现协同防控;同自治区公安厅、呼和浩特海关及满洲里海关联合开展“护松行动”打击涉松材线虫病疫木违法犯罪行为专项整治行动,全链条打击整治违法违规运输、加工、经营和使用松材线虫病疫木及其制品行为;同自治区气象局联合印发《内蒙古荒漠化综合防治和“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气象保障协同工作方案》,重点构建林草有害生物发生发展气象监测预报指标体系,强化设施共建、信息共享、技术攻关和会商联动。区域间和部门间联防联治机制的建立健全和有效运行,确保了信息的快速传递和资源的有效整合,极大地提升了我区林草有害生物防控能力。下一步,我区将持续加强区域间、部门间联防联治工作,加大信息共享、联防联治联检、技术攻关等方面的协作,共同构建更加完善的防控体系,为护航“三北”工程建设成果提供更加坚实的保障。
防治检疫总站党支部开展“融铸北疆、齐心向党”主题党日活动, 今年9月,是第42个全区民族团结进步活动月。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进一步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9月17日,防治检疫总站党支部组织包括青年理论学习小组在内的全体干部开展了“融铸北疆、齐心向党”系列主题党日活动。加强理论学习,赓续民族精神。全体党员、干部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习近平总书记“7·29”重要指示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学习读本》等内容。通过学习,进一步强化了大家对民族团结进步事业重要性的认识,增强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开展研讨交流,深化民族团结。围绕今年“活动月”主题“融铸北疆、齐心向党,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站支部副书记作了题为“始终如一,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党课,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群众代表分别作了研讨交流。大家结合自身工作实际,谈认识、谈体会、谈打算,一致表示要以切身感受激发内在动力,强化履职尽责的责任担当,为民族团结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感受民族文化,汲取团结力量。全站党员、干部赴内蒙古博物院参观了“故塞同风——长城及长城地带的文化交融”展览。展览通过丰富的考古发现、民族器物和图文资料,展示了从先秦至明清时期,长城作为军事屏障与文化纽带的双重角色,以及由此催生的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深度交流互鉴的壮阔历程,生动诠释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历史脉络。 此次主题党日活动不仅是一次深刻的历史文化教育,更是一堂生动的民族团结实践课。大家纷纷表示,要以本次活动为契机,不断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切实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日常工作与生活,以林草有害生物防治检疫实绩维护民族团结和模范自治区的崇高荣誉,为“建设亮丽内蒙古,共圆伟大中国梦”贡献新的更大的力量。
自治区多维发力防控美国白蛾,生态守护显实效, 为有效遏制美国白蛾的扩散危害,自治区从落实责任、精准监测、检疫监管、多元防治、广泛宣传“五个方面”发力,累计防治美国白蛾4.63万亩次,无公害防治率达100%,防控成效显著。一是着力落实责任。建立以林长制为抓手的美国白蛾等重大林业有害生物防控责任制,将美国白蛾监测防控工作列入年度重点工作。通辽市科学制订防控工作方案,明确职责分工,强化责任落实,确保全面掌握虫情动态,及时有序开展科学防控。二是着力精准监测。通辽市依托监测预警体系,通过定点监测和专项巡查,准确掌握其发生发展动态,严格执行虫情联系报告制度,及时发布生产性预警信息,为科学防治提供数据支撑。三是着力检疫监管。各地严把科学部署、检验检疫、执法保障“三关”,以“护松2025”为抓手,认真做好产地检疫、调运检疫和复检,为美国白蛾防治工作筑起“第一道防线”。四是着力多元防治。通辽市按照“查防第一代、主防第二代、补防第三代” 的防控思路,突出重点区域,抓住关键时节,细分区域阶段,采取多元防治措施,强化联防联治,严密防范美国白蛾扩散外溢,有效降低了危害。在防治过程中,通过释放周氏啮小蜂、人工剪除网幕、绑草把诱蛹、缠绕阻隔围环、悬挂诱捕器、巧施环保型农药等防治方法,进一步巩固防控成效,守牢生态安全底线。五是着力广泛宣传。全区以“4·15”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5·12”防灾减灾宣传周、“8·15”全国生态日等为载体,通过媒体报道、电子屏投放、展板展出、宣传单发放、微信推送等方式对美国白蛾识别、生活习性、危害症状、防控方法等进行宣传,有效增强了民众对美国白蛾的防治意识,为形成群防群控良好氛围奠定了基础。下一步,全区各级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机构将持续增强美国白蛾等外来有害生物防控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继续完善监测手段,优化防控技术,强化检疫执法,推动防控工作向“更精准、更绿色、更高效”迈进,为筑牢祖国北疆重要生态安全屏障保驾护航。
四川省林草局赴我区开展草产业调研, 为学习借鉴我区草产业发展经验,科学谋划四川草产业建设,9月10-13日,四川省林草局草原管理处、草原工作总站、草原科学研究所组成联合调研组,赴我区呼和浩特市、赤峰市开展草产业专题调研。自治区林草局草原管理处有关人员参加调研。调研组一行先后赴蒙草生态环境集团、草都草牧业公司、正时生态农业集团、优然牧业草业公司、中化集团阿鲁科尔沁旗分公司等草产业企业现场考察走访,实地了解我区企业在草种研育、饲草种植、草产品加工、产业社会化服务等方面业务模式和发展情况。调研组与自治区林草局草原管理处、发改科技处、监测规划院、林草工作总站、呼和浩特市林草局、内蒙古农业大学及有关企业开展座谈交流,会上各单位分别围绕两省区产业发展现状、产业优势、产业政策、产业科研、产业业态等方面进行研讨交流。通过此次调研,两省区充分交流草产业发展思路,进一步深化合作水平,持续推动草产业互学互鉴和高质量发展。
内蒙古自治区林业和草原督查保障中心开展图斑审核“传帮带”提升干部业务能力, 为持续提升干部职工业务水平,帮助新入职人员尽快融入岗位、掌握林草督查核心业务,督查保障中心开展了图斑集中审核工作。通过以老带新、以学促干的形式,结合经验传授与实践教学,进一步巩固业务基础。主要围绕审核2025年毁林毁草违规违法行为集中整治问题图斑展开,完成126个图斑数据的全流程审核工作。审核工作从数据来源、图斑审核状态、地类属性判定等方面着手,重点关注问题图斑的查处和整改情况。对于问题较为复杂的图斑,中心各位科长及工作人员结合自身工作经验,逐一进行分析研判,分享处置经验,助力大家迅速掌握图斑审核的“关键点”与“易错点”。 此次图斑集中审核工作,采用“每日复盘+研讨”的学习模式,总结图斑审核经验并集中开展专题研讨。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等法律法规,深入剖析不同类型图斑的政策适用标准、法律依据以及处置流程。这确保了督查保障中心工作人员不仅能够精准完成数据研判审核任务,更能领会背后的业务逻辑和法理支撑,从而迅速提升业务实操能力和政策理解水平,达成“干中学、学中悟、悟中提”的目标。 下一步,督查保障中心将持续优化“传帮带”培养模式,不断提升督查保障中心团队的整体业务素养与协作效率,为后续精准开展林业和草原督查工作、筑牢生态保护屏障奠定坚实基础。
荒漠化研究所党支部开展“融铸北疆、齐心向党”主题党日活动, 在第42个全区民族团结进步活动月期间,荒漠化研究所党支部开展了“融铸北疆、齐心向党”主题党日活动,为当地农牧民生动讲解了沙化土地综合治理技术。本次活动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结合荒漠化研究所学科特色,组织党员、科研骨干及当地牧民20余人参与。活动创新采用了“科学宣讲+生态实践”模式,在毛乌素沙地治理现场,科研人员手把手指导牧民完成功能菌剂种植包的标准化罐装与科学铺设。这项技术应用不仅能显著提升防风固沙效果,还可促进兼具饲用价值的灌草类植物生长,通过改善沙地土壤微生态,实现生态修复与经济效益的双重提升。这种将前沿科研成果转化为牧民增收助推器的实践模式,正是“兴边富民”战略在生态治理领域的生动体现,让各族群众在共建绿色家园中深化了民族团结意识。今年以来,荒漠化研究所党支部按照院党委部署要求,以创建“防沙治沙·科技护航”特色党建品牌为统领,系统推进“党建+科研”双融双促。通过组建“党员先锋队+科研攻关组”联合团队,在毛乌素沙地等重点区域开展技术示范、牧民培训等主题党日活动,将组织生活搬到治沙一线,让党旗飘扬在生态修复前沿。
内蒙古自治区第二林业和草原监测规划院第二联合党支部开展集体学习, 9月12日,内蒙古自治区第二林业和草原监测规划院第二联合党支部以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为重要契机,组织开展党支部集体学习,党委书记王玉山以普通党员身份参加此次会议。会议组织传达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系列讲话内容,还组织学习并观看了《持续发力 纵深推进》第3集“强化正风肃纪”专题片,提升了支部全体党员对民族团结工作以及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工作的认知与理解。会议强调,支部全体党员应以此次专题学习为契机,切实提升政治站位,进一步强化责任感与使命感。需将民族团结进步工作与林草工作紧密融合,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贯穿于日常工作的各个环节,推动各项工作迈向新的高度。在未来的工作中,应持续保持良好的工作作风,勇于担当责任,积极履行职责,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本次专题学习,既提高了全体党员的思想认知水平,也为后续工作明确了方向。接下来,第二联合党支部全体党员及入党积极分子将深入学习并领悟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思想,自觉做党和国家民族政策的坚定宣传者、拥护者与践行者。切实将学习成果转化为坚定理想信念、锤炼党性修养的高度自觉,立足本职工作,强化责任担当,以更为饱满的精神状态和务实的工作作风,为林草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全部力量。
【树木园探秘】水栒子:雪中红珠,四季皆美的小精灵, 水栒子在树木园中实在是不起眼的,若非秋日那满枝的红果,恐怕很少有人会驻足观看。它惯常生长在山野水畔,枝干细瘦,表皮灰褐,像是被岁月摩挲过的老农的手。春来发几枝嫩绿,夏至开些小白花,都称不上惊艳,不过是万千草木中最寻常的一种罢了。然而秋风一起,这谦卑的灌木便忽地显出了光彩。那些小红果先是青的,后来渐红了脸,一粒粒挂在枝头,倒像是顽童用细线穿起的珊瑚珠。尤其在晨露未晞时,水珠缀在果上,阳光斜照,便显出半透明的红晕来,竟有几分玛瑙的质地。这就是水栒子——一种低调却充满魅力的落叶灌木。“栒子”这个名字听起来有点奇怪,其实它来自古代。“栒”原本指古代悬挂乐器的横木,而水栒子的枝条柔韧,横向伸展,古人觉得它像悬挂乐器的架子,便给它取了这个名字。至于为什么叫“水”栒子,可能是因为它喜欢湿润的环境,常生长在溪边或山谷中。水栒子在5—6月开花,花朵虽小,但数量极多,聚集成疏松的聚伞花序。每朵小花有5片平展的圆形花瓣,像一把把小伞,洁白素雅,吸引蜜蜂和蝴蝶。远远望去,整株灌木仿佛披了一层雪,清新动人。花谢之后,水栒子开始结果。它的果实是小小的红色球形核果,9—10月成熟时,密密麻麻挂在枝头,像无数颗红宝石,特别引人注目。冬天,叶子落尽,水栒子的枝干呈现出优美的姿态。它的枝条自然舒展,尤其是在雪后,红色的果实和褐色的枝条映衬着白雪,形成一幅天然的冬日画卷。水栒子没有牡丹的雍容,也没有玫瑰的芬芳,但它四季皆美——春花如雪,夏果似珠,秋叶红艳,冬枝如画。下次在树木园里散步时,不妨留意一下这个默默装点自然的小精灵,或许你也会爱上它的朴素与坚韧!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自治区林科院两项研究成果在“蒙科聚”创新驱动平台发布, 9月10日,由内蒙古自治区知识产权研究会联合我院及其他4家单位主办的“2025年第59期‘蒙科聚’专题发布会暨草产业科技成果转化路演活动”在内蒙古“蒙科聚”创新驱动平台路演厅成功举办,我院两项研究成果在大会上成功发布。副院长胡永宁一行5人参加发布会。“干旱半干旱地区酸枣优良品种选育及高效培育技术”由鲁敏同志代表研究团队进行发布,该成果针对内蒙古地区酸枣人工种植面临的品种匮乏、种植技术落后、种植效益低下三大核心问题,开展系统性研发与应用。破解了“三北”地区酸枣品种“抗逆性弱、早丰产性差”等问题,选育出抗干旱、瘠薄和风沙环境的优良丰产品种。突破了干旱半干旱地区传统酸枣育苗及造林“成活率低、成林慢”的难题。解决了生态修复中“重防护、轻效益”的矛盾,提出了兼顾生态改善与农民增收的可持续模式。“优质木本饲料‘蒙饲桑1号’”由莎仁图雅同志代表研究团队进行发布,该成果针对内蒙古地区饲料桑越冬困难、缺乏适宜本地区的优良品种等问题,经多年引种驯化选育出‘蒙饲桑1号’饲料桑品种,于2020年通过内蒙古自治区林木良种审定,是内蒙古首个饲用桑树品种。目前已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乌审旗、达拉特旗、伊金霍洛旗,巴彦淖尔市磴口县、呼和浩特市清水河县等地栽植示范,其生长表现良好,单茬产鲜叶可达1720kg/亩。为内蒙古地区饲料桑产业化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此次蒙科聚专题发布会是自治区林科院首次联合主办方参会并发布研究成果,为我院研究团队与其他科研单位以及企业之间架起了沟通、交流的桥梁,对推动和促进我院科技成果转化落地具有积极的意义。
以担当致敬历史 以力量奔赴未来—— 自治区林草监测规划院组织集体观看阅兵仪式, 为铭记历史荣光、凝聚奋进力量,9月3日,我院组织职工干部集体观看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80 周年阅兵式。此次阅兵,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入新征程的首次阅兵,是人民军队奋进建军百年的崭新亮相,是伟大抗战精神和伟大民族精神在新时代赓续传承的重要体现,是坚持弘扬正确二战史观、坚决维护战后国际秩序、坚定捍卫国际公平正义的郑重宣示。当整齐的方队迈着铿锵有力的步伐走过天安门广场,当先进的武器装备展示出强大的国防力量,我们无不为之震撼,为之自豪。那一抹抹“迷彩绿”,是人民军队守护祖国和人民的坚定力量,而我们所秉持的“生态绿”理念,同样是为了守护这片土地的美好未来,两种“绿”交相辉映,共同诠释了担当与责任的深刻内涵。观看阅兵式后,大家在震撼与感动中感悟“生态绿+ 迷彩绿”的使命担当,更加坚定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的决心。纷纷表示在今后的工作中,要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更加昂扬的斗志,将“生态绿”的担当融入到林草事业发展中,以实际行动向历史致敬,为未来奋进,以更高标准履行生态保护职责,守护国家生态安全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