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林业和草原保护总站党支部与呼伦贝尔市林草局机关党支部开展联学共建主题党日活动,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八五”普法规划要求,积极探索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的有效途径,切实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做好本职工作、推动林草事业的具体行动,2025年7月7日至8日,自治区林业和草原保护总站党支部联合呼伦贝尔市林草局机关党支部,赴海拉尔国家森林公园、呼伦贝尔市北方寒冷干旱地区内陆湖泊研究院等红色教育基地,开展了以“不负党旗向初心,青春普法护北疆”为主题的党日活动。7月7日,在海拉尔国家森林公园现场,通过悬挂条幅标语、发放宣传手册、现场解答等方式向群众广泛宣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等法律法规手册,进一步增强了群众保护森林、草原资源的保护意识和责任意识。7月8日,全体党员前往呼伦贝尔市北方寒冷干旱地区内陆湖泊研究院,与监测站工作人员围绕湖泊生态保护、监测技术应用、数据共享机制等议题展开深入且富有成效的交流。保护总站党支部向研究院及监测站工作人员细致发放了生态保护科普手册、最新政策解读材料等宣传资料,为双方后续进一步加强协作、共同守护区域湖泊生态奠定了良好基础。通过参观学习,党员干部们深刻理解了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的重要意义,纷纷表示要在今后的工作中破除“两张皮”思想,增强围绕业务抓党建、抓好党建促业务的自觉性,不断推进党建和业务深度融合,切实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下一步,保护总站党支部将继续把党日活动的主题、内容和形式紧密围绕我站当前的核心业务、重点项目和攻坚难点展开,进一步做好“三北”重点生态工程工作,着力抓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工作,推动天然林管护任务落实,加强国家级公益林管理,持续强化对草原资源的保护、利用与发展,严厉打击破坏草原资源的行为,确保草原资源得到切实有效的保护和合理利用。
自治区林草工作总站派员参加2025年全国生态护林员管理培训班, 为加强我区生态护林员统筹管理,进一步夯实全面推行林长制和乡村振兴的基础,7月8—10日,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工作总站派出业务骨干参加了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林业工作站管理总站在湖南省衡阳市举办的2025年全国生态护林员管理培训班。本次培训涵盖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农村现代化、森林火情热点快速核查处置“131”机制实景模拟演练、森林草原火灾科学预防与科学扑救、脱贫人口生态护林员政策巩固优化与生态护林员队伍统筹管理、林下经济发展等多方面内容。会上,管理总站有关领导对《生态护林员管理办法(修订稿)》进行了深入讲解,并与各省参训学员就工作推进情况开展了交流讨论,自治区林草工作总站参训学员介绍了我区脱贫人口生态护林员管理现状、典型经验和存在困难,并从我区工作落实实际出发,对《生态护林员管理办法(修订稿)》提出了修改意见和建议,国家林草局管理总站有关领导表示将进一步研究后酌情采纳我区提出的修改意见和建议。此次培训进一步强化了我区业务管理人员的理论基础,明确了今后生态护林员管理工作的重点方向,同时通过交流学习了解了兄弟省份在生态护林员管理方面的成功经验,为持续高质量推动我区生态护林员管理工作提供了借鉴。
《古树名木保护条例》进基层林草主管部门——《条例》普法宣传系列活动之六,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推动《古树名木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在基层落地生根,近日,内蒙古自治区启动《条例》进基层林草主管部门专项普法宣传活动,向全区12个盟市、2个计划单列市和103个旗县及其下辖1000余个乡镇(苏木)林草主管部门系统发放《条例》原文及配套图解海报。这一活动不仅是普法形式的创新,更是生态文明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实践。从工作层面看,实现基层林草主管部门的全覆盖具有深刻的战略意义与必要性。一、必要性:基层普法是法治落地的关键环节基层普法是打通法治建设“最后一公里”的核心抓手,其成效直接关系法律文本能否转化为基层治理效能。内蒙古此次《古树名木保护条例》普法行动创新采用“下沉式”宣传模式,通过“法律原文+图解海报”的双轨呈现方式,在确保法律规范性的同时,通过可视化手段提炼管护责任、禁止行为等核心内容,有效解决了基层工作者“看不懂、记不住、用不上”的实践痛点。这种精准普法既强化了法律权威,又为古树建档挂牌、日常巡护等具体工作提供了明确指引。在覆盖范围上,采取“纵向到底”的穿透式传播,系统覆盖自治区、盟市、旗县、乡镇(苏木)四级林草主管部门,确保政策执行链条不断层,切实筑牢古树名木保护的法治根基。二、重要性:构建“三位一体”的基层生态法治新格局内蒙古此次《条例》普法活动的全面铺开,彰显了法治建设在生态文明领域的重要价值。从生态安全维度,系统性普法为4481株古树名木和169个古树群构筑起坚实的法治防护网,通过明确管护标准、细化禁止行为、强化责任追究,有效防范了工程建设移植、商业开发破坏等高风险行为。从文化传承角度,普法过程将现代法治理念与地方传统有机结合,如“敖包普法”“那达慕普法”,既强化了基层执法人员的专业素养,又唤醒了农牧民群众自发保护意识。从治理效能层面,各地通过建立“林长+”、“旅游+”、“科研+”等多元机制,推动古树保护从单一部门管理向多元共治转变。这种扎根基层的法治实践,正在使每棵古树成为生态文明的活态法治教材,让保护古树名木的理念深植人心。三、实践路径:从“全覆盖”到“真见效”以此次基层林草主管部门普法为契机,全区多地拓展活动形式和内容,通过开展培训、现场宣讲、电子屏幕展播等,普法成效显著。基层能力提升方面:鄂尔多斯市乌审旗林长制办公室组织全旗六个苏木乡、护林员、草管员和基层林草工作者300余人开展专业培训,对《条例》的重要意义、核心条款进行深入解读,并结合地区古树名木的分布实际、保护现状及重要意义,有效提升了基层林草工作人员对古树名木保护的法律意识和业务能力;群众认知深化方面:二连浩特市于6月30日至7月1日开展专题宣讲活动,受宣群众达到了800人左右,发放宣传册500余份,纪念品350份,记者采访群众的满意度达到了95%,群众对《条例》认知度显著提升;社会共治营建方面,各地累计开展现场活动30余次,通过进社区、进牧区、进校园,走向街道、走向公园等人流密集处大范围的宣传,社会氛围浓厚,群众反映热烈。下一步,内蒙古自治区将持续深化普法成果,定期开展古树名木保护成效评估,定期开展执法能力“回头看”与群众满意度调查,推动普法成果切实转化为基层执法规范度、古树健康度、群众参与度的全面提升,让每一棵古树都在法治护航下焕发新生,为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注入持久法治动能。
内蒙古上半年“四强化四提升”推动草原有害生物防治取得显著成效, 今年上半年,内蒙古认真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紧紧围绕“四强化四提升”,扎实有序推动草原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累计完成防治2894.42万亩,其中草原鼠害防治1673.47万亩、草原虫害防治1220.95万亩,占年度防治任务的82.7%,防灾减灾阶段性成效显著。一是强化监测预警,提升测报水平。充分发挥四级监测预警体系和草管员、农牧民前哨作用,稳步推进7个国家级草原鼠害监测预报站点建设,做到早发现早报告。密切关注布氏田鼠、长爪沙鼠、沙葱萤叶甲、亚洲小车蝗等主要有害生物发生情况,准确掌握发展态势。严格落实24小时值班和零报告制度,报送草原鼠害周报12期、虫害周报8期,确保信息畅通。认真做好数据整理,科学分析发展趋势,提高测报精准度和时效性,及时发布生产性预报并提出防治建议。二是强化绿色防控,助力草原生态安全。大力推广雷公藤甲素、世双鼠靶、绿僵菌、印楝素、苦参碱、鼢鼠箭、招鹰、牧鸡等绿色防控技术,完成绿色防治2716.06万亩、绿色防控比例93.8%。因地制宜采用飞机(无人机)、大中小型喷雾(投饵)器械相结合施药方式,动用飞机1432架次、大型喷雾(投饵)器械7935台次、中小型喷雾器5047台次。稳步推进兴安盟科右前旗、锡林郭勒盟东乌珠穆沁旗草原有害生物综合防控试验区建设工作,探索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综合防控模式。通过网站、公众号、微信群、朋友圈、明白纸等提前发布防治区域、药剂、效果等信息,防止人畜中毒事件发生。三是强化联防联控,织密防控网络。自治区林草局同疾病预防控制局建立信息通报制度和沟通协调机制,做到部门间信息互通、资源共享、防治同步。在我区东部5盟市健全联防联控机制的基础上,中部3盟市、西部4盟市也分别签署林草有害生物防控合作协议,持续完善联防联治,推动区域协同治理。防治期间,自治区林草有害生物防治检疫总站派出多个指导小组,赴通辽市、赤峰市、锡林郭勒盟、乌兰察布市、呼和浩特市、包头市、鄂尔多斯市、乌海市等地指导防治工作,要求毗邻盟市、旗县加强信息沟通,扎实推进联防联控。四是强化宣传培训,营造良好氛围。以国家安全教育日、国家防灾减灾日为依托,自治区及12个盟(市)103个旗(县、区)同步开展林草生物灾害防控宣传周活动,提升公众对生物灾害的认知水平,营造人人争当灾害防控志愿者、生态文明践行者的良好社会氛围。首次举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暨全区林草有害生物防控知识竞赛,由52名业务骨干组成的14支队伍参赛,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提升生物灾害防控水平。自治区、通辽市、赤峰市、乌兰察布市、包头市等地举办林草有害生物监测与防治技术培训班,不断提升基层工作人员理论知识和专业水平。下半年,自治区将持续加强监测预警,着力推进灾害防控,认真做好秋季草原有害生物野外调查,以显著成效助力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建设。
内蒙古全面完成阶段性松材线虫病日常监测任务, 为有效防控松材线虫病传入我区,切实筑牢祖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内蒙古自治区林草有害生物防治检疫总站按照松材线虫病防控工作要求,精心组织,科学部署,累计监测松林面积2700.08万亩,监测任务小班202049个,监测覆盖率99%,未发现松材线虫病疫情。 一是压实日常监测责任。印发《松材线虫病疫情防控工作要点》,确保每项任务落实到位,细化到人。二是健全完善监测队伍。充分利用护林员体系,全区共2229名调查员深入一线开展现地巡查工作。三是因地制宜制定方案。各盟市立足辖区松林分布特点,因地制宜制定调查方案,科学规划巡查路线,确保每一片松林都得到细致巡查。四是充分发挥科技赋能。建立健全“空天地一体化”监测体系,完善无人机航测技术,进一步提升监测工作的效率和精准度。下一步,全区将进一步加大松材线虫病日常监测与专项普查力度,及时发现松树枯死、松针变色等异常情况,实时掌握松林动态变化。同时,深化与林业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合作,积极引进先进监测技术,不断提升疫情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能力,确保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全力守护好内蒙古的绿水青山,让青山常绿,林海常青。
内蒙古自治区林业和草原监测规划院赴呼和浩特市纪委监委廉政文化中心开展警示教育主题活动, 为扎实推进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切实增强党员干部廉洁自律意识,7月4日,院党委组织院领导、环节干部及党支部书记前往呼和浩特市纪委监委廉政文化中心开展廉政专题观展活动。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党员干部参观了警示教育展厅、廉政教育展厅,重温了建党百年以来全面从严治党的 发展历程,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定不移正风肃纪,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重要举措和取得的巨大成就。还学习了近年来违规违纪典型案例,并观看了警示教育片,一张张生动的图片和一个个典型的案例,给每一位党员干部带来了全方位、多角度、最直接的视觉冲击,让大家对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有了深刻的认识。通过此次沉浸式的学习,进一步增强了党员干部的纪律意识和规矩意识,引导党员干部时刻保持清醒头脑,绷紧纪律这根弦,持之以恒抓好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贯彻落实,坚守纪律底线。观展结束后大家纷纷表示自觉将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融于心、践于行,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扎实的作风,为林草事业工作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下一步院党委将持续推进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强化责任担当,注重宣传引导,推动学习教育成果落地见效。
林草种苗质量监管“绿剑2025行动”自治区层面外业抽检工作圆满结束, 自4月9日内蒙古“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项目林草种苗质量监管“绿剑2025行动”启动以来,自治区林草局先后派出3个工作组,对三北工程三大标志性战役主战区林草种苗质量进行了拉网式抽检。抽检工作历时70余天,覆盖阿拉善盟、巴彦淖尔市、鄂尔多斯市、锡林郭勒盟、赤峰市、通辽市六个盟市的全部重点生态工程用种用苗,共抽检苗批291个、种批61个,圆满完成既定任务目标。从整体上看,“绿剑2025行动”取得了预期效果,“林草以种苗为根本,种苗以质量为优先”的理念深入人心。各级林草主管部门对种苗的重视程度、检测强度空前,种苗招投标采购程序和评标方法更加科学合理,监理作用发挥明显。各施工单位基本能够落实生产经营许可制度、自检制度、植物检疫制度、标签档案等制度,种苗起运、假植、清选、存储各环节工作更加规范。从外业抽检结果看,种苗质量较往年有了大幅提升,特别是草种净度有了较大改观。在抽检的291个苗批中,涉及27个树种,不合格苗批有6个,合格率98%,不合格原因主要是造林树种与作业设计树种不符、苗木规格未达到作业设计要求。在抽检的61个种批中,涉及15个草品种,目前13个种批已出具检测结果,全部合格,其余48个种批正在加紧检测中。从内业检查结果看,还存在以下问题:一是作业设计编制不够精细,有的未明确种苗产地要求和质量要求,有的引用质量分级标准不准确;二是生产经营许可制度执行不到位,个别批次种苗未附带林草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三是标签档案制度执行不到位,有的未附带标签和使用说明,有的标签和使用说明填写不规范、内容不一致;四是检测报告编制不规范,个别检测机构超出检测目录范围出具检测报告。下一步,自治区林草局将督促各地抓紧开展问题整改,指导社会化检测机构规范运营,进一步加大人员培训力度,提升检验检测能力,强化生产、流通、使用各环节监管,逐步形成政府监管、行业指导、生产经营主体负责的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为打好打赢三北工程攻坚战保驾护航。
自治区林草局组织年轻干部赴赛罕区人民法院观摩庭审现场会, 为贯彻落实自治区直属机关纪检监察工委《关于“纪检监察工作规范化法治化正规化建设年”行动具体安排》要求,推动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走深走实,7月8日上午自治区林草局组织局系统年轻干部赴赛罕区人民法院观摩庭审现场会。此次观摩既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重要讲话中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重要论述的具体实践活动,同时也是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成果转化和加强纪律建设“六个一”活动的具体行动,旨在警示教育年轻干部、新入职干部、重点岗位干部,牢记初心使命和肩负重任,时刻不忘组织培养、领导信任和家人嘱托,始终做到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庭审会现场庄重严肃,围绕职务犯罪进行举证、质证及辩论。年轻干部通过现场旁听,“零距离”接受廉政警示教育,心灵再次受到警醒与触动并纷纷表示,要以案为鉴、改进作风,严格自我约束和管理,时刻牢记党纪国法和纪律红线,紧绷廉洁自律安全弦,切实把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遵规守纪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在遵规守纪的前提下履职尽责、担当作为,为林草高质量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树木园探秘】 杏树:开花早,果实好,连木头都很抗打!, 春天一到,树木园的杏花便纷纷盛开,如烟似雪,美不胜收。时值盛夏,漫步树木园,人们惊喜地发现,杏子熟了,红红黄黄交相呼应,美不胜收。然而,杏的魅力可不止于此——它的果实酸甜可口,杏仁可入药,木材还能打造家具,堪称全能选手!今天,我们就来好好认识一下这位“宝藏植物”。春天里的“雪仙子”杏树是蔷薇科李属的落叶乔木,早春时节,它比桃李更早绽放,一树洁白或淡粉的花朵,远远望去如云似雪,因此古人常用“杏花烟雨”形容春日美景。 有趣的是,杏花的花色会随开花时间变化:初开时粉红,盛开时雪白,凋谢前又泛微红,仿佛一位善变的仙子。唐代诗人杜牧曾写道:“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可见杏花自古就是春天的象征。 盛夏的“黄金果”杏的果实球形或椭圆形,成熟时有白、黄、橙红等颜色,表皮微微覆毛,看起来像害羞的小姑娘“红了脸”。杏肉柔软多汁,酸甜可口,既可鲜食,也能制成果脯、果酱、杏干等。在新疆等地,杏干甚至被誉为“天然维生素丸”,富含维生素A、C和膳食纤维。 为什么有的杏仁苦,有的甜?杏的种仁(杏仁)有两种: 甜杏仁可食用,常用于制作杏仁茶、杏仁豆腐等甜品; 苦杏仁含有微量毒素(氢氰酸),需加工后才能入药,但正因如此,它成了中医的止咳良药。 杏的“药用宝库” 中医认为,杏仁性温、味苦,归肺、大肠经,具有止咳平喘、润肠通便的作用。著名的“杏苏散”“麻杏石甘汤”等方剂都以杏仁为主药,用于治疗咳嗽、气喘。 现代研究发现,杏仁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E,有助于降低胆固醇,保护心血管健康。不过要注意:苦杏仁不可生吃,必须经过炮制(如炒制、煮制)才能安全使用哦! 木中“硬汉” 家具良材杏树木材质地坚硬,纹理美观,耐磨损,是制作家具、乐器的优质材料。在古代,杏木常被用来雕刻印章或制作木梳,因其细腻不易裂,深受匠人喜爱。 杏的文化象征杏在中国文化中寓意美好。 “杏林”:代指医学界,源自三国名医董奉行医不收钱,只让患者种杏树的故事。 “杏榜”:古代科举发榜时正值杏花开放,故称中进士为“杏榜题名”。 “杏花春雨江南”:描绘了江南春天的诗意画面,成为文人墨客的最爱。 从春天的繁花到盛夏的果实,从香甜的果肉到药食两用的杏仁,再到坚固耐用的木材——杏树可谓“浑身是宝”。下次在树木园里见到它,不妨多欣赏几眼,说不定你也会爱上这位“全能选手”呢!
防沙治沙机械及机械化治沙技术, 一、技术特点针对我区沙漠(地)及沙化草地治理的机械化施工问题,内蒙古自治区林业科学研究院科研团队研发了与可降解植物纤维纱网沙障配套的网式沙障铺设机、纱网铺设灌木扦插一体机、活沙障建植机和固沙剂灌草种子喷播一体机等新型防沙治沙机械装备,实现了可降解纱网沙障的工厂化生产与商品化供应及其机械施工,提高了施工效率,克服了沙障材料无工业产品、无稳定供应的缺陷,铺设机械实现了小型化,无论是沙障铺设机械还是灌草种子喷播机均便于沙区运输和施工作业。相关成果的推广应用效果显著,有力地促进了防沙治沙的机械化进程。二、适用范围目前,成果已应用于乌兰布和、库布齐、毛乌素、科尔沁等沙漠沙地,以及新华林场和西补隆林场等黄河“几字弯”攻坚战的主要战场进行推广,示范面积3000余亩,辐射推广面积3万余亩。该成果可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的沙漠、沙地以及沙化草地治理中推广应用,对促进机械化治沙技术进步,加强荒漠化综合治理具有重要意义。三、应用方法网式材料沙障铺设机采用履带式拖拉机悬挂牵引,可在流动沙丘缓坡面、平整度高的流动沙丘或半固定沙丘开展沙障铺设机械化作业。要求沿沙丘坡面等高线作业时的坡度≤20°,铺设2-4m间距的条带状沙障。作业速度3-3.5 km/h,沙障埋深15-20cm,障体高度15-20cm。沙障铺设灌木扦插一体机是以履带拖拉机驱动进行工作的一种沙障铺设与灌木扞插一体装备,可同时完成流动沙丘上铺设植物纤维网沙障和沙柳等灌木扦插作业。要求沿沙丘坡面等高线作业时的坡度≤20°,作业速度3-3.5 km/h。铺设3-4m间距的条带状沙障,沙障埋深15-20cm,障体高度15-20cm。在沙障背风侧40-50cm处扦插灌木枝条,扦插深度60-70cm,扦插株距90-110cm。活沙障建植机适用于流动沙丘活沙障建植作业,活沙障材料选用1-2年生容器苗。具有高效作业、减轻劳动强度和促进植被快速恢复的特点。配套动力≥88kW履带拖拉机,作业速度1-2 km/h,单行栽植,株距20-25cm,栽植深度30-40cm。固沙剂灌草种子喷播一体机适用于退化草原、风蚀沙化草场或大面积沙地造林喷播灌木类种子、禾本科草籽。可完成各类灌草种子单播及混播,种子播量可调。喷播灌草种子的同时完成固沙剂的喷洒,促使沙层表面上形成结皮,有效控制风蚀,有利于灌草种子萌发,促进植被恢复进程。配套动力≥100kW履带拖拉机,作业速度2-3 km/h,喷播幅宽3.6m,喷播均匀度30-40粒/m2,固沙剂液体喷洒量≥450kg/667m2,形成结皮厚度0.8-1.7cm。四、典型案例毛乌素沙地试验区沙障铺设间距为4m,压入深度19.2cm,地上出露高度21.8cm,沙障直立度30.6°。沙障铺设后,铺设区域风蚀得到有效控制,两年后沙面稳定,无继续风蚀现象,植被自然恢复效果显著,平均盖度近15%,植物种主要有油蒿、沙米、虫实、猪毛菜、雾冰藜等。乌拉盖沙化草地试验区沙障铺设间距为2m,压入深度16.1cm,地上纱网高度23.9cm,沙障直立度35.8°。铺设网式沙障后,地表风蚀得到有效控制,铺设第2年植物种类增加至17种,植被盖度提高了30.5%。图1 纱网沙障机械化铺设及治理区植被恢复效果(毛乌素沙地流动沙丘)图2 纱网沙障机械化铺设作业及治理区植被恢复效果(乌拉盖重度沙化草地)完成单位:内蒙古自治区林业科学研究院、内蒙古宏昌机械制造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