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工作动态
            
        自治区中部三市林草有害生物联防联控初显成效 , 为进一步加强林草有害生物联防联控工作,自治区中部包头市、呼和浩特市、乌兰察布市三市于10月21日召开联防联控工作会,会议以“信息互通、经验共享、协同防控”为重点,着力打造自治区中部区域生态安全联合防线,累计完成林草有害生物防治914.04万亩,未发现松材线虫病疫情,联防联控成效初显。一是加强信息互通。包头市、呼和浩特市、乌兰察布市在认真做好辖区内林草有害生物调查监测基础上,定期不定期互通林草有害生物发生种类、区域、密度、趋势和林业植物调运检疫、复检,特别是对松材线虫病、美国白蛾、草原鼠虫害等检疫性、危险性林草有害生物,其中包头市达茂旗、呼和浩特市武川县还互通了草原蝗虫发生信息,做到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通报,共同构建区域一体化预测预报体系,为后续联防联控、科学防控提供可靠依据。二是加强经验共享。包头市、呼和浩特市、乌兰察布市在认真做好日常防控经验交流的基础上,进一步总结交流监测与防控工作成效、好经验、好做法,构建常态化联防联控经验共享机制。包头市构建“专业监测人员+护林(草)员+抚育管护方”监测网络,呼和浩特市对“三北”工程项目区苗木复检实行“一帐一单”,乌兰察布市对草原沙葱萤叶甲开展先行监测并及时跟进防控,均为切实可行的好举措。三是加强协同防控。包头市、呼和浩特市、乌兰察布市在认真做好辖区内日常防控的基础上,主动加强同毗邻盟市、旗县的沟通和协调,对需要开展联防联控的区域进行协同监测与防控,力争不留死角、不留盲区。乌兰察布市与呼和浩特市在上高台林草联合开展虫情监测与虫种鉴定工作,解决了监测盲区的问题。包头市达茂旗、固阳县同呼和浩特市武川县积极开展草原鼠害和虫害统防统治,极大提高了整体防控效果。下一步,包头市、呼和浩特市、乌兰察布市将认真按照合作协议,积极推动联防联控各项工作,扎实开展林草有害生物绿色防控、联防联控和统防统治,为区域有害生物防控作出新的贡献。
自治区全面完成秋季草原鼠害防治工作 , 秋季是草原害鼠繁殖的关键期,也是进一步做好草原鼠害防控的黄金窗口期。9-10月,我区部分盟市结合发生实际,适时启动秋季草原鼠害防治工作,累计完成防治217.5万亩。各地组建专业监测队伍,结合无人机监测与地面巡查,精准掌握秋季鼠害种群密度、活动范围及危害程度,严格按照草原鼠害信息报告制度,按时报送发生动态、防控进展。各地秉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采用鼠夹、鼠笼等物理防治和雷公藤甲素、硫酸钡等生物药剂,利用大型机械和无人机等方式精准施药。全区累计投入大型器械200台次、车辆800余辆次、3700余人次,绿色防治面积217.4万亩,绿色防治率达99.95%,有效降低了草原鼠害危害程度,夯实春季草原鼠害防治成效。下一步,全区将依据全年草原鼠害防控效果评估结果,针对性完善草原鼠害监测预警体系,提升监测预警全面性和精准性,积极推广应用科学、高效、环保的防治技术,切实维护草原生态系统的健康与稳定。
自治区防治检疫总站为基层配备71辆防控作业车, 近日,自治区防治检疫总站为全区71个旗(县、区、市)的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机构精准配备71辆防控作业车,全面提升全区林业有害生物综合防控能力,为林草资源保护与生态安全筑牢硬件支撑。此次防控作业车配备工作依托“内蒙古自治区松材线虫病防控能力提升项目”。该项目建设内容涵盖自治区及基层松材线虫病防控体系、无人机智能监测体系、地面监测体系,覆盖1个自治区级、10个盟市级、2个单列市及78个旗(县、区、市)的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机构。其中,防控作业车采购作为项目关键实施内容,防治总站严格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原则,规范执行采购意向公开、发布采购公告、组织开标评标、确定中标单位、签订采购合同等全流程环节,确保采购工作高效透明、合规有序。10月24日,防治总站组织相关盟市防治机构负责人赴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重庆分公司,开展首批40辆防控作业车现场验收工作。验收组通过实地查验车辆配置、性能参数、安全性能等关键指标,确认车辆符合项目采购标准,顺利完成验收。剩余31辆防控作业车预计春节前将全部发放至各基层防治机构并投入使用。此次配备的防控作业车针对内蒙古各类林区地形特点,具备体积适中、机动性强、动力充沛、装载灵活等突出优势,能够轻松适配山地、草原、丘陵等复杂作业环境。车辆投入使用后,将有效破解基层防治机构交通工具匮乏的问题,不仅为日常林业有害生物监测巡查工作提供支撑,还可承担防控物资运输、突发灾害应急处置等重要任务,进一步提升全区林业生物灾害监测调查精度和防治救灾效率,为推进林业生物灾害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坚实的装备保障。
自治区多措并举完成红脂大小蠹防控工作 , 为有效应对红脂大小蠹虫害威胁,守护森林生态安全,自治区通辽市、赤峰市严格落实监测调查,多措并举推进防治,持续强化区域协作,累计完成防治8.3万亩,防控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严格落实监测调查。为精准定位虫害发生位置,实时掌握虫害发生动态,通辽、赤峰两地在红脂大小蠹高发区域布设诱捕器1326套,捕获红脂大小蠹成虫13124头。通辽市组织定期巡查,重点排查树木受害迹象,结合诱捕数据调整策略,全面掌握红脂大小蠹扩散趋势;赤峰市严格检疫监管,对辖区内调运松木严格检查,今年已检查调运松木1.1万立方米,同时,登记管理涉松企业218家,定期检疫检查,防止带病虫松木流入市场。多措并举推进防治。通辽市、赤峰市严格遵循“综合施策、分类治理”原则,深化精准防治,构建立体化、全周期的防控保障体系。依据虫害发育规律,在幼虫期积极推广物理除害与生物防治技术协同应用,逐步减少化学药剂的使用;在成虫高发期利用诱捕器诱杀、围裙熏蒸、打孔注药、喷药防治等方式灭虫,有效遏制了红脂大小蠹的扩散。持续强化区域协作。建立健全旗县间信息共享与协调联动机制,实时互通监测数据和防治经验;重点强化对跨区域风险点的联合防控,深化检疫检查协作,全力保障区域森林资源安全。
自治区财贸轻纺农林牧水工会、自治区林草局机关工会与大青山保护区管理局工会联合开展主题党日活动, 10月28日,自治区总工会财贸轻纺农牧林水产业工会副主席徐腾飞、自治区林草局机关工会主席李新峰一行,深入内蒙古自治区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呼和浩特分局乌素图管理站,看望慰问坚守在一线的管护人员,并联合大青山保护区管理局共同开展主题党日活动。管理局党委书记迟晓旭参加了此次活动。活动合影活动现场慰问组一行带着组织的深切关怀与诚挚问候,为乌素图管理站的一线管护人员送上精心准备的粮油食品等慰问物资。这些慰问品犹如秋日暖阳,温暖了每一位一线职工的心田。发放慰问品慰问结束后,慰问组与一线管护人员进行了座谈交流。乌素图管理站站长王茂栋介绍了管理站的基本情况。详细了解一线职工的工作与生活状况后,慰问组表示,通过此次走访,对大青山保护区有了更深的了解,以后将更加关注大青山保护区基层工作人员的实际困难与需求,进一步加强沟通协作。迟晓旭同志代表管理局党委对慰问组一行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同时衷心感谢上级工会组织长期以来对保护区基层管护人员的关心、支持与帮助,希望今后各方能继续深化了解,相互支持,携手共进。参观乌素图管理站座谈会现场自治区财贸轻纺农牧林水产业工会周科,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工会委员张彬涛,大青山保护区管理局工会委员查嘎布日图、乌日格慕容,大青山保护区管理局呼和浩特分局副局长刘佳文、工会主席焦文统及乌素图管理站全体人员参加此次活动。
管理局领导深入管理站一线督导检查工作, 10月22日至23日,管理局局长牛喜山赴包头分局九峰山管理站、呼和浩特分局万家沟管理站,督导检查以案促改、保护区大门建设、防火禁牧及日常管护等工作。通过实地查看、与一线工作人员深入交流等方式,聚焦核心任务逐项开展督导。在推进鄂尔多斯市造林总场系列违纪违法案以案促改工作中,要求务必深刻汲取案件教训,以“零容忍”态度全面梳理廉政风险点,建立问题台账,明确整改时限,实行闭环管理,确保整改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切实筑牢基层廉政防线。在保护区大门建设方面,要求分局要主动协调地方,主动服务大门建设工作,促进早日落地见效。围绕防火禁牧工作,实地检查了重点区域防控设施布置情况,强调当前正值生态保护关键时期,必须进一步加大巡查频次、严格管控措施,防范火灾隐患和违规放牧行为发生。对道路损毁情况要及时沟通有关方面尽快修缮,确保巡护和防扑火工作正常开展。
自治区第二林业和草原监测规划院圆满完成兴安盟、通辽、赤峰三盟市林草湿荒碳汇计量监测工作, 为全面推进全区林草湿荒碳汇计量监测体系建设,夯实国家“双碳”目标在内蒙古的实践根基,根据《内蒙古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关于配合开展全区林草湿荒碳汇计量监测体系建设工作的通知》要求,自治区第二林业和草原监测规划院主动担当,承担兴安盟、通辽市、赤峰市三个盟市林草湿荒碳汇计量监测任务。在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碳汇局的统筹指导、精心组织与严密部署下,我院高度重视此项工作,组建专业技术团队,制定详细实施方案,于今年6月份启动监测工作。历时四个多月,技术人员克服野外作业环境复杂、任务量大等诸多困难,严格按照技术规范完成全部内、外业工作。其中,外业共布设并监测乔木样地39个、灌木样地68个,累计采集各类样品2265个,其中灌木样地取样1243个(含植被样品283个、土壤有机碳样品240个、土壤容重样品720个),乔木样地取样1022个(含植被样品502个、土壤有机碳样品130个、土壤容重样品390个),取样覆盖范围广、数据代表性强。样品采集完成后,我院严格遵循技术方案标准,对各类样品开展精细化预处理。针对土壤有机碳样品,通过阴干、研磨、过筛、称重等多道流程,完成370个成品制备;针对土壤容重样品,采用烘干、挑选、称重方式,处理形成1110个合格成品;针对草本、乔木、灌木等植被样品,经烘干、称重、粉碎、过筛等环节,制备完成591个样品成品。目前,所有预处理合格的样品已全部邮寄至第三方专业机构进行含碳率化验。此次监测工作的顺利完成,不仅为全区林草湿荒碳汇计量监测数据统计分析提供了精准、可靠的基础支撑,更将助力内蒙古林草湿荒碳汇管理信息平台进一步完善,对推动全区林草碳汇工作规范化、科学化发展,服务国家“双碳”战略落地见效具有重要意义。
“联学共建聚合力,同上一堂课,共守一颗心”—林业和草原种苗总站党支部与林草监测规划院党委联合开展主题党日活动,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10月30日,自治区林业和草原种苗总站党支部与自治区林草监测规划院党委在国家林草种质资源设施保存库内蒙古分库以“联学共建聚合力,同上一堂课,共守一颗心”为主题,联合开展主题党日活动。自治区林草监测规划院党委书记罗洪斌、自治区林业和草原种苗总站党支部副书记、副站长王强等60多名党员参加了此次活动。联学共建聚合力。党日活动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党员通过主题展厅“种之魂、种之源、种之秘、种之盛、种之梦”五部分的研学交流,体会在党的领导下内蒙古生态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表示要从理论深度进一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联学共建过程中突出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始终心系“国之大者”,牢牢把握“国之大计”,共同推动新时代林草种苗事业高质量发展。 同上一堂课,共守一颗心。同心向党,形式多样。活动将全面贯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主线贯穿始终,参加人员详细了解了智能化种质资源设施库和种质资源信息管理平台。双方达成共识,发挥各自在技术服务和科技创新上的优势,加强单位间的协作配合,不忘初心,为我区林草生态保护与建设、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重要支撑。打造特色党建品牌。种苗总站党支部将开展主题党日活动与坚强堡垒模范支部创建、党建品牌建设、书记项目等相结合,谋划在先、部署在先、落实在先,通过党建与业务相融合,打造《种业强国“苗”绘梦想》党建品牌,增强党员的身份意识和责任意识,彰显党建引领的磅礴力量,为全面推进建设现代化种业强国奠定坚实基础。此次主题党日活动,是一次党性的淬炼、一次力量的凝聚。全体党员一致表示将把党建引领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干事创业的强大合力,加强沟通协作,围绕林草事业高质量发展、服务民生开展务实合作,在内蒙古生态建设中奋力拼搏,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内蒙古新篇章贡献力量。1
自治区林草局赴陈巴尔虎旗开展草原二轮延包试点工作调研, 为扎实有效推进草原二轮延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工作,10月23日至25日,自治区林草局草原管理处赴呼伦贝尔市陈巴尔虎旗开展专项调研。自治区草原二轮延包试点专家团队、自治区林业和草原监测规划院及呼伦贝尔市林草局相关人员一同参与。调研期间,调研组坚持问题导向与实践导向,先后深入东乌珠尔苏木、巴彦哈达苏木和宝日希勒镇,与苏木乡镇政府负责人、嘎查村基层工作人员以及牧民面对面交流,详细了解草原承包经营的具体现状、实际操作流程及牧民在生产经营中的现实需求,认真听取了对草原二轮延包再延长30年试点工作的意见与建议,重点围绕调研过程中发现的草原权属纠纷、部分牧户无地少地等关键难点问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摸底排查与情况核实,全面掌握了影响试点工作推进的核心症结。在深入基层调研之后,调研组与陈巴尔虎旗相关部门、苏木乡镇负责人召开座谈。座谈会上,与会人员聚焦陈巴尔虎旗已拟定的草原承包合同及承包合同补充协议,逐条款、逐内容进行严谨细致的研讨分析。针对合同及补充协议中可能存在的表述不规范、权责界定不清晰、与实际情况衔接不紧密等问题,调研组结合政策要求与基层实践,提出了一系列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合理化修改建议,为完善合同文本、规范承包流程提供了专业指导。 此次专项调研工作的开展,不仅精准掌握了陈巴尔虎旗草原二轮延包工作的实际情况,有效梳理并初步研判了当前面临的重点难点问题,更进一步统一了各级各部门及基层干部群众的思想认识,为后续认真落实草原二轮延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此外,在本次调研过程中,调研组还同步对涉及草原承包领域的厅级报案信访事项开展了专项督导,明确要求相关单位高度重视、压实责任,按照规定时限尽快完成信访事项的办理与反馈工作,切实维护好牧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与牧区社会的和谐稳定。
践行生态理念 守护松涛林海—万家沟管理站国家油松良种基地开展2025年球果采集工作, 金秋时节,松果飘香。万家沟管理站国家油松良种基地内,油松球果陆续进入成熟期。管理站秉持“生态保护与资源可持续利用”理念,科学部署、有序组织,于9月16日正式启动油松球果采集工作。目前,已圆满完成阶段性采集任务,为油松良种培育与生态建设打下坚实基础。一、科学研判,精准把握采集时机管理站准确分析历年气候数据,结合树木生长周期规律,组织专业人员实地观测、综合研判,精准锁定球果最佳采摘期。为确保作业安全与资源高效利用,采集前,基地召开安全生产专题会议,系统检修采种工具,开展作业人员技术培训,确保在维护生态系统稳定的前提下,有序推进双亲本、单亲本球果采集,实现生态保护与资源利用的协调统一。二、攻坚克难,高效开展采集任务面对油松树体高大、林间环境复杂等挑战,采集人员在技术人员全程指导下,严格按规程操作,借助专业设备攀爬高枝,精准采集树冠中上部球果。针对今夏雨水丰沛导致的蚊虫滋生、杂草缠绕等问题,作业人员配备防蚊装备,采取环保驱虫措施,既保障人身安全又保护生态环境。经连日奋战,累计采集双亲本132个组合共计120.15公斤,单亲本111个家系共158.75公斤,为良种选育提供了优质种质资源。油松球果采集球果登记记录三、精细管理,严把秋果质量关每日采收结束后,管理站严格执行球果称重与登记制度,及时转运至晾晒场进行自然干燥。通过专人轮班值守、定时翻动果实、实时监测天气等方式,确保球果均匀干燥,防止霉变,为后续脱粒、筛选等环节奠定质量基础。全过程贯彻绿色生产理念,最大限度降低资源损耗,提升种子品质。油松球果称重四、统筹规划,助力林业长效发展下一步,管理站将根据晾晒情况,陆续开展脱粒、筛选及科学储存工作,持续强化全流程精细化管理。未来,万家沟管理站将进一步深化生态保护与资源可持续利用实践,完善良种选育体系,推动油松种质资源保护与林业高质量发展,为筑牢生态安全屏障持续贡献力量。晾晒油松球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