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8日,自治区林草局组织召开林草碳汇工作专题调度会议,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马强主持会议并讲话,总工程师康宏、防沙治沙基金会理事长董建林,碳汇局、林科院、监测规划院相关负责同志参加会议。
会上,碳汇局、林科院、监测规划院、防沙治沙基金会分别就上半年碳汇项目开发储备、方法学研究、碳汇计量监测体系建设、碳中和林营建等情况进行汇报。上半年,我区CCER造林碳汇项目开发储备进展迅速,储备项目从去年的18个增至当前的25个,完成公示项目数6个,公示项目数和开发面积列全国第二位;启动“林草能源绿色碳汇发展合作机制”,签约合同金额2100万元;落地碳中和林项目1.5万亩,预计全年可完成2.5万亩;“生态司法+碳汇”机制判罚案件23笔,实现生态补偿17.6万元;方法学开发初见成效,完成草原、灌木2项方法学初稿,湿地保护与生态修复碳汇方法学研发与应用,已完成项目指南编制;研发推广10项林草增汇技术;内蒙古林草湿荒碳计量监测体系建设进展顺利,以林草湿荒数据为底图完成了900多块碳汇样地布设,将于近期启动样地调查工作;联合生态环境厅、机关事务管理局印发《关于鼓励开展内蒙古自治区大型活动碳中和的实施方案》《自治区近零碳机关试点建设方案》等,扩展碳汇产品应用场景。
此外,碳汇试点盟市亮点频现,兴安盟、呼伦贝尔市启动林草碳普惠项目开发,呼和浩特林业碳汇交易服务中心完成建设方案,包头市建成内蒙古首个碳汇交易服务中心,鄂尔多斯市“碳惠北疆”多元碳普惠平台整体框架已基本构建。
马强指出,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碳汇工作,提出了“整体构思”“建立一套规则”的要求。碳汇局成立以来,规范化、系统化总结多年探索和试点经验,形成了林草碳汇“146”工作模式,受到了自治区党委、政府相关领导认可,被自治区党委深改办列为2024年度改革优秀案例。2025年,碳汇工作要在已有基础上再鼓劲、再加力,要积极寻求新办法、新突破,既要打基础、利长远,又要有新招、出实绩。持续做精CCER林业碳汇项目,做活碳汇地方产品,做实碳中和林项目,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切实做好“碳库”变“钱库”这篇文章。
自治区林草局组织召开林草碳汇工作专题调度会议, 6月18日,自治区林草局组织召开林草碳汇工作专题调度会议,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马强主持会议并讲话,总工程师康宏、防沙治沙基金会理事长董建林,碳汇局、林科院、监测规划院相关负责同志参加会议。会上,碳汇局、林科院、监测规划院、防沙治沙基金会分别就上半年碳汇项目开发储备、方法学研究、碳汇计量监测体系建设、碳中和林营建等情况进行汇报。上半年,我区CCER造林碳汇项目开发储备进展迅速,储备项目从去年的18个增至当前的25个,完成公示项目数6个,公示项目数和开发面积列全国第二位;启动“林草能源绿色碳汇发展合作机制”,签约合同金额2100万元;落地碳中和林项目1.5万亩,预计全年可完成2.5万亩;“生态司法+碳汇”机制判罚案件23笔,实现生态补偿17.6万元;方法学开发初见成效,完成草原、灌木2项方法学初稿,湿地保护与生态修复碳汇方法学研发与应用,已完成项目指南编制;研发推广10项林草增汇技术;内蒙古林草湿荒碳计量监测体系建设进展顺利,以林草湿荒数据为底图完成了900多块碳汇样地布设,将于近期启动样地调查工作;联合生态环境厅、机关事务管理局印发《关于鼓励开展内蒙古自治区大型活动碳中和的实施方案》《自治区近零碳机关试点建设方案》等,扩展碳汇产品应用场景。此外,碳汇试点盟市亮点频现,兴安盟、呼伦贝尔市启动林草碳普惠项目开发,呼和浩特林业碳汇交易服务中心完成建设方案,包头市建成内蒙古首个碳汇交易服务中心,鄂尔多斯市“碳惠北疆”多元碳普惠平台整体框架已基本构建。马强指出,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碳汇工作,提出了“整体构思”“建立一套规则”的要求。碳汇局成立以来,规范化、系统化总结多年探索和试点经验,形成了林草碳汇“146”工作模式,受到了自治区党委、政府相关领导认可,被自治区党委深改办列为2024年度改革优秀案例。2025年,碳汇工作要在已有基础上再鼓劲、再加力,要积极寻求新办法、新突破,既要打基础、利长远,又要有新招、出实绩。持续做精CCER林业碳汇项目,做活碳汇地方产品,做实碳中和林项目,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切实做好“碳库”变“钱库”这篇文章。
6月18日,自治区林草局组织召开林草碳汇工作专题调度会议,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马强主持会议并讲话,总工程师康宏、防沙治沙基金会理事长董建林,碳汇局、林科院、监测规划院相关负责同志参加会议。
会上,碳汇局、林科院、监测规划院、防沙治沙基金会分别就上半年碳汇项目开发储备、方法学研究、碳汇计量监测体系建设、碳中和林营建等情况进行汇报。上半年,我区CCER造林碳汇项目开发储备进展迅速,储备项目从去年的18个增至当前的25个,完成公示项目数6个,公示项目数和开发面积列全国第二位;启动“林草能源绿色碳汇发展合作机制”,签约合同金额2100万元;落地碳中和林项目1.5万亩,预计全年可完成2.5万亩;“生态司法+碳汇”机制判罚案件23笔,实现生态补偿17.6万元;方法学开发初见成效,完成草原、灌木2项方法学初稿,湿地保护与生态修复碳汇方法学研发与应用,已完成项目指南编制;研发推广10项林草增汇技术;内蒙古林草湿荒碳计量监测体系建设进展顺利,以林草湿荒数据为底图完成了900多块碳汇样地布设,将于近期启动样地调查工作;联合生态环境厅、机关事务管理局印发《关于鼓励开展内蒙古自治区大型活动碳中和的实施方案》《自治区近零碳机关试点建设方案》等,扩展碳汇产品应用场景。
此外,碳汇试点盟市亮点频现,兴安盟、呼伦贝尔市启动林草碳普惠项目开发,呼和浩特林业碳汇交易服务中心完成建设方案,包头市建成内蒙古首个碳汇交易服务中心,鄂尔多斯市“碳惠北疆”多元碳普惠平台整体框架已基本构建。
马强指出,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碳汇工作,提出了“整体构思”“建立一套规则”的要求。碳汇局成立以来,规范化、系统化总结多年探索和试点经验,形成了林草碳汇“146”工作模式,受到了自治区党委、政府相关领导认可,被自治区党委深改办列为2024年度改革优秀案例。2025年,碳汇工作要在已有基础上再鼓劲、再加力,要积极寻求新办法、新突破,既要打基础、利长远,又要有新招、出实绩。持续做精CCER林业碳汇项目,做活碳汇地方产品,做实碳中和林项目,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切实做好“碳库”变“钱库”这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