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
牢筑生态屏障 共享绿色福祉
发布时间:2021-01-29 00:00:00           来源:包头市林业和草原局

 

--“十三五”期间包头市林草生态建设工作综述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也是林业和草原工作的奋斗目标。肩负使命,奋进的脚步一刻也不曾停歇。五年来,包头市林草工作乘着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浩荡春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切实履行森林、草原、湿地等生态保护修复重大职责,积极探索新时代林业草原高质量发展之路,努力为全市人民打造绿色宜居的生态环境。

十三五”期间,全市累计实施林草重点工程380万亩(其中,实施林业重点工程290万亩,草原重点工程90.3万亩),全市森林面积达到751万亩,森林覆盖率18.3%,森林蓄积量370万立方米,湿地面积保持在140万亩以上,草原面积3019万亩,草原植被盖度达36.58%,荒漠化土地面积减少近180万亩,沙化土地得到有效治理,破坏生态环境的违法行为得到了有效遏制,重要生态系统功能明显提升,生态脆弱区现状正在逐步改善。

一、坚持生态优先,筑牢生态根基

(一)争取和实施国家林业重点工程。累计争取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京津风沙源治理、新一轮退耕还林等国家林业重点工程290万亩。在固阳县实施的127万亩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既助力了当地脱贫攻坚工作,也改善了重要生态功能区的生态环境。固阳县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得到了国家和自治区林草局的充分肯定,固阳县林草局被评为全国生态建设突出贡献先进集体大力推进重点区域绿化,对654个乡村进行了绿化美化,极大地改善了农村牧区生态环境,实现了城乡绿化统筹推进、协同发展。对632公里各类公路进行了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形成了纵横交错的绿化带,通行我市的国、省道及县乡级公路两侧绿树成荫、景观错落有致。完成厂矿园区绿化6000亩、城镇周边绿化4万亩,打造形成了28个绿色生态厂区、园区,城乡结合部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整治。将义务植树作为推进重点区域绿化的重要抓手,创新尽责形式,打造了包头市义务植树基地,全市人民对绿化的贡献率明显提升。

(二)高标准推进大青山南坡生态修复。市委、市政府印发了《包头市大青山南坡生态建设和保护的实施意见》(包党办发〔201925号),结合“东西南北、生态环城”安排部署,重点对青山区、九原区、东河区、土右旗大青山南坡部分节点进行绿化、美化和提档升级。五年来,新增大青山南坡绿化7.9万亩,通过引黄河水上山、建设节水滴灌设施等措施对原有绿化成果进行了高标准养护和提档升级。在绿化方式上,推行产业发展和环境整治并举的做法,充分调动沿山农牧民积极性,鼓励引导民营企业积极参与绿化修复,北京美亚等企业在大青山南坡新增投资约10.2亿元,打造了青山区二老虎沟、笸箩铺等一批绿化亮点示范工程。

 (三)扎实推进沿黄湿地保护修复。市政府印发了《包头黄河国家湿地公园保护建设的实施意见》(包府发〔201946号),以建设包头黄河国家湿地公园为抓手,共争取实施8个国家湿地保护修复项目,争取建设资金5400多万元,以小白河片区为核心的“五片区”建设取得了实质性进展,科研、监测、管护等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加强管护执法队伍建设,加强湿地保护执法检查,清理拆除湿地内违法建筑40余处,打击破坏湿地违法行为460余起,完成退耕还湿1300多亩。开展湿地保护知识“进校园、进企业、进社区”等宣传活动,举办专题宣传讲座150余次。全市人民湿地保护意识明显增强,湿地水质实现明显改善,过境候鸟和栖息珍稀鸟禽明显增加,多样化的植物群落更趋稳定。

(四)探索推进草原生态保护修复。市政府印发了《包头市关于进一步加强达茂旗草原保护修复的实施意见》(包府发〔201945号),从工程建设、奖补措施、禁牧休牧、执法监管等多个方面有针对性地加强达茂旗草原的保护修复。五年来,累计实施京津风沙源(草原)68.8万亩(其中围栏60万亩,人工饲草基地8.8万亩)、草原生态修复项目6.8万亩、退耕还草14.7万亩。监测显示,草原生物多样性明显恢复,草原生态恶化趋势得到遏制,局部地区趋于好转。

二、加强资源管护,守护生态屏障

(一)严管林地、草原。市政府印发了《关于强化依法治林加强林地保护管理的实施意见》(包府发〔201578号),实行联合审查制度和“占一还二”的林地补偿措施,五年来项目使用林地1724公顷,恢复3448公顷。严格落实旗县区政府保护发展林草资源目标责任制,通过先进技术手段开展督查检查,加大对非法侵占、破坏林草地等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共整治各类破坏林地违法行为近千起。

(二)强化经常性的执法检查。组织开展了“生态保护年”活动,适时开展了春季、秋季等专项执法检查行动。五年来共查办各类案件831起,震慑和管控作用明显。结合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组织开展了“保护大青山”“守卫自然保护区”“保护达茂大草原”等专项行动,完成中央环保督察反馈的13个问题、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及草原生态环境问题专项督察反馈的10个问题和2次自治区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的5个问题整改。九原区602采石场不仅整改拆除快,还成为了我市生态修复的示范区

(三)严防林草灾害发生。严格落实森林草原防火责任制,加强防火队伍建设,全市10个旗县区均设有专业、半专业防火队伍。每年组织开展防火队伍培训和实战化演练,防灭火实战能力有了质的提升。不断提升防火工作科技含量,积极向国家、自治区争取防火建设项目,争取资金4500万元实现了对重点林区的远程视频火情实时监控。五年来有效应对了440余次森林草原火情火警。加强森林和草原鼠害、虫害等有害生物防治,确保了无大的有害生物灾害发生。

三、发挥特色优势,助力生态扶贫

(一)果品经济林建设取得新成绩。市政府印发了《包头市经济林(庭院经济)建设实施方案》(包府办发2016104号)从政策、科技、服务、资金等方面对经济林发展给予全面支持。五年来全市新增经济林10万亩,5家民营绿化和林产品企业被评为国家、自治区级林业龙头企业,有7家林业专业合作社被评为自治区级示范社。经济林增幅创新高,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对引导和推动我市林草产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新型产业逐步发展壮大。在青山区探索“生态+”模式,在固阳探索“退耕还林工程+”模式,在土右旗探索“经济林+”模式,在达茂旗探索建立柠条饲料加工和黄芪生产基地,在推进生态建设的同时,建设林产业、休闲旅游等基地,目前,林下种植、养殖、林产品采集加工、森林景观利用等绿色富民产业正逐步发展壮大,形成了以土右旗大雁滩为代表的采摘休闲产业,以梅力更、春坤山为代表的森林草原旅游产业,以南海子、小白河为代表湿地旅游产业,梅力更森林景区获评全国森林康养基地试点建设单位。

(三)全面落实生态扶贫措施。充分发挥林业民生效益,退耕还林工程约80%的建设任务覆盖了全市100多个贫困村、1300余名贫困人口,工程期内可落实资金约4105万元。公益林补偿覆盖全市150余个贫困村,五年已落实资金161.7万元。每年至少吸纳100余名贫困人口参与林业生态建设和保护,人均年收入可增加近8000元,农牧民在参与林草生态建设中的获得感逐步提升。

四、深化林草改革,增强发展活力

(一)实行营造林质量全程管理。坚持质量第一,种管并重的原则,实行领导包片负责制,加强对工程质量的监管和技术指导。开展最严格、最全面的造林核查,技术人员深入小班地块逐项核查造林任务完成和保存情况。在后期管护上,引进专业管护企业,成立专业养护队伍,在大青山南坡引水上山,建设蓄水塔、蓄水池,采用先进节水滴灌,实施精细化、科学化养护,确保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

(二)大力推广应用科学造林技术。针对全市林业生产中存在的干旱、立地条件差等问题,大力推进科技创新,认真研究总结近年来造林绿化成功经验和做法,形成具有包头特色的5种模式”“6项举措”和石质山区造林“8步法”。与中科院植物研究所合作开展资源枯竭型地区环境修复植物资源开发项目研究,为我市生态环境修复提供重要支撑。机械化造林、抗旱造林、容器育苗等新技术在全市推广使用,造林成活率、保存率实现新的提高。

(三)着力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全面完成国有林场改革任务,12个国有林场全部定性为公益一类事业单位,林场职工全部转变为国有森林资源的保护者和建设者,有利于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有利于改善生态和民生、有利于增强林业发展活力的国有林场新体制基本形成。机构改革基本到位,集体林权、“放管服”等各项涉林改革任务稳步推进,林业和草原发展体制机制越来越健全。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
主办单位:内蒙古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
承办单位:内蒙古自治区林业和草原保护总站
地址: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学苑东街23号
电话:0471-3380600 邮编:010020
蒙ICP备19003945号
 

牢筑生态屏障 共享绿色福祉

发布时间:2021-01-29
来源: 包头市林业和草原局
朗读

牢筑生态屏障 共享绿色福祉,  
  --“十三五”期间包头市林草生态建设工作综述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也是林业和草原工作的奋斗目标。肩负使命,奋进的脚步一刻也不曾停歇。五年来,包头市林草工作乘着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浩荡春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切实履行森林、草原、湿地等生态保护修复重大职责,积极探索新时代林业草原高质量发展之路,努力为全市人民打造绿色宜居的生态环境。
  十三五”期间,全市累计实施林草重点工程380万亩(其中,实施林业重点工程290万亩,草原重点工程90.3万亩),全市森林面积达到751万亩,森林覆盖率18.3%,森林蓄积量370万立方米,湿地面积保持在140万亩以上,草原面积3019万亩,草原植被盖度达36.58%,荒漠化土地面积减少近180万亩,沙化土地得到有效治理,破坏生态环境的违法行为得到了有效遏制,重要生态系统功能明显提升,生态脆弱区现状正在逐步改善。
  一、坚持生态优先,筑牢生态根基
  (一)争取和实施国家林业重点工程。累计争取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京津风沙源治理、新一轮退耕还林等国家林业重点工程290万亩。在固阳县实施的127万亩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既助力了当地脱贫攻坚工作,也改善了重要生态功能区的生态环境。固阳县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得到了国家和自治区林草局的充分肯定,固阳县林草局被评为全国生态建设突出贡献先进集体。大力推进重点区域绿化,对654个乡村进行了绿化美化,极大地改善了农村牧区生态环境,实现了城乡绿化统筹推进、协同发展。对632公里各类公路进行了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形成了纵横交错的绿化带,通行我市的国、省道及县乡级公路两侧绿树成荫、景观错落有致。完成厂矿园区绿化6000亩、城镇周边绿化4万亩,打造形成了28个绿色生态厂区、园区,城乡结合部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整治。将义务植树作为推进重点区域绿化的重要抓手,创新尽责形式,打造了包头市义务植树基地,全市人民对绿化的贡献率明显提升。
  (二)高标准推进大青山南坡生态修复。市委、市政府印发了《包头市大青山南坡生态建设和保护的实施意见》(包党办发〔2019〕25号),结合“东西南北、生态环城”安排部署,重点对青山区、九原区、东河区、土右旗大青山南坡部分节点进行绿化、美化和提档升级。五年来,新增大青山南坡绿化7.9万亩,通过引黄河水上山、建设节水滴灌设施等措施对原有绿化成果进行了高标准养护和提档升级。在绿化方式上,推行产业发展和环境整治并举的做法,充分调动沿山农牧民积极性,鼓励引导民营企业积极参与绿化修复,北京美亚等企业在大青山南坡新增投资约10.2亿元,打造了青山区二老虎沟、笸箩铺等一批绿化亮点示范工程。
   (三)扎实推进沿黄湿地保护修复。市政府印发了《包头黄河国家湿地公园保护建设的实施意见》(包府发〔2019〕46号),以建设包头黄河国家湿地公园为抓手,共争取实施8个国家湿地保护修复项目,争取建设资金5400多万元,以小白河片区为核心的“五片区”建设取得了实质性进展,科研、监测、管护等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加强管护执法队伍建设,加强湿地保护执法检查,清理拆除湿地内违法建筑40余处,打击破坏湿地违法行为460余起,完成退耕还湿1300多亩。开展湿地保护知识“进校园、进企业、进社区”等宣传活动,举办专题宣传讲座150余次。全市人民湿地保护意识明显增强,湿地水质实现明显改善,过境候鸟和栖息珍稀鸟禽明显增加,多样化的植物群落更趋稳定。
  (四)探索推进草原生态保护修复。市政府印发了《包头市关于进一步加强达茂旗草原保护修复的实施意见》(包府发〔2019〕45号),从工程建设、奖补措施、禁牧休牧、执法监管等多个方面有针对性地加强达茂旗草原的保护修复。五年来,累计实施京津风沙源(草原)68.8万亩(其中围栏60万亩,人工饲草基地8.8万亩)、草原生态修复项目6.8万亩、退耕还草14.7万亩。监测显示,草原生物多样性明显恢复,草原生态恶化趋势得到遏制,局部地区趋于好转。
  二、加强资源管护,守护生态屏障
  (一)严管林地、草原。市政府印发了《关于强化依法治林加强林地保护管理的实施意见》(包府发〔2015〕78号),实行联合审查制度和“占一还二”的林地补偿措施,五年来项目使用林地1724公顷,恢复3448公顷。严格落实旗县区政府保护发展林草资源目标责任制,通过先进技术手段开展督查检查,加大对非法侵占、破坏林草地等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共整治各类破坏林地违法行为近千起。
  (二)强化经常性的执法检查。组织开展了“生态保护年”活动,适时开展了春季、秋季等专项执法检查行动。五年来共查办各类案件831起,震慑和管控作用明显。结合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组织开展了“保护大青山”“守卫自然保护区”“保护达茂大草原”等专项行动,完成中央环保督察反馈的13个问题、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及草原生态环境问题专项督察反馈的10个问题和2次自治区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的5个问题整改。九原区602采石场不仅整改拆除快,还成为了我市生态修复的示范区。
  (三)严防林草灾害发生。严格落实森林草原防火责任制,加强防火队伍建设,全市10个旗县区均设有专业、半专业防火队伍。每年组织开展防火队伍培训和实战化演练,防灭火实战能力有了质的提升。不断提升防火工作科技含量,积极向国家、自治区争取防火建设项目,争取资金4500余万元,实现了对重点林区的远程视频火情实时监控。五年来有效应对了440余次森林草原火情火警。加强森林和草原鼠害、虫害等有害生物防治,确保了无大的有害生物灾害发生。
  三、发挥特色优势,助力生态扶贫
  (一)果品经济林建设取得新成绩。市政府印发了《包头市经济林(庭院经济)建设实施方案》(包府办发〔2016〕104号),从政策、科技、服务、资金等方面对经济林发展给予全面支持。五年来全市新增经济林10万亩,有5家民营绿化和林产品企业被评为国家、自治区级林业龙头企业,有7家林业专业合作社被评为自治区级示范社。经济林增幅创新高,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对引导和推动我市林草产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新型产业逐步发展壮大。在青山区探索“生态+”模式,在固阳探索“退耕还林工程+”模式,在土右旗探索“经济林+”模式,在达茂旗探索建立柠条饲料加工和黄芪生产基地,在推进生态建设的同时,建设林产业、休闲旅游等基地,目前,林下种植、养殖、林产品采集加工、森林景观利用等绿色富民产业正逐步发展壮大,形成了以土右旗大雁滩为代表的采摘休闲产业,以梅力更、春坤山为代表的森林草原旅游产业,以南海子、小白河为代表湿地旅游产业,梅力更森林景区获评全国森林康养基地试点建设单位。
  (三)全面落实生态扶贫措施。充分发挥林业民生效益,退耕还林工程约80%的建设任务覆盖了全市100多个贫困村、1300余名贫困人口,工程期内可落实资金约4105万元。公益林补偿覆盖全市150余个贫困村,五年已落实资金161.7万元。每年至少吸纳100余名贫困人口参与林业生态建设和保护,人均年收入可增加近8000元,农牧民在参与林草生态建设中的获得感逐步提升。
  四、深化林草改革,增强发展活力
  (一)实行营造林质量全程管理。坚持质量第一,种管并重的原则,实行领导包片负责制,加强对工程质量的监管和技术指导。开展最严格、最全面的造林核查,技术人员深入小班地块逐项核查造林任务完成和保存情况。在后期管护上,引进专业管护企业,成立专业养护队伍,在大青山南坡引水上山,建设蓄水塔、蓄水池,采用先进节水滴灌,实施精细化、科学化养护,确保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
  (二)大力推广应用科学造林技术。针对全市林业生产中存在的干旱、立地条件差等问题,大力推进科技创新,认真研究总结近年来造林绿化成功经验和做法,形成具有包头特色的“5种模式”“6项举措”和石质山区造林“8步法”。与中科院植物研究所合作开展资源枯竭型地区环境修复植物资源开发项目研究,为我市生态环境修复提供重要支撑。机械化造林、抗旱造林、容器育苗等新技术在全市推广使用,造林成活率、保存率实现新的提高。
  (三)着力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全面完成国有林场改革任务,12个国有林场全部定性为公益一类事业单位,林场职工全部转变为国有森林资源的保护者和建设者,有利于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有利于改善生态和民生、有利于增强林业发展活力的国有林场新体制基本形成。机构改革基本到位,集体林权、“放管服”等各项涉林改革任务稳步推进,林业和草原发展体制机制越来越健全。

 

--“十三五”期间包头市林草生态建设工作综述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也是林业和草原工作的奋斗目标。肩负使命,奋进的脚步一刻也不曾停歇。五年来,包头市林草工作乘着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浩荡春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切实履行森林、草原、湿地等生态保护修复重大职责,积极探索新时代林业草原高质量发展之路,努力为全市人民打造绿色宜居的生态环境。

十三五”期间,全市累计实施林草重点工程380万亩(其中,实施林业重点工程290万亩,草原重点工程90.3万亩),全市森林面积达到751万亩,森林覆盖率18.3%,森林蓄积量370万立方米,湿地面积保持在140万亩以上,草原面积3019万亩,草原植被盖度达36.58%,荒漠化土地面积减少近180万亩,沙化土地得到有效治理,破坏生态环境的违法行为得到了有效遏制,重要生态系统功能明显提升,生态脆弱区现状正在逐步改善。

一、坚持生态优先,筑牢生态根基

(一)争取和实施国家林业重点工程。累计争取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京津风沙源治理、新一轮退耕还林等国家林业重点工程290万亩。在固阳县实施的127万亩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既助力了当地脱贫攻坚工作,也改善了重要生态功能区的生态环境。固阳县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得到了国家和自治区林草局的充分肯定,固阳县林草局被评为全国生态建设突出贡献先进集体大力推进重点区域绿化,对654个乡村进行了绿化美化,极大地改善了农村牧区生态环境,实现了城乡绿化统筹推进、协同发展。对632公里各类公路进行了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形成了纵横交错的绿化带,通行我市的国、省道及县乡级公路两侧绿树成荫、景观错落有致。完成厂矿园区绿化6000亩、城镇周边绿化4万亩,打造形成了28个绿色生态厂区、园区,城乡结合部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整治。将义务植树作为推进重点区域绿化的重要抓手,创新尽责形式,打造了包头市义务植树基地,全市人民对绿化的贡献率明显提升。

(二)高标准推进大青山南坡生态修复。市委、市政府印发了《包头市大青山南坡生态建设和保护的实施意见》(包党办发〔201925号),结合“东西南北、生态环城”安排部署,重点对青山区、九原区、东河区、土右旗大青山南坡部分节点进行绿化、美化和提档升级。五年来,新增大青山南坡绿化7.9万亩,通过引黄河水上山、建设节水滴灌设施等措施对原有绿化成果进行了高标准养护和提档升级。在绿化方式上,推行产业发展和环境整治并举的做法,充分调动沿山农牧民积极性,鼓励引导民营企业积极参与绿化修复,北京美亚等企业在大青山南坡新增投资约10.2亿元,打造了青山区二老虎沟、笸箩铺等一批绿化亮点示范工程。

 (三)扎实推进沿黄湿地保护修复。市政府印发了《包头黄河国家湿地公园保护建设的实施意见》(包府发〔201946号),以建设包头黄河国家湿地公园为抓手,共争取实施8个国家湿地保护修复项目,争取建设资金5400多万元,以小白河片区为核心的“五片区”建设取得了实质性进展,科研、监测、管护等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加强管护执法队伍建设,加强湿地保护执法检查,清理拆除湿地内违法建筑40余处,打击破坏湿地违法行为460余起,完成退耕还湿1300多亩。开展湿地保护知识“进校园、进企业、进社区”等宣传活动,举办专题宣传讲座150余次。全市人民湿地保护意识明显增强,湿地水质实现明显改善,过境候鸟和栖息珍稀鸟禽明显增加,多样化的植物群落更趋稳定。

(四)探索推进草原生态保护修复。市政府印发了《包头市关于进一步加强达茂旗草原保护修复的实施意见》(包府发〔201945号),从工程建设、奖补措施、禁牧休牧、执法监管等多个方面有针对性地加强达茂旗草原的保护修复。五年来,累计实施京津风沙源(草原)68.8万亩(其中围栏60万亩,人工饲草基地8.8万亩)、草原生态修复项目6.8万亩、退耕还草14.7万亩。监测显示,草原生物多样性明显恢复,草原生态恶化趋势得到遏制,局部地区趋于好转。

二、加强资源管护,守护生态屏障

(一)严管林地、草原。市政府印发了《关于强化依法治林加强林地保护管理的实施意见》(包府发〔201578号),实行联合审查制度和“占一还二”的林地补偿措施,五年来项目使用林地1724公顷,恢复3448公顷。严格落实旗县区政府保护发展林草资源目标责任制,通过先进技术手段开展督查检查,加大对非法侵占、破坏林草地等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共整治各类破坏林地违法行为近千起。

(二)强化经常性的执法检查。组织开展了“生态保护年”活动,适时开展了春季、秋季等专项执法检查行动。五年来共查办各类案件831起,震慑和管控作用明显。结合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组织开展了“保护大青山”“守卫自然保护区”“保护达茂大草原”等专项行动,完成中央环保督察反馈的13个问题、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及草原生态环境问题专项督察反馈的10个问题和2次自治区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的5个问题整改。九原区602采石场不仅整改拆除快,还成为了我市生态修复的示范区

(三)严防林草灾害发生。严格落实森林草原防火责任制,加强防火队伍建设,全市10个旗县区均设有专业、半专业防火队伍。每年组织开展防火队伍培训和实战化演练,防灭火实战能力有了质的提升。不断提升防火工作科技含量,积极向国家、自治区争取防火建设项目,争取资金4500万元实现了对重点林区的远程视频火情实时监控。五年来有效应对了440余次森林草原火情火警。加强森林和草原鼠害、虫害等有害生物防治,确保了无大的有害生物灾害发生。

三、发挥特色优势,助力生态扶贫

(一)果品经济林建设取得新成绩。市政府印发了《包头市经济林(庭院经济)建设实施方案》(包府办发2016104号)从政策、科技、服务、资金等方面对经济林发展给予全面支持。五年来全市新增经济林10万亩,5家民营绿化和林产品企业被评为国家、自治区级林业龙头企业,有7家林业专业合作社被评为自治区级示范社。经济林增幅创新高,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对引导和推动我市林草产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新型产业逐步发展壮大。在青山区探索“生态+”模式,在固阳探索“退耕还林工程+”模式,在土右旗探索“经济林+”模式,在达茂旗探索建立柠条饲料加工和黄芪生产基地,在推进生态建设的同时,建设林产业、休闲旅游等基地,目前,林下种植、养殖、林产品采集加工、森林景观利用等绿色富民产业正逐步发展壮大,形成了以土右旗大雁滩为代表的采摘休闲产业,以梅力更、春坤山为代表的森林草原旅游产业,以南海子、小白河为代表湿地旅游产业,梅力更森林景区获评全国森林康养基地试点建设单位。

(三)全面落实生态扶贫措施。充分发挥林业民生效益,退耕还林工程约80%的建设任务覆盖了全市100多个贫困村、1300余名贫困人口,工程期内可落实资金约4105万元。公益林补偿覆盖全市150余个贫困村,五年已落实资金161.7万元。每年至少吸纳100余名贫困人口参与林业生态建设和保护,人均年收入可增加近8000元,农牧民在参与林草生态建设中的获得感逐步提升。

四、深化林草改革,增强发展活力

(一)实行营造林质量全程管理。坚持质量第一,种管并重的原则,实行领导包片负责制,加强对工程质量的监管和技术指导。开展最严格、最全面的造林核查,技术人员深入小班地块逐项核查造林任务完成和保存情况。在后期管护上,引进专业管护企业,成立专业养护队伍,在大青山南坡引水上山,建设蓄水塔、蓄水池,采用先进节水滴灌,实施精细化、科学化养护,确保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

(二)大力推广应用科学造林技术。针对全市林业生产中存在的干旱、立地条件差等问题,大力推进科技创新,认真研究总结近年来造林绿化成功经验和做法,形成具有包头特色的5种模式”“6项举措”和石质山区造林“8步法”。与中科院植物研究所合作开展资源枯竭型地区环境修复植物资源开发项目研究,为我市生态环境修复提供重要支撑。机械化造林、抗旱造林、容器育苗等新技术在全市推广使用,造林成活率、保存率实现新的提高。

(三)着力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全面完成国有林场改革任务,12个国有林场全部定性为公益一类事业单位,林场职工全部转变为国有森林资源的保护者和建设者,有利于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有利于改善生态和民生、有利于增强林业发展活力的国有林场新体制基本形成。机构改革基本到位,集体林权、“放管服”等各项涉林改革任务稳步推进,林业和草原发展体制机制越来越健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