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
通辽市扎鲁特旗:优化升级林草生态建设推动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见行见效
发布时间:2023-06-21 16:26:27           来源:通辽市林业和草原局

近年来,通辽市扎鲁特旗林业和草原保护工作获得长足发展。全旗森林覆盖率达到32.8%,草原植被盖度61.7%,占科尔沁草原三分之一,是通辽北部天然绿色生态屏障和重要的水源涵养地、动植物物种基因库。通辽市扎鲁特旗林草生态建设持续优化和保护升级主要源于以下几个亮点。

用好“林长制+”编织林草保护管网

编织制度管网,组建三级构架。扎鲁特旗高度重视林长制工作,成立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林长制办公室负责具体工作推动落实。林长制办公室以旗林长制“抓示范、提质量”活动示范点工作为抓手,对林长制工作进行完善调整,先后印发了《扎鲁特旗林长会议制度(试行)》《扎鲁特旗林长制信息公开制度(试行)》《扎鲁特旗林长制部门协作制度(试行)》《扎鲁特旗林长制工作督查制度(试行)》《扎鲁特旗林长巡查工作制度(试行)》等五项制度,同时,进一步完善了旗、苏木镇场、嘎查村三级林长组织体系,为苏木镇场林长制办公室配备专职工作人员43人。发挥林长联动,推动林长制落实。扎鲁特旗林业和草原局督促、协调各级林长不定期开展巡查工作,并印发旗级林长工作提示单。截至目前,三级林长巡林1198次,开展宣传教育活动12场次,出动宣传人员480人次,发放宣传资料3500余份,悬挂横幅标语30余条,全面筑牢森林防灭火底线,把“林长制”真正转变为“林长治”;林长制改革示范区建设进展顺利,现已初步建成了具有示范作用的鲁北镇义务植树示范区、罕山林场生态宣传教育示范基地、乌力吉木仁苏木生态修复示范基地等示范点。积极开展督查,督促高效运转。扎鲁特旗林业和草原局积极发挥林长制工作督查动能,督促指导各苏木镇场森林草原资源保护发展工作高效运转,以林长制为先锋队组建各项督查组,实现对林草资源全范围、全领域、全天候、全过程监管,从“被动发现”向“主动督查”转变,切实维护林草生态安全,进一步筑牢通辽北部生态安全屏障。

坚持系统观念 推动“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治理

为保障2023年扎鲁特旗各项林业和草原生态建设项目进度和质量,加强山水项目监督管理,确保全年林业和草原生态建设各项任务高质量完成。扎鲁特旗林草局成立4个林业生态建设项目监督管理小组和3个草原生态建设项目监督管理小组对全旗正在施工造林地块和草原修复治理地块进行重点监管,按照适地适树的原则,合理规划、科学布局,2023年,扎鲁特旗山水工程林业项目建设任务11.51万亩,已完成11.51万亩,完成比例100%。北部山地草原裸斑修复工程任务2万亩,其中灌木栽植面积为2698.7亩,已完成2698.7亩,种草面积为2万亩,已完成17303.4亩,进一步做好造林绿化地块后期维护工作,加快草原修复治理地块进度,全程跟踪,重点在成活率上见真章,全面推进和巩固全旗林业和草原生态建设成果。

开展有害生物防治做好林草“医生”

扎鲁特旗林草局2023年度有害生物防治工程全面开工,坚持有害生物“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以常发性害虫柞朝鲜球坚蚧、柞树叶蜂等防治为重点,靠实工作责任,落实防控措施,强化防治效果,积极开展林业草原有害生物防治,当好森林、草原健康卫士,持续巩固我旗来之不易的生态建设成果。加强动态巡查,把好监测关。在全旗各作业区,设立病虫害防治监测点31个,在榆树屯安装虫情测报灯1盏,伊和林场物联网虫情测报灯系统一套,固定监测人员3人,认真开展有害生物的监测预报,及时发布预测预报信息,为科学开展有害生物精准防控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撑。加强检疫防控,把好入口关。有效杜绝危险性病虫害的外来传播,加大调运苗木和新造林苗木检疫监管,设立卡口,认真做好流通领域造林苗木调运检疫和复检工作,确保不发生外来病虫害传播,守好林业有害生物传播的第一道防线。加强虫害防控,把好防治关。2023年,扎鲁特旗林草局全面贯彻“预防为主、科学治理、依法监管、强化责任”的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方针,通过有人机、无人机、人工喷雾等多种方式,制定详细的防治措施,对全旗飞防区域做了详细的作业设计,力争将林业和草原有害生物危害控制到较低水平。在防治工作现场,技术人员严格按照生态环保的有关用药规定,在飞防作业区有序开展有害防治工作。截至目前完成近20万亩林业防治任务,草原鼠害防治面积130万亩,达到了良好防治效果,切实保护生态环境。加强教育引导,把好宣传关。 扎鲁特旗林草局开展了“加强林草生物灾害防控,筑牢北疆生态安全屏障”为主题的防灾减灾宣传活动。结合工作职能,有针对性地向群众讲解林木病虫害防治知识,向农牧民群众普及各类林业有害生物灾害防范知识和应对基本技能,让农牧民群众深入了解防灾减灾工作。此次宣传活动共发放,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宣传单750余张、宣传手册750余本,宣传袋700余个,围裙500余条,持续加大林草有害生物的监测预报力度,抢抓防控黄金时期,结合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等多种手段,推进全旗林草有害生物的集中防控工作,进一步拓展及探索防控技术和措施,及时对防治效果进行跟踪分析,切实加强森林草原资源保护,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推进禁牧休牧 促进生态修复

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保护思想理念,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强化禁牧休牧监督管理力度,以制度建设为抓手开好局。制定出台《扎鲁特旗2023年禁牧休牧和草畜平衡工作专项行动实施方案》(扎党办字〔2023〕13号)等规范性文件,成立由旗政府旗长为组长、分管副旗长为副组长的禁牧休牧与草畜平衡专项执法督导行动领导小组,强化组织领导,以专项整治行动形式,加大执法监督治理力度,形成禁牧休牧工作高压态势,全面加大对偷牧、滥牧、乱牧及外来牲畜清理和超载放牧等违反禁牧休牧政策行为的查处力度。以人才队伍为抓手添活力。全旗禁牧休牧专项执法督导行动,贯穿于全年,专门成立组织领导机构,抽调精干力量,配备专门人员、车辆,设立办公场所,组成执法督导组,划分执法督导工作区域,全面加大禁牧休牧与草畜平衡专项执法督导力度。现旗专项办工作人员和执法人员69人、下设5个执法督导组,执法车辆10台。以宣传工作为抓手造氛围。自专项行动工作开展以来,始终将宣传发动作为首要任务来抓。4月初,历时4天时间,在全旗范围组织开展旗专项办与属地苏木镇联合开展宣传发动活动,通过采取发放宣传单、悬挂条幅、广播、电视公告、微信发送及旗融媒体制作等多种形式,并面向社会公布举报电话,建立投诉举报制度,大力宣传草原法律法规、舍饲禁牧政策,切实增强广大农牧民群众依法保护和利用草原意识,转变传统粗放的饲养方式,走绿色科学的现代畜牧业道路。此次集中宣传活动,旗专项办组织牵头出动车辆110台词、人员360人次,以入村入户,一对一、面对面形式,深入全旗31个苏木镇场,104个嘎查村分场、悬挂条幅104条,发放蒙汉文宣传材料共9200余份,进一步提高了广大农牧民依法保护和合理利用草原的意识,为禁牧休牧和草畜平衡工作开展创造了良好氛围。以"督导+宣传+执法"为模式促进程。专项办采取每周召开调度会议,专题研究,周密安排,详细部署,全面落实工作任务和责任,研究分析并及时解决当前存在的难点和问题,有效推进工作进程。自专项执法督导工作开展以来,全面贯彻执行《内蒙古自治区草畜平衡和禁牧休牧条例》规定,以"督导+宣传+执法"的工作模式,强化属地责任落实,深入基层巡回督查,多管齐下,加大宣传引导,加强执法监督,对违反规定偷牧滥牧行为进行严肃查处。以生态保护为导向强落实。为加大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生态项目的保护成果,旗专项办与旗林草局相关职能部门有效衔接,定期研究部署,加大属地和专职护草员的管护责任,根据执法督导组的工作区域和职责将责任区域、地块落到人头、落到实处,同时,加大对巡护中发现和举报案件的查处力度。自专项执法督导行动工作开展以来,截至目前,旗专项办组织执法人员依法查处违反禁牧休牧规定放牧行为280余起、涉案牲畜折羊单位19000余只,涉及全旗各苏木镇场,为全面加大禁牧休牧力度,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巩固生态保护成果,做出了显著成效。现此项工作,正在有条不紊的进行当中。自开展专项执法督导行动以来,我旗不断强化禁牧休牧管理,持续加大监督,有效整合执法力量,完善旗级层面监督执法体系的不足,建立旗苏木镇两级执法监督有效衔接机制,全面整治偷牧滥牧乱牧、超载放牧及夜间放牧等违法行为,形成全旗禁牧休牧工作一盘棋的全局性局面,有效遏制违反舍饲禁牧相关规定放牧的违法行为的蔓延发生,进一步巩固草原生态保护和建设成果。

强化护林员队伍管理做好林草管护卫士

2023年,扎鲁特旗林草局以规范护林员队伍建设和管理为主线,林草资源网格化精细管理为目标,制度体系建设为保障,监督考核为抓手,聚焦森林草原资源管护重点难点工作,发挥林长制督责、问责的制度优势,在“制”上下功夫、在“管”上出实效,扎实推动护林员管理工作走上规范化、制度化轨道。打好“组合拳”让制度优势转为治理效能。全旗共设立林长523名,其中,旗级林长4名、苏木镇场级林长104名、嘎查村级林长415名,公益林专职护林员726名、技术护林员103名、山水项目管护员175名。为了全面加强护林员队伍管理、规范护林员行为,充分发挥护林员在保护森林、草原等生态系统方面的突出作用,旗林草局建立健全了护林(草)员管理制度和考核制度,加强对护林(草)员的监督管理,持续推进护林护草工作与年度综合考评机制深度融合,真正发挥护林(草)员作用,管护好森林草原资源。用好“充电桩”让学习培训转化为人才动能。扎实开展护林员岗前培训和在岗培训,采取先培训后上岗,边上岗边培训的方式,深入各苏木镇场进行有针对性的业务知识培训20余次,重点讲解护林员工作职责、林业政策法规、森林草原防火、野生动植物保护等知识,提升护林员制止乱砍滥伐、滥占林地、偷猎乱捕野生动物等违法违规行为的能力,加强监测松材线虫病等常见林业有害生物的力度,切实当好绿水青山的守护者。发挥“科技加码”让科技创新转化为智慧引领。为了提高国家级公益林的保护和管理效果,准确了解护林员的工作动态,旗林草局深入各苏木镇场为护林员发放护林宝手持巡护终端设备共220套,通过在室内监控对护林员所在位置及行进轨迹查询,对管护责任区进行现场查看,护林员巡护时,如发现乱采、乱挖、乱盗等违规违法案件,可以直接通过护林宝报警,切实加强森林草原资源的保护管理。强化“底线思维”让监督检查转化为管理效能。年初,各苏木镇场与护林员签订防火责任书,明确了护林员的工作内容、范围,做到责任清、职责明。2023年,旗林草局以“林长制示范点”为目标、以林长制“督查考核”为抓手,全旗各级林长累计巡护1198余次,开展宣传教育活动12场次,出动宣传人员480人次,发放宣传资料3500余份,悬挂横幅标语30余条,全面筑牢森林防灭火底线,把“林长制”真正转变为“林长治”。

紧抓森林草原防灭火织密森林草原“防火网”

强化动员部署,细化工作举措。扎鲁特旗现有林地面积682万亩、草地面积1242万亩,是通辽北部天然绿色生态屏障和重要的水源涵养地,也是“建设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准确把握全旗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特点,先后制定《2023年林业和草原局森林草原防火应急预案》《防灭火应急预案》,成立森林草原防火领导小组,与各苏木镇场、国有林场、保护区签订防火责任状,苏木镇场和嘎查村、嘎查村和村民层层签订责任书,严格火源管理,形成联防联控联治,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切实做到事有人管、火有人防、责有人担,推动落实防火责任“最后一公里”。防范嘎查村、林场等人群密集区域周边火灾,有效预防“山火进村、村火上山”,重点在罕山林场、好老林场、海日罕林场、白音查干林场、鲁北林场及鲁东林场开设了防火隔离带,总长度300.38公里。健全工作机制,强化督查保障。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坚持森林草原防火卡点人员值班值守,做到情况清楚、调度及时、上报迅速、处置得当,确保火情信息畅通,同时,完善相关工作台账,不断加强火情早期处理,真正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出动和安全高效处理。旗林草局还对各苏木镇场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落实情况开展全覆盖督查检查,并定期进行通报,将问题反馈至各森林防火点责任人。持续加强局地联防联护,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形成重要工作联合部署、重点时段联合督查、重点区域联合把守、重要火情联合处置的防火工作格局,实现安排部署统筹兼顾,联防联护无缝对接,巡查巡护不留盲区,应急响应快速高效。广泛开展宣传,提高群众意识。坚持把宣传引导作为筑牢森林草原防火防线的总抓手贯穿于整个防火期,采取日常宣传与重点宣传相结合,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大喇叭、报纸、网络等传播媒介,多渠道开展春季防火宣传,确保防火宣传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大力提高广大群众的安全防火意识。深入到企业、机关单位、各苏木镇场、学校等地,通过宣传防火法律法规、火源管理规定、安全避险知识,切实提升群众的森林防火安全意识,营造浓厚的森林防火氛围,形成群防群治、群策群力的良好局面。截至目前,在全旗范围内已累计发放宣传单近5万份,悬挂防火条幅150余条,悬挂防火旗2200余面,更换鲁北至开鲁208线防火固定宣传牌12座,修复永久性标语40余处。

林业产业提质增效,带动林农脱贫致富

推广中草药种植,推进林产增收富民。2023年,扎鲁特旗中草药材种植面积已达20685亩,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55%。主要分布在乌额格其苏木、前德门苏木、乌额格其牧场、嘎达苏种畜场、乌兰哈达、香山农场、鲁北镇、查布嘎吐、乌日根塔拉农场、鲁东、海日罕林场、巴彦芒哈林场、赵家铺等地,种植有桔梗、苍术、苦参、赤芍、黄芪、荆芥、半夏、紫苏等品种,其中:乌额格其苏木新种紫苏700亩、水防风1600亩、菊苣4000亩(待种植);前德门苏木新种桔梗1825亩;乌额格其牧场新种苍术1500亩;乌兰哈达新种苍术1000亩、赤芍500亩;香山农场新种荆芥、黄芪共1000亩;鲁北镇新种苍术1000亩、苦参1000亩;查布嘎吐新种苦参1200亩;巴彦芒哈林场新种黄芪200亩(待种植);海日罕林场新种黄芪100亩;赵家铺新种苍术60亩;乌日根塔拉农场、鲁东等地新种植黄芪、紫苏、荆芥共5000亩(通辽市凯瑞中药材有限公司)。建立服务平台,筹建行业协会。建立扎鲁特旗中药材信息服务平台,筹建中药材行业协会。协会成员共150余人,涵盖中草药种植户、林下菌类发展户、其他种植业联合户,并发挥协会的技术指导作用,通过协会的引领作用提供技术服务。协会与农户衔接,在华杰苏木利用房前屋后发展庭院经济,同时为巴彦芒哈林场、海日罕林场提供种植技术服务,发挥引领示范作用,落成种植面积共300亩。以为民为切入点,主动衔接对接。积极主动发挥沟通衔接作用,通过引荐后主动联络来自赤峰、河北、安徽、黑龙江、吉林等地的数十个药材商户,达成合作意向4次,落成种植面积8650亩。

见行见效完成好五大任务,既是内蒙古在新时代新征程上的重大责任和光荣使命,也是扎鲁特旗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努力方向和着力重点。扎鲁特旗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治理。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实施好生态保护修复工程,保护生物多样性,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文档  :
分享
主办单位:内蒙古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
承办单位:内蒙古自治区林业和草原保护总站
地址: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学苑东街23号
电话:0471-3380600 邮编:010020
蒙ICP备19003945号-1
 

通辽市扎鲁特旗:优化升级林草生态建设推动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见行见效

发布时间:2023-06-21
来源: 通辽市林业和草原局
朗读

通辽市扎鲁特旗:优化升级林草生态建设推动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见行见效,
  近年来,通辽市扎鲁特旗林业和草原保护工作获得长足发展。全旗森林覆盖率达到32.8%,草原植被盖度61.7%,占科尔沁草原三分之一,是通辽北部天然绿色生态屏障和重要的水源涵养地、动植物物种基因库。通辽市扎鲁特旗林草生态建设持续优化和保护升级主要源于以下几个亮点。
  用好“林长制+”编织林草保护管网
  编织制度管网,组建三级构架。扎鲁特旗高度重视林长制工作,成立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林长制办公室负责具体工作推动落实。林长制办公室以旗林长制“抓示范、提质量”活动示范点工作为抓手,对林长制工作进行完善调整,先后印发了《扎鲁特旗林长会议制度(试行)》《扎鲁特旗林长制信息公开制度(试行)》《扎鲁特旗林长制部门协作制度(试行)》《扎鲁特旗林长制工作督查制度(试行)》《扎鲁特旗林长巡查工作制度(试行)》等五项制度,同时,进一步完善了旗、苏木镇场、嘎查村三级林长组织体系,为苏木镇场林长制办公室配备专职工作人员43人。发挥林长联动,推动林长制落实。扎鲁特旗林业和草原局督促、协调各级林长不定期开展巡查工作,并印发旗级林长工作提示单。截至目前,三级林长巡林1198次,开展宣传教育活动12场次,出动宣传人员480人次,发放宣传资料3500余份,悬挂横幅标语30余条,全面筑牢森林防灭火底线,把“林长制”真正转变为“林长治”;林长制改革示范区建设进展顺利,现已初步建成了具有示范作用的鲁北镇义务植树示范区、罕山林场生态宣传教育示范基地、乌力吉木仁苏木生态修复示范基地等示范点。积极开展督查,督促高效运转。扎鲁特旗林业和草原局积极发挥林长制工作督查动能,督促指导各苏木镇场森林草原资源保护发展工作高效运转,以林长制为先锋队组建各项督查组,实现对林草资源全范围、全领域、全天候、全过程监管,从“被动发现”向“主动督查”转变,切实维护林草生态安全,进一步筑牢通辽北部生态安全屏障。
  坚持系统观念 推动“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治理
  为保障2023年扎鲁特旗各项林业和草原生态建设项目进度和质量,加强山水项目监督管理,确保全年林业和草原生态建设各项任务高质量完成。扎鲁特旗林草局成立4个林业生态建设项目监督管理小组和3个草原生态建设项目监督管理小组对全旗正在施工造林地块和草原修复治理地块进行重点监管,按照适地适树的原则,合理规划、科学布局,2023年,扎鲁特旗山水工程林业项目建设任务11.51万亩,已完成11.51万亩,完成比例100%。北部山地草原裸斑修复工程任务2万亩,其中灌木栽植面积为2698.7亩,已完成2698.7亩,种草面积为2万亩,已完成17303.4亩,进一步做好造林绿化地块后期维护工作,加快草原修复治理地块进度,全程跟踪,重点在成活率上见真章,全面推进和巩固全旗林业和草原生态建设成果。
  开展有害生物防治做好林草“医生”
  扎鲁特旗林草局2023年度有害生物防治工程全面开工,坚持有害生物“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以常发性害虫柞朝鲜球坚蚧、柞树叶蜂等防治为重点,靠实工作责任,落实防控措施,强化防治效果,积极开展林业草原有害生物防治,当好森林、草原健康卫士,持续巩固我旗来之不易的生态建设成果。加强动态巡查,把好监测关。在全旗各作业区,设立病虫害防治监测点31个,在榆树屯安装虫情测报灯1盏,伊和林场物联网虫情测报灯系统一套,固定监测人员3人,认真开展有害生物的监测预报,及时发布预测预报信息,为科学开展有害生物精准防控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撑。加强检疫防控,把好入口关。有效杜绝危险性病虫害的外来传播,加大调运苗木和新造林苗木检疫监管,设立卡口,认真做好流通领域造林苗木调运检疫和复检工作,确保不发生外来病虫害传播,守好林业有害生物传播的第一道防线。加强虫害防控,把好防治关。2023年,扎鲁特旗林草局全面贯彻“预防为主、科学治理、依法监管、强化责任”的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方针,通过有人机、无人机、人工喷雾等多种方式,制定详细的防治措施,对全旗飞防区域做了详细的作业设计,力争将林业和草原有害生物危害控制到较低水平。在防治工作现场,技术人员严格按照生态环保的有关用药规定,在飞防作业区有序开展有害防治工作。截至目前完成近20万亩林业防治任务,草原鼠害防治面积130万亩,达到了良好防治效果,切实保护生态环境。加强教育引导,把好宣传关。 扎鲁特旗林草局开展了“加强林草生物灾害防控,筑牢北疆生态安全屏障”为主题的防灾减灾宣传活动。结合工作职能,有针对性地向群众讲解林木病虫害防治知识,向农牧民群众普及各类林业有害生物灾害防范知识和应对基本技能,让农牧民群众深入了解防灾减灾工作。此次宣传活动共发放,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宣传单750余张、宣传手册750余本,宣传袋700余个,围裙500余条,持续加大林草有害生物的监测预报力度,抢抓防控黄金时期,结合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等多种手段,推进全旗林草有害生物的集中防控工作,进一步拓展及探索防控技术和措施,及时对防治效果进行跟踪分析,切实加强森林草原资源保护,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推进禁牧休牧 促进生态修复
  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保护思想理念,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强化禁牧休牧监督管理力度,以制度建设为抓手开好局。制定出台《扎鲁特旗2023年禁牧休牧和草畜平衡工作专项行动实施方案》(扎党办字〔2023〕13号)等规范性文件,成立由旗政府旗长为组长、分管副旗长为副组长的禁牧休牧与草畜平衡专项执法督导行动领导小组,强化组织领导,以专项整治行动形式,加大执法监督治理力度,形成禁牧休牧工作高压态势,全面加大对偷牧、滥牧、乱牧及外来牲畜清理和超载放牧等违反禁牧休牧政策行为的查处力度。以人才队伍为抓手添活力。全旗禁牧休牧专项执法督导行动,贯穿于全年,专门成立组织领导机构,抽调精干力量,配备专门人员、车辆,设立办公场所,组成执法督导组,划分执法督导工作区域,全面加大禁牧休牧与草畜平衡专项执法督导力度。现旗专项办工作人员和执法人员69人、下设5个执法督导组,执法车辆10台。以宣传工作为抓手造氛围。自专项行动工作开展以来,始终将宣传发动作为首要任务来抓。4月初,历时4天时间,在全旗范围组织开展旗专项办与属地苏木镇联合开展宣传发动活动,通过采取发放宣传单、悬挂条幅、广播、电视公告、微信发送及旗融媒体制作等多种形式,并面向社会公布举报电话,建立投诉举报制度,大力宣传草原法律法规、舍饲禁牧政策,切实增强广大农牧民群众依法保护和利用草原意识,转变传统粗放的饲养方式,走绿色科学的现代畜牧业道路。此次集中宣传活动,旗专项办组织牵头出动车辆110台词、人员360人次,以入村入户,一对一、面对面形式,深入全旗31个苏木镇场,104个嘎查村分场、悬挂条幅104条,发放蒙汉文宣传材料共9200余份,进一步提高了广大农牧民依法保护和合理利用草原的意识,为禁牧休牧和草畜平衡工作开展创造了良好氛围。以"督导+宣传+执法"为模式促进程。专项办采取每周召开调度会议,专题研究,周密安排,详细部署,全面落实工作任务和责任,研究分析并及时解决当前存在的难点和问题,有效推进工作进程。自专项执法督导工作开展以来,全面贯彻执行《内蒙古自治区草畜平衡和禁牧休牧条例》规定,以"督导+宣传+执法"的工作模式,强化属地责任落实,深入基层巡回督查,多管齐下,加大宣传引导,加强执法监督,对违反规定偷牧滥牧行为进行严肃查处。以生态保护为导向强落实。为加大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生态项目的保护成果,旗专项办与旗林草局相关职能部门有效衔接,定期研究部署,加大属地和专职护草员的管护责任,根据执法督导组的工作区域和职责将责任区域、地块落到人头、落到实处,同时,加大对巡护中发现和举报案件的查处力度。自专项执法督导行动工作开展以来,截至目前,旗专项办组织执法人员依法查处违反禁牧休牧规定放牧行为280余起、涉案牲畜折羊单位19000余只,涉及全旗各苏木镇场,为全面加大禁牧休牧力度,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巩固生态保护成果,做出了显著成效。现此项工作,正在有条不紊的进行当中。自开展专项执法督导行动以来,我旗不断强化禁牧休牧管理,持续加大监督,有效整合执法力量,完善旗级层面监督执法体系的不足,建立旗苏木镇两级执法监督有效衔接机制,全面整治偷牧滥牧乱牧、超载放牧及夜间放牧等违法行为,形成全旗禁牧休牧工作一盘棋的全局性局面,有效遏制违反舍饲禁牧相关规定放牧的违法行为的蔓延发生,进一步巩固草原生态保护和建设成果。
  强化护林员队伍管理做好林草管护卫士
  2023年,扎鲁特旗林草局以规范护林员队伍建设和管理为主线,林草资源网格化精细管理为目标,制度体系建设为保障,监督考核为抓手,聚焦森林草原资源管护重点难点工作,发挥林长制督责、问责的制度优势,在“制”上下功夫、在“管”上出实效,扎实推动护林员管理工作走上规范化、制度化轨道。打好“组合拳”让制度优势转为治理效能。全旗共设立林长523名,其中,旗级林长4名、苏木镇场级林长104名、嘎查村级林长415名,公益林专职护林员726名、技术护林员103名、山水项目管护员175名。为了全面加强护林员队伍管理、规范护林员行为,充分发挥护林员在保护森林、草原等生态系统方面的突出作用,旗林草局建立健全了护林(草)员管理制度和考核制度,加强对护林(草)员的监督管理,持续推进护林护草工作与年度综合考评机制深度融合,真正发挥护林(草)员作用,管护好森林草原资源。用好“充电桩”让学习培训转化为人才动能。扎实开展护林员岗前培训和在岗培训,采取先培训后上岗,边上岗边培训的方式,深入各苏木镇场进行有针对性的业务知识培训20余次,重点讲解护林员工作职责、林业政策法规、森林草原防火、野生动植物保护等知识,提升护林员制止乱砍滥伐、滥占林地、偷猎乱捕野生动物等违法违规行为的能力,加强监测松材线虫病等常见林业有害生物的力度,切实当好绿水青山的守护者。发挥“科技加码”让科技创新转化为智慧引领。为了提高国家级公益林的保护和管理效果,准确了解护林员的工作动态,旗林草局深入各苏木镇场为护林员发放护林宝手持巡护终端设备共220套,通过在室内监控对护林员所在位置及行进轨迹查询,对管护责任区进行现场查看,护林员巡护时,如发现乱采、乱挖、乱盗等违规违法案件,可以直接通过护林宝报警,切实加强森林草原资源的保护管理。强化“底线思维”让监督检查转化为管理效能。年初,各苏木镇场与护林员签订防火责任书,明确了护林员的工作内容、范围,做到责任清、职责明。2023年,旗林草局以“林长制示范点”为目标、以林长制“督查考核”为抓手,全旗各级林长累计巡护1198余次,开展宣传教育活动12场次,出动宣传人员480人次,发放宣传资料3500余份,悬挂横幅标语30余条,全面筑牢森林防灭火底线,把“林长制”真正转变为“林长治”。
  紧抓森林草原防灭火织密森林草原“防火网”
  强化动员部署,细化工作举措。扎鲁特旗现有林地面积682万亩、草地面积1242万亩,是通辽北部天然绿色生态屏障和重要的水源涵养地,也是“建设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准确把握全旗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特点,先后制定《2023年林业和草原局森林草原防火应急预案》《防灭火应急预案》,成立森林草原防火领导小组,与各苏木镇场、国有林场、保护区签订防火责任状,苏木镇场和嘎查村、嘎查村和村民层层签订责任书,严格火源管理,形成联防联控联治,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切实做到事有人管、火有人防、责有人担,推动落实防火责任“最后一公里”。防范嘎查村、林场等人群密集区域周边火灾,有效预防“山火进村、村火上山”,重点在罕山林场、好老林场、海日罕林场、白音查干林场、鲁北林场及鲁东林场开设了防火隔离带,总长度300.38公里。健全工作机制,强化督查保障。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坚持森林草原防火卡点人员值班值守,做到情况清楚、调度及时、上报迅速、处置得当,确保火情信息畅通,同时,完善相关工作台账,不断加强火情早期处理,真正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出动和安全高效处理。旗林草局还对各苏木镇场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落实情况开展全覆盖督查检查,并定期进行通报,将问题反馈至各森林防火点责任人。持续加强局地联防联护,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形成重要工作联合部署、重点时段联合督查、重点区域联合把守、重要火情联合处置的防火工作格局,实现安排部署统筹兼顾,联防联护无缝对接,巡查巡护不留盲区,应急响应快速高效。广泛开展宣传,提高群众意识。坚持把宣传引导作为筑牢森林草原防火防线的总抓手贯穿于整个防火期,采取日常宣传与重点宣传相结合,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大喇叭、报纸、网络等传播媒介,多渠道开展春季防火宣传,确保防火宣传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大力提高广大群众的安全防火意识。深入到企业、机关单位、各苏木镇场、学校等地,通过宣传防火法律法规、火源管理规定、安全避险知识,切实提升群众的森林防火安全意识,营造浓厚的森林防火氛围,形成群防群治、群策群力的良好局面。截至目前,在全旗范围内已累计发放宣传单近5万份,悬挂防火条幅150余条,悬挂防火旗2200余面,更换鲁北至开鲁208线防火固定宣传牌12座,修复永久性标语40余处。
  林业产业提质增效,带动林农脱贫致富
  推广中草药种植,推进林产增收富民。2023年,扎鲁特旗中草药材种植面积已达20685亩,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55%。主要分布在乌额格其苏木、前德门苏木、乌额格其牧场、嘎达苏种畜场、乌兰哈达、香山农场、鲁北镇、查布嘎吐、乌日根塔拉农场、鲁东、海日罕林场、巴彦芒哈林场、赵家铺等地,种植有桔梗、苍术、苦参、赤芍、黄芪、荆芥、半夏、紫苏等品种,其中:乌额格其苏木新种紫苏700亩、水防风1600亩、菊苣4000亩(待种植);前德门苏木新种桔梗1825亩;乌额格其牧场新种苍术1500亩;乌兰哈达新种苍术1000亩、赤芍500亩;香山农场新种荆芥、黄芪共1000亩;鲁北镇新种苍术1000亩、苦参1000亩;查布嘎吐新种苦参1200亩;巴彦芒哈林场新种黄芪200亩(待种植);海日罕林场新种黄芪100亩;赵家铺新种苍术60亩;乌日根塔拉农场、鲁东等地新种植黄芪、紫苏、荆芥共5000亩(通辽市凯瑞中药材有限公司)。建立服务平台,筹建行业协会。建立扎鲁特旗中药材信息服务平台,筹建中药材行业协会。协会成员共150余人,涵盖中草药种植户、林下菌类发展户、其他种植业联合户,并发挥协会的技术指导作用,通过协会的引领作用提供技术服务。协会与农户衔接,在华杰苏木利用房前屋后发展庭院经济,同时为巴彦芒哈林场、海日罕林场提供种植技术服务,发挥引领示范作用,落成种植面积共300亩。以为民为切入点,主动衔接对接。积极主动发挥沟通衔接作用,通过引荐后主动联络来自赤峰、河北、安徽、黑龙江、吉林等地的数十个药材商户,达成合作意向4次,落成种植面积8650亩。
  见行见效完成好五大任务,既是内蒙古在新时代新征程上的重大责任和光荣使命,也是扎鲁特旗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努力方向和着力重点。扎鲁特旗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治理。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实施好生态保护修复工程,保护生物多样性,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
  

近年来,通辽市扎鲁特旗林业和草原保护工作获得长足发展。全旗森林覆盖率达到32.8%,草原植被盖度61.7%,占科尔沁草原三分之一,是通辽北部天然绿色生态屏障和重要的水源涵养地、动植物物种基因库。通辽市扎鲁特旗林草生态建设持续优化和保护升级主要源于以下几个亮点。

用好“林长制+”编织林草保护管网

编织制度管网,组建三级构架。扎鲁特旗高度重视林长制工作,成立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林长制办公室负责具体工作推动落实。林长制办公室以旗林长制“抓示范、提质量”活动示范点工作为抓手,对林长制工作进行完善调整,先后印发了《扎鲁特旗林长会议制度(试行)》《扎鲁特旗林长制信息公开制度(试行)》《扎鲁特旗林长制部门协作制度(试行)》《扎鲁特旗林长制工作督查制度(试行)》《扎鲁特旗林长巡查工作制度(试行)》等五项制度,同时,进一步完善了旗、苏木镇场、嘎查村三级林长组织体系,为苏木镇场林长制办公室配备专职工作人员43人。发挥林长联动,推动林长制落实。扎鲁特旗林业和草原局督促、协调各级林长不定期开展巡查工作,并印发旗级林长工作提示单。截至目前,三级林长巡林1198次,开展宣传教育活动12场次,出动宣传人员480人次,发放宣传资料3500余份,悬挂横幅标语30余条,全面筑牢森林防灭火底线,把“林长制”真正转变为“林长治”;林长制改革示范区建设进展顺利,现已初步建成了具有示范作用的鲁北镇义务植树示范区、罕山林场生态宣传教育示范基地、乌力吉木仁苏木生态修复示范基地等示范点。积极开展督查,督促高效运转。扎鲁特旗林业和草原局积极发挥林长制工作督查动能,督促指导各苏木镇场森林草原资源保护发展工作高效运转,以林长制为先锋队组建各项督查组,实现对林草资源全范围、全领域、全天候、全过程监管,从“被动发现”向“主动督查”转变,切实维护林草生态安全,进一步筑牢通辽北部生态安全屏障。

坚持系统观念 推动“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治理

为保障2023年扎鲁特旗各项林业和草原生态建设项目进度和质量,加强山水项目监督管理,确保全年林业和草原生态建设各项任务高质量完成。扎鲁特旗林草局成立4个林业生态建设项目监督管理小组和3个草原生态建设项目监督管理小组对全旗正在施工造林地块和草原修复治理地块进行重点监管,按照适地适树的原则,合理规划、科学布局,2023年,扎鲁特旗山水工程林业项目建设任务11.51万亩,已完成11.51万亩,完成比例100%。北部山地草原裸斑修复工程任务2万亩,其中灌木栽植面积为2698.7亩,已完成2698.7亩,种草面积为2万亩,已完成17303.4亩,进一步做好造林绿化地块后期维护工作,加快草原修复治理地块进度,全程跟踪,重点在成活率上见真章,全面推进和巩固全旗林业和草原生态建设成果。

开展有害生物防治做好林草“医生”

扎鲁特旗林草局2023年度有害生物防治工程全面开工,坚持有害生物“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以常发性害虫柞朝鲜球坚蚧、柞树叶蜂等防治为重点,靠实工作责任,落实防控措施,强化防治效果,积极开展林业草原有害生物防治,当好森林、草原健康卫士,持续巩固我旗来之不易的生态建设成果。加强动态巡查,把好监测关。在全旗各作业区,设立病虫害防治监测点31个,在榆树屯安装虫情测报灯1盏,伊和林场物联网虫情测报灯系统一套,固定监测人员3人,认真开展有害生物的监测预报,及时发布预测预报信息,为科学开展有害生物精准防控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撑。加强检疫防控,把好入口关。有效杜绝危险性病虫害的外来传播,加大调运苗木和新造林苗木检疫监管,设立卡口,认真做好流通领域造林苗木调运检疫和复检工作,确保不发生外来病虫害传播,守好林业有害生物传播的第一道防线。加强虫害防控,把好防治关。2023年,扎鲁特旗林草局全面贯彻“预防为主、科学治理、依法监管、强化责任”的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方针,通过有人机、无人机、人工喷雾等多种方式,制定详细的防治措施,对全旗飞防区域做了详细的作业设计,力争将林业和草原有害生物危害控制到较低水平。在防治工作现场,技术人员严格按照生态环保的有关用药规定,在飞防作业区有序开展有害防治工作。截至目前完成近20万亩林业防治任务,草原鼠害防治面积130万亩,达到了良好防治效果,切实保护生态环境。加强教育引导,把好宣传关。 扎鲁特旗林草局开展了“加强林草生物灾害防控,筑牢北疆生态安全屏障”为主题的防灾减灾宣传活动。结合工作职能,有针对性地向群众讲解林木病虫害防治知识,向农牧民群众普及各类林业有害生物灾害防范知识和应对基本技能,让农牧民群众深入了解防灾减灾工作。此次宣传活动共发放,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宣传单750余张、宣传手册750余本,宣传袋700余个,围裙500余条,持续加大林草有害生物的监测预报力度,抢抓防控黄金时期,结合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等多种手段,推进全旗林草有害生物的集中防控工作,进一步拓展及探索防控技术和措施,及时对防治效果进行跟踪分析,切实加强森林草原资源保护,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推进禁牧休牧 促进生态修复

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保护思想理念,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强化禁牧休牧监督管理力度,以制度建设为抓手开好局。制定出台《扎鲁特旗2023年禁牧休牧和草畜平衡工作专项行动实施方案》(扎党办字〔2023〕13号)等规范性文件,成立由旗政府旗长为组长、分管副旗长为副组长的禁牧休牧与草畜平衡专项执法督导行动领导小组,强化组织领导,以专项整治行动形式,加大执法监督治理力度,形成禁牧休牧工作高压态势,全面加大对偷牧、滥牧、乱牧及外来牲畜清理和超载放牧等违反禁牧休牧政策行为的查处力度。以人才队伍为抓手添活力。全旗禁牧休牧专项执法督导行动,贯穿于全年,专门成立组织领导机构,抽调精干力量,配备专门人员、车辆,设立办公场所,组成执法督导组,划分执法督导工作区域,全面加大禁牧休牧与草畜平衡专项执法督导力度。现旗专项办工作人员和执法人员69人、下设5个执法督导组,执法车辆10台。以宣传工作为抓手造氛围。自专项行动工作开展以来,始终将宣传发动作为首要任务来抓。4月初,历时4天时间,在全旗范围组织开展旗专项办与属地苏木镇联合开展宣传发动活动,通过采取发放宣传单、悬挂条幅、广播、电视公告、微信发送及旗融媒体制作等多种形式,并面向社会公布举报电话,建立投诉举报制度,大力宣传草原法律法规、舍饲禁牧政策,切实增强广大农牧民群众依法保护和利用草原意识,转变传统粗放的饲养方式,走绿色科学的现代畜牧业道路。此次集中宣传活动,旗专项办组织牵头出动车辆110台词、人员360人次,以入村入户,一对一、面对面形式,深入全旗31个苏木镇场,104个嘎查村分场、悬挂条幅104条,发放蒙汉文宣传材料共9200余份,进一步提高了广大农牧民依法保护和合理利用草原的意识,为禁牧休牧和草畜平衡工作开展创造了良好氛围。以"督导+宣传+执法"为模式促进程。专项办采取每周召开调度会议,专题研究,周密安排,详细部署,全面落实工作任务和责任,研究分析并及时解决当前存在的难点和问题,有效推进工作进程。自专项执法督导工作开展以来,全面贯彻执行《内蒙古自治区草畜平衡和禁牧休牧条例》规定,以"督导+宣传+执法"的工作模式,强化属地责任落实,深入基层巡回督查,多管齐下,加大宣传引导,加强执法监督,对违反规定偷牧滥牧行为进行严肃查处。以生态保护为导向强落实。为加大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生态项目的保护成果,旗专项办与旗林草局相关职能部门有效衔接,定期研究部署,加大属地和专职护草员的管护责任,根据执法督导组的工作区域和职责将责任区域、地块落到人头、落到实处,同时,加大对巡护中发现和举报案件的查处力度。自专项执法督导行动工作开展以来,截至目前,旗专项办组织执法人员依法查处违反禁牧休牧规定放牧行为280余起、涉案牲畜折羊单位19000余只,涉及全旗各苏木镇场,为全面加大禁牧休牧力度,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巩固生态保护成果,做出了显著成效。现此项工作,正在有条不紊的进行当中。自开展专项执法督导行动以来,我旗不断强化禁牧休牧管理,持续加大监督,有效整合执法力量,完善旗级层面监督执法体系的不足,建立旗苏木镇两级执法监督有效衔接机制,全面整治偷牧滥牧乱牧、超载放牧及夜间放牧等违法行为,形成全旗禁牧休牧工作一盘棋的全局性局面,有效遏制违反舍饲禁牧相关规定放牧的违法行为的蔓延发生,进一步巩固草原生态保护和建设成果。

强化护林员队伍管理做好林草管护卫士

2023年,扎鲁特旗林草局以规范护林员队伍建设和管理为主线,林草资源网格化精细管理为目标,制度体系建设为保障,监督考核为抓手,聚焦森林草原资源管护重点难点工作,发挥林长制督责、问责的制度优势,在“制”上下功夫、在“管”上出实效,扎实推动护林员管理工作走上规范化、制度化轨道。打好“组合拳”让制度优势转为治理效能。全旗共设立林长523名,其中,旗级林长4名、苏木镇场级林长104名、嘎查村级林长415名,公益林专职护林员726名、技术护林员103名、山水项目管护员175名。为了全面加强护林员队伍管理、规范护林员行为,充分发挥护林员在保护森林、草原等生态系统方面的突出作用,旗林草局建立健全了护林(草)员管理制度和考核制度,加强对护林(草)员的监督管理,持续推进护林护草工作与年度综合考评机制深度融合,真正发挥护林(草)员作用,管护好森林草原资源。用好“充电桩”让学习培训转化为人才动能。扎实开展护林员岗前培训和在岗培训,采取先培训后上岗,边上岗边培训的方式,深入各苏木镇场进行有针对性的业务知识培训20余次,重点讲解护林员工作职责、林业政策法规、森林草原防火、野生动植物保护等知识,提升护林员制止乱砍滥伐、滥占林地、偷猎乱捕野生动物等违法违规行为的能力,加强监测松材线虫病等常见林业有害生物的力度,切实当好绿水青山的守护者。发挥“科技加码”让科技创新转化为智慧引领。为了提高国家级公益林的保护和管理效果,准确了解护林员的工作动态,旗林草局深入各苏木镇场为护林员发放护林宝手持巡护终端设备共220套,通过在室内监控对护林员所在位置及行进轨迹查询,对管护责任区进行现场查看,护林员巡护时,如发现乱采、乱挖、乱盗等违规违法案件,可以直接通过护林宝报警,切实加强森林草原资源的保护管理。强化“底线思维”让监督检查转化为管理效能。年初,各苏木镇场与护林员签订防火责任书,明确了护林员的工作内容、范围,做到责任清、职责明。2023年,旗林草局以“林长制示范点”为目标、以林长制“督查考核”为抓手,全旗各级林长累计巡护1198余次,开展宣传教育活动12场次,出动宣传人员480人次,发放宣传资料3500余份,悬挂横幅标语30余条,全面筑牢森林防灭火底线,把“林长制”真正转变为“林长治”。

紧抓森林草原防灭火织密森林草原“防火网”

强化动员部署,细化工作举措。扎鲁特旗现有林地面积682万亩、草地面积1242万亩,是通辽北部天然绿色生态屏障和重要的水源涵养地,也是“建设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准确把握全旗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特点,先后制定《2023年林业和草原局森林草原防火应急预案》《防灭火应急预案》,成立森林草原防火领导小组,与各苏木镇场、国有林场、保护区签订防火责任状,苏木镇场和嘎查村、嘎查村和村民层层签订责任书,严格火源管理,形成联防联控联治,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切实做到事有人管、火有人防、责有人担,推动落实防火责任“最后一公里”。防范嘎查村、林场等人群密集区域周边火灾,有效预防“山火进村、村火上山”,重点在罕山林场、好老林场、海日罕林场、白音查干林场、鲁北林场及鲁东林场开设了防火隔离带,总长度300.38公里。健全工作机制,强化督查保障。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坚持森林草原防火卡点人员值班值守,做到情况清楚、调度及时、上报迅速、处置得当,确保火情信息畅通,同时,完善相关工作台账,不断加强火情早期处理,真正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出动和安全高效处理。旗林草局还对各苏木镇场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落实情况开展全覆盖督查检查,并定期进行通报,将问题反馈至各森林防火点责任人。持续加强局地联防联护,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形成重要工作联合部署、重点时段联合督查、重点区域联合把守、重要火情联合处置的防火工作格局,实现安排部署统筹兼顾,联防联护无缝对接,巡查巡护不留盲区,应急响应快速高效。广泛开展宣传,提高群众意识。坚持把宣传引导作为筑牢森林草原防火防线的总抓手贯穿于整个防火期,采取日常宣传与重点宣传相结合,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大喇叭、报纸、网络等传播媒介,多渠道开展春季防火宣传,确保防火宣传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大力提高广大群众的安全防火意识。深入到企业、机关单位、各苏木镇场、学校等地,通过宣传防火法律法规、火源管理规定、安全避险知识,切实提升群众的森林防火安全意识,营造浓厚的森林防火氛围,形成群防群治、群策群力的良好局面。截至目前,在全旗范围内已累计发放宣传单近5万份,悬挂防火条幅150余条,悬挂防火旗2200余面,更换鲁北至开鲁208线防火固定宣传牌12座,修复永久性标语40余处。

林业产业提质增效,带动林农脱贫致富

推广中草药种植,推进林产增收富民。2023年,扎鲁特旗中草药材种植面积已达20685亩,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55%。主要分布在乌额格其苏木、前德门苏木、乌额格其牧场、嘎达苏种畜场、乌兰哈达、香山农场、鲁北镇、查布嘎吐、乌日根塔拉农场、鲁东、海日罕林场、巴彦芒哈林场、赵家铺等地,种植有桔梗、苍术、苦参、赤芍、黄芪、荆芥、半夏、紫苏等品种,其中:乌额格其苏木新种紫苏700亩、水防风1600亩、菊苣4000亩(待种植);前德门苏木新种桔梗1825亩;乌额格其牧场新种苍术1500亩;乌兰哈达新种苍术1000亩、赤芍500亩;香山农场新种荆芥、黄芪共1000亩;鲁北镇新种苍术1000亩、苦参1000亩;查布嘎吐新种苦参1200亩;巴彦芒哈林场新种黄芪200亩(待种植);海日罕林场新种黄芪100亩;赵家铺新种苍术60亩;乌日根塔拉农场、鲁东等地新种植黄芪、紫苏、荆芥共5000亩(通辽市凯瑞中药材有限公司)。建立服务平台,筹建行业协会。建立扎鲁特旗中药材信息服务平台,筹建中药材行业协会。协会成员共150余人,涵盖中草药种植户、林下菌类发展户、其他种植业联合户,并发挥协会的技术指导作用,通过协会的引领作用提供技术服务。协会与农户衔接,在华杰苏木利用房前屋后发展庭院经济,同时为巴彦芒哈林场、海日罕林场提供种植技术服务,发挥引领示范作用,落成种植面积共300亩。以为民为切入点,主动衔接对接。积极主动发挥沟通衔接作用,通过引荐后主动联络来自赤峰、河北、安徽、黑龙江、吉林等地的数十个药材商户,达成合作意向4次,落成种植面积8650亩。

见行见效完成好五大任务,既是内蒙古在新时代新征程上的重大责任和光荣使命,也是扎鲁特旗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努力方向和着力重点。扎鲁特旗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治理。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实施好生态保护修复工程,保护生物多样性,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