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
壮美巴丹吉林 绚丽自然遗产
发布时间:2024-10-18 09:35:12           来源:阿拉善盟林业和草原局


巴丹吉林沙漠位于中国西北部极度干旱和温带沙漠地区的阿拉善高原,是中国第三大沙漠,拥有不可替代的湖泊和沙丘沙漠特征的自然遗产。它以其高密度的高大沙山而脱颖而出,包括世界上最高的稳定沙丘,无数的丘间湖泊和一系列的风蚀地貌特征。被《中国国家地理》杂志评为“中国最美沙漠”,它集合了沙漠的瑰丽和神奇,成为世人向往之地。“奇峰、鸣沙、秀湖、神泉、古庙”堪称巴丹吉林沙漠的“五绝”。

在巴丹吉林沙漠腹地,高峰林立,峰峦叠嶂,沙脊如削,各种形态的沙丘披裹着金色盛装,处处渗透出大漠丝丝的柔情。这些高大沙山形成了起伏的景观,其中被誉为“沙漠珠穆朗玛”的必鲁图峰是巴丹吉林沙漠最高的沙山,海拔1611.009m,相对高度达460m,也是世界上最高的沙山,分布于巴丹吉林沙漠中最高大的沙山群之中,沙漠中的几个大湖,诺尔图、苏敏吉林、音德日图分布其附近。

神奇美丽的巴丹吉林蕴藏着丰富的地质遗迹景观资源,鸣沙便是一绝。宝日陶勒盖的鸣沙山,高达200米,峰峦陡峭,沙脊如刃,高低错落,沙子下滑的轰鸣声响彻数千米,鸣沙声犹如飞机轰鸣声,沉闷而深远,无不使人刺激异常。巴丹吉林鸣沙区是观察鸣沙现象的典型地区,也是沙漠探险者的理想之地。

巴丹吉林沙漠中湖泊星罗棋布,无数高大沙山与144个内陆小湖相间分布,形成独特的沙漠景观。在湖泊中,发育有许多的淡水泉,泉水甘甜清澈、常年不涸,咸水和淡水往往相伴相生,甚是奇特有趣。这里时常还可以领略到“海市蜃楼”“大漠日出”等奇特景观。

巴丹吉林高大沙山片区内分布着很多泉水,著名的一处泉水即是位于苏敏吉林湖畔的“听经泉”。苏敏吉林又名庙海子,因其湖畔的巴丹吉林庙而闻名,是巴丹吉林沙漠高大沙山区人类活动的中心,是巴丹吉林嘎查村委所在地,沙山、古刹、碧草倒映湖中,宛若幽静的世外桃源。每当喇嘛诵经时便会自动喷涌出“听经泉”,闻声而涌,声去而止。而音德日图位于最高沙山必鲁图峰西侧,是咸水湖,但在不足3平方米的湖心小岛上涌出了108个泉眼,有的漫石流出、有的喷涌而出,泉水清澈甘甜,被称作“神泉”。

作为沙漠和沙海,巴丹吉林沙漠是丰富的植物和夜行动物的家园。这些湖泊大多含盐,颜色多样,为繁盛的蠕虫、软体动物、甲壳类动物和一些鱼类提供了有利的栖息地。由于其地理位置和地质背景和受到气候变化和青藏高原持续构造隆升的强烈影响。它的沙漠形成过程仍在继续,因此巴丹吉林沙漠及其遗迹为长期气候变化和沙漠形成过程提供了见解。它的规模和完整性对于了解其持续的演变非常重要。由于大量的高大沙山、风成景观的多样性和湖泊的独特性,从而具有卓越的美学价值。

2017年9月和2018年6月,中外专家两次实地到内蒙古阿拉善右旗考察,一致认为,依据《实施〈世界遗产公约〉操作指南》,巴丹吉林沙漠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形成至今的真实性与完整性,符合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条件。2018年1月,旗政府指定专人赴四川参加世界遗产峰会,并在会议上向IUCN世界遗产评审中心首席执行官替姆拜帝姆就巴丹吉林沙漠申遗工作进行专项汇报和交流。

2023年6月5日至6月11日,IUCN实地评估专家禹卿植教授到巴丹吉林沙漠遗产地进行历时五天的实地评估考察,实地评估取得了圆满成功。评估期间,禹卿植教授表示,感谢阿右旗政府对他的热情款待,也感谢技术团队对他的工作的支持。他认为巴丹吉林沙漠是一个具有特别价值的地方。这里的地貌景观是由地壳应力和气候变化两个因素形成的。其次,降水量能够保证沙山具有湿度。地下水的供应使沙山具有一定的含水量,形成了高大沙山和丘间湖泊。禹教授还提到,他对丘间湖泊的印象非常深刻,它们在不同的季节中颜色会发生变化,他非常好奇颜色变化的原因,是由于化学元素还是其他因素导致的,还需要做进一步的科学调查。在进行科学调查后,可以把原因介绍给游客,以便对游客进行科普宣传。要对湖水颜色变化、沙山、降水等进行长期监测。

经过漫长的申遗路,在众人的期待中,“巴丹吉林沙漠沙山-湖泊群”申报世界自然遗产工作也迎来了它的曙光。2024年7月26日,在印度新德里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6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传来佳音,将中国“巴丹吉林沙漠沙山-湖泊群”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的好消息,这意味着阿拉善地区将拥有世界地质公园和世界自然遗产两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品牌,这将对阿拉善的研学、旅游、经济发展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也是打好三北工程攻坚战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的生动实践。

下一步将采取以下措施加以保护和管理:一是加强对沙丘、湖泊、植被等自然价值和要素的监测和科学研究,实施适应性管理。二是建立健全遗产地监测系统和数据库,开展有针对性的保护和治理措施。三是由当地群众参与到保护、共管、监测和公众教育的队伍中来。四是加强社区参与。五是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理念,实现遗产保护与当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平衡,包括通过可持续的生态旅游,同时严格控制游客的规模和行为,以确保旅游业对自然遗产价值的影响保持在最低限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文档  :
分享
主办单位:内蒙古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
承办单位:内蒙古自治区林业和草原保护总站
地址: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学苑东街23号
电话:0471-3380600 邮编:010020
蒙ICP备19003945号-1
 

壮美巴丹吉林 绚丽自然遗产

发布时间:2024-10-18
来源: 阿拉善盟林业和草原局
朗读

壮美巴丹吉林 绚丽自然遗产, 巴丹吉林沙漠位于中国西北部极度干旱和温带沙漠地区的阿拉善高原,是中国第三大沙漠,拥有不可替代的湖泊和沙丘沙漠特征的自然遗产。它以其高密度的高大沙山而脱颖而出,包括世界上最高的稳定沙丘,无数的丘间湖泊和一系列的风蚀地貌特征。被《中国国家地理》杂志评为“中国最美沙漠”,它集合了沙漠的瑰丽和神奇,成为世人向往之地。“奇峰、鸣沙、秀湖、神泉、古庙”堪称巴丹吉林沙漠的“五绝”。在巴丹吉林沙漠腹地,高峰林立,峰峦叠嶂,沙脊如削,各种形态的沙丘披裹着金色盛装,处处渗透出大漠丝丝的柔情。这些高大沙山形成了起伏的景观,其中被誉为“沙漠珠穆朗玛”的必鲁图峰是巴丹吉林沙漠最高的沙山,海拔1611.009m,相对高度达460m,也是世界上最高的沙山,分布于巴丹吉林沙漠中最高大的沙山群之中,沙漠中的几个大湖,诺尔图、苏敏吉林、音德日图分布其附近。神奇美丽的巴丹吉林蕴藏着丰富的地质遗迹景观资源,鸣沙便是一绝。宝日陶勒盖的鸣沙山,高达200米,峰峦陡峭,沙脊如刃,高低错落,沙子下滑的轰鸣声响彻数千米,鸣沙声犹如飞机轰鸣声,沉闷而深远,无不使人刺激异常。巴丹吉林鸣沙区是观察鸣沙现象的典型地区,也是沙漠探险者的理想之地。巴丹吉林沙漠中湖泊星罗棋布,无数高大沙山与144个内陆小湖相间分布,形成独特的沙漠景观。在湖泊中,发育有许多的淡水泉,泉水甘甜清澈、常年不涸,咸水和淡水往往相伴相生,甚是奇特有趣。这里时常还可以领略到“海市蜃楼”“大漠日出”等奇特景观。巴丹吉林高大沙山片区内分布着很多泉水,著名的一处泉水即是位于苏敏吉林湖畔的“听经泉”。苏敏吉林又名庙海子,因其湖畔的巴丹吉林庙而闻名,是巴丹吉林沙漠高大沙山区人类活动的中心,是巴丹吉林嘎查村委所在地,沙山、古刹、碧草倒映湖中,宛若幽静的世外桃源。每当喇嘛诵经时便会自动喷涌出“听经泉”,闻声而涌,声去而止。而音德日图位于最高沙山必鲁图峰西侧,是咸水湖,但在不足3平方米的湖心小岛上涌出了108个泉眼,有的漫石流出、有的喷涌而出,泉水清澈甘甜,被称作“神泉”。作为沙漠和沙海,巴丹吉林沙漠是丰富的植物和夜行动物的家园。这些湖泊大多含盐,颜色多样,为繁盛的蠕虫、软体动物、甲壳类动物和一些鱼类提供了有利的栖息地。由于其地理位置和地质背景和受到气候变化和青藏高原持续构造隆升的强烈影响。它的沙漠形成过程仍在继续,因此巴丹吉林沙漠及其遗迹为长期气候变化和沙漠形成过程提供了见解。它的规模和完整性对于了解其持续的演变非常重要。由于大量的高大沙山、风成景观的多样性和湖泊的独特性,从而具有卓越的美学价值。2017年9月和2018年6月,中外专家两次实地到内蒙古阿拉善右旗考察,一致认为,依据《实施〈世界遗产公约〉操作指南》,巴丹吉林沙漠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形成至今的真实性与完整性,符合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条件。2018年1月,旗政府指定专人赴四川参加世界遗产峰会,并在会议上向IUCN世界遗产评审中心首席执行官替姆拜帝姆就巴丹吉林沙漠申遗工作进行专项汇报和交流。2023年6月5日至6月11日,IUCN实地评估专家禹卿植教授到巴丹吉林沙漠遗产地进行历时五天的实地评估考察,实地评估取得了圆满成功。评估期间,禹卿植教授表示,感谢阿右旗政府对他的热情款待,也感谢技术团队对他的工作的支持。他认为巴丹吉林沙漠是一个具有特别价值的地方。这里的地貌景观是由地壳应力和气候变化两个因素形成的。其次,降水量能够保证沙山具有湿度。地下水的供应使沙山具有一定的含水量,形成了高大沙山和丘间湖泊。禹教授还提到,他对丘间湖泊的印象非常深刻,它们在不同的季节中颜色会发生变化,他非常好奇颜色变化的原因,是由于化学元素还是其他因素导致的,还需要做进一步的科学调查。在进行科学调查后,可以把原因介绍给游客,以便对游客进行科普宣传。要对湖水颜色变化、沙山、降水等进行长期监测。经过漫长的申遗路,在众人的期待中,“巴丹吉林沙漠沙山-湖泊群”申报世界自然遗产工作也迎来了它的曙光。2024年7月26日,在印度新德里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6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传来佳音,将中国“巴丹吉林沙漠沙山-湖泊群”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的好消息,这意味着阿拉善地区将拥有世界地质公园和世界自然遗产两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品牌,这将对阿拉善的研学、旅游、经济发展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也是打好三北工程攻坚战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的生动实践。下一步将采取以下措施加以保护和管理:一是加强对沙丘、湖泊、植被等自然价值和要素的监测和科学研究,实施适应性管理。二是建立健全遗产地监测系统和数据库,开展有针对性的保护和治理措施。三是由当地群众参与到保护、共管、监测和公众教育的队伍中来。四是加强社区参与。五是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理念,实现遗产保护与当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平衡,包括通过可持续的生态旅游,同时严格控制游客的规模和行为,以确保旅游业对自然遗产价值的影响保持在最低限度。


巴丹吉林沙漠位于中国西北部极度干旱和温带沙漠地区的阿拉善高原,是中国第三大沙漠,拥有不可替代的湖泊和沙丘沙漠特征的自然遗产。它以其高密度的高大沙山而脱颖而出,包括世界上最高的稳定沙丘,无数的丘间湖泊和一系列的风蚀地貌特征。被《中国国家地理》杂志评为“中国最美沙漠”,它集合了沙漠的瑰丽和神奇,成为世人向往之地。“奇峰、鸣沙、秀湖、神泉、古庙”堪称巴丹吉林沙漠的“五绝”。

在巴丹吉林沙漠腹地,高峰林立,峰峦叠嶂,沙脊如削,各种形态的沙丘披裹着金色盛装,处处渗透出大漠丝丝的柔情。这些高大沙山形成了起伏的景观,其中被誉为“沙漠珠穆朗玛”的必鲁图峰是巴丹吉林沙漠最高的沙山,海拔1611.009m,相对高度达460m,也是世界上最高的沙山,分布于巴丹吉林沙漠中最高大的沙山群之中,沙漠中的几个大湖,诺尔图、苏敏吉林、音德日图分布其附近。

神奇美丽的巴丹吉林蕴藏着丰富的地质遗迹景观资源,鸣沙便是一绝。宝日陶勒盖的鸣沙山,高达200米,峰峦陡峭,沙脊如刃,高低错落,沙子下滑的轰鸣声响彻数千米,鸣沙声犹如飞机轰鸣声,沉闷而深远,无不使人刺激异常。巴丹吉林鸣沙区是观察鸣沙现象的典型地区,也是沙漠探险者的理想之地。

巴丹吉林沙漠中湖泊星罗棋布,无数高大沙山与144个内陆小湖相间分布,形成独特的沙漠景观。在湖泊中,发育有许多的淡水泉,泉水甘甜清澈、常年不涸,咸水和淡水往往相伴相生,甚是奇特有趣。这里时常还可以领略到“海市蜃楼”“大漠日出”等奇特景观。

巴丹吉林高大沙山片区内分布着很多泉水,著名的一处泉水即是位于苏敏吉林湖畔的“听经泉”。苏敏吉林又名庙海子,因其湖畔的巴丹吉林庙而闻名,是巴丹吉林沙漠高大沙山区人类活动的中心,是巴丹吉林嘎查村委所在地,沙山、古刹、碧草倒映湖中,宛若幽静的世外桃源。每当喇嘛诵经时便会自动喷涌出“听经泉”,闻声而涌,声去而止。而音德日图位于最高沙山必鲁图峰西侧,是咸水湖,但在不足3平方米的湖心小岛上涌出了108个泉眼,有的漫石流出、有的喷涌而出,泉水清澈甘甜,被称作“神泉”。

作为沙漠和沙海,巴丹吉林沙漠是丰富的植物和夜行动物的家园。这些湖泊大多含盐,颜色多样,为繁盛的蠕虫、软体动物、甲壳类动物和一些鱼类提供了有利的栖息地。由于其地理位置和地质背景和受到气候变化和青藏高原持续构造隆升的强烈影响。它的沙漠形成过程仍在继续,因此巴丹吉林沙漠及其遗迹为长期气候变化和沙漠形成过程提供了见解。它的规模和完整性对于了解其持续的演变非常重要。由于大量的高大沙山、风成景观的多样性和湖泊的独特性,从而具有卓越的美学价值。

2017年9月和2018年6月,中外专家两次实地到内蒙古阿拉善右旗考察,一致认为,依据《实施〈世界遗产公约〉操作指南》,巴丹吉林沙漠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形成至今的真实性与完整性,符合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条件。2018年1月,旗政府指定专人赴四川参加世界遗产峰会,并在会议上向IUCN世界遗产评审中心首席执行官替姆拜帝姆就巴丹吉林沙漠申遗工作进行专项汇报和交流。

2023年6月5日至6月11日,IUCN实地评估专家禹卿植教授到巴丹吉林沙漠遗产地进行历时五天的实地评估考察,实地评估取得了圆满成功。评估期间,禹卿植教授表示,感谢阿右旗政府对他的热情款待,也感谢技术团队对他的工作的支持。他认为巴丹吉林沙漠是一个具有特别价值的地方。这里的地貌景观是由地壳应力和气候变化两个因素形成的。其次,降水量能够保证沙山具有湿度。地下水的供应使沙山具有一定的含水量,形成了高大沙山和丘间湖泊。禹教授还提到,他对丘间湖泊的印象非常深刻,它们在不同的季节中颜色会发生变化,他非常好奇颜色变化的原因,是由于化学元素还是其他因素导致的,还需要做进一步的科学调查。在进行科学调查后,可以把原因介绍给游客,以便对游客进行科普宣传。要对湖水颜色变化、沙山、降水等进行长期监测。

经过漫长的申遗路,在众人的期待中,“巴丹吉林沙漠沙山-湖泊群”申报世界自然遗产工作也迎来了它的曙光。2024年7月26日,在印度新德里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6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传来佳音,将中国“巴丹吉林沙漠沙山-湖泊群”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的好消息,这意味着阿拉善地区将拥有世界地质公园和世界自然遗产两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品牌,这将对阿拉善的研学、旅游、经济发展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也是打好三北工程攻坚战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的生动实践。

下一步将采取以下措施加以保护和管理:一是加强对沙丘、湖泊、植被等自然价值和要素的监测和科学研究,实施适应性管理。二是建立健全遗产地监测系统和数据库,开展有针对性的保护和治理措施。三是由当地群众参与到保护、共管、监测和公众教育的队伍中来。四是加强社区参与。五是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理念,实现遗产保护与当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平衡,包括通过可持续的生态旅游,同时严格控制游客的规模和行为,以确保旅游业对自然遗产价值的影响保持在最低限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