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
自治区林科院良种选育再添新秀——西梅和酸枣良种审定,助力林草科技新发展
发布时间:2025-04-23 10:56:23           来源:内蒙古自治区林业科学研究院


近日,由自治区林科院遗传育种研究所牵头申报的‘蓝蜜’西梅(蒙S-ETS-PD-004-2024)和“公庙子酸枣种源区种子”(蒙S-SP-ZJ-005-2024)两个品种经自治区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为良种,进一步丰富了自治区生态经济型林木优良品种库。

‘蓝蜜’西梅品种具有耐寒旱、耐盐碱、抗晚霜等特性,可栽植于壤土、沙壤土、沙土等立地条件。在年降水量不足300mm的沙化土地也可正常生长结实,为北方高寒地区优质西梅品种。其果实糖酸比为15%左右,单果重约43g,成熟期为8月下旬-9月上旬;果实以鲜为主食,也可用于加工果酱、果干、蜜饯等;配合良好的栽培管理技术,亩产可实现1400 kg以上,经济效益显著。

公庙子酸枣种源区种子源自多年筛选的优质母树林,具有抗风沙、耐瘠薄、耐盐碱、抗风折、萌蘖能力强等特性,适宜在光照充足、向阳的沙荒地、丘陵、沙地等立地条件下种植造林,可快速形成植被覆盖,降低土壤风蚀。该品种果期为8~10月,果实中富含维生素C等营养物质,种仁中含皂苷、斯皮诺素等具镇静安神功效的活性物质。公庙子酸枣种源区种子不仅是可兼顾地区生态效益和经济发展需求的乡土生态经济树种,也是水土保持、改善生态环境、助力乡村振兴的优良品种。

遗传育种研究所常年致力于林木遗传改良、品种选育、栽培技术推广等工作。本次审定的2个良种,是由鲁敏副研究员带领的林木常规育种研究团队,联合北京林业大学等单位,历经种子及穗条收集、评价筛选到苗木培育、品质检测等环节的持续跟踪研究,最终选育出的具有丰产稳产的西梅良种和抗逆性强的乡土酸枣品种,也是自治区林科院推动科研成果落地转化的具体举措。

下一步,自治区林科院将继续加大科研投入,持续开展品种选育及改良、良种栽培技术等相关研究,积极推广种植优质生态经济树种,进一步优化林业产业结构、推动林业产业发展,为“三北”工程攻坚战、荒漠化治理及乡村振兴提供优良品种及科技支撑,为自治区林草事业及产业化发展贡献品种力量。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文档  :
分享
主办单位:内蒙古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
承办单位:内蒙古自治区林业和草原保护总站
地址: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学苑东街23号
电话:0471-3380600 邮编:010020
蒙ICP备19003945号-1
 

自治区林科院良种选育再添新秀——西梅和酸枣良种审定,助力林草科技新发展

发布时间:2025-04-23
来源: 内蒙古自治区林业科学研究院
朗读

自治区林科院良种选育再添新秀——西梅和酸枣良种审定,助力林草科技新发展, 近日,由自治区林科院遗传育种研究所牵头申报的‘蓝蜜’西梅(蒙S-ETS-PD-004-2024)和“公庙子酸枣种源区种子”(蒙S-SP-ZJ-005-2024)两个品种经自治区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为良种,进一步丰富了自治区生态经济型林木优良品种库。‘蓝蜜’西梅品种具有耐寒旱、耐盐碱、抗晚霜等特性,可栽植于壤土、沙壤土、沙土等立地条件。在年降水量不足300mm的沙化土地也可正常生长结实,为北方高寒地区优质西梅品种。其果实糖酸比为15%左右,单果重约43g,成熟期为8月下旬-9月上旬;果实以鲜为主食,也可用于加工果酱、果干、蜜饯等;配合良好的栽培管理技术,亩产可实现1400 kg以上,经济效益显著。公庙子酸枣种源区种子源自多年筛选的优质母树林,具有抗风沙、耐瘠薄、耐盐碱、抗风折、萌蘖能力强等特性,适宜在光照充足、向阳的沙荒地、丘陵、沙地等立地条件下种植造林,可快速形成植被覆盖,降低土壤风蚀。该品种果期为8~10月,果实中富含维生素C等营养物质,种仁中含皂苷、斯皮诺素等具镇静安神功效的活性物质。公庙子酸枣种源区种子不仅是可兼顾地区生态效益和经济发展需求的乡土生态经济树种,也是水土保持、改善生态环境、助力乡村振兴的优良品种。遗传育种研究所常年致力于林木遗传改良、品种选育、栽培技术推广等工作。本次审定的2个良种,是由鲁敏副研究员带领的林木常规育种研究团队,联合北京林业大学等单位,历经种子及穗条收集、评价筛选到苗木培育、品质检测等环节的持续跟踪研究,最终选育出的具有丰产稳产的西梅良种和抗逆性强的乡土酸枣品种,也是自治区林科院推动科研成果落地转化的具体举措。下一步,自治区林科院将继续加大科研投入,持续开展品种选育及改良、良种栽培技术等相关研究,积极推广种植优质生态经济树种,进一步优化林业产业结构、推动林业产业发展,为“三北”工程攻坚战、荒漠化治理及乡村振兴提供优良品种及科技支撑,为自治区林草事业及产业化发展贡献品种力量。


近日,由自治区林科院遗传育种研究所牵头申报的‘蓝蜜’西梅(蒙S-ETS-PD-004-2024)和“公庙子酸枣种源区种子”(蒙S-SP-ZJ-005-2024)两个品种经自治区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为良种,进一步丰富了自治区生态经济型林木优良品种库。

‘蓝蜜’西梅品种具有耐寒旱、耐盐碱、抗晚霜等特性,可栽植于壤土、沙壤土、沙土等立地条件。在年降水量不足300mm的沙化土地也可正常生长结实,为北方高寒地区优质西梅品种。其果实糖酸比为15%左右,单果重约43g,成熟期为8月下旬-9月上旬;果实以鲜为主食,也可用于加工果酱、果干、蜜饯等;配合良好的栽培管理技术,亩产可实现1400 kg以上,经济效益显著。

公庙子酸枣种源区种子源自多年筛选的优质母树林,具有抗风沙、耐瘠薄、耐盐碱、抗风折、萌蘖能力强等特性,适宜在光照充足、向阳的沙荒地、丘陵、沙地等立地条件下种植造林,可快速形成植被覆盖,降低土壤风蚀。该品种果期为8~10月,果实中富含维生素C等营养物质,种仁中含皂苷、斯皮诺素等具镇静安神功效的活性物质。公庙子酸枣种源区种子不仅是可兼顾地区生态效益和经济发展需求的乡土生态经济树种,也是水土保持、改善生态环境、助力乡村振兴的优良品种。

遗传育种研究所常年致力于林木遗传改良、品种选育、栽培技术推广等工作。本次审定的2个良种,是由鲁敏副研究员带领的林木常规育种研究团队,联合北京林业大学等单位,历经种子及穗条收集、评价筛选到苗木培育、品质检测等环节的持续跟踪研究,最终选育出的具有丰产稳产的西梅良种和抗逆性强的乡土酸枣品种,也是自治区林科院推动科研成果落地转化的具体举措。

下一步,自治区林科院将继续加大科研投入,持续开展品种选育及改良、良种栽培技术等相关研究,积极推广种植优质生态经济树种,进一步优化林业产业结构、推动林业产业发展,为“三北”工程攻坚战、荒漠化治理及乡村振兴提供优良品种及科技支撑,为自治区林草事业及产业化发展贡献品种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