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
打好黄河“几字弯”攻坚战 建设国家生态治理典范——写在打好“三北”攻坚战两周年之际
发布时间:2025-06-10 11:28:47           来源:鄂尔多斯市林业和草原局

2023年6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考察并主持召开荒漠化综合防治和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座谈会,发出打好“三北”工程攻坚战总动员令,鄂尔多斯闻令而动,坚决扛牢黄河“几字弯”攻坚战主战场、主阵地责任,建设国家生态治理典范,完成防沙治沙近1000万亩,库布其沙漠治理率达到40%,毛乌素沙地治理率达到80%。

两年来,央视新闻等各大媒体报道鄂尔多斯防沙治沙成效850余次,2024年10月,李强总理亲临考察,高度肯定鄂尔多斯防沙治沙和生态治理成就。

“四个整合”凝聚防沙治沙新动力

整合资金。鄂尔多斯聚焦筑牢库布其沙漠绿化带、淤地坝、光伏治沙带、锁边林“四道防线”,实施毛乌素沙地七道川六道沙治理、上风口阻隔带、下风口阻沙带、蒙陕宁界联防联治“四大工程”,统筹“十大孔兑”上中下游联动、左右岸协同治理,整合林草、水利、科技、农牧、能源、自然资源等领域资金,集中投入攻坚战,保持日均治沙万亩攻坚态势。

整合力量。鄂尔多斯大力推行生态企业建管一体、农牧民“以工代赈、先建后补”等。动员企业、社会、群众共同发力,三峡、国能、蒙能等30多家央企国企,伊泰、蒙泰、汇能、蚂蚁基金等100多家民营企业和公益组织,500余支工程队和合作社、2.5万农牧民共同参与治沙。

整合技术。鄂尔多斯大力推广水冲插条、可降解容器造林等治理技术,研发应用飞播无人机、植树机器人、灌木平茬机械、沙障铺设机械等先进装备,节约人工成本近30%,效率提升5倍以上,治沙机械化率达到75%。

整合效益。鄂尔多斯统筹防沙治沙与农牧民增收致富,通过“以工代赈”带动农牧民投工投劳人均增收3万元以上,重点项目落实“以工代赈”资金比例达16%。通过“先建后补”鼓励农牧民实施草原改良,60多万名农牧民享受到草原补奖政策,7700万亩草原实现休养生息。

“四措并举”引领防沙治沙新发展

光伏治沙。鄂尔多斯深入实施防沙治沙和风电光伏一体化工程,依托“沙戈荒”新能源大基地建设,在库布其沙漠北缘分段集中、线性布局建设“光伏长城”治沙带。两年来,已建成光伏装机1002万千瓦,实现光伏治沙60万亩,到年底光伏治沙力争累计突破100万亩。

以路治沙。鄂尔多斯将公路交通布局与“三北”工程重点项目建设有机结合,依托穿沙公路贯通沙漠交通线,推动沙化土地治理向沙漠深处延伸,形成以路划区、路定沙阻、路进沙退、路通业兴的治理格局。两年来,带动防沙治沙400多万亩。

科技治沙。鄂尔多斯围绕防沙治沙、生态修复、水土保持、林草碳汇、机械应用等强化科技攻关,构建多层次、多维度防沙治沙科技项目支撑体系,林草科技应用转化率达到60%。

工程治沙。鄂尔多斯聚焦全面治理库布其沙漠、歼灭毛乌素沙地,统筹实施锁边林带锁沙、光伏项目治沙、联防联治阻沙、孔兑治理拦沙、草原提升防沙等标志性防沙治沙工程,累计新建锁边林、阻隔带、阻沙带340公里。“十大孔兑”多年平均入黄输沙量从2700万吨降至400万吨。

“四治融合”构筑防沙治沙新格局

系统治理。鄂尔多斯扎实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把防风固沙和减少入黄输沙作为攻坚重点,坚持上下风口协同治理、上下游共同施治、沙源区路径区一体推进、边缘腹地合力攻坚,系统实施防沙治沙、水土保持、高标准农田建设、矿山生态修复等重大生态工程,构筑点线面结合生态防护网络。

重点治理。鄂尔多斯聚焦全面治理库布其沙漠、歼灭毛乌素沙地等治理重点难点,明确任务书、时间表、作战图,集中打造库布其北缘锁边林带、库布其沙漠“光伏长城”、毛乌素沙地联防联治、上风口阻隔带、下风口阻沙带等标志性工程。

科学治理。鄂尔多斯坚持以水定绿、适地适树,人工治理与自然修复相结合,优选沙柳、旱柳、柠条、沙棘、杨柴等乡土优良树种草种,推进新模式、新技术、新场景大规模示范应用。

协同治理。鄂尔多斯打破行政区域界限,率先倡议并实施毛乌素沙地联防联治,签订《4省5市14旗县毛乌素沙地联防联治合作协议》,到年底全面建成蒙陕宁界35.5万亩联防联治工程,打造“三北”地区跨省域协同治理示范工程。

鄂尔多斯将始终牢记“国之大者”,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紧紧围绕办好两件大事,实现“三个四”工作目标,坚决打好黄河“几字弯”攻坚战,努力为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建设国家生态治理典范作出更大贡献。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文档  :
分享
主办单位:内蒙古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
承办单位:内蒙古自治区林业和草原保护总站
地址: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学苑东街23号
电话:0471-3380600 邮编:010020
蒙ICP备19003945号-1
 

打好黄河“几字弯”攻坚战 建设国家生态治理典范——写在打好“三北”攻坚战两周年之际

发布时间:2025-06-10
来源: 鄂尔多斯市林业和草原局
朗读

打好黄河“几字弯”攻坚战 建设国家生态治理典范——写在打好“三北”攻坚战两周年之际, 2023年6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考察并主持召开荒漠化综合防治和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座谈会,发出打好“三北”工程攻坚战总动员令,鄂尔多斯闻令而动,坚决扛牢黄河“几字弯”攻坚战主战场、主阵地责任,建设国家生态治理典范,完成防沙治沙近1000万亩,库布其沙漠治理率达到40%,毛乌素沙地治理率达到80%。两年来,央视新闻等各大媒体报道鄂尔多斯防沙治沙成效850余次,2024年10月,李强总理亲临考察,高度肯定鄂尔多斯防沙治沙和生态治理成就。“四个整合”凝聚防沙治沙新动力整合资金。鄂尔多斯聚焦筑牢库布其沙漠绿化带、淤地坝、光伏治沙带、锁边林“四道防线”,实施毛乌素沙地七道川六道沙治理、上风口阻隔带、下风口阻沙带、蒙陕宁界联防联治“四大工程”,统筹“十大孔兑”上中下游联动、左右岸协同治理,整合林草、水利、科技、农牧、能源、自然资源等领域资金,集中投入攻坚战,保持日均治沙万亩攻坚态势。整合力量。鄂尔多斯大力推行生态企业建管一体、农牧民“以工代赈、先建后补”等。动员企业、社会、群众共同发力,三峡、国能、蒙能等30多家央企国企,伊泰、蒙泰、汇能、蚂蚁基金等100多家民营企业和公益组织,500余支工程队和合作社、2.5万农牧民共同参与治沙。整合技术。鄂尔多斯大力推广水冲插条、可降解容器造林等治理技术,研发应用飞播无人机、植树机器人、灌木平茬机械、沙障铺设机械等先进装备,节约人工成本近30%,效率提升5倍以上,治沙机械化率达到75%。整合效益。鄂尔多斯统筹防沙治沙与农牧民增收致富,通过“以工代赈”带动农牧民投工投劳人均增收3万元以上,重点项目落实“以工代赈”资金比例达16%。通过“先建后补”鼓励农牧民实施草原改良,60多万名农牧民享受到草原补奖政策,7700万亩草原实现休养生息。“四措并举”引领防沙治沙新发展光伏治沙。鄂尔多斯深入实施防沙治沙和风电光伏一体化工程,依托“沙戈荒”新能源大基地建设,在库布其沙漠北缘分段集中、线性布局建设“光伏长城”治沙带。两年来,已建成光伏装机1002万千瓦,实现光伏治沙60万亩,到年底光伏治沙力争累计突破100万亩。以路治沙。鄂尔多斯将公路交通布局与“三北”工程重点项目建设有机结合,依托穿沙公路贯通沙漠交通线,推动沙化土地治理向沙漠深处延伸,形成以路划区、路定沙阻、路进沙退、路通业兴的治理格局。两年来,带动防沙治沙400多万亩。科技治沙。鄂尔多斯围绕防沙治沙、生态修复、水土保持、林草碳汇、机械应用等强化科技攻关,构建多层次、多维度防沙治沙科技项目支撑体系,林草科技应用转化率达到60%。工程治沙。鄂尔多斯聚焦全面治理库布其沙漠、歼灭毛乌素沙地,统筹实施锁边林带锁沙、光伏项目治沙、联防联治阻沙、孔兑治理拦沙、草原提升防沙等标志性防沙治沙工程,累计新建锁边林、阻隔带、阻沙带340公里。“十大孔兑”多年平均入黄输沙量从2700万吨降至400万吨。“四治融合”构筑防沙治沙新格局系统治理。鄂尔多斯扎实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把防风固沙和减少入黄输沙作为攻坚重点,坚持上下风口协同治理、上下游共同施治、沙源区路径区一体推进、边缘腹地合力攻坚,系统实施防沙治沙、水土保持、高标准农田建设、矿山生态修复等重大生态工程,构筑点线面结合生态防护网络。重点治理。鄂尔多斯聚焦全面治理库布其沙漠、歼灭毛乌素沙地等治理重点难点,明确任务书、时间表、作战图,集中打造库布其北缘锁边林带、库布其沙漠“光伏长城”、毛乌素沙地联防联治、上风口阻隔带、下风口阻沙带等标志性工程。科学治理。鄂尔多斯坚持以水定绿、适地适树,人工治理与自然修复相结合,优选沙柳、旱柳、柠条、沙棘、杨柴等乡土优良树种草种,推进新模式、新技术、新场景大规模示范应用。协同治理。鄂尔多斯打破行政区域界限,率先倡议并实施毛乌素沙地联防联治,签订《4省5市14旗县毛乌素沙地联防联治合作协议》,到年底全面建成蒙陕宁界35.5万亩联防联治工程,打造“三北”地区跨省域协同治理示范工程。鄂尔多斯将始终牢记“国之大者”,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紧紧围绕办好两件大事,实现“三个四”工作目标,坚决打好黄河“几字弯”攻坚战,努力为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建设国家生态治理典范作出更大贡献。

2023年6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考察并主持召开荒漠化综合防治和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座谈会,发出打好“三北”工程攻坚战总动员令,鄂尔多斯闻令而动,坚决扛牢黄河“几字弯”攻坚战主战场、主阵地责任,建设国家生态治理典范,完成防沙治沙近1000万亩,库布其沙漠治理率达到40%,毛乌素沙地治理率达到80%。

两年来,央视新闻等各大媒体报道鄂尔多斯防沙治沙成效850余次,2024年10月,李强总理亲临考察,高度肯定鄂尔多斯防沙治沙和生态治理成就。

“四个整合”凝聚防沙治沙新动力

整合资金。鄂尔多斯聚焦筑牢库布其沙漠绿化带、淤地坝、光伏治沙带、锁边林“四道防线”,实施毛乌素沙地七道川六道沙治理、上风口阻隔带、下风口阻沙带、蒙陕宁界联防联治“四大工程”,统筹“十大孔兑”上中下游联动、左右岸协同治理,整合林草、水利、科技、农牧、能源、自然资源等领域资金,集中投入攻坚战,保持日均治沙万亩攻坚态势。

整合力量。鄂尔多斯大力推行生态企业建管一体、农牧民“以工代赈、先建后补”等。动员企业、社会、群众共同发力,三峡、国能、蒙能等30多家央企国企,伊泰、蒙泰、汇能、蚂蚁基金等100多家民营企业和公益组织,500余支工程队和合作社、2.5万农牧民共同参与治沙。

整合技术。鄂尔多斯大力推广水冲插条、可降解容器造林等治理技术,研发应用飞播无人机、植树机器人、灌木平茬机械、沙障铺设机械等先进装备,节约人工成本近30%,效率提升5倍以上,治沙机械化率达到75%。

整合效益。鄂尔多斯统筹防沙治沙与农牧民增收致富,通过“以工代赈”带动农牧民投工投劳人均增收3万元以上,重点项目落实“以工代赈”资金比例达16%。通过“先建后补”鼓励农牧民实施草原改良,60多万名农牧民享受到草原补奖政策,7700万亩草原实现休养生息。

“四措并举”引领防沙治沙新发展

光伏治沙。鄂尔多斯深入实施防沙治沙和风电光伏一体化工程,依托“沙戈荒”新能源大基地建设,在库布其沙漠北缘分段集中、线性布局建设“光伏长城”治沙带。两年来,已建成光伏装机1002万千瓦,实现光伏治沙60万亩,到年底光伏治沙力争累计突破100万亩。

以路治沙。鄂尔多斯将公路交通布局与“三北”工程重点项目建设有机结合,依托穿沙公路贯通沙漠交通线,推动沙化土地治理向沙漠深处延伸,形成以路划区、路定沙阻、路进沙退、路通业兴的治理格局。两年来,带动防沙治沙400多万亩。

科技治沙。鄂尔多斯围绕防沙治沙、生态修复、水土保持、林草碳汇、机械应用等强化科技攻关,构建多层次、多维度防沙治沙科技项目支撑体系,林草科技应用转化率达到60%。

工程治沙。鄂尔多斯聚焦全面治理库布其沙漠、歼灭毛乌素沙地,统筹实施锁边林带锁沙、光伏项目治沙、联防联治阻沙、孔兑治理拦沙、草原提升防沙等标志性防沙治沙工程,累计新建锁边林、阻隔带、阻沙带340公里。“十大孔兑”多年平均入黄输沙量从2700万吨降至400万吨。

“四治融合”构筑防沙治沙新格局

系统治理。鄂尔多斯扎实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把防风固沙和减少入黄输沙作为攻坚重点,坚持上下风口协同治理、上下游共同施治、沙源区路径区一体推进、边缘腹地合力攻坚,系统实施防沙治沙、水土保持、高标准农田建设、矿山生态修复等重大生态工程,构筑点线面结合生态防护网络。

重点治理。鄂尔多斯聚焦全面治理库布其沙漠、歼灭毛乌素沙地等治理重点难点,明确任务书、时间表、作战图,集中打造库布其北缘锁边林带、库布其沙漠“光伏长城”、毛乌素沙地联防联治、上风口阻隔带、下风口阻沙带等标志性工程。

科学治理。鄂尔多斯坚持以水定绿、适地适树,人工治理与自然修复相结合,优选沙柳、旱柳、柠条、沙棘、杨柴等乡土优良树种草种,推进新模式、新技术、新场景大规模示范应用。

协同治理。鄂尔多斯打破行政区域界限,率先倡议并实施毛乌素沙地联防联治,签订《4省5市14旗县毛乌素沙地联防联治合作协议》,到年底全面建成蒙陕宁界35.5万亩联防联治工程,打造“三北”地区跨省域协同治理示范工程。

鄂尔多斯将始终牢记“国之大者”,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紧紧围绕办好两件大事,实现“三个四”工作目标,坚决打好黄河“几字弯”攻坚战,努力为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建设国家生态治理典范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