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
阿拉善盟林业草原研究所发表重磅研究成果——精准量化阿拉善人工造林的水量平衡 
发布时间:2025-06-27 15:00:37           来源:阿拉善盟林业和草原局


近日,阿拉善盟林业草原研究所在国际权威期刊《Journal of Hydrology》(SCI 1区TOP)发表题为“Feasibility of planting shrubs in arid areas from a water balance perspective”的重磅研究成果。此项成果标志着阿拉善盟林草科技达到了新高度,实现了与国际学术前沿接轨。不仅为未来干旱区科学治沙和可持续生态修复提供了理论支持,同时为解决“干旱区造林是否加剧水分亏缺”这一国际学术难题提供了新的依据。

人工造林作为应对气候变化与防治荒漠化的有效措施,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然而,关于干旱地区大规模植树造林是否会导致区域水资源的过度消耗引发了全球范围的广泛关注。部分研究认为,增加森林覆盖率可通过提升蒸散作用增强降水,从而抵消植被对土壤水分的消耗;也有研究指出,人工林可能大量消耗土壤水分,导致水分亏缺。因此,准确评估人工林对土壤水分的影响,深入探讨生态修复后的水量平衡机制,对于干旱地区生态修复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截至目前,阿拉善盟的人工造林规模已达1039.95万亩,成为我国北方防沙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关于人工林水量平衡过程和机制的研究仍显不足,水量平衡的动态难以得到精准量化。为此,盟林草研究所针对阿拉善典型人工林群落开展了长期监测,通过涡度协方差技术和土壤微型蒸渗仪,量化了人工梭梭林水量平衡的组成,分析了其季节性动态及年际变化,精准评估了人工梭梭林区的水量平衡状态,识别了影响水量平衡的主要因素。

结果表明,凝结水是维持梭梭的生存与生长的重要水分来源,占年均降水量的19-34%。人工梭梭林年蒸散发量(188.5毫米)与降水量(139.2毫米)和凝结水量(35.9毫米)之和基本相当,降水和凝结水可以维持人工梭梭林的水量平衡。地下水埋深稳定,人工造林对地下水的影响微乎其微,不会造成地下水位下降。此外,人工梭梭林通过“自疏”调节密度来优化水资源的利用,从而维持水量平衡。在未来的生态修复工程中,应更加关注降水和凝结水为主的水资源条件,并根据水资源状况合理规划种植密度。

阿拉善盟林业草原研究所为此项成果的第一作者单位,阿拉善盟林业和草原保护站、阿拉善盟林业和草原有害生物防治检疫站等单位参与了此项研究工作。本研究获得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2YFF1302502)、内蒙古自然基金面上项目(2024MS03044)以及阿拉善盟科技计划项目(AMYY2022-13)等项目的联合资助。

人工梭梭林水量平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文档  :
分享
主办单位:内蒙古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
承办单位:内蒙古自治区林业和草原保护总站
地址: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学苑东街23号
电话:0471-3380600 邮编:010020
蒙ICP备19003945号-1
 

阿拉善盟林业草原研究所发表重磅研究成果——精准量化阿拉善人工造林的水量平衡 

发布时间:2025-06-27
来源: 阿拉善盟林业和草原局
朗读

阿拉善盟林业草原研究所发表重磅研究成果——精准量化阿拉善人工造林的水量平衡 , 近日,阿拉善盟林业草原研究所在国际权威期刊《Journal of Hydrology》(SCI 1区TOP)发表题为“Feasibility of planting shrubs in arid areas from a water balance perspective”的重磅研究成果。此项成果标志着阿拉善盟林草科技达到了新高度,实现了与国际学术前沿接轨。不仅为未来干旱区科学治沙和可持续生态修复提供了理论支持,同时为解决“干旱区造林是否加剧水分亏缺”这一国际学术难题提供了新的依据。人工造林作为应对气候变化与防治荒漠化的有效措施,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然而,关于干旱地区大规模植树造林是否会导致区域水资源的过度消耗引发了全球范围的广泛关注。部分研究认为,增加森林覆盖率可通过提升蒸散作用增强降水,从而抵消植被对土壤水分的消耗;也有研究指出,人工林可能大量消耗土壤水分,导致水分亏缺。因此,准确评估人工林对土壤水分的影响,深入探讨生态修复后的水量平衡机制,对于干旱地区生态修复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截至目前,阿拉善盟的人工造林规模已达1039.95万亩,成为我国北方防沙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关于人工林水量平衡过程和机制的研究仍显不足,水量平衡的动态难以得到精准量化。为此,盟林草研究所针对阿拉善典型人工林群落开展了长期监测,通过涡度协方差技术和土壤微型蒸渗仪,量化了人工梭梭林水量平衡的组成,分析了其季节性动态及年际变化,精准评估了人工梭梭林区的水量平衡状态,识别了影响水量平衡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凝结水是维持梭梭的生存与生长的重要水分来源,占年均降水量的19-34%。人工梭梭林年蒸散发量(188.5毫米)与降水量(139.2毫米)和凝结水量(35.9毫米)之和基本相当,降水和凝结水可以维持人工梭梭林的水量平衡。地下水埋深稳定,人工造林对地下水的影响微乎其微,不会造成地下水位下降。此外,人工梭梭林通过“自疏”调节密度来优化水资源的利用,从而维持水量平衡。在未来的生态修复工程中,应更加关注降水和凝结水为主的水资源条件,并根据水资源状况合理规划种植密度。阿拉善盟林业草原研究所为此项成果的第一作者单位,阿拉善盟林业和草原保护站、阿拉善盟林业和草原有害生物防治检疫站等单位参与了此项研究工作。本研究获得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2YFF1302502)、内蒙古自然基金面上项目(2024MS03044)以及阿拉善盟科技计划项目(AMYY2022-13)等项目的联合资助。人工梭梭林水量平衡


近日,阿拉善盟林业草原研究所在国际权威期刊《Journal of Hydrology》(SCI 1区TOP)发表题为“Feasibility of planting shrubs in arid areas from a water balance perspective”的重磅研究成果。此项成果标志着阿拉善盟林草科技达到了新高度,实现了与国际学术前沿接轨。不仅为未来干旱区科学治沙和可持续生态修复提供了理论支持,同时为解决“干旱区造林是否加剧水分亏缺”这一国际学术难题提供了新的依据。

人工造林作为应对气候变化与防治荒漠化的有效措施,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然而,关于干旱地区大规模植树造林是否会导致区域水资源的过度消耗引发了全球范围的广泛关注。部分研究认为,增加森林覆盖率可通过提升蒸散作用增强降水,从而抵消植被对土壤水分的消耗;也有研究指出,人工林可能大量消耗土壤水分,导致水分亏缺。因此,准确评估人工林对土壤水分的影响,深入探讨生态修复后的水量平衡机制,对于干旱地区生态修复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截至目前,阿拉善盟的人工造林规模已达1039.95万亩,成为我国北方防沙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关于人工林水量平衡过程和机制的研究仍显不足,水量平衡的动态难以得到精准量化。为此,盟林草研究所针对阿拉善典型人工林群落开展了长期监测,通过涡度协方差技术和土壤微型蒸渗仪,量化了人工梭梭林水量平衡的组成,分析了其季节性动态及年际变化,精准评估了人工梭梭林区的水量平衡状态,识别了影响水量平衡的主要因素。

结果表明,凝结水是维持梭梭的生存与生长的重要水分来源,占年均降水量的19-34%。人工梭梭林年蒸散发量(188.5毫米)与降水量(139.2毫米)和凝结水量(35.9毫米)之和基本相当,降水和凝结水可以维持人工梭梭林的水量平衡。地下水埋深稳定,人工造林对地下水的影响微乎其微,不会造成地下水位下降。此外,人工梭梭林通过“自疏”调节密度来优化水资源的利用,从而维持水量平衡。在未来的生态修复工程中,应更加关注降水和凝结水为主的水资源条件,并根据水资源状况合理规划种植密度。

阿拉善盟林业草原研究所为此项成果的第一作者单位,阿拉善盟林业和草原保护站、阿拉善盟林业和草原有害生物防治检疫站等单位参与了此项研究工作。本研究获得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2YFF1302502)、内蒙古自然基金面上项目(2024MS03044)以及阿拉善盟科技计划项目(AMYY2022-13)等项目的联合资助。

人工梭梭林水量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