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
呼和浩特市武川县扎实推进古树名木保护工作 筑牢绿色文化遗产根基 
发布时间:2025-06-27 15:33:03           来源:呼和浩特市林业和草原局

古树名木是珍贵的自然与文化遗产。呼和浩特市武川县现存古树资源丰富,包括散生古树9株(其中国家一级1株:哈拉哈少乡榆树店村850年榆树;国家二级1株:同村315年榆树;国家三级7株:分布于可镇大兴昌村130年榆树、可镇河边村120年沙枣、可镇五胜官地村130年旱柳、哈拉哈少乡小耗赖村235年榆树、耗赖山乡大沙窝村185年旱柳、哈拉哈少乡母号窑村140年榆树、哈乐镇召滩村175年榆树)及大青山乡井儿沟村一处国家三级青杄古树群(1001株,140年)。2024年新上报未在编国家三级古树3株(可镇大兴昌村榆树、河边村沙枣、五胜官地村旱柳)。

(哈拉哈少乡榆树店村850年榆树)

2024年至2025年6月,武川县多措并举强化古树名木保护。一是坚持常态巡查,筑牢防护网格。严格按计划开展巡查,2025年上半年累计巡查10次,出动车辆16台次、人员30人次,重点排查古树生长、防火安全及支撑稳固情况,集中清理周边杂草消除火灾隐患,同时更新经纬定位、安装更换警示牌防火牌。二是坚持深度普查,完善档案体系。成立工作组,通过实地调查、资料收集与遥感监测相结合,新登记国家三级古树3株,并联合县文联、公益组织及市老摄影家协会完成全县9株散生古树的影像采集,夯实档案基础。三是坚持细化分工,落实管护职责。依据“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原则,明确相关部门及责任人职能,与相关村委会签订古树名木管控责任书6份,确保日常养护与监管责任到人。四是坚持科学救治,助力复壮新生。结合2024年二季度巡查,重点对哈拉哈少乡母号窑村三级古榆实施保护施工:加装围栏4块、更换保护牌1块、立纪念碑2块,并对存在根系裸露、树洞腐朽、树体倾斜的古树采取树洞防腐灌注、修筑坝台、围栏、支撑加固等复壮措施,同时对所有古树开展隐患排查,清理杂草、修剪枯枝、松动土壤及病虫害防治。

下一步,武川县将继续扎实做好古树名木的日常巡护工作,加强与属地单位的沟通协调,及时更新维护保护设施,按计划统一更换保护牌,每季度对古树周边环境进行整治,并全面完成保护责任状的签订工作,确保这些珍贵的绿色文化遗产得到长效保护,为子孙后代留住历史的印记与自然的瑰宝。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文档  :
分享
主办单位:内蒙古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
承办单位:内蒙古自治区林业和草原保护总站
地址: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学苑东街23号
电话:0471-3380600 邮编:010020
蒙ICP备19003945号-1
 

呼和浩特市武川县扎实推进古树名木保护工作 筑牢绿色文化遗产根基 

发布时间:2025-06-27
来源: 呼和浩特市林业和草原局
朗读

呼和浩特市武川县扎实推进古树名木保护工作 筑牢绿色文化遗产根基 , 古树名木是珍贵的自然与文化遗产。呼和浩特市武川县现存古树资源丰富,包括散生古树9株(其中国家一级1株:哈拉哈少乡榆树店村850年榆树;国家二级1株:同村315年榆树;国家三级7株:分布于可镇大兴昌村130年榆树、可镇河边村120年沙枣、可镇五胜官地村130年旱柳、哈拉哈少乡小耗赖村235年榆树、耗赖山乡大沙窝村185年旱柳、哈拉哈少乡母号窑村140年榆树、哈乐镇召滩村175年榆树)及大青山乡井儿沟村一处国家三级青杄古树群(1001株,140年)。2024年新上报未在编国家三级古树3株(可镇大兴昌村榆树、河边村沙枣、五胜官地村旱柳)。(哈拉哈少乡榆树店村850年榆树)2024年至2025年6月,武川县多措并举强化古树名木保护。一是坚持常态巡查,筑牢防护网格。严格按计划开展巡查,2025年上半年累计巡查10次,出动车辆16台次、人员30人次,重点排查古树生长、防火安全及支撑稳固情况,集中清理周边杂草消除火灾隐患,同时更新经纬定位、安装更换警示牌防火牌。二是坚持深度普查,完善档案体系。成立工作组,通过实地调查、资料收集与遥感监测相结合,新登记国家三级古树3株,并联合县文联、公益组织及市老摄影家协会完成全县9株散生古树的影像采集,夯实档案基础。三是坚持细化分工,落实管护职责。依据“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原则,明确相关部门及责任人职能,与相关村委会签订古树名木管控责任书6份,确保日常养护与监管责任到人。四是坚持科学救治,助力复壮新生。结合2024年二季度巡查,重点对哈拉哈少乡母号窑村三级古榆实施保护施工:加装围栏4块、更换保护牌1块、立纪念碑2块,并对存在根系裸露、树洞腐朽、树体倾斜的古树采取树洞防腐灌注、修筑坝台、围栏、支撑加固等复壮措施,同时对所有古树开展隐患排查,清理杂草、修剪枯枝、松动土壤及病虫害防治。下一步,武川县将继续扎实做好古树名木的日常巡护工作,加强与属地单位的沟通协调,及时更新维护保护设施,按计划统一更换保护牌,每季度对古树周边环境进行整治,并全面完成保护责任状的签订工作,确保这些珍贵的绿色文化遗产得到长效保护,为子孙后代留住历史的印记与自然的瑰宝。

古树名木是珍贵的自然与文化遗产。呼和浩特市武川县现存古树资源丰富,包括散生古树9株(其中国家一级1株:哈拉哈少乡榆树店村850年榆树;国家二级1株:同村315年榆树;国家三级7株:分布于可镇大兴昌村130年榆树、可镇河边村120年沙枣、可镇五胜官地村130年旱柳、哈拉哈少乡小耗赖村235年榆树、耗赖山乡大沙窝村185年旱柳、哈拉哈少乡母号窑村140年榆树、哈乐镇召滩村175年榆树)及大青山乡井儿沟村一处国家三级青杄古树群(1001株,140年)。2024年新上报未在编国家三级古树3株(可镇大兴昌村榆树、河边村沙枣、五胜官地村旱柳)。

(哈拉哈少乡榆树店村850年榆树)

2024年至2025年6月,武川县多措并举强化古树名木保护。一是坚持常态巡查,筑牢防护网格。严格按计划开展巡查,2025年上半年累计巡查10次,出动车辆16台次、人员30人次,重点排查古树生长、防火安全及支撑稳固情况,集中清理周边杂草消除火灾隐患,同时更新经纬定位、安装更换警示牌防火牌。二是坚持深度普查,完善档案体系。成立工作组,通过实地调查、资料收集与遥感监测相结合,新登记国家三级古树3株,并联合县文联、公益组织及市老摄影家协会完成全县9株散生古树的影像采集,夯实档案基础。三是坚持细化分工,落实管护职责。依据“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原则,明确相关部门及责任人职能,与相关村委会签订古树名木管控责任书6份,确保日常养护与监管责任到人。四是坚持科学救治,助力复壮新生。结合2024年二季度巡查,重点对哈拉哈少乡母号窑村三级古榆实施保护施工:加装围栏4块、更换保护牌1块、立纪念碑2块,并对存在根系裸露、树洞腐朽、树体倾斜的古树采取树洞防腐灌注、修筑坝台、围栏、支撑加固等复壮措施,同时对所有古树开展隐患排查,清理杂草、修剪枯枝、松动土壤及病虫害防治。

下一步,武川县将继续扎实做好古树名木的日常巡护工作,加强与属地单位的沟通协调,及时更新维护保护设施,按计划统一更换保护牌,每季度对古树周边环境进行整治,并全面完成保护责任状的签订工作,确保这些珍贵的绿色文化遗产得到长效保护,为子孙后代留住历史的印记与自然的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