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与草原不仅是大自然赋予我们的宝贵财富,更是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基石。为有效遏制毁林毁草乱象,保护好全旗生态安全,巴林右旗重拳出击,全力整治毁林毁草行为,为生态可持续发展铺就了坚实道路。
全链条组织,压实执法整治责任。将“在生态文明建设上提质增效”作为全年“八个提质增效”重点之一,听取相关工作汇报19次,安排部署相关工作23次,进一步巩固整治成果。完善制度体系,先后制发了《巴林右旗打击毁林毁草专项整治工作方案》《生态环境及自然资源网格信息员制度实施方案》《巴林右旗林草资源管控和责任追究办法》等一系列制度办法,为整治工作顺利推进奠定扎实基础。完善处级干部包联机制,全旗31名处级领导划定包联地区,定期深入基层一线开展调研,协调督促包联地区推进集中整治工作,形成了旗、镇、村三级协同整治合力。
全方位协作,形成执法高压态势。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的森林草原监测体系,运用卫星遥感、无人机巡查、地面监测等手段协同作战,实现对森林草原资源的实时、动态监测。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召开执法培训21次,培训执法人员3800余人次,有效提升执法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执法水平。此外,还建立林草、自然资源、农牧、司法、公检法多部门联动、集中式办公工作机制,抽调8名业务骨干会同林草部门组成工作专班,集中研判存在问题,确保案件及时结案、及时销号,形成了强大执法合力。
全过程管控,有效遏制违法行为。从“人”“地”“责”入手,建立健全地块包联机制。567名生态网格信息员和925名护林员分组包联地块,苏木镇街道副职、一般干部和村书记包联嘎查村,苏木镇街道党政主要领导对辖区负总责,分别以“1、3、5”的频次进行全覆盖巡查,切实做到地有人管、责有人担。研究制定《巴林右旗森林草原资源管护和责任追究办法》,进一步细化各相关地区和部门职责,以11个苏木镇街道为单位,建立了毁林毁草违法行为“重点人员名单”和“黑名单”,安排专人进行盯防,并采取入户、微信或电话等方式进行宣传教育,从源头上抓好防范,有效遏制了违法开垦行为增量。
全覆盖宣传,激发公众参与热情。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号、“村村响”、出动宣传车、印发宣传单等措施,大力宣传毁林毁草违规行为的政策法规、工作部署、进展情况、实际成效、典型案例,引导广大群众支持配合林草管护工作。目前已发布警示案例126期、播报文件370余批次,覆盖人群24.8万人次。动员广大群众积极参与林草管护工作,向社会公布旗级和各苏木镇街道举报电话,安排专人接听、记录,同步设置举报信箱,定期开箱收集举报信息,并进行统一登记、分类处理,及时反馈处理结果,形成了全社会共同监督的良好氛围。
经过持续高压整治,全旗生态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曾经被毁坏的森林和草原重新披上了绿装,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稳定性也在逐渐恢复和增强。青山绿水间,迎来了农业生产发展的新机遇,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亦实现良性互动。未来,巴林右旗将继续履行好守护林草资源责任,不断创新绿色发展模式,为生态保护贡献更多力量,为守护绿色征程保驾护航。
巴林右旗:重拳整治毁林毁草,为生态可持续发展护航 , 森林与草原不仅是大自然赋予我们的宝贵财富,更是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基石。为有效遏制毁林毁草乱象,保护好全旗生态安全,巴林右旗重拳出击,全力整治毁林毁草行为,为生态可持续发展铺就了坚实道路。全链条组织,压实执法整治责任。将“在生态文明建设上提质增效”作为全年“八个提质增效”重点之一,听取相关工作汇报19次,安排部署相关工作23次,进一步巩固整治成果。完善制度体系,先后制发了《巴林右旗打击毁林毁草专项整治工作方案》《生态环境及自然资源网格信息员制度实施方案》《巴林右旗林草资源管控和责任追究办法》等一系列制度办法,为整治工作顺利推进奠定扎实基础。完善处级干部包联机制,全旗31名处级领导划定包联地区,定期深入基层一线开展调研,协调督促包联地区推进集中整治工作,形成了旗、镇、村三级协同整治合力。全方位协作,形成执法高压态势。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的森林草原监测体系,运用卫星遥感、无人机巡查、地面监测等手段协同作战,实现对森林草原资源的实时、动态监测。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召开执法培训21次,培训执法人员3800余人次,有效提升执法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执法水平。此外,还建立林草、自然资源、农牧、司法、公检法多部门联动、集中式办公工作机制,抽调8名业务骨干会同林草部门组成工作专班,集中研判存在问题,确保案件及时结案、及时销号,形成了强大执法合力。全过程管控,有效遏制违法行为。从“人”“地”“责”入手,建立健全地块包联机制。567名生态网格信息员和925名护林员分组包联地块,苏木镇街道副职、一般干部和村书记包联嘎查村,苏木镇街道党政主要领导对辖区负总责,分别以“1、3、5”的频次进行全覆盖巡查,切实做到地有人管、责有人担。研究制定《巴林右旗森林草原资源管护和责任追究办法》,进一步细化各相关地区和部门职责,以11个苏木镇街道为单位,建立了毁林毁草违法行为“重点人员名单”和“黑名单”,安排专人进行盯防,并采取入户、微信或电话等方式进行宣传教育,从源头上抓好防范,有效遏制了违法开垦行为增量。全覆盖宣传,激发公众参与热情。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号、“村村响”、出动宣传车、印发宣传单等措施,大力宣传毁林毁草违规行为的政策法规、工作部署、进展情况、实际成效、典型案例,引导广大群众支持配合林草管护工作。目前已发布警示案例126期、播报文件370余批次,覆盖人群24.8万人次。动员广大群众积极参与林草管护工作,向社会公布旗级和各苏木镇街道举报电话,安排专人接听、记录,同步设置举报信箱,定期开箱收集举报信息,并进行统一登记、分类处理,及时反馈处理结果,形成了全社会共同监督的良好氛围。经过持续高压整治,全旗生态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曾经被毁坏的森林和草原重新披上了绿装,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稳定性也在逐渐恢复和增强。青山绿水间,迎来了农业生产发展的新机遇,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亦实现良性互动。未来,巴林右旗将继续履行好守护林草资源责任,不断创新绿色发展模式,为生态保护贡献更多力量,为守护绿色征程保驾护航。
森林与草原不仅是大自然赋予我们的宝贵财富,更是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基石。为有效遏制毁林毁草乱象,保护好全旗生态安全,巴林右旗重拳出击,全力整治毁林毁草行为,为生态可持续发展铺就了坚实道路。
全链条组织,压实执法整治责任。将“在生态文明建设上提质增效”作为全年“八个提质增效”重点之一,听取相关工作汇报19次,安排部署相关工作23次,进一步巩固整治成果。完善制度体系,先后制发了《巴林右旗打击毁林毁草专项整治工作方案》《生态环境及自然资源网格信息员制度实施方案》《巴林右旗林草资源管控和责任追究办法》等一系列制度办法,为整治工作顺利推进奠定扎实基础。完善处级干部包联机制,全旗31名处级领导划定包联地区,定期深入基层一线开展调研,协调督促包联地区推进集中整治工作,形成了旗、镇、村三级协同整治合力。
全方位协作,形成执法高压态势。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的森林草原监测体系,运用卫星遥感、无人机巡查、地面监测等手段协同作战,实现对森林草原资源的实时、动态监测。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召开执法培训21次,培训执法人员3800余人次,有效提升执法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执法水平。此外,还建立林草、自然资源、农牧、司法、公检法多部门联动、集中式办公工作机制,抽调8名业务骨干会同林草部门组成工作专班,集中研判存在问题,确保案件及时结案、及时销号,形成了强大执法合力。
全过程管控,有效遏制违法行为。从“人”“地”“责”入手,建立健全地块包联机制。567名生态网格信息员和925名护林员分组包联地块,苏木镇街道副职、一般干部和村书记包联嘎查村,苏木镇街道党政主要领导对辖区负总责,分别以“1、3、5”的频次进行全覆盖巡查,切实做到地有人管、责有人担。研究制定《巴林右旗森林草原资源管护和责任追究办法》,进一步细化各相关地区和部门职责,以11个苏木镇街道为单位,建立了毁林毁草违法行为“重点人员名单”和“黑名单”,安排专人进行盯防,并采取入户、微信或电话等方式进行宣传教育,从源头上抓好防范,有效遏制了违法开垦行为增量。
全覆盖宣传,激发公众参与热情。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号、“村村响”、出动宣传车、印发宣传单等措施,大力宣传毁林毁草违规行为的政策法规、工作部署、进展情况、实际成效、典型案例,引导广大群众支持配合林草管护工作。目前已发布警示案例126期、播报文件370余批次,覆盖人群24.8万人次。动员广大群众积极参与林草管护工作,向社会公布旗级和各苏木镇街道举报电话,安排专人接听、记录,同步设置举报信箱,定期开箱收集举报信息,并进行统一登记、分类处理,及时反馈处理结果,形成了全社会共同监督的良好氛围。
经过持续高压整治,全旗生态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曾经被毁坏的森林和草原重新披上了绿装,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稳定性也在逐渐恢复和增强。青山绿水间,迎来了农业生产发展的新机遇,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亦实现良性互动。未来,巴林右旗将继续履行好守护林草资源责任,不断创新绿色发展模式,为生态保护贡献更多力量,为守护绿色征程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