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
赤峰市林草局“四维联动”,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发布时间:2025-07-14 14:50:00           来源:赤峰市林业和草原局

2025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5年过渡期的最后一年,也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赤峰市林草局以林草资源为纽带,通过“产业发展、生态护林、沙地治理、绿化美化”四维联动,深化林草产业融合、强化生态护林效能、扩大沙地治理成果、提升乡村绿化美化品质,让林草发展硕果真正惠及人民群众,为决胜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提供坚实支撑。

发展壮大林草产业,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一方面,按照“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的思路,立足本地资源优势,合理规划林下经济的发展布局。全市以国有林场为领头羊,积极探索实践“林草+林下经济”发展模式。喀喇沁旗、宁城县等多地,开展林菌、林下中草药生态种植、野生抚育和仿野生栽培的模式,2025年以来,已完成林菌种植0.32万亩、林药种植4.84万亩;另一方面,注重强化提升林草产品精深加工能力。2025年落实自治区林业产业化项目资金550万元,用于支持敖汉旗、林西县等林产品项目建设,不仅推动了林业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还有效延长了林果产业链,提升了果品附加值,带动了农民增收致富,第二季度全市林草产业产值达23.9亿元,经济林总产量已达1439吨,为乡村产业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筑牢生态护林屏障,拓展脱贫增收新渠道。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通过生态护林员制度,让脱贫人口在守护生态中稳定增收。2025年上半年已完成4078名脱贫人口生态护林员选聘、续聘、考核及工资发放工作,管护总面积达265.5万亩。市林业和草原保护发展中心协调森林保险承保机构为全部脱贫人口生态护林员提供了人身意外保险,投保率达100%,并将5200套自治区下发的巡护装备分发给各旗县。持续强化日常监督管理与巡护实效,推动生态护林员队伍建设提质增效,切实发挥脱贫人口生态护林员在我区林草资源保护中的关键作用,为守护祖国北疆生态安全屏障贡献坚实力量。

着眼“两大沙地”治理,构建生态富民新机制。为全力打好科尔沁、浑善达克两大沙地”歼灭战,持续完善防沙治沙利益联结机制,探索“以工代赈”、“先建后补”等模式,既筑牢生态防线,又有益于防止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和农村低收入群体返贫;同时壮大集体经济,为乡村振兴赋能。2025年,在全市“三北”六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中明确以工代赈的劳务报酬规模不低于项目总投资的10%。持续扩大以工代赈实施规模,引导农牧民参与其中,目前全市已成立治沙合作社85家,治沙专业队505家,共2025年,截至目前,已吸纳劳动力8550人,累计发放劳务报酬8590万元。既守护了北疆生态安全屏障,又拓宽了农牧民增收渠道,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

推进绿化美化工程,打造生态宜居新农村。市林草局结合乡村振兴,将乡村绿化美化与林果产业发展相结合,栽植经济林树种,大力发展森林观光、林果采摘等乡村旅游休闲观光项目,带动农民致富增收,打造出了独特的森林景观。在推进创建乡村绿化美化示范村工程中,严格遵循“先设计、后施工”原则,切实发挥职能,全程跟进绿化规划、苗木质量把控等环节,确保招投标规范有序、施工扎实到位,为高质量推进乡村绿化美化工程、打造生态宜居乡村奠定坚实基础。2025年,截至目前共计7个旗县区53个乡镇88个村庄开展绿化任务,完成绿化面积1163亩,庭院及四旁增加绿量20600株,为乡村添绿、为农民增收,让生态宜居成为乡村振兴的鲜明底色。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文档  :
分享
主办单位:内蒙古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
承办单位:内蒙古自治区林业和草原保护总站
地址: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学苑东街23号
电话:0471-3380600 邮编:010020
蒙ICP备19003945号-1
 

赤峰市林草局“四维联动”,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发布时间:2025-07-14
来源: 赤峰市林业和草原局
朗读

赤峰市林草局“四维联动”,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 2025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5年过渡期的最后一年,也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赤峰市林草局以林草资源为纽带,通过“产业发展、生态护林、沙地治理、绿化美化”四维联动,深化林草产业融合、强化生态护林效能、扩大沙地治理成果、提升乡村绿化美化品质,让林草发展硕果真正惠及人民群众,为决胜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提供坚实支撑。发展壮大林草产业,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一方面,按照“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的思路,立足本地资源优势,合理规划林下经济的发展布局。全市以国有林场为领头羊,积极探索实践“林草+林下经济”发展模式。喀喇沁旗、宁城县等多地,开展林菌、林下中草药生态种植、野生抚育和仿野生栽培的模式,2025年以来,已完成林菌种植0.32万亩、林药种植4.84万亩;另一方面,注重强化提升林草产品精深加工能力。2025年落实自治区林业产业化项目资金550万元,用于支持敖汉旗、林西县等林产品项目建设,不仅推动了林业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还有效延长了林果产业链,提升了果品附加值,带动了农民增收致富,第二季度全市林草产业产值达23.9亿元,经济林总产量已达1439吨,为乡村产业振兴注入强劲动力。筑牢生态护林屏障,拓展脱贫增收新渠道。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通过生态护林员制度,让脱贫人口在守护生态中稳定增收。2025年上半年已完成4078名脱贫人口生态护林员选聘、续聘、考核及工资发放工作,管护总面积达265.5万亩。市林业和草原保护发展中心协调森林保险承保机构为全部脱贫人口生态护林员提供了人身意外保险,投保率达100%,并将5200套自治区下发的巡护装备分发给各旗县。持续强化日常监督管理与巡护实效,推动生态护林员队伍建设提质增效,切实发挥脱贫人口生态护林员在我区林草资源保护中的关键作用,为守护祖国北疆生态安全屏障贡献坚实力量。着眼“两大沙地”治理,构建生态富民新机制。为全力打好科尔沁、浑善达克两大沙地”歼灭战,持续完善防沙治沙利益联结机制,探索“以工代赈”、“先建后补”等模式,既筑牢生态防线,又有益于防止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和农村低收入群体返贫;同时壮大集体经济,为乡村振兴赋能。2025年,在全市“三北”六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中明确以工代赈的劳务报酬规模不低于项目总投资的10%。持续扩大以工代赈实施规模,引导农牧民参与其中,目前全市已成立治沙合作社85家,治沙专业队505家,共2025年,截至目前,已吸纳劳动力8550人,累计发放劳务报酬8590万元。既守护了北疆生态安全屏障,又拓宽了农牧民增收渠道,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推进绿化美化工程,打造生态宜居新农村。市林草局结合乡村振兴,将乡村绿化美化与林果产业发展相结合,栽植经济林树种,大力发展森林观光、林果采摘等乡村旅游休闲观光项目,带动农民致富增收,打造出了独特的森林景观。在推进创建乡村绿化美化示范村工程中,严格遵循“先设计、后施工”原则,切实发挥职能,全程跟进绿化规划、苗木质量把控等环节,确保招投标规范有序、施工扎实到位,为高质量推进乡村绿化美化工程、打造生态宜居乡村奠定坚实基础。2025年,截至目前共计7个旗县区53个乡镇88个村庄开展绿化任务,完成绿化面积1163亩,庭院及四旁增加绿量20600株,为乡村添绿、为农民增收,让生态宜居成为乡村振兴的鲜明底色。

2025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5年过渡期的最后一年,也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赤峰市林草局以林草资源为纽带,通过“产业发展、生态护林、沙地治理、绿化美化”四维联动,深化林草产业融合、强化生态护林效能、扩大沙地治理成果、提升乡村绿化美化品质,让林草发展硕果真正惠及人民群众,为决胜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提供坚实支撑。

发展壮大林草产业,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一方面,按照“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的思路,立足本地资源优势,合理规划林下经济的发展布局。全市以国有林场为领头羊,积极探索实践“林草+林下经济”发展模式。喀喇沁旗、宁城县等多地,开展林菌、林下中草药生态种植、野生抚育和仿野生栽培的模式,2025年以来,已完成林菌种植0.32万亩、林药种植4.84万亩;另一方面,注重强化提升林草产品精深加工能力。2025年落实自治区林业产业化项目资金550万元,用于支持敖汉旗、林西县等林产品项目建设,不仅推动了林业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还有效延长了林果产业链,提升了果品附加值,带动了农民增收致富,第二季度全市林草产业产值达23.9亿元,经济林总产量已达1439吨,为乡村产业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筑牢生态护林屏障,拓展脱贫增收新渠道。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通过生态护林员制度,让脱贫人口在守护生态中稳定增收。2025年上半年已完成4078名脱贫人口生态护林员选聘、续聘、考核及工资发放工作,管护总面积达265.5万亩。市林业和草原保护发展中心协调森林保险承保机构为全部脱贫人口生态护林员提供了人身意外保险,投保率达100%,并将5200套自治区下发的巡护装备分发给各旗县。持续强化日常监督管理与巡护实效,推动生态护林员队伍建设提质增效,切实发挥脱贫人口生态护林员在我区林草资源保护中的关键作用,为守护祖国北疆生态安全屏障贡献坚实力量。

着眼“两大沙地”治理,构建生态富民新机制。为全力打好科尔沁、浑善达克两大沙地”歼灭战,持续完善防沙治沙利益联结机制,探索“以工代赈”、“先建后补”等模式,既筑牢生态防线,又有益于防止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和农村低收入群体返贫;同时壮大集体经济,为乡村振兴赋能。2025年,在全市“三北”六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中明确以工代赈的劳务报酬规模不低于项目总投资的10%。持续扩大以工代赈实施规模,引导农牧民参与其中,目前全市已成立治沙合作社85家,治沙专业队505家,共2025年,截至目前,已吸纳劳动力8550人,累计发放劳务报酬8590万元。既守护了北疆生态安全屏障,又拓宽了农牧民增收渠道,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

推进绿化美化工程,打造生态宜居新农村。市林草局结合乡村振兴,将乡村绿化美化与林果产业发展相结合,栽植经济林树种,大力发展森林观光、林果采摘等乡村旅游休闲观光项目,带动农民致富增收,打造出了独特的森林景观。在推进创建乡村绿化美化示范村工程中,严格遵循“先设计、后施工”原则,切实发挥职能,全程跟进绿化规划、苗木质量把控等环节,确保招投标规范有序、施工扎实到位,为高质量推进乡村绿化美化工程、打造生态宜居乡村奠定坚实基础。2025年,截至目前共计7个旗县区53个乡镇88个村庄开展绿化任务,完成绿化面积1163亩,庭院及四旁增加绿量20600株,为乡村添绿、为农民增收,让生态宜居成为乡村振兴的鲜明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