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
国家林草局专家现场考察指导“天然草原提质增效试验项目” 
发布时间:2025-08-13 12:12:54           来源:鄂尔多斯市林业和草原局


近日,国家林草局林草调查规划院草原调查监测评价处副处长田海静,中国草学会草地资源与利用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秘书长、教授级高工王林两位专家前往鄂尔多斯市鄂托克旗,对正在开展的“天然草原提质增效试验项目”进行现场考察和指导,助力探索草原生态修复与价值实现新途径。

当前,非基本草原质量等级较低的问题亟待解决。为进一步探索天然草原生态修复治理模式,拓展基本草原占补平衡补充途径,推进构建以草原生态治理修复为基础的草票体系,加快建立草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鄂尔多斯市林草局遵循生态环境保护者受益、使用者付费、破坏者赔偿的利益导向原则,以基本草原占补平衡为切入点,指导鄂托克旗林草局组织实施“天然草原提质增效试验项目”,积极探索社会化资本参与草原生态修复治理的有效途径。该项目依托鄂托克旗2025年用地企业草原生态修复优质牧草种植任务,以天然草原提质增效为目标,将建立区域草票制度与草原生态治理本土实践深度融合,探索拓展基本草原占补平衡新机制,拓宽草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新路径。

项目区位于鄂托克旗苏米图苏木巴音布拉格嘎查,总面积540亩,处于典型的荒漠草原区,土地类型涵盖风沙土、栗钙土、盐碱土,生态环境脆弱,草场退化现象较为突出。项目团队结合草原退化程度、土壤条件以及气候特点,针对土壤不同的酸碱程度,采取多种模式综合修复,科学规划牧草种植区域和规模。筛选出柠条、杨柴、沙打旺、草木樨、披碱草、沙生冰草、羊草、芦苇等适宜当地生长的优质牧草品种。其中,对于土壤盐碱程度偏高的区域,优先选用芦苇、沙打旺等耐盐碱牧草品种进行修复,以提升草原生态质量。

为确保项目顺利实施,国家林草局两位专家深入项目现场,仔细考察前期围栏建设、牧草种植以及滴管铺设情况。针对后续的杂草防除、有害生物防治、施肥、补播等工作,提出专业的指导意见,为项目高质量推进提供有力保障。

本项目首次采用“企业出资、专业合作组织实施、农牧户负责管护”的模式。由深能北方(鄂托克旗)能源有限公司出资,对占用基本草原补充地块实施提质增效工程,治理修复同等面积、同等质量的天然草原,在保障草原生态的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统筹保护与发展之间的关系。模式充分调动了企业、专业组织和农牧户的积极性,形成了多方协同推进草原生态修复的良好局面。

项目按照高标准草原建设试验区标准进行建设,是鄂尔多斯市积极响应国家林草局高标准草原建设要求的一次有益探索,有望为天然草原生态修复治理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推动草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文档  :
分享
主办单位:内蒙古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
承办单位:内蒙古自治区林业和草原保护总站
地址: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学苑东街23号
电话:0471-3380600 邮编:010020
蒙ICP备19003945号-1
 

国家林草局专家现场考察指导“天然草原提质增效试验项目” 

发布时间:2025-08-13
来源: 鄂尔多斯市林业和草原局
朗读

国家林草局专家现场考察指导“天然草原提质增效试验项目” , 近日,国家林草局林草调查规划院草原调查监测评价处副处长田海静,中国草学会草地资源与利用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秘书长、教授级高工王林两位专家前往鄂尔多斯市鄂托克旗,对正在开展的“天然草原提质增效试验项目”进行现场考察和指导,助力探索草原生态修复与价值实现新途径。当前,非基本草原质量等级较低的问题亟待解决。为进一步探索天然草原生态修复治理模式,拓展基本草原占补平衡补充途径,推进构建以草原生态治理修复为基础的草票体系,加快建立草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鄂尔多斯市林草局遵循生态环境保护者受益、使用者付费、破坏者赔偿的利益导向原则,以基本草原占补平衡为切入点,指导鄂托克旗林草局组织实施“天然草原提质增效试验项目”,积极探索社会化资本参与草原生态修复治理的有效途径。该项目依托鄂托克旗2025年用地企业草原生态修复优质牧草种植任务,以天然草原提质增效为目标,将建立区域草票制度与草原生态治理本土实践深度融合,探索拓展基本草原占补平衡新机制,拓宽草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新路径。项目区位于鄂托克旗苏米图苏木巴音布拉格嘎查,总面积540亩,处于典型的荒漠草原区,土地类型涵盖风沙土、栗钙土、盐碱土,生态环境脆弱,草场退化现象较为突出。项目团队结合草原退化程度、土壤条件以及气候特点,针对土壤不同的酸碱程度,采取多种模式综合修复,科学规划牧草种植区域和规模。筛选出柠条、杨柴、沙打旺、草木樨、披碱草、沙生冰草、羊草、芦苇等适宜当地生长的优质牧草品种。其中,对于土壤盐碱程度偏高的区域,优先选用芦苇、沙打旺等耐盐碱牧草品种进行修复,以提升草原生态质量。为确保项目顺利实施,国家林草局两位专家深入项目现场,仔细考察前期围栏建设、牧草种植以及滴管铺设情况。针对后续的杂草防除、有害生物防治、施肥、补播等工作,提出专业的指导意见,为项目高质量推进提供有力保障。本项目首次采用“企业出资、专业合作组织实施、农牧户负责管护”的模式。由深能北方(鄂托克旗)能源有限公司出资,对占用基本草原补充地块实施提质增效工程,治理修复同等面积、同等质量的天然草原,在保障草原生态的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统筹保护与发展之间的关系。模式充分调动了企业、专业组织和农牧户的积极性,形成了多方协同推进草原生态修复的良好局面。项目按照高标准草原建设试验区标准进行建设,是鄂尔多斯市积极响应国家林草局高标准草原建设要求的一次有益探索,有望为天然草原生态修复治理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推动草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 


近日,国家林草局林草调查规划院草原调查监测评价处副处长田海静,中国草学会草地资源与利用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秘书长、教授级高工王林两位专家前往鄂尔多斯市鄂托克旗,对正在开展的“天然草原提质增效试验项目”进行现场考察和指导,助力探索草原生态修复与价值实现新途径。

当前,非基本草原质量等级较低的问题亟待解决。为进一步探索天然草原生态修复治理模式,拓展基本草原占补平衡补充途径,推进构建以草原生态治理修复为基础的草票体系,加快建立草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鄂尔多斯市林草局遵循生态环境保护者受益、使用者付费、破坏者赔偿的利益导向原则,以基本草原占补平衡为切入点,指导鄂托克旗林草局组织实施“天然草原提质增效试验项目”,积极探索社会化资本参与草原生态修复治理的有效途径。该项目依托鄂托克旗2025年用地企业草原生态修复优质牧草种植任务,以天然草原提质增效为目标,将建立区域草票制度与草原生态治理本土实践深度融合,探索拓展基本草原占补平衡新机制,拓宽草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新路径。

项目区位于鄂托克旗苏米图苏木巴音布拉格嘎查,总面积540亩,处于典型的荒漠草原区,土地类型涵盖风沙土、栗钙土、盐碱土,生态环境脆弱,草场退化现象较为突出。项目团队结合草原退化程度、土壤条件以及气候特点,针对土壤不同的酸碱程度,采取多种模式综合修复,科学规划牧草种植区域和规模。筛选出柠条、杨柴、沙打旺、草木樨、披碱草、沙生冰草、羊草、芦苇等适宜当地生长的优质牧草品种。其中,对于土壤盐碱程度偏高的区域,优先选用芦苇、沙打旺等耐盐碱牧草品种进行修复,以提升草原生态质量。

为确保项目顺利实施,国家林草局两位专家深入项目现场,仔细考察前期围栏建设、牧草种植以及滴管铺设情况。针对后续的杂草防除、有害生物防治、施肥、补播等工作,提出专业的指导意见,为项目高质量推进提供有力保障。

本项目首次采用“企业出资、专业合作组织实施、农牧户负责管护”的模式。由深能北方(鄂托克旗)能源有限公司出资,对占用基本草原补充地块实施提质增效工程,治理修复同等面积、同等质量的天然草原,在保障草原生态的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统筹保护与发展之间的关系。模式充分调动了企业、专业组织和农牧户的积极性,形成了多方协同推进草原生态修复的良好局面。

项目按照高标准草原建设试验区标准进行建设,是鄂尔多斯市积极响应国家林草局高标准草原建设要求的一次有益探索,有望为天然草原生态修复治理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推动草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