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
“治沙”与“致富”互促共赢
发布时间:2025-09-12 09:27:30           来源:赤峰市林业和草原局

绿植掩映中的村庄

9月初的赤峰市克什克腾旗秋意浓郁、凉气袭来。来到位于克什克腾旗经棚镇白土井子村的浑善达克沙地莝草山综合治理项目区,一簇簇苜蓿绽放着紫色的花瓣,一丛丛格桑花迎风摇曳。

苜蓿花开正艳

格桑花迎风摇曳

“看,15年没见的苜蓿开花了!从前我们一家人一年收入几千块钱,今年我在治沙项目上干活两个月就挣了3万块钱。日子也好过了!”克什克腾旗经棚镇白土井子村村民郝艳杰一边指着苜蓿花一边挥手比划着,晒得黝黑的脸上露出开心的笑容。

治理对比图

克什克腾旗自2001年起启动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2023年起全面启动浑善达克沙地和科尔沁沙地歼灭战,开展莝草山综合治理项目。项目总投资1.65亿元,采取工程固沙+人工造林+人工种草沙地综合治理模式,治理面积12.65万亩。其中乔木造林1万亩、灌木造林11.65万亩,人工种草12.65万亩(与乔灌木造林重叠)、工程固沙3.5万亩。

同时,积极探索“建、管、营”一体推进的工作机制,积极鼓励引导农牧户投工投劳,健全农企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克什克腾旗全旗2500余人就业,人均年增收1.2万余元。

建成的温室大棚

“从前,每年春天都是黄沙打脸,打得人脸生疼。随着防沙治沙项目推开,生态环境越来越好,很多老百姓都把牛羊卖了一半,都来项目上干活挣钱。”克什克腾旗经棚镇副镇长窦玉明介绍,目前正在谋划更多的经营项目,带动村民转型致富。已经建起了温室大棚等农业设施,将带领村民们种植蘑菇等经济作物。力争通过系统性生态治理与产业融合,真正实现“治沙”与“致富”互促共赢。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文档  :
分享
主办单位:内蒙古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
承办单位:内蒙古自治区林业和草原保护总站
地址: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学苑东街23号
电话:0471-3380600 邮编:010020
蒙ICP备19003945号-1
 

“治沙”与“致富”互促共赢

发布时间:2025-09-12
来源: 赤峰市林业和草原局
朗读

“治沙”与“致富”互促共赢, 绿植掩映中的村庄9月初的赤峰市克什克腾旗秋意浓郁、凉气袭来。来到位于克什克腾旗经棚镇白土井子村的浑善达克沙地莝草山综合治理项目区,一簇簇苜蓿绽放着紫色的花瓣,一丛丛格桑花迎风摇曳。苜蓿花开正艳格桑花迎风摇曳“看,15年没见的苜蓿开花了!从前我们一家人一年收入几千块钱,今年我在治沙项目上干活两个月就挣了3万块钱。日子也好过了!”克什克腾旗经棚镇白土井子村村民郝艳杰一边指着苜蓿花一边挥手比划着,晒得黝黑的脸上露出开心的笑容。治理对比图克什克腾旗自2001年起启动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2023年起全面启动浑善达克沙地和科尔沁沙地歼灭战,开展莝草山综合治理项目。项目总投资1.65亿元,采取工程固沙+人工造林+人工种草沙地综合治理模式,治理面积12.65万亩。其中乔木造林1万亩、灌木造林11.65万亩,人工种草12.65万亩(与乔灌木造林重叠)、工程固沙3.5万亩。同时,积极探索“建、管、营”一体推进的工作机制,积极鼓励引导农牧户投工投劳,健全农企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克什克腾旗全旗2500余人就业,人均年增收1.2万余元。建成的温室大棚“从前,每年春天都是黄沙打脸,打得人脸生疼。随着防沙治沙项目推开,生态环境越来越好,很多老百姓都把牛羊卖了一半,都来项目上干活挣钱。”克什克腾旗经棚镇副镇长窦玉明介绍,目前正在谋划更多的经营项目,带动村民转型致富。已经建起了温室大棚等农业设施,将带领村民们种植蘑菇等经济作物。力争通过系统性生态治理与产业融合,真正实现“治沙”与“致富”互促共赢。

绿植掩映中的村庄

9月初的赤峰市克什克腾旗秋意浓郁、凉气袭来。来到位于克什克腾旗经棚镇白土井子村的浑善达克沙地莝草山综合治理项目区,一簇簇苜蓿绽放着紫色的花瓣,一丛丛格桑花迎风摇曳。

苜蓿花开正艳

格桑花迎风摇曳

“看,15年没见的苜蓿开花了!从前我们一家人一年收入几千块钱,今年我在治沙项目上干活两个月就挣了3万块钱。日子也好过了!”克什克腾旗经棚镇白土井子村村民郝艳杰一边指着苜蓿花一边挥手比划着,晒得黝黑的脸上露出开心的笑容。

治理对比图

克什克腾旗自2001年起启动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2023年起全面启动浑善达克沙地和科尔沁沙地歼灭战,开展莝草山综合治理项目。项目总投资1.65亿元,采取工程固沙+人工造林+人工种草沙地综合治理模式,治理面积12.65万亩。其中乔木造林1万亩、灌木造林11.65万亩,人工种草12.65万亩(与乔灌木造林重叠)、工程固沙3.5万亩。

同时,积极探索“建、管、营”一体推进的工作机制,积极鼓励引导农牧户投工投劳,健全农企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克什克腾旗全旗2500余人就业,人均年增收1.2万余元。

建成的温室大棚

“从前,每年春天都是黄沙打脸,打得人脸生疼。随着防沙治沙项目推开,生态环境越来越好,很多老百姓都把牛羊卖了一半,都来项目上干活挣钱。”克什克腾旗经棚镇副镇长窦玉明介绍,目前正在谋划更多的经营项目,带动村民转型致富。已经建起了温室大棚等农业设施,将带领村民们种植蘑菇等经济作物。力争通过系统性生态治理与产业融合,真正实现“治沙”与“致富”互促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