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
兴安盟沙果“红”了!年产值破2.6亿元 
发布时间:2025-09-15 11:07:40           来源:兴安盟林业和草原局


金秋时节,硕果盈枝。近日,兴安盟科右前旗俄体镇的沙果进入集中采收期,果园里一派繁忙景象。红彤彤的沙果沉甸甸地挂满枝头,果农们穿梭其间,采摘、打包、装车,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我家有40亩沙果树,今年预计能收8万斤果子,每斤收购价1.5元,这价格在周边已经是最高价了,全部由本地企业统一收购。”俄体镇齐心村村民李宝静笑着说,“再有四五天,采摘就基本结束了,今年收成真不错!”

近年来,兴安盟将沙果产业作为生态修复与农民增收的重要抓手,持续推进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管理和产业化经营。目前,全盟沙果种植面积达14.67万亩,年鲜果产量可达6000万斤,惠及8000余户果农,产业综合年产值突破2.6亿元。

龙头企业带动是产业发展的关键。科右前旗恒佳果业有限公司推行的订单回收模式,让当地果农吃了一颗 “定心丸”,红红火火发展沙果产业。今年,科右前旗463户果农的沙果,每斤比市场价多卖了3毛钱。“果农们有了依靠,收入也增加了,心里别提多高兴了。”科右前旗俄体镇团结村村民金相臣感慨地说。

科右前旗恒佳果业有限公司作为当地沙果产业的重要参与者,主要从事沙果干、沙果脯的生产。在恒佳果业的生产车间里,工人们熟练地操作着设备,一颗颗沙果经过分拣、清洗、切片、蒸煮、烘干等多道工序,摇身一变成为色泽金黄、酸甜可口的果干和果脯,即将走向全国各地的市场。为进一步提升沙果品质,今年,恒佳果业为协议户的果园免费铺设反光膜、喷洒农药。公司经理李林介绍:“目前我们已经收购了460万斤沙果,预计收购总量能达到600万斤鲜果。公司从9月1日开始生产加工,预计生产周期为100天,今年的产量大概在490吨左右,产值有望达到1100万元左右。”

经过多年的精心引导、大力扶持和持续发展,兴安盟的沙果产业已经形成了“公司+基地+农户”的成熟产、供、销发展格局,沙果产业的发展势头愈发强劲,不仅在种植环节实现了规模化,在精深加工和销售环节也不断创新突破。

今年,内蒙古宝润红酒有限公司的收购现场同样热闹非凡。在这里,一颗颗沙果将开启它们的“变身之旅”,成为香醇的沙果蒸馏酒。在宝润红酒的生产车间里,现代化的酿酒设备有序运转,工人们严格按照工艺流程操作,将沙果的香气和风味完美地融入到每一滴酒中。

“今年我们收购农户的沙果有200吨,能产出2吨沙果酒。目前,公司有四种沙果酒产品,销售额在100万元左右。”内蒙古宝润红酒有限公司销售经理张广云介绍。 

为进一步推动沙果产业的发展,2024年,兴安盟利用林业产业化项目资金,新增4条沙果产品精深加工生产线和3个储藏保鲜库建设。兴安盟可为食品有限公司建成的500平气调保鲜库就是其中之一。

在可为食品公司的保鲜库里,一排排货架上摆满了新鲜的沙果,先进的气调设备维持着库内适宜的温度和湿度,确保沙果在较长时间内保持新鲜口感和品质。

“今年在兴安盟林草局的帮助下,我们获得了30万元的补助资金,建立了气调保鲜库。这个保鲜库可以大大延长鲜果的保存时间,能储存60万斤的鲜果。”兴安盟可为食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赵迪说。

在销售环节,兴安盟沙果产品正加速“走出去”。线上,依托电商平台、直播带货等新模式,沙果干、果脯、果酒等特色产品远销全国,深受消费者喜爱;线下,通过举办沙果文化节、农博会、展销会等活动,开展采摘体验、产品品鉴、文化展演,吸引游客参与,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在各类展会上,“兴安盟沙果”品牌频频亮相,好评如潮,品牌影响力持续提升。

目前,兴安盟已培育出本土沙果加工企业4家,开发出果汁、果脯、果酒等10余种产品,沙果产业综合年产值突破2.6亿元,走出了一条生态修复与经济发展双赢之路。

“近年来,兴安盟林草系统深入贯彻‘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将沙果产业作为推进生态修复、带动群众增收的重要抓手。目前已形成了‘种植规模化、技术标准化、销售多元化’的沙果产业发展格局,成为兴安盟生态经济融合发展的特色名片。”兴安盟林草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刘恒年表示,兴安盟将紧盯“提质、增效、扩链”目标,加大精深加工企业培育力度,研发高附加值产品,强化品牌建设,提升沙果产业链整体效益,促进沙果产业蓬勃发展。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文档  :
分享
主办单位:内蒙古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
承办单位:内蒙古自治区林业和草原保护总站
地址: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学苑东街23号
电话:0471-3380600 邮编:010020
蒙ICP备19003945号-1
 

兴安盟沙果“红”了!年产值破2.6亿元 

发布时间:2025-09-15
来源: 兴安盟林业和草原局
朗读

兴安盟沙果“红”了!年产值破2.6亿元 , 金秋时节,硕果盈枝。近日,兴安盟科右前旗俄体镇的沙果进入集中采收期,果园里一派繁忙景象。红彤彤的沙果沉甸甸地挂满枝头,果农们穿梭其间,采摘、打包、装车,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我家有40亩沙果树,今年预计能收8万斤果子,每斤收购价1.5元,这价格在周边已经是最高价了,全部由本地企业统一收购。”俄体镇齐心村村民李宝静笑着说,“再有四五天,采摘就基本结束了,今年收成真不错!”近年来,兴安盟将沙果产业作为生态修复与农民增收的重要抓手,持续推进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管理和产业化经营。目前,全盟沙果种植面积达14.67万亩,年鲜果产量可达6000万斤,惠及8000余户果农,产业综合年产值突破2.6亿元。龙头企业带动是产业发展的关键。科右前旗恒佳果业有限公司推行的订单回收模式,让当地果农吃了一颗 “定心丸”,红红火火发展沙果产业。今年,科右前旗463户果农的沙果,每斤比市场价多卖了3毛钱。“果农们有了依靠,收入也增加了,心里别提多高兴了。”科右前旗俄体镇团结村村民金相臣感慨地说。科右前旗恒佳果业有限公司作为当地沙果产业的重要参与者,主要从事沙果干、沙果脯的生产。在恒佳果业的生产车间里,工人们熟练地操作着设备,一颗颗沙果经过分拣、清洗、切片、蒸煮、烘干等多道工序,摇身一变成为色泽金黄、酸甜可口的果干和果脯,即将走向全国各地的市场。为进一步提升沙果品质,今年,恒佳果业为协议户的果园免费铺设反光膜、喷洒农药。公司经理李林介绍:“目前我们已经收购了460万斤沙果,预计收购总量能达到600万斤鲜果。公司从9月1日开始生产加工,预计生产周期为100天,今年的产量大概在490吨左右,产值有望达到1100万元左右。”经过多年的精心引导、大力扶持和持续发展,兴安盟的沙果产业已经形成了“公司+基地+农户”的成熟产、供、销发展格局,沙果产业的发展势头愈发强劲,不仅在种植环节实现了规模化,在精深加工和销售环节也不断创新突破。今年,内蒙古宝润红酒有限公司的收购现场同样热闹非凡。在这里,一颗颗沙果将开启它们的“变身之旅”,成为香醇的沙果蒸馏酒。在宝润红酒的生产车间里,现代化的酿酒设备有序运转,工人们严格按照工艺流程操作,将沙果的香气和风味完美地融入到每一滴酒中。“今年我们收购农户的沙果有200吨,能产出2吨沙果酒。目前,公司有四种沙果酒产品,销售额在100万元左右。”内蒙古宝润红酒有限公司销售经理张广云介绍。 为进一步推动沙果产业的发展,2024年,兴安盟利用林业产业化项目资金,新增4条沙果产品精深加工生产线和3个储藏保鲜库建设。兴安盟可为食品有限公司建成的500平气调保鲜库就是其中之一。在可为食品公司的保鲜库里,一排排货架上摆满了新鲜的沙果,先进的气调设备维持着库内适宜的温度和湿度,确保沙果在较长时间内保持新鲜口感和品质。“今年在兴安盟林草局的帮助下,我们获得了30万元的补助资金,建立了气调保鲜库。这个保鲜库可以大大延长鲜果的保存时间,能储存60万斤的鲜果。”兴安盟可为食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赵迪说。在销售环节,兴安盟沙果产品正加速“走出去”。线上,依托电商平台、直播带货等新模式,沙果干、果脯、果酒等特色产品远销全国,深受消费者喜爱;线下,通过举办沙果文化节、农博会、展销会等活动,开展采摘体验、产品品鉴、文化展演,吸引游客参与,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在各类展会上,“兴安盟沙果”品牌频频亮相,好评如潮,品牌影响力持续提升。目前,兴安盟已培育出本土沙果加工企业4家,开发出果汁、果脯、果酒等10余种产品,沙果产业综合年产值突破2.6亿元,走出了一条生态修复与经济发展双赢之路。“近年来,兴安盟林草系统深入贯彻‘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将沙果产业作为推进生态修复、带动群众增收的重要抓手。目前已形成了‘种植规模化、技术标准化、销售多元化’的沙果产业发展格局,成为兴安盟生态经济融合发展的特色名片。”兴安盟林草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刘恒年表示,兴安盟将紧盯“提质、增效、扩链”目标,加大精深加工企业培育力度,研发高附加值产品,强化品牌建设,提升沙果产业链整体效益,促进沙果产业蓬勃发展。


金秋时节,硕果盈枝。近日,兴安盟科右前旗俄体镇的沙果进入集中采收期,果园里一派繁忙景象。红彤彤的沙果沉甸甸地挂满枝头,果农们穿梭其间,采摘、打包、装车,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我家有40亩沙果树,今年预计能收8万斤果子,每斤收购价1.5元,这价格在周边已经是最高价了,全部由本地企业统一收购。”俄体镇齐心村村民李宝静笑着说,“再有四五天,采摘就基本结束了,今年收成真不错!”

近年来,兴安盟将沙果产业作为生态修复与农民增收的重要抓手,持续推进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管理和产业化经营。目前,全盟沙果种植面积达14.67万亩,年鲜果产量可达6000万斤,惠及8000余户果农,产业综合年产值突破2.6亿元。

龙头企业带动是产业发展的关键。科右前旗恒佳果业有限公司推行的订单回收模式,让当地果农吃了一颗 “定心丸”,红红火火发展沙果产业。今年,科右前旗463户果农的沙果,每斤比市场价多卖了3毛钱。“果农们有了依靠,收入也增加了,心里别提多高兴了。”科右前旗俄体镇团结村村民金相臣感慨地说。

科右前旗恒佳果业有限公司作为当地沙果产业的重要参与者,主要从事沙果干、沙果脯的生产。在恒佳果业的生产车间里,工人们熟练地操作着设备,一颗颗沙果经过分拣、清洗、切片、蒸煮、烘干等多道工序,摇身一变成为色泽金黄、酸甜可口的果干和果脯,即将走向全国各地的市场。为进一步提升沙果品质,今年,恒佳果业为协议户的果园免费铺设反光膜、喷洒农药。公司经理李林介绍:“目前我们已经收购了460万斤沙果,预计收购总量能达到600万斤鲜果。公司从9月1日开始生产加工,预计生产周期为100天,今年的产量大概在490吨左右,产值有望达到1100万元左右。”

经过多年的精心引导、大力扶持和持续发展,兴安盟的沙果产业已经形成了“公司+基地+农户”的成熟产、供、销发展格局,沙果产业的发展势头愈发强劲,不仅在种植环节实现了规模化,在精深加工和销售环节也不断创新突破。

今年,内蒙古宝润红酒有限公司的收购现场同样热闹非凡。在这里,一颗颗沙果将开启它们的“变身之旅”,成为香醇的沙果蒸馏酒。在宝润红酒的生产车间里,现代化的酿酒设备有序运转,工人们严格按照工艺流程操作,将沙果的香气和风味完美地融入到每一滴酒中。

“今年我们收购农户的沙果有200吨,能产出2吨沙果酒。目前,公司有四种沙果酒产品,销售额在100万元左右。”内蒙古宝润红酒有限公司销售经理张广云介绍。 

为进一步推动沙果产业的发展,2024年,兴安盟利用林业产业化项目资金,新增4条沙果产品精深加工生产线和3个储藏保鲜库建设。兴安盟可为食品有限公司建成的500平气调保鲜库就是其中之一。

在可为食品公司的保鲜库里,一排排货架上摆满了新鲜的沙果,先进的气调设备维持着库内适宜的温度和湿度,确保沙果在较长时间内保持新鲜口感和品质。

“今年在兴安盟林草局的帮助下,我们获得了30万元的补助资金,建立了气调保鲜库。这个保鲜库可以大大延长鲜果的保存时间,能储存60万斤的鲜果。”兴安盟可为食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赵迪说。

在销售环节,兴安盟沙果产品正加速“走出去”。线上,依托电商平台、直播带货等新模式,沙果干、果脯、果酒等特色产品远销全国,深受消费者喜爱;线下,通过举办沙果文化节、农博会、展销会等活动,开展采摘体验、产品品鉴、文化展演,吸引游客参与,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在各类展会上,“兴安盟沙果”品牌频频亮相,好评如潮,品牌影响力持续提升。

目前,兴安盟已培育出本土沙果加工企业4家,开发出果汁、果脯、果酒等10余种产品,沙果产业综合年产值突破2.6亿元,走出了一条生态修复与经济发展双赢之路。

“近年来,兴安盟林草系统深入贯彻‘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将沙果产业作为推进生态修复、带动群众增收的重要抓手。目前已形成了‘种植规模化、技术标准化、销售多元化’的沙果产业发展格局,成为兴安盟生态经济融合发展的特色名片。”兴安盟林草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刘恒年表示,兴安盟将紧盯“提质、增效、扩链”目标,加大精深加工企业培育力度,研发高附加值产品,强化品牌建设,提升沙果产业链整体效益,促进沙果产业蓬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