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
内蒙古自治区草品种区域试验站(兴安)建设项目通过验收 
发布时间:2025-09-18 15:09:06           来源:兴安盟林业和草原局

9月15日—16日,自治区林草种苗总站站长闫杰、副站长夏红岩,内蒙古农业大学教授石凤翎等5人组成专家组,来兴安盟开展“内蒙古自治区草品种区域试验站(兴安)”建设项目验收工作,并现场指导2025年区域试验任务。盟林草局副局长贾小明,国有林场和种苗管理科、盟林草工作站负责同志和相关工作人员陪同验收。

专家组深入科右前旗绿水种畜场项目现场,通过听取汇报、实地核查、资料审查等方式,听取项目建设任务完成情况和资金支出明细情况汇报,现场查验试验站基础设施建设成效、仪器设备配置与运行状态,重点核实建设内容与合同约定的一致性,并仔细审查项目合同、实施方案、资金审计报告、设备采购清单、工作总结等关键资料,全面评估项目建设质量与管理规范情况。

经综合评议,专家组一致同意项目通过验收,认为该项目建设目标清晰、内容符合规范要求,建设资金按时足额到位且使用合规,第三方审计结果有效;项目档案资料完整齐全,严格遵循项目建设管理规范。针对后续工作,专家组建议,要进一步加强项目区日常管护,强化技术人员专业培训,提升项目档案管理规范化水平。

据了解,“内蒙古自治区草品种区域试验站(兴安)”建设项目由盟林草工作站承建,选址在科右前旗绿水种畜场内蒙古科尔沁草原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2023—2024年项目建设期内,重点完成50亩试验区域基础设施建设,建成704个4米×5米的试验小区(采用空心砖围砌边框),同步配套建设作业道路、排水沟渠、灌溉系统,实施土壤清杂、匀地施肥等改良措施,并购置旋耕机、打药机、数粒仪、监控设备等作业与监测装备,为区域试验开展奠定坚实基础。

2025年,草品种区域试验和野生植物资源圃建设工作正式启动。盟林草工作站承接自治区林草种苗总站下达的区域试验任务21项,涵盖禾本科、豆科、菊科等多个植物类群,每个品种平均设置4个试验小区,累计82个;野生植物资源圃建设同步推进,通过育苗移栽和取根移栽方式引入野大豆、紫花苜蓿、草木樨、桔梗、山野豌豆、羊草、猫尾草、野火球、蓝刺头等植物80余种,并常态化开展喷灌、杂草清除、病虫害防治等田间管理,切实做好草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为全盟草种质资源的有效保护与合理利用提供了有力科技支撑。

下一步,盟林草工作站将以此次验收为契机,不断加快野生植物资源圃建设,持续做好植物生长动态监测,强化专业技术队伍建设,着力推动试验站科学化、规范化管理,为兴安盟草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文档  :
分享
主办单位:内蒙古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
承办单位:内蒙古自治区林业和草原保护总站
地址: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学苑东街23号
电话:0471-3380600 邮编:010020
蒙ICP备19003945号-1
 

内蒙古自治区草品种区域试验站(兴安)建设项目通过验收 

发布时间:2025-09-18
来源: 兴安盟林业和草原局
朗读

内蒙古自治区草品种区域试验站(兴安)建设项目通过验收 , 9月15日—16日,自治区林草种苗总站站长闫杰、副站长夏红岩,内蒙古农业大学教授石凤翎等5人组成专家组,来兴安盟开展“内蒙古自治区草品种区域试验站(兴安)”建设项目验收工作,并现场指导2025年区域试验任务。盟林草局副局长贾小明,国有林场和种苗管理科、盟林草工作站负责同志和相关工作人员陪同验收。专家组深入科右前旗绿水种畜场项目现场,通过听取汇报、实地核查、资料审查等方式,听取项目建设任务完成情况和资金支出明细情况汇报,现场查验试验站基础设施建设成效、仪器设备配置与运行状态,重点核实建设内容与合同约定的一致性,并仔细审查项目合同、实施方案、资金审计报告、设备采购清单、工作总结等关键资料,全面评估项目建设质量与管理规范情况。经综合评议,专家组一致同意项目通过验收,认为该项目建设目标清晰、内容符合规范要求,建设资金按时足额到位且使用合规,第三方审计结果有效;项目档案资料完整齐全,严格遵循项目建设管理规范。针对后续工作,专家组建议,要进一步加强项目区日常管护,强化技术人员专业培训,提升项目档案管理规范化水平。据了解,“内蒙古自治区草品种区域试验站(兴安)”建设项目由盟林草工作站承建,选址在科右前旗绿水种畜场内蒙古科尔沁草原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2023—2024年项目建设期内,重点完成50亩试验区域基础设施建设,建成704个4米×5米的试验小区(采用空心砖围砌边框),同步配套建设作业道路、排水沟渠、灌溉系统,实施土壤清杂、匀地施肥等改良措施,并购置旋耕机、打药机、数粒仪、监控设备等作业与监测装备,为区域试验开展奠定坚实基础。2025年,草品种区域试验和野生植物资源圃建设工作正式启动。盟林草工作站承接自治区林草种苗总站下达的区域试验任务21项,涵盖禾本科、豆科、菊科等多个植物类群,每个品种平均设置4个试验小区,累计82个;野生植物资源圃建设同步推进,通过育苗移栽和取根移栽方式引入野大豆、紫花苜蓿、草木樨、桔梗、山野豌豆、羊草、猫尾草、野火球、蓝刺头等植物80余种,并常态化开展喷灌、杂草清除、病虫害防治等田间管理,切实做好草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为全盟草种质资源的有效保护与合理利用提供了有力科技支撑。下一步,盟林草工作站将以此次验收为契机,不断加快野生植物资源圃建设,持续做好植物生长动态监测,强化专业技术队伍建设,着力推动试验站科学化、规范化管理,为兴安盟草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9月15日—16日,自治区林草种苗总站站长闫杰、副站长夏红岩,内蒙古农业大学教授石凤翎等5人组成专家组,来兴安盟开展“内蒙古自治区草品种区域试验站(兴安)”建设项目验收工作,并现场指导2025年区域试验任务。盟林草局副局长贾小明,国有林场和种苗管理科、盟林草工作站负责同志和相关工作人员陪同验收。

专家组深入科右前旗绿水种畜场项目现场,通过听取汇报、实地核查、资料审查等方式,听取项目建设任务完成情况和资金支出明细情况汇报,现场查验试验站基础设施建设成效、仪器设备配置与运行状态,重点核实建设内容与合同约定的一致性,并仔细审查项目合同、实施方案、资金审计报告、设备采购清单、工作总结等关键资料,全面评估项目建设质量与管理规范情况。

经综合评议,专家组一致同意项目通过验收,认为该项目建设目标清晰、内容符合规范要求,建设资金按时足额到位且使用合规,第三方审计结果有效;项目档案资料完整齐全,严格遵循项目建设管理规范。针对后续工作,专家组建议,要进一步加强项目区日常管护,强化技术人员专业培训,提升项目档案管理规范化水平。

据了解,“内蒙古自治区草品种区域试验站(兴安)”建设项目由盟林草工作站承建,选址在科右前旗绿水种畜场内蒙古科尔沁草原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2023—2024年项目建设期内,重点完成50亩试验区域基础设施建设,建成704个4米×5米的试验小区(采用空心砖围砌边框),同步配套建设作业道路、排水沟渠、灌溉系统,实施土壤清杂、匀地施肥等改良措施,并购置旋耕机、打药机、数粒仪、监控设备等作业与监测装备,为区域试验开展奠定坚实基础。

2025年,草品种区域试验和野生植物资源圃建设工作正式启动。盟林草工作站承接自治区林草种苗总站下达的区域试验任务21项,涵盖禾本科、豆科、菊科等多个植物类群,每个品种平均设置4个试验小区,累计82个;野生植物资源圃建设同步推进,通过育苗移栽和取根移栽方式引入野大豆、紫花苜蓿、草木樨、桔梗、山野豌豆、羊草、猫尾草、野火球、蓝刺头等植物80余种,并常态化开展喷灌、杂草清除、病虫害防治等田间管理,切实做好草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为全盟草种质资源的有效保护与合理利用提供了有力科技支撑。

下一步,盟林草工作站将以此次验收为契机,不断加快野生植物资源圃建设,持续做好植物生长动态监测,强化专业技术队伍建设,着力推动试验站科学化、规范化管理,为兴安盟草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