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
敖汉旗:荒漠变绿洲 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
发布时间:2025-09-18 16:00:00           来源:赤峰市林业和草原局

在辽阔的中华北疆,有一面享誉世界的绿色旗帜——敖汉旗。这里曾是生态环境“全球500佳”的获得者,如今,更是肩负起建设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的时代重任。多年来,敖汉旗坚定不移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将生态建设作为立旗之本、发展之基,以非凡的毅力和智慧,探索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典范之路,书写了一曲人与沙抗争、绿进沙退的壮丽篇章。

“晚上睡觉还好好的,第二天早上流沙堆满窗台,顺着窗缝就能流到炕上,早上起来第一件事就是清理炕上的沙子。”沙区百姓对此深有体会。敖汉旗紧邻科尔沁沙地南缘,20世纪六七十年代,敖汉旗沙化土地面积达259万亩,沙区面积占总土地面积的一半。面对这种困境,敖汉旗委、旗政府始终将生态屏障建设置于全局工作的核心位置,秉持“生态立旗”之志,发挥“愚公移山”之力,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全旗上下形成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广泛共识,从三北防护林建设到京津风沙源治理,再到如今的科尔沁沙地歼灭战,一代代治沙人用双手筑起绿色长城。如今,全旗现有林地面积达到560万亩,森林覆盖率从1978年的不足10%提升至现在的44.17%,曾经的“不毛之地”嬗变为“中国天然氧吧”。

面对复杂多样的生态本底和治理挑战,敖汉旗坚持科学规划、因地制宜、系统治理。在科尔沁沙地沙障固沙作业现场,一排排纵横交错的稻草方格迎风挺立。“治一片、成一片、绿一片,我们采用‘工程固沙+生物固本’模式,在具体战术上,因地制宜:对流动沙区采取‘先固后绿’策略,用沙障稳住沙丘再栽植耐旱乡土树种;在立地条件较好区域,则成片推进樟子松、沙地柏等常绿树种的栽植。”敖汉旗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于天资说。科学规划离不开科技的强力支撑,敖汉旗利用遥感监测、大数据分析等现代技术,精准评估生态状况,科学指导造林种草、沙地治理、灾害防控等工作,提升生态建设的精准度和效率。2025年,敖汉旗已完成综合治理面积2.8万亩,其中工程固沙+灌木造林2.4万亩,榆树、山杏等乔木造林0.4万亩。

从满眼黄沙的不毛之地到郁郁葱葱的绿色屏障,这是一笔生态账,更是一笔多赢的经济账。近年来,敖汉旗依托沙棘、山杏、文冠果等特色林草资源,走出了一条生态与经济双赢的发展道路。以沙棘为例,沙棘是防风固沙的“生态卫士”,1万亩沙棘林年固碳量达2.3万吨,拦截泥沙量超5万吨,能显著提升植被覆盖率,有效遏制科尔沁沙地南侵,改善区域小气候,使负氧离子平均浓度达到每立方厘米2755个。内蒙古沙漠之花生态产业科技有限公司通过“企业+基地+农户”模式,建设了2200亩沙棘标准化种植基地,以高于市场价10%的价格回收沙棘果。不仅带动周边6000余亩荒坡沟渠生态修复,还为当地300多名留守村民提供了就业机会,开辟了“土地流转+劳务雇用+收益分红”的多元增收渠道。2024年,全旗林草产业产值突破14.53亿元,同比增长14%。

生态屏障的筑就,让“敖汉绿”成为最靓丽的发展底色和最具潜力的无形资产,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投资。展望未来,敖汉旗将继续扛起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的政治责任,巩固拓展生态建设成果,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努力实现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有机统一,让“全球500佳”的荣誉更加闪亮,为构建祖国北疆万里绿色长城贡献更大的敖汉力量。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文档  :
分享
主办单位:内蒙古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
承办单位:内蒙古自治区林业和草原保护总站
地址: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学苑东街23号
电话:0471-3380600 邮编:010020
蒙ICP备19003945号-1
 

敖汉旗:荒漠变绿洲 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

发布时间:2025-09-18
来源: 赤峰市林业和草原局
朗读

敖汉旗:荒漠变绿洲 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 在辽阔的中华北疆,有一面享誉世界的绿色旗帜——敖汉旗。这里曾是生态环境“全球500佳”的获得者,如今,更是肩负起建设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的时代重任。多年来,敖汉旗坚定不移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将生态建设作为立旗之本、发展之基,以非凡的毅力和智慧,探索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典范之路,书写了一曲人与沙抗争、绿进沙退的壮丽篇章。“晚上睡觉还好好的,第二天早上流沙堆满窗台,顺着窗缝就能流到炕上,早上起来第一件事就是清理炕上的沙子。”沙区百姓对此深有体会。敖汉旗紧邻科尔沁沙地南缘,20世纪六七十年代,敖汉旗沙化土地面积达259万亩,沙区面积占总土地面积的一半。面对这种困境,敖汉旗委、旗政府始终将生态屏障建设置于全局工作的核心位置,秉持“生态立旗”之志,发挥“愚公移山”之力,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全旗上下形成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广泛共识,从三北防护林建设到京津风沙源治理,再到如今的科尔沁沙地歼灭战,一代代治沙人用双手筑起绿色长城。如今,全旗现有林地面积达到560万亩,森林覆盖率从1978年的不足10%提升至现在的44.17%,曾经的“不毛之地”嬗变为“中国天然氧吧”。面对复杂多样的生态本底和治理挑战,敖汉旗坚持科学规划、因地制宜、系统治理。在科尔沁沙地沙障固沙作业现场,一排排纵横交错的稻草方格迎风挺立。“治一片、成一片、绿一片,我们采用‘工程固沙+生物固本’模式,在具体战术上,因地制宜:对流动沙区采取‘先固后绿’策略,用沙障稳住沙丘再栽植耐旱乡土树种;在立地条件较好区域,则成片推进樟子松、沙地柏等常绿树种的栽植。”敖汉旗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于天资说。科学规划离不开科技的强力支撑,敖汉旗利用遥感监测、大数据分析等现代技术,精准评估生态状况,科学指导造林种草、沙地治理、灾害防控等工作,提升生态建设的精准度和效率。2025年,敖汉旗已完成综合治理面积2.8万亩,其中工程固沙+灌木造林2.4万亩,榆树、山杏等乔木造林0.4万亩。从满眼黄沙的不毛之地到郁郁葱葱的绿色屏障,这是一笔生态账,更是一笔多赢的经济账。近年来,敖汉旗依托沙棘、山杏、文冠果等特色林草资源,走出了一条生态与经济双赢的发展道路。以沙棘为例,沙棘是防风固沙的“生态卫士”,1万亩沙棘林年固碳量达2.3万吨,拦截泥沙量超5万吨,能显著提升植被覆盖率,有效遏制科尔沁沙地南侵,改善区域小气候,使负氧离子平均浓度达到每立方厘米2755个。内蒙古沙漠之花生态产业科技有限公司通过“企业+基地+农户”模式,建设了2200亩沙棘标准化种植基地,以高于市场价10%的价格回收沙棘果。不仅带动周边6000余亩荒坡沟渠生态修复,还为当地300多名留守村民提供了就业机会,开辟了“土地流转+劳务雇用+收益分红”的多元增收渠道。2024年,全旗林草产业产值突破14.53亿元,同比增长14%。生态屏障的筑就,让“敖汉绿”成为最靓丽的发展底色和最具潜力的无形资产,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投资。展望未来,敖汉旗将继续扛起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的政治责任,巩固拓展生态建设成果,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努力实现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有机统一,让“全球500佳”的荣誉更加闪亮,为构建祖国北疆万里绿色长城贡献更大的敖汉力量。

在辽阔的中华北疆,有一面享誉世界的绿色旗帜——敖汉旗。这里曾是生态环境“全球500佳”的获得者,如今,更是肩负起建设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的时代重任。多年来,敖汉旗坚定不移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将生态建设作为立旗之本、发展之基,以非凡的毅力和智慧,探索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典范之路,书写了一曲人与沙抗争、绿进沙退的壮丽篇章。

“晚上睡觉还好好的,第二天早上流沙堆满窗台,顺着窗缝就能流到炕上,早上起来第一件事就是清理炕上的沙子。”沙区百姓对此深有体会。敖汉旗紧邻科尔沁沙地南缘,20世纪六七十年代,敖汉旗沙化土地面积达259万亩,沙区面积占总土地面积的一半。面对这种困境,敖汉旗委、旗政府始终将生态屏障建设置于全局工作的核心位置,秉持“生态立旗”之志,发挥“愚公移山”之力,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全旗上下形成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广泛共识,从三北防护林建设到京津风沙源治理,再到如今的科尔沁沙地歼灭战,一代代治沙人用双手筑起绿色长城。如今,全旗现有林地面积达到560万亩,森林覆盖率从1978年的不足10%提升至现在的44.17%,曾经的“不毛之地”嬗变为“中国天然氧吧”。

面对复杂多样的生态本底和治理挑战,敖汉旗坚持科学规划、因地制宜、系统治理。在科尔沁沙地沙障固沙作业现场,一排排纵横交错的稻草方格迎风挺立。“治一片、成一片、绿一片,我们采用‘工程固沙+生物固本’模式,在具体战术上,因地制宜:对流动沙区采取‘先固后绿’策略,用沙障稳住沙丘再栽植耐旱乡土树种;在立地条件较好区域,则成片推进樟子松、沙地柏等常绿树种的栽植。”敖汉旗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于天资说。科学规划离不开科技的强力支撑,敖汉旗利用遥感监测、大数据分析等现代技术,精准评估生态状况,科学指导造林种草、沙地治理、灾害防控等工作,提升生态建设的精准度和效率。2025年,敖汉旗已完成综合治理面积2.8万亩,其中工程固沙+灌木造林2.4万亩,榆树、山杏等乔木造林0.4万亩。

从满眼黄沙的不毛之地到郁郁葱葱的绿色屏障,这是一笔生态账,更是一笔多赢的经济账。近年来,敖汉旗依托沙棘、山杏、文冠果等特色林草资源,走出了一条生态与经济双赢的发展道路。以沙棘为例,沙棘是防风固沙的“生态卫士”,1万亩沙棘林年固碳量达2.3万吨,拦截泥沙量超5万吨,能显著提升植被覆盖率,有效遏制科尔沁沙地南侵,改善区域小气候,使负氧离子平均浓度达到每立方厘米2755个。内蒙古沙漠之花生态产业科技有限公司通过“企业+基地+农户”模式,建设了2200亩沙棘标准化种植基地,以高于市场价10%的价格回收沙棘果。不仅带动周边6000余亩荒坡沟渠生态修复,还为当地300多名留守村民提供了就业机会,开辟了“土地流转+劳务雇用+收益分红”的多元增收渠道。2024年,全旗林草产业产值突破14.53亿元,同比增长14%。

生态屏障的筑就,让“敖汉绿”成为最靓丽的发展底色和最具潜力的无形资产,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投资。展望未来,敖汉旗将继续扛起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的政治责任,巩固拓展生态建设成果,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努力实现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有机统一,让“全球500佳”的荣誉更加闪亮,为构建祖国北疆万里绿色长城贡献更大的敖汉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