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
呼和浩特林业碳汇交易试点建设取得新进展 
发布时间:2025-10-10 14:45:00           来源:呼和浩特市林业和草原局

作为自治区级林业碳汇交易试点市,呼和浩特市在扩绿增汇、碳储量监测、项目储备、林业碳汇交易服务中心建设等方面取得新进展。

一是扩绿增绿,筑牢林草碳汇“根基网”。持续强化生态修复与管护,2021年以来累计完成林草生态建设228.41万亩、防沙治沙70.39万亩,超额完成“十四五”防沙治沙任务,森林覆盖率从2021年的15.72%提升至16.59%。同步建立森林草原防火、病虫害防治等管护机制,系统谋划项目,确保碳汇能力持续提升,避免短期建设、长期失效。比如,在提前完成“三北”工程六剩余期建设任务后,重点谋划城市防护林建设,规划期2023年—2030年,在城市周边构建“两带、三线、四片区”防护林体系,统筹林草、农牧、自然资源等各方力量,计划实施总面积3.2万亩,其中拟在林草地范围内实施提质增效2.74万亩,持续巩固和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

二是夯实基础,完善碳汇监测与规划“双支撑”。印发《呼和浩特市林草业碳汇发展规划(2023-2035年)》、《呼和浩特市林草碳汇试点建设方案》、《呼和浩特市森林草原湿地碳汇能力巩固提升实施方案》等顶层设计文件,系统推进碳汇工作。此外,2022-2023年启动呼和浩特市森林草原湿地碳储量调查,测算出全市9个旗县区的林、草、湿总碳储量为7001.42万吨碳,形成全市林草湿碳储量“一张图”,揭示林地、湿地、草地各个碳库的碳密度大小及其碳储量空间分布特征,为碳汇计量和交易提供科学依据。2025年启动实施了杨树碳计量模型建设项目,进一步推动碳汇计量做精做细。

三是试点先行,构建碳汇项目开发“储备池”。聚焦CCER造林碳汇项目开发,选定和林县、清水河县做为试点率先推动项目储备和落地。其中,和林县已探索形成“政府主导、部门配合、国企开发、技术支持”的开发模式,采用购买服务的方式全力推进项目建设。目前,和林县集体防护林造林碳汇项目在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注册登记系统及信息平台公示,项目面积16.2万亩,计入期40年,预计年均减排量2.74万吨二氧化碳当量,总减排量109.6万吨二氧化碳当量。公示结束后,将委托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科技信息研究所对项目进行审定,有望2026年上半年完成签发。同时,清水河县也在加快推进项目储备开发,现已完成PDD文件初稿编制工作,正在开展林地权属佐证收集,共涉及8个乡镇。

四是数字赋能,打造区域碳汇交易服务“新枢纽”。依托呼和浩特智慧林草生态大数据平台,推动建设呼和浩特林业碳汇交易服务中心,采用自治区与市级共建共管模式,服务全区碳汇交易。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包括“碳脑”驾驶舱、碳汇交易链管理、林业数字碳汇管理、碳普惠小程序等软件建设,配套遥感数据服务、碳储量分析模型、碳汇增长量预测等数据服务。项目已通过自治区发改委提级论证审核,进入立项阶段,建成后将成为集林业碳汇管理、交易服务、碳普惠于一体的数字化平台。

下一步,呼和浩特市林草局将加快推进林业碳汇交易服务中心招标、碳储量连续监测及CCER项目开发等工作,进一步释放林草碳汇潜力,为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贡献力量。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文档  :
分享
主办单位:内蒙古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
承办单位:内蒙古自治区林业和草原保护总站
地址: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学苑东街23号
电话:0471-3380600 邮编:010020
蒙ICP备19003945号-1
 

呼和浩特林业碳汇交易试点建设取得新进展 

发布时间:2025-10-10
来源: 呼和浩特市林业和草原局
朗读

呼和浩特林业碳汇交易试点建设取得新进展 , 作为自治区级林业碳汇交易试点市,呼和浩特市在扩绿增汇、碳储量监测、项目储备、林业碳汇交易服务中心建设等方面取得新进展。一是扩绿增绿,筑牢林草碳汇“根基网”。持续强化生态修复与管护,2021年以来累计完成林草生态建设228.41万亩、防沙治沙70.39万亩,超额完成“十四五”防沙治沙任务,森林覆盖率从2021年的15.72%提升至16.59%。同步建立森林草原防火、病虫害防治等管护机制,系统谋划项目,确保碳汇能力持续提升,避免短期建设、长期失效。比如,在提前完成“三北”工程六剩余期建设任务后,重点谋划城市防护林建设,规划期2023年—2030年,在城市周边构建“两带、三线、四片区”防护林体系,统筹林草、农牧、自然资源等各方力量,计划实施总面积3.2万亩,其中拟在林草地范围内实施提质增效2.74万亩,持续巩固和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二是夯实基础,完善碳汇监测与规划“双支撑”。印发《呼和浩特市林草业碳汇发展规划(2023-2035年)》、《呼和浩特市林草碳汇试点建设方案》、《呼和浩特市森林草原湿地碳汇能力巩固提升实施方案》等顶层设计文件,系统推进碳汇工作。此外,2022-2023年启动呼和浩特市森林草原湿地碳储量调查,测算出全市9个旗县区的林、草、湿总碳储量为7001.42万吨碳,形成全市林草湿碳储量“一张图”,揭示林地、湿地、草地各个碳库的碳密度大小及其碳储量空间分布特征,为碳汇计量和交易提供科学依据。2025年启动实施了杨树碳计量模型建设项目,进一步推动碳汇计量做精做细。三是试点先行,构建碳汇项目开发“储备池”。聚焦CCER造林碳汇项目开发,选定和林县、清水河县做为试点率先推动项目储备和落地。其中,和林县已探索形成“政府主导、部门配合、国企开发、技术支持”的开发模式,采用购买服务的方式全力推进项目建设。目前,和林县集体防护林造林碳汇项目在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注册登记系统及信息平台公示,项目面积16.2万亩,计入期40年,预计年均减排量2.74万吨二氧化碳当量,总减排量109.6万吨二氧化碳当量。公示结束后,将委托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科技信息研究所对项目进行审定,有望2026年上半年完成签发。同时,清水河县也在加快推进项目储备开发,现已完成PDD文件初稿编制工作,正在开展林地权属佐证收集,共涉及8个乡镇。四是数字赋能,打造区域碳汇交易服务“新枢纽”。依托呼和浩特智慧林草生态大数据平台,推动建设呼和浩特林业碳汇交易服务中心,采用自治区与市级共建共管模式,服务全区碳汇交易。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包括“碳脑”驾驶舱、碳汇交易链管理、林业数字碳汇管理、碳普惠小程序等软件建设,配套遥感数据服务、碳储量分析模型、碳汇增长量预测等数据服务。项目已通过自治区发改委提级论证审核,进入立项阶段,建成后将成为集林业碳汇管理、交易服务、碳普惠于一体的数字化平台。下一步,呼和浩特市林草局将加快推进林业碳汇交易服务中心招标、碳储量连续监测及CCER项目开发等工作,进一步释放林草碳汇潜力,为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贡献力量。

作为自治区级林业碳汇交易试点市,呼和浩特市在扩绿增汇、碳储量监测、项目储备、林业碳汇交易服务中心建设等方面取得新进展。

一是扩绿增绿,筑牢林草碳汇“根基网”。持续强化生态修复与管护,2021年以来累计完成林草生态建设228.41万亩、防沙治沙70.39万亩,超额完成“十四五”防沙治沙任务,森林覆盖率从2021年的15.72%提升至16.59%。同步建立森林草原防火、病虫害防治等管护机制,系统谋划项目,确保碳汇能力持续提升,避免短期建设、长期失效。比如,在提前完成“三北”工程六剩余期建设任务后,重点谋划城市防护林建设,规划期2023年—2030年,在城市周边构建“两带、三线、四片区”防护林体系,统筹林草、农牧、自然资源等各方力量,计划实施总面积3.2万亩,其中拟在林草地范围内实施提质增效2.74万亩,持续巩固和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

二是夯实基础,完善碳汇监测与规划“双支撑”。印发《呼和浩特市林草业碳汇发展规划(2023-2035年)》、《呼和浩特市林草碳汇试点建设方案》、《呼和浩特市森林草原湿地碳汇能力巩固提升实施方案》等顶层设计文件,系统推进碳汇工作。此外,2022-2023年启动呼和浩特市森林草原湿地碳储量调查,测算出全市9个旗县区的林、草、湿总碳储量为7001.42万吨碳,形成全市林草湿碳储量“一张图”,揭示林地、湿地、草地各个碳库的碳密度大小及其碳储量空间分布特征,为碳汇计量和交易提供科学依据。2025年启动实施了杨树碳计量模型建设项目,进一步推动碳汇计量做精做细。

三是试点先行,构建碳汇项目开发“储备池”。聚焦CCER造林碳汇项目开发,选定和林县、清水河县做为试点率先推动项目储备和落地。其中,和林县已探索形成“政府主导、部门配合、国企开发、技术支持”的开发模式,采用购买服务的方式全力推进项目建设。目前,和林县集体防护林造林碳汇项目在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注册登记系统及信息平台公示,项目面积16.2万亩,计入期40年,预计年均减排量2.74万吨二氧化碳当量,总减排量109.6万吨二氧化碳当量。公示结束后,将委托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科技信息研究所对项目进行审定,有望2026年上半年完成签发。同时,清水河县也在加快推进项目储备开发,现已完成PDD文件初稿编制工作,正在开展林地权属佐证收集,共涉及8个乡镇。

四是数字赋能,打造区域碳汇交易服务“新枢纽”。依托呼和浩特智慧林草生态大数据平台,推动建设呼和浩特林业碳汇交易服务中心,采用自治区与市级共建共管模式,服务全区碳汇交易。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包括“碳脑”驾驶舱、碳汇交易链管理、林业数字碳汇管理、碳普惠小程序等软件建设,配套遥感数据服务、碳储量分析模型、碳汇增长量预测等数据服务。项目已通过自治区发改委提级论证审核,进入立项阶段,建成后将成为集林业碳汇管理、交易服务、碳普惠于一体的数字化平台。

下一步,呼和浩特市林草局将加快推进林业碳汇交易服务中心招标、碳储量连续监测及CCER项目开发等工作,进一步释放林草碳汇潜力,为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