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
乌拉特后旗:绿水青山成色更足
发布时间:2025-03-03 09:38:29           来源:巴彦淖尔市林业和草原局


乌拉特后旗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攻坚克难、狠抓落实,紧紧围绕打好“三北”工程攻坚战,强化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充分发挥“林长制”制度优势,科学推进国土绿化和林草资源保护,全旗林业和草原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推进“林长制”走深走实

乌拉特后旗持续完善林长制组织体系建设和制度建设,强化责任传导,落实督查考核,及时调整旗级林长、副林长责任区和工作任务,设立林长公示牌63块。2024年,7名旗级林长、81名乡镇级林长、84名村级林长巡林8310次,召开旗级林长会议29次,研究推进林草综合执法、林草湿图斑整改等多项工作。严格落实“林长+检察长”制度,下发林长督办函2份、签发巡林提示函4份,办结禁牧休牧违法案件线索51起,推行使用森林草原生态系统数字化监管与服务平台,不断提升林草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推进国土绿化提质增量

乌拉特后旗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根据水资源条件,形成“北封南造、西飞东护”格局。2024年,阴山北麓生态综合治理项目完成155.9万亩、围栏封育111.11万米,“三北”六期工程生态综合治理项目完成50.73万亩,防沙治沙和风电光伏一体化工程异地治理完成6.4万亩。结合“四旁绿化”行动,完成4个村庄绿化80亩,零星沙地治理170亩,园区绿化93亩,通道绿化126亩,春季义务植树2.7万株。

加强天然草原保护修复

乌拉特后旗常态化开展天然草原返青期、生长盛期、枯黄期监测,优化调整禁牧区和草畜平衡区,严格落实自治区休牧政策,567.63万亩草畜平衡区实施了为期45天的春季牧场返青休牧。在全区范围内率先出台了《乌拉特后旗区域禁牧实施方案(2025-2030年)(试行)》,科学制定禁牧补助标准,4个嘎查要实现整建制禁牧。加大草原执法监管力度,办理禁牧休牧违法案件78起,持续改善草原生态环境质量,促进乌拉特草原休养生息。将草原发展与生态旅游融合,结合“渡阴山—探秘乌拉特后旗”自驾精品线路,实施草原保护发展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项目,深入挖掘草原文化,推动地方文旅产业发展,带动周边牧民致富,形成“草原生态恢复—文旅产业壮大—回馈生态保护”的良性循环。

守好林草资源安全底线

制定《乌拉特后旗林草系统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对重点林区落实常态化巡护,加大防灭火物资储备及基础设施建设,健全防灭火半专业队伍,开展林区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整治专项行动45次,对发现的15项问题全部立查立改,未发生森林草原火灾事件。健全公益林管护机制,强化管护队伍建设,压紧压实管护职责,配优配齐管护人员77名,完成国有林管护任务38.7万亩。坚持“预防为主、科学治理、依法监管、强化责任”的方针,开展有害生物普查监测防治,2024年完成鼠害防治4.5万亩、虫害防治25.5万亩,无公害防治率95%,防治效果达到98%,无成灾面积发生。

推动国有林场提质增效

新红林业管护中心打造“三北”地区种苗试点林场,建设自治区保障性苗圃,培育梭梭、柠条等耐干旱、耐盐碱、抗逆性强的乡土树种1000万株,完成200万株林木良种育苗,培育原生树种容器苗18万株,补植各类果树4800株,完成苦参、甘草、知母等林下中药材种植800亩。西补隆林业管护中心打造成全国防沙治沙试点林场,实施44万千瓦光伏治沙项目,推广“光伏+生态治理”“光伏+生态修复”模式,按“就地取材、降本增效”的思路,完成麦秆压沙4600亩,建成物资储备库2座,提升了本地材料的利用价值。完成果树种植100亩,林木良种育苗200万株,蚂蚁森林灌木造林1800亩,种植梭梭2000亩,接种肉苁蓉1200亩,白刺接种锁阳300亩。

2025年,乌拉特后旗将打造乌兰布和沙漠东缘400里防风固沙带建设工程、巴音温都尔沙漠百万亩生态综合治理工程、光伏+板下多模式治理示范基地工程、乌拉特千万亩退化草原修复工程等标志性示范工程,全力以赴打好“三北”工程黄河“几字弯”攻坚战。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文档  :
分享
主办单位:内蒙古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
承办单位:内蒙古自治区林业和草原保护总站
地址: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学苑东街23号
电话:0471-3380600 邮编:010020
蒙ICP备19003945号-1
 

乌拉特后旗:绿水青山成色更足

发布时间:2025-03-03
来源: 巴彦淖尔市林业和草原局
朗读

乌拉特后旗:绿水青山成色更足, 乌拉特后旗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攻坚克难、狠抓落实,紧紧围绕打好“三北”工程攻坚战,强化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充分发挥“林长制”制度优势,科学推进国土绿化和林草资源保护,全旗林业和草原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推进“林长制”走深走实乌拉特后旗持续完善林长制组织体系建设和制度建设,强化责任传导,落实督查考核,及时调整旗级林长、副林长责任区和工作任务,设立林长公示牌63块。2024年,7名旗级林长、81名乡镇级林长、84名村级林长巡林8310次,召开旗级林长会议29次,研究推进林草综合执法、林草湿图斑整改等多项工作。严格落实“林长+检察长”制度,下发林长督办函2份、签发巡林提示函4份,办结禁牧休牧违法案件线索51起,推行使用森林草原生态系统数字化监管与服务平台,不断提升林草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推进国土绿化提质增量乌拉特后旗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根据水资源条件,形成“北封南造、西飞东护”格局。2024年,阴山北麓生态综合治理项目完成155.9万亩、围栏封育111.11万米,“三北”六期工程生态综合治理项目完成50.73万亩,防沙治沙和风电光伏一体化工程异地治理完成6.4万亩。结合“四旁绿化”行动,完成4个村庄绿化80亩,零星沙地治理170亩,园区绿化93亩,通道绿化126亩,春季义务植树2.7万株。加强天然草原保护修复乌拉特后旗常态化开展天然草原返青期、生长盛期、枯黄期监测,优化调整禁牧区和草畜平衡区,严格落实自治区休牧政策,567.63万亩草畜平衡区实施了为期45天的春季牧场返青休牧。在全区范围内率先出台了《乌拉特后旗区域禁牧实施方案(2025-2030年)(试行)》,科学制定禁牧补助标准,4个嘎查要实现整建制禁牧。加大草原执法监管力度,办理禁牧休牧违法案件78起,持续改善草原生态环境质量,促进乌拉特草原休养生息。将草原发展与生态旅游融合,结合“渡阴山—探秘乌拉特后旗”自驾精品线路,实施草原保护发展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项目,深入挖掘草原文化,推动地方文旅产业发展,带动周边牧民致富,形成“草原生态恢复—文旅产业壮大—回馈生态保护”的良性循环。守好林草资源安全底线制定《乌拉特后旗林草系统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对重点林区落实常态化巡护,加大防灭火物资储备及基础设施建设,健全防灭火半专业队伍,开展林区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整治专项行动45次,对发现的15项问题全部立查立改,未发生森林草原火灾事件。健全公益林管护机制,强化管护队伍建设,压紧压实管护职责,配优配齐管护人员77名,完成国有林管护任务38.7万亩。坚持“预防为主、科学治理、依法监管、强化责任”的方针,开展有害生物普查监测防治,2024年完成鼠害防治4.5万亩、虫害防治25.5万亩,无公害防治率95%,防治效果达到98%,无成灾面积发生。推动国有林场提质增效新红林业管护中心打造“三北”地区种苗试点林场,建设自治区保障性苗圃,培育梭梭、柠条等耐干旱、耐盐碱、抗逆性强的乡土树种1000万株,完成200万株林木良种育苗,培育原生树种容器苗18万株,补植各类果树4800株,完成苦参、甘草、知母等林下中药材种植800亩。西补隆林业管护中心打造成全国防沙治沙试点林场,实施44万千瓦光伏治沙项目,推广“光伏+生态治理”“光伏+生态修复”模式,按“就地取材、降本增效”的思路,完成麦秆压沙4600亩,建成物资储备库2座,提升了本地材料的利用价值。完成果树种植100亩,林木良种育苗200万株,蚂蚁森林灌木造林1800亩,种植梭梭2000亩,接种肉苁蓉1200亩,白刺接种锁阳300亩。2025年,乌拉特后旗将打造乌兰布和沙漠东缘400里防风固沙带建设工程、巴音温都尔沙漠百万亩生态综合治理工程、光伏+板下多模式治理示范基地工程、乌拉特千万亩退化草原修复工程等标志性示范工程,全力以赴打好“三北”工程黄河“几字弯”攻坚战。


乌拉特后旗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攻坚克难、狠抓落实,紧紧围绕打好“三北”工程攻坚战,强化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充分发挥“林长制”制度优势,科学推进国土绿化和林草资源保护,全旗林业和草原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推进“林长制”走深走实

乌拉特后旗持续完善林长制组织体系建设和制度建设,强化责任传导,落实督查考核,及时调整旗级林长、副林长责任区和工作任务,设立林长公示牌63块。2024年,7名旗级林长、81名乡镇级林长、84名村级林长巡林8310次,召开旗级林长会议29次,研究推进林草综合执法、林草湿图斑整改等多项工作。严格落实“林长+检察长”制度,下发林长督办函2份、签发巡林提示函4份,办结禁牧休牧违法案件线索51起,推行使用森林草原生态系统数字化监管与服务平台,不断提升林草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推进国土绿化提质增量

乌拉特后旗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根据水资源条件,形成“北封南造、西飞东护”格局。2024年,阴山北麓生态综合治理项目完成155.9万亩、围栏封育111.11万米,“三北”六期工程生态综合治理项目完成50.73万亩,防沙治沙和风电光伏一体化工程异地治理完成6.4万亩。结合“四旁绿化”行动,完成4个村庄绿化80亩,零星沙地治理170亩,园区绿化93亩,通道绿化126亩,春季义务植树2.7万株。

加强天然草原保护修复

乌拉特后旗常态化开展天然草原返青期、生长盛期、枯黄期监测,优化调整禁牧区和草畜平衡区,严格落实自治区休牧政策,567.63万亩草畜平衡区实施了为期45天的春季牧场返青休牧。在全区范围内率先出台了《乌拉特后旗区域禁牧实施方案(2025-2030年)(试行)》,科学制定禁牧补助标准,4个嘎查要实现整建制禁牧。加大草原执法监管力度,办理禁牧休牧违法案件78起,持续改善草原生态环境质量,促进乌拉特草原休养生息。将草原发展与生态旅游融合,结合“渡阴山—探秘乌拉特后旗”自驾精品线路,实施草原保护发展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项目,深入挖掘草原文化,推动地方文旅产业发展,带动周边牧民致富,形成“草原生态恢复—文旅产业壮大—回馈生态保护”的良性循环。

守好林草资源安全底线

制定《乌拉特后旗林草系统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对重点林区落实常态化巡护,加大防灭火物资储备及基础设施建设,健全防灭火半专业队伍,开展林区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整治专项行动45次,对发现的15项问题全部立查立改,未发生森林草原火灾事件。健全公益林管护机制,强化管护队伍建设,压紧压实管护职责,配优配齐管护人员77名,完成国有林管护任务38.7万亩。坚持“预防为主、科学治理、依法监管、强化责任”的方针,开展有害生物普查监测防治,2024年完成鼠害防治4.5万亩、虫害防治25.5万亩,无公害防治率95%,防治效果达到98%,无成灾面积发生。

推动国有林场提质增效

新红林业管护中心打造“三北”地区种苗试点林场,建设自治区保障性苗圃,培育梭梭、柠条等耐干旱、耐盐碱、抗逆性强的乡土树种1000万株,完成200万株林木良种育苗,培育原生树种容器苗18万株,补植各类果树4800株,完成苦参、甘草、知母等林下中药材种植800亩。西补隆林业管护中心打造成全国防沙治沙试点林场,实施44万千瓦光伏治沙项目,推广“光伏+生态治理”“光伏+生态修复”模式,按“就地取材、降本增效”的思路,完成麦秆压沙4600亩,建成物资储备库2座,提升了本地材料的利用价值。完成果树种植100亩,林木良种育苗200万株,蚂蚁森林灌木造林1800亩,种植梭梭2000亩,接种肉苁蓉1200亩,白刺接种锁阳300亩。

2025年,乌拉特后旗将打造乌兰布和沙漠东缘400里防风固沙带建设工程、巴音温都尔沙漠百万亩生态综合治理工程、光伏+板下多模式治理示范基地工程、乌拉特千万亩退化草原修复工程等标志性示范工程,全力以赴打好“三北”工程黄河“几字弯”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