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
“无人机”成为“三北”工程造林的“好帮手”
发布时间:2025-04-28 16:09:09           来源:赤峰市林业和草原局


绚丽杏花开满坡,柳吐鹅黄杨结蒴。四月,正是北方植树造林的黄金季节,赤峰市喀喇沁旗嘉树生态家庭林场造林施工队伍正在紧张进行“三北”工程林草湿荒一体化保护修复项目补植补造,工人们熟练地进行着挖坑、植苗,天空上的“无人机”准确地将苗木一趟趟运送到造林地点,一会儿的时间,一株株绿油油的樟子松、油松在山坡上“安家落户”。

近年来,为提高造林质量,普遍推广使用容器苗造林。使用容器苗造林具有成林快、成活率高的优势,但苗木运输是影响造林速度的瓶颈问题,特别是远山、高山地区,苗木运输难度大,增加了造林成本。今年春季造林,在交通条件受限的地区,施工队使用“无人机”运输苗木,破解了苗木运输的“瓶颈”,极大地提高了运输苗木的速度,提高了造林质量。

喀喇沁旗嘉树生态家庭林场场长王志刚介绍:今年,嘉树生态家庭林场承担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三北”工程林草湿荒一体化保护修复项目200亩,作业小班均位于远山地区,设计苗木规格为4年生地径0.8厘米以上、苗高40厘米以上的容器苗,作业小班没有作业路,为解决苗木运输问题,提高造林速度,我们第一次尝试使用“无人机”运输苗木,与传统的人力、畜力运输苗木相比,具有以下优势:一是运输苗木快,无人机一次运输4年生容器苗40株,2-5分钟往返一趟,相当于6-8个劳动力的运输数量;二是苗木投放准确,根据各个地块的用苗数量,无人机能准确的把苗木运输到指定的地点;三是苗木损失率低,与传统的运输方式相比,能降低苗木损耗率2%-3%;四是减少了修建作业路的费用,每亩地降低费用100-200元;五是提高了造林速度,我们将施工人员全部进行栽植,减少了运输苗木人员的劳力,与传统的组织方式相比,提高造林速度20-30%。今后,我们将加大科技支撑在林业生产中的应用,为建设祖国北方绿色生态屏障做出更多的贡献。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文档  :
分享
主办单位:内蒙古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
承办单位:内蒙古自治区林业和草原保护总站
地址: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学苑东街23号
电话:0471-3380600 邮编:010020
蒙ICP备19003945号-1
 

“无人机”成为“三北”工程造林的“好帮手”

发布时间:2025-04-28
来源: 赤峰市林业和草原局
朗读

“无人机”成为“三北”工程造林的“好帮手”, 绚丽杏花开满坡,柳吐鹅黄杨结蒴。四月,正是北方植树造林的黄金季节,赤峰市喀喇沁旗嘉树生态家庭林场造林施工队伍正在紧张进行“三北”工程林草湿荒一体化保护修复项目补植补造,工人们熟练地进行着挖坑、植苗,天空上的“无人机”准确地将苗木一趟趟运送到造林地点,一会儿的时间,一株株绿油油的樟子松、油松在山坡上“安家落户”。近年来,为提高造林质量,普遍推广使用容器苗造林。使用容器苗造林具有成林快、成活率高的优势,但苗木运输是影响造林速度的瓶颈问题,特别是远山、高山地区,苗木运输难度大,增加了造林成本。今年春季造林,在交通条件受限的地区,施工队使用“无人机”运输苗木,破解了苗木运输的“瓶颈”,极大地提高了运输苗木的速度,提高了造林质量。喀喇沁旗嘉树生态家庭林场场长王志刚介绍:今年,嘉树生态家庭林场承担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三北”工程林草湿荒一体化保护修复项目200亩,作业小班均位于远山地区,设计苗木规格为4年生地径0.8厘米以上、苗高40厘米以上的容器苗,作业小班没有作业路,为解决苗木运输问题,提高造林速度,我们第一次尝试使用“无人机”运输苗木,与传统的人力、畜力运输苗木相比,具有以下优势:一是运输苗木快,无人机一次运输4年生容器苗40株,2-5分钟往返一趟,相当于6-8个劳动力的运输数量;二是苗木投放准确,根据各个地块的用苗数量,无人机能准确的把苗木运输到指定的地点;三是苗木损失率低,与传统的运输方式相比,能降低苗木损耗率2%-3%;四是减少了修建作业路的费用,每亩地降低费用100-200元;五是提高了造林速度,我们将施工人员全部进行栽植,减少了运输苗木人员的劳力,与传统的组织方式相比,提高造林速度20-30%。今后,我们将加大科技支撑在林业生产中的应用,为建设祖国北方绿色生态屏障做出更多的贡献。


绚丽杏花开满坡,柳吐鹅黄杨结蒴。四月,正是北方植树造林的黄金季节,赤峰市喀喇沁旗嘉树生态家庭林场造林施工队伍正在紧张进行“三北”工程林草湿荒一体化保护修复项目补植补造,工人们熟练地进行着挖坑、植苗,天空上的“无人机”准确地将苗木一趟趟运送到造林地点,一会儿的时间,一株株绿油油的樟子松、油松在山坡上“安家落户”。

近年来,为提高造林质量,普遍推广使用容器苗造林。使用容器苗造林具有成林快、成活率高的优势,但苗木运输是影响造林速度的瓶颈问题,特别是远山、高山地区,苗木运输难度大,增加了造林成本。今年春季造林,在交通条件受限的地区,施工队使用“无人机”运输苗木,破解了苗木运输的“瓶颈”,极大地提高了运输苗木的速度,提高了造林质量。

喀喇沁旗嘉树生态家庭林场场长王志刚介绍:今年,嘉树生态家庭林场承担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三北”工程林草湿荒一体化保护修复项目200亩,作业小班均位于远山地区,设计苗木规格为4年生地径0.8厘米以上、苗高40厘米以上的容器苗,作业小班没有作业路,为解决苗木运输问题,提高造林速度,我们第一次尝试使用“无人机”运输苗木,与传统的人力、畜力运输苗木相比,具有以下优势:一是运输苗木快,无人机一次运输4年生容器苗40株,2-5分钟往返一趟,相当于6-8个劳动力的运输数量;二是苗木投放准确,根据各个地块的用苗数量,无人机能准确的把苗木运输到指定的地点;三是苗木损失率低,与传统的运输方式相比,能降低苗木损耗率2%-3%;四是减少了修建作业路的费用,每亩地降低费用100-200元;五是提高了造林速度,我们将施工人员全部进行栽植,减少了运输苗木人员的劳力,与传统的组织方式相比,提高造林速度20-30%。今后,我们将加大科技支撑在林业生产中的应用,为建设祖国北方绿色生态屏障做出更多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