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
勇担使命开拓进取,不畏艰辛戮力攻坚赤峰市久久为功打好两大沙地歼灭战
发布时间:2025-04-24 14:52:18           来源:赤峰市林业和草原局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赤峰市作为防沙治沙老典型,站在新起点、再起新征程,创新机制激发活力,推动治沙致富、增绿惠民。

一是创新实施“以工代赈”。将防沙治沙同农村牧区“三变”改革和“三位一体”综合合作结合起来,以当地股份经济合作社、为农服务合作社为主体参与实施“三北”六期等重点生态工程,有效激发农牧民生态建设的“主人翁”意识,实现防沙治沙质量提升与农牧民收入增加的良性循环。2024年,全市通过“以工代赈”模式累计带动务工人数2766人,总计发放劳务报酬5110万元。

二是总结推广“以路治沙”。针对沙地腹地距离公路较远、集中连片、难于治理的实际,通过多年的实践,总结出“公路穿沙、切割治理”的防沙治沙经验,一条条治沙路形成横纵相连的公路网、治沙网,将沙地切割成为一个个治理单元,通过以路治沙、锁边护路,既有效控制沙地反复恶化和扩张,又解决了沙区农牧民出行问题。2024年,翁牛特旗新开通3条穿沙公路,全旗穿沙公路达到16条,总里程达到497.5公里,形成了“六横十纵”的治沙公路网,实现了治沙与惠民双赢。

三是畅通社会资本参与渠道。与社会组织、企业在防沙治沙领域深度开展合作,通过政企合作、独资、联合、公益等多种方式引导社会资本参与防沙治沙,先后引入中国绿化基金会“蚂蚁森林”、三峡集团浑善达克-科尔沁沙地南缘沙地综合治理项目,启动实施自治区防沙治沙和风电光伏一体化工程,在“政府统一组织,社会企业积极参与治沙”方面形成了良好的示范带动和规模集聚效应。全市2024年累计争取林草生态建设资金22.83亿元,基本上形成了以国家重点工程为主(占80%)、社会各方面为补充(占20%)的投入格局,有力地支撑了三北工程的推进。

四是产业带动与成果巩固并重。始终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统筹生态、生产、生活融合共生,将生态治理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因地制宜、统筹兼顾发展木本油料林(文冠果)、特色经济林(扁杏、沙棘)、灌木饲料能源林(柠条、小叶锦鸡儿)等产业基地,以林药林菌种植发掘林下潜力,一幅生态美、产业兴的绿化花卷正在徐徐铺展。2024年,全市林草总产值达到150余亿元,位列全区第一。同时,坚持防沙治沙重在源头治理理念,采取广泛宣传发动、严格执法监督、优化畜群结构、调整养殖方式、提高饲草料供给等综合措施,做到“疏”“堵”结合,解决好草原过牧问题,作为试点的阿旗30万羊单位的过牧量已全部解决。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文档  :
分享
主办单位:内蒙古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
承办单位:内蒙古自治区林业和草原保护总站
地址: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学苑东街23号
电话:0471-3380600 邮编:010020
蒙ICP备19003945号-1
 

勇担使命开拓进取,不畏艰辛戮力攻坚赤峰市久久为功打好两大沙地歼灭战

发布时间:2025-04-24
来源: 赤峰市林业和草原局
朗读

勇担使命开拓进取,不畏艰辛戮力攻坚赤峰市久久为功打好两大沙地歼灭战,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赤峰市作为防沙治沙老典型,站在新起点、再起新征程,创新机制激发活力,推动治沙致富、增绿惠民。一是创新实施“以工代赈”。将防沙治沙同农村牧区“三变”改革和“三位一体”综合合作结合起来,以当地股份经济合作社、为农服务合作社为主体参与实施“三北”六期等重点生态工程,有效激发农牧民生态建设的“主人翁”意识,实现防沙治沙质量提升与农牧民收入增加的良性循环。2024年,全市通过“以工代赈”模式累计带动务工人数2766人,总计发放劳务报酬5110万元。二是总结推广“以路治沙”。针对沙地腹地距离公路较远、集中连片、难于治理的实际,通过多年的实践,总结出“公路穿沙、切割治理”的防沙治沙经验,一条条治沙路形成横纵相连的公路网、治沙网,将沙地切割成为一个个治理单元,通过以路治沙、锁边护路,既有效控制沙地反复恶化和扩张,又解决了沙区农牧民出行问题。2024年,翁牛特旗新开通3条穿沙公路,全旗穿沙公路达到16条,总里程达到497.5公里,形成了“六横十纵”的治沙公路网,实现了治沙与惠民双赢。三是畅通社会资本参与渠道。与社会组织、企业在防沙治沙领域深度开展合作,通过政企合作、独资、联合、公益等多种方式引导社会资本参与防沙治沙,先后引入中国绿化基金会“蚂蚁森林”、三峡集团浑善达克-科尔沁沙地南缘沙地综合治理项目,启动实施自治区防沙治沙和风电光伏一体化工程,在“政府统一组织,社会企业积极参与治沙”方面形成了良好的示范带动和规模集聚效应。全市2024年累计争取林草生态建设资金22.83亿元,基本上形成了以国家重点工程为主(占80%)、社会各方面为补充(占20%)的投入格局,有力地支撑了三北工程的推进。四是产业带动与成果巩固并重。始终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统筹生态、生产、生活融合共生,将生态治理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因地制宜、统筹兼顾发展木本油料林(文冠果)、特色经济林(扁杏、沙棘)、灌木饲料能源林(柠条、小叶锦鸡儿)等产业基地,以林药林菌种植发掘林下潜力,一幅生态美、产业兴的绿化花卷正在徐徐铺展。2024年,全市林草总产值达到150余亿元,位列全区第一。同时,坚持防沙治沙重在源头治理理念,采取广泛宣传发动、严格执法监督、优化畜群结构、调整养殖方式、提高饲草料供给等综合措施,做到“疏”“堵”结合,解决好草原过牧问题,作为试点的阿旗30万羊单位的过牧量已全部解决。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赤峰市作为防沙治沙老典型,站在新起点、再起新征程,创新机制激发活力,推动治沙致富、增绿惠民。

一是创新实施“以工代赈”。将防沙治沙同农村牧区“三变”改革和“三位一体”综合合作结合起来,以当地股份经济合作社、为农服务合作社为主体参与实施“三北”六期等重点生态工程,有效激发农牧民生态建设的“主人翁”意识,实现防沙治沙质量提升与农牧民收入增加的良性循环。2024年,全市通过“以工代赈”模式累计带动务工人数2766人,总计发放劳务报酬5110万元。

二是总结推广“以路治沙”。针对沙地腹地距离公路较远、集中连片、难于治理的实际,通过多年的实践,总结出“公路穿沙、切割治理”的防沙治沙经验,一条条治沙路形成横纵相连的公路网、治沙网,将沙地切割成为一个个治理单元,通过以路治沙、锁边护路,既有效控制沙地反复恶化和扩张,又解决了沙区农牧民出行问题。2024年,翁牛特旗新开通3条穿沙公路,全旗穿沙公路达到16条,总里程达到497.5公里,形成了“六横十纵”的治沙公路网,实现了治沙与惠民双赢。

三是畅通社会资本参与渠道。与社会组织、企业在防沙治沙领域深度开展合作,通过政企合作、独资、联合、公益等多种方式引导社会资本参与防沙治沙,先后引入中国绿化基金会“蚂蚁森林”、三峡集团浑善达克-科尔沁沙地南缘沙地综合治理项目,启动实施自治区防沙治沙和风电光伏一体化工程,在“政府统一组织,社会企业积极参与治沙”方面形成了良好的示范带动和规模集聚效应。全市2024年累计争取林草生态建设资金22.83亿元,基本上形成了以国家重点工程为主(占80%)、社会各方面为补充(占20%)的投入格局,有力地支撑了三北工程的推进。

四是产业带动与成果巩固并重。始终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统筹生态、生产、生活融合共生,将生态治理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因地制宜、统筹兼顾发展木本油料林(文冠果)、特色经济林(扁杏、沙棘)、灌木饲料能源林(柠条、小叶锦鸡儿)等产业基地,以林药林菌种植发掘林下潜力,一幅生态美、产业兴的绿化花卷正在徐徐铺展。2024年,全市林草总产值达到150余亿元,位列全区第一。同时,坚持防沙治沙重在源头治理理念,采取广泛宣传发动、严格执法监督、优化畜群结构、调整养殖方式、提高饲草料供给等综合措施,做到“疏”“堵”结合,解决好草原过牧问题,作为试点的阿旗30万羊单位的过牧量已全部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