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丽的内蒙古阿鲁科尔沁草原深处沙尔温都尔林场,有这样一群身影,他们昼夜穿梭于茂密的树林,与清风鸟鸣为伴,用执着与热爱,坚守在大山里,守护着这里的一草一木。今天,我们怀着由衷的敬佩之情,走进他们,慕名采访了山林守望者吴立稳。
吴立稳,1981年出生于内蒙古赤峰市天山镇。2005年林业学校毕业后,被分配到沙尔温都尔林场,在林场一干就是19年,他把青春和汗水献给了林草事业,把故事留在了这片苍翠的林海。曾先后担任林场业务股长、工会主席和综合办公室主任,2020年任林场党支部副书记。12次被评为旗林草系统先进个人,2024年获阿鲁科尔沁旗林草系统最美林草人称号。
怀揣理想,逐梦大山。2005年末,吴立稳被分配到沙尔温都尔林场工作,他怀揣梦想,坐上了开往林场的班。旗所在地到林场的道路非常崎岖,到处是坑坑洼洼,一路步履不停,75公里的路程,整整走了三个小时。进入场区后看到的是已经裂缝的一排砖房,住宿被安排到临时会议室,8个人挤在一起休息。最糟糕的是林场没有手机信号,唯一一部防火电话还被锁着,基本失去了与家人的联络,一个月只有三天假期。此刻他也曾动摇过,心里说不出的五味杂陈.....
2006年末,吴立稳接到的第一个工作任务就是,按旗林业局和林场的要求,尽快清查属地资源,他与另一名技术员一起,背着行李上山参与调查,了解属地资源情况。而此时已进入非常寒冷的季节,野外作业非常困难。每天早晨护林员负责用摩托车把他们送到山脚下,他们便开始一天的爬山调查工作。几天后与他一起调查的同事实在坚持不住请假回家了,他却没有因队友的离开而动摇,孤身一人继续进行调查,他背着仪器,拿着图纸,爬山头、攀悬崖、钻荆丛、越深沟,渴的实在没办法了吃树下的积雪,饿了勒紧皮腰带。就这样经过50余天的努力,终于顺利完成了整个林场资源以及边界外业调查工作。林场也因此得到了来之不易的资源状况成果,建立了珍贵的档案资料。
十几年来,吴立稳参与指导完成退耕还林造林任务4080亩,荒山直播造林5000亩,京津风沙源造林4000余亩,完成封山育林工程15万亩,植被恢复造林1500余亩,新一轮退耕还林2000余亩,樟子松嫁接红松7000余株。累计完成森林病虫害防治10万余亩。2007年至2019年的12年间,他带领职工累计培育油松、樟子松、侧柏、文冠果等优质苗木300余万株。育苗初期,他参与指导的一处苗圃,因一场大雨将苗池全部灌满,雨水排不出去导致苗木全部泡死。但他并没有气馁,总结失败经验重新建苗池,做好排水系统,成功培育出优质苗木并上山造林。经过不断尝试和钻研,总结出了苗木初期防鸟措施,微喷灌浇技术以及冬季苗木防寒技术。如今,当他看到满山挺拔的油松、樟子松,他的心里无比的自豪和欣慰。
不畏辛劳,艰苦创业。2007年,林场争取到上级农业开发项目后,安排他和几名同事协助打井作业,每天的工作就是上山拉红土,他任劳任怨,手磨破了用布包上继续干,直至15眼机电井打完。2008年在原场部院内新建一处870余平方米功能齐备的新型办公区,为了节省资金,他与同事们把旧房子拆下来的砖一块块除掉水泥继续用。同时自己动手对场部院内及院外公路两侧进行美化、绿化、硬化,栽植绿化树木2600余株。如今的场部,经过几任领导的建设,窗明几净、环境怡人。办公区、宿舍区、餐饮区、库房区、活动室、会议室、养殖区等井井有条、错落有致。
改革前的沙尔温都尔林场属于自收自支单位,多种经营并存。林场当时养了很多羊,每年的秋季便是最忙的时节,将近一个半月的时间他都在山上打草、装草,为羊群准备过冬的饲草料,打完草后便开始开展围封工作,他从不偷懒,与同事们比着赛挖坑埋桩,从来没喊过累,没请过一天假。林场种西瓜时,他亲自去巴彦淖尔考察,学习当地种植技术,不远千里带回西瓜种子,种植出苗后,他没日没夜的领着工人在地里“顺瓜蔓,摘瓜蛋”。秋季反季节西瓜丰收了,整齐排列的西瓜每亩产量达到8000斤左右,单个最大西瓜重30余斤。换来了西瓜大丰收,他人却瘦了20多斤。
2016年,他被任命为林场综合办公室主任,上任伊始,他重新整理林场档案,将过去建场以来所有文件档案全部重新分类装盒,并做好标签、目录。这期间,他与同事们经常加班到凌晨才收工。经过将近半个月的奋战,终于将所有文件档案整理齐全,使档案管理工作变得更加规范,在之后的林业系统效能大会中得到了领导的一致好评。2020年,他在担任林场党支部副书记后,亲力亲为参与设计党员活动室、职工活动室、图书室、多功能室等,及时按照系统党委要求组织党员职工学习、开展主题党日活动。每年的七一、元旦,他亲自策划,编写方案,上场主持活动。2020年和2021年沙尔温都尔林场党支部分别被评为全旗规范化和最强党支部。
2022年,在没有经验的情况下,他潜心学习,带领职工开展植物标本采集与制作工作,从最初采集到最后标本缝制装框都亲自着手,已完成第二轮标本采集压制工作。在这期间,他还与市林草局先后10余次开展野外调查监测陆生野生马鹿及国家一级鸟类栗斑腹鹀调查工作,参与编写了《沙日温都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马鹿栖息地现状调查报告》、《马鹿种群资源现状调查报告》、《珍惜濒危鸟类现状调查报告》,为后续学术研究和林业发展提供了便利。
编史修志,延续传承。2020年3月,林场班子会议上提出把建场以来的发展纪实汇总出来,编纂志书。要求他与同事们收集相关历史资料,走访老干部职工,探访老领导和精选现有资料,历时三年,终于将阿鲁科尔沁旗沙尔温都尔林场的历史印迹基本呈现。这期间,他因多年的各类业务工作、体力劳动、精神疲惫,他的身体积劳成疾,被大小疾病缠身。编纂场志期间,他突然感到心脏疼痛加重,经检查发现,他的心脏血管堵了百分之九十,于是紧急做了支架手术。术后十天,他却又回到林场与同事们继续修改场志,直至印刷出版。场志用心地记录了林场的过去和现在,给世人留下了一个较为清晰的林场发展脉络,让更多的人能够了解大山里的故事,让林场的历史得以延续传承。
山林守望者吴立稳, 在美丽的内蒙古阿鲁科尔沁草原深处沙尔温都尔林场,有这样一群身影,他们昼夜穿梭于茂密的树林,与清风鸟鸣为伴,用执着与热爱,坚守在大山里,守护着这里的一草一木。今天,我们怀着由衷的敬佩之情,走进他们,慕名采访了山林守望者吴立稳。吴立稳,1981年出生于内蒙古赤峰市天山镇。2005年林业学校毕业后,被分配到沙尔温都尔林场,在林场一干就是19年,他把青春和汗水献给了林草事业,把故事留在了这片苍翠的林海。曾先后担任林场业务股长、工会主席和综合办公室主任,2020年任林场党支部副书记。12次被评为旗林草系统先进个人,2024年获阿鲁科尔沁旗林草系统最美林草人称号。怀揣理想,逐梦大山。2005年末,吴立稳被分配到沙尔温都尔林场工作,他怀揣梦想,坐上了开往林场的班。旗所在地到林场的道路非常崎岖,到处是坑坑洼洼,一路步履不停,75公里的路程,整整走了三个小时。进入场区后看到的是已经裂缝的一排砖房,住宿被安排到临时会议室,8个人挤在一起休息。最糟糕的是林场没有手机信号,唯一一部防火电话还被锁着,基本失去了与家人的联络,一个月只有三天假期。此刻他也曾动摇过,心里说不出的五味杂陈.....2006年末,吴立稳接到的第一个工作任务就是,按旗林业局和林场的要求,尽快清查属地资源,他与另一名技术员一起,背着行李上山参与调查,了解属地资源情况。而此时已进入非常寒冷的季节,野外作业非常困难。每天早晨护林员负责用摩托车把他们送到山脚下,他们便开始一天的爬山调查工作。几天后与他一起调查的同事实在坚持不住请假回家了,他却没有因队友的离开而动摇,孤身一人继续进行调查,他背着仪器,拿着图纸,爬山头、攀悬崖、钻荆丛、越深沟,渴的实在没办法了吃树下的积雪,饿了勒紧皮腰带。就这样经过50余天的努力,终于顺利完成了整个林场资源以及边界外业调查工作。林场也因此得到了来之不易的资源状况成果,建立了珍贵的档案资料。十几年来,吴立稳参与指导完成退耕还林造林任务4080亩,荒山直播造林5000亩,京津风沙源造林4000余亩,完成封山育林工程15万亩,植被恢复造林1500余亩,新一轮退耕还林2000余亩,樟子松嫁接红松7000余株。累计完成森林病虫害防治10万余亩。2007年至2019年的12年间,他带领职工累计培育油松、樟子松、侧柏、文冠果等优质苗木300余万株。育苗初期,他参与指导的一处苗圃,因一场大雨将苗池全部灌满,雨水排不出去导致苗木全部泡死。但他并没有气馁,总结失败经验重新建苗池,做好排水系统,成功培育出优质苗木并上山造林。经过不断尝试和钻研,总结出了苗木初期防鸟措施,微喷灌浇技术以及冬季苗木防寒技术。如今,当他看到满山挺拔的油松、樟子松,他的心里无比的自豪和欣慰。不畏辛劳,艰苦创业。2007年,林场争取到上级农业开发项目后,安排他和几名同事协助打井作业,每天的工作就是上山拉红土,他任劳任怨,手磨破了用布包上继续干,直至15眼机电井打完。2008年在原场部院内新建一处870余平方米功能齐备的新型办公区,为了节省资金,他与同事们把旧房子拆下来的砖一块块除掉水泥继续用。同时自己动手对场部院内及院外公路两侧进行美化、绿化、硬化,栽植绿化树木2600余株。如今的场部,经过几任领导的建设,窗明几净、环境怡人。办公区、宿舍区、餐饮区、库房区、活动室、会议室、养殖区等井井有条、错落有致。改革前的沙尔温都尔林场属于自收自支单位,多种经营并存。林场当时养了很多羊,每年的秋季便是最忙的时节,将近一个半月的时间他都在山上打草、装草,为羊群准备过冬的饲草料,打完草后便开始开展围封工作,他从不偷懒,与同事们比着赛挖坑埋桩,从来没喊过累,没请过一天假。林场种西瓜时,他亲自去巴彦淖尔考察,学习当地种植技术,不远千里带回西瓜种子,种植出苗后,他没日没夜的领着工人在地里“顺瓜蔓,摘瓜蛋”。秋季反季节西瓜丰收了,整齐排列的西瓜每亩产量达到8000斤左右,单个最大西瓜重30余斤。换来了西瓜大丰收,他人却瘦了20多斤。2016年,他被任命为林场综合办公室主任,上任伊始,他重新整理林场档案,将过去建场以来所有文件档案全部重新分类装盒,并做好标签、目录。这期间,他与同事们经常加班到凌晨才收工。经过将近半个月的奋战,终于将所有文件档案整理齐全,使档案管理工作变得更加规范,在之后的林业系统效能大会中得到了领导的一致好评。2020年,他在担任林场党支部副书记后,亲力亲为参与设计党员活动室、职工活动室、图书室、多功能室等,及时按照系统党委要求组织党员职工学习、开展主题党日活动。每年的七一、元旦,他亲自策划,编写方案,上场主持活动。2020年和2021年沙尔温都尔林场党支部分别被评为全旗规范化和最强党支部。2022年,在没有经验的情况下,他潜心学习,带领职工开展植物标本采集与制作工作,从最初采集到最后标本缝制装框都亲自着手,已完成第二轮标本采集压制工作。在这期间,他还与市林草局先后10余次开展野外调查监测陆生野生马鹿及国家一级鸟类栗斑腹鹀调查工作,参与编写了《沙日温都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马鹿栖息地现状调查报告》、《马鹿种群资源现状调查报告》、《珍惜濒危鸟类现状调查报告》,为后续学术研究和林业发展提供了便利。编史修志,延续传承。2020年3月,林场班子会议上提出把建场以来的发展纪实汇总出来,编纂志书。要求他与同事们收集相关历史资料,走访老干部职工,探访老领导和精选现有资料,历时三年,终于将阿鲁科尔沁旗沙尔温都尔林场的历史印迹基本呈现。这期间,他因多年的各类业务工作、体力劳动、精神疲惫,他的身体积劳成疾,被大小疾病缠身。编纂场志期间,他突然感到心脏疼痛加重,经检查发现,他的心脏血管堵了百分之九十,于是紧急做了支架手术。术后十天,他却又回到林场与同事们继续修改场志,直至印刷出版。场志用心地记录了林场的过去和现在,给世人留下了一个较为清晰的林场发展脉络,让更多的人能够了解大山里的故事,让林场的历史得以延续传承。
在美丽的内蒙古阿鲁科尔沁草原深处沙尔温都尔林场,有这样一群身影,他们昼夜穿梭于茂密的树林,与清风鸟鸣为伴,用执着与热爱,坚守在大山里,守护着这里的一草一木。今天,我们怀着由衷的敬佩之情,走进他们,慕名采访了山林守望者吴立稳。
吴立稳,1981年出生于内蒙古赤峰市天山镇。2005年林业学校毕业后,被分配到沙尔温都尔林场,在林场一干就是19年,他把青春和汗水献给了林草事业,把故事留在了这片苍翠的林海。曾先后担任林场业务股长、工会主席和综合办公室主任,2020年任林场党支部副书记。12次被评为旗林草系统先进个人,2024年获阿鲁科尔沁旗林草系统最美林草人称号。
怀揣理想,逐梦大山。2005年末,吴立稳被分配到沙尔温都尔林场工作,他怀揣梦想,坐上了开往林场的班。旗所在地到林场的道路非常崎岖,到处是坑坑洼洼,一路步履不停,75公里的路程,整整走了三个小时。进入场区后看到的是已经裂缝的一排砖房,住宿被安排到临时会议室,8个人挤在一起休息。最糟糕的是林场没有手机信号,唯一一部防火电话还被锁着,基本失去了与家人的联络,一个月只有三天假期。此刻他也曾动摇过,心里说不出的五味杂陈.....
2006年末,吴立稳接到的第一个工作任务就是,按旗林业局和林场的要求,尽快清查属地资源,他与另一名技术员一起,背着行李上山参与调查,了解属地资源情况。而此时已进入非常寒冷的季节,野外作业非常困难。每天早晨护林员负责用摩托车把他们送到山脚下,他们便开始一天的爬山调查工作。几天后与他一起调查的同事实在坚持不住请假回家了,他却没有因队友的离开而动摇,孤身一人继续进行调查,他背着仪器,拿着图纸,爬山头、攀悬崖、钻荆丛、越深沟,渴的实在没办法了吃树下的积雪,饿了勒紧皮腰带。就这样经过50余天的努力,终于顺利完成了整个林场资源以及边界外业调查工作。林场也因此得到了来之不易的资源状况成果,建立了珍贵的档案资料。
十几年来,吴立稳参与指导完成退耕还林造林任务4080亩,荒山直播造林5000亩,京津风沙源造林4000余亩,完成封山育林工程15万亩,植被恢复造林1500余亩,新一轮退耕还林2000余亩,樟子松嫁接红松7000余株。累计完成森林病虫害防治10万余亩。2007年至2019年的12年间,他带领职工累计培育油松、樟子松、侧柏、文冠果等优质苗木300余万株。育苗初期,他参与指导的一处苗圃,因一场大雨将苗池全部灌满,雨水排不出去导致苗木全部泡死。但他并没有气馁,总结失败经验重新建苗池,做好排水系统,成功培育出优质苗木并上山造林。经过不断尝试和钻研,总结出了苗木初期防鸟措施,微喷灌浇技术以及冬季苗木防寒技术。如今,当他看到满山挺拔的油松、樟子松,他的心里无比的自豪和欣慰。
不畏辛劳,艰苦创业。2007年,林场争取到上级农业开发项目后,安排他和几名同事协助打井作业,每天的工作就是上山拉红土,他任劳任怨,手磨破了用布包上继续干,直至15眼机电井打完。2008年在原场部院内新建一处870余平方米功能齐备的新型办公区,为了节省资金,他与同事们把旧房子拆下来的砖一块块除掉水泥继续用。同时自己动手对场部院内及院外公路两侧进行美化、绿化、硬化,栽植绿化树木2600余株。如今的场部,经过几任领导的建设,窗明几净、环境怡人。办公区、宿舍区、餐饮区、库房区、活动室、会议室、养殖区等井井有条、错落有致。
改革前的沙尔温都尔林场属于自收自支单位,多种经营并存。林场当时养了很多羊,每年的秋季便是最忙的时节,将近一个半月的时间他都在山上打草、装草,为羊群准备过冬的饲草料,打完草后便开始开展围封工作,他从不偷懒,与同事们比着赛挖坑埋桩,从来没喊过累,没请过一天假。林场种西瓜时,他亲自去巴彦淖尔考察,学习当地种植技术,不远千里带回西瓜种子,种植出苗后,他没日没夜的领着工人在地里“顺瓜蔓,摘瓜蛋”。秋季反季节西瓜丰收了,整齐排列的西瓜每亩产量达到8000斤左右,单个最大西瓜重30余斤。换来了西瓜大丰收,他人却瘦了20多斤。
2016年,他被任命为林场综合办公室主任,上任伊始,他重新整理林场档案,将过去建场以来所有文件档案全部重新分类装盒,并做好标签、目录。这期间,他与同事们经常加班到凌晨才收工。经过将近半个月的奋战,终于将所有文件档案整理齐全,使档案管理工作变得更加规范,在之后的林业系统效能大会中得到了领导的一致好评。2020年,他在担任林场党支部副书记后,亲力亲为参与设计党员活动室、职工活动室、图书室、多功能室等,及时按照系统党委要求组织党员职工学习、开展主题党日活动。每年的七一、元旦,他亲自策划,编写方案,上场主持活动。2020年和2021年沙尔温都尔林场党支部分别被评为全旗规范化和最强党支部。
2022年,在没有经验的情况下,他潜心学习,带领职工开展植物标本采集与制作工作,从最初采集到最后标本缝制装框都亲自着手,已完成第二轮标本采集压制工作。在这期间,他还与市林草局先后10余次开展野外调查监测陆生野生马鹿及国家一级鸟类栗斑腹鹀调查工作,参与编写了《沙日温都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马鹿栖息地现状调查报告》、《马鹿种群资源现状调查报告》、《珍惜濒危鸟类现状调查报告》,为后续学术研究和林业发展提供了便利。
编史修志,延续传承。2020年3月,林场班子会议上提出把建场以来的发展纪实汇总出来,编纂志书。要求他与同事们收集相关历史资料,走访老干部职工,探访老领导和精选现有资料,历时三年,终于将阿鲁科尔沁旗沙尔温都尔林场的历史印迹基本呈现。这期间,他因多年的各类业务工作、体力劳动、精神疲惫,他的身体积劳成疾,被大小疾病缠身。编纂场志期间,他突然感到心脏疼痛加重,经检查发现,他的心脏血管堵了百分之九十,于是紧急做了支架手术。术后十天,他却又回到林场与同事们继续修改场志,直至印刷出版。场志用心地记录了林场的过去和现在,给世人留下了一个较为清晰的林场发展脉络,让更多的人能够了解大山里的故事,让林场的历史得以延续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