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
新时代林业科技工作者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表率——记最美林草推广员焦慧芬
发布时间:2023-11-06 09:55:45           来源:改革发展和科技产业处


焦慧芬同志现任巴彦淖尔市林业和草原事业发展中心对外合作科副科长,是一名共产党员,2001年从内蒙古扎兰屯林业学校毕业以来一直从事林业技术推广工作,她先后参加了“乌兰布和沙漠封沙育林示范、抗盐碱新树种造林、梭梭人工接种肉苁蓉示范推广、抗天牛新品种引进试验示范、河套平原盐碱地治理综合配套造林技术推广、阴山干旱石质阳坡造林技术推广、盐碱地胡杨造林技术推广、酸枣造林技术推广、双季槐引种栽培试验示范项目、科技推广标准站建设、老旧果园改造建设、红树莓栽培技术推广 ”等十多项中央财政和自治区财政科技推广示范项目, 这些项目的实施在技术上和管理上都高于工程造林,建成了一批技术标准高、区域特点鲜明、推广定位准确的示范精品样板,充分发挥了辐射效应,为大面积推广应用奠定了基础。每个项目完成后她都要总结经验教训,提出整改技术方案,提炼技术精华,积累技术成果,进一步指导生产实践。她参加的一些科技推广项目梭梭冷藏苗避风造林技术、ABT与GGR系列研究与推广、阴山山脉干旱石质阳坡造林技术推广都获得了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丰收奖,其中《河套平原盐碱地开沟起垄造林技术》获得内蒙古自治农牧业丰收三等奖,该项技术为改造、治理盐碱地奠定了基础;《河套平原冬季造林技术》获内蒙古农牧业丰收奖三等奖,该项技术填补了北方冬季造林技术空白;《梭梭冷藏苗避风造林技术》获内蒙古农牧业丰收奖二等奖,此项技术有效的避开了风沙及低温对幼苗的危害,降低了造林成本,明显提高了乌兰布和沙漠造林成活率。同时,将这些科技成果紧密结合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任务进行推广应用,对提高造林“两率”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针对林业生态建设中的瓶颈问题,她和领导、同事们多次深入全市的各个旗县进行调研,努力破解困难立地条件造林技术。研究探索引用推广适合当地自然条件的林业适用技术,使全市林业科技推广覆盖率达到100%,生态和社会效益显著。“十三五”期间指导完成自治区指令性推广任务365万亩,推广17项林业适用技术,分别完成系列抗旱造林技术52.17万亩、机械化造林技术34.23万亩、沙地飞播造林配套技术88.5万亩、封育区综合育林技术91.7万亩、容器苗造林技术0.2万亩、流动沙地沙障设置技术5.5万亩、珍稀、优良树(品)种推广1.5万亩、经济林集约栽培技术5万亩、冬季造林技术19万亩、梭梭冷藏苗避风造林技术推广3.6万亩、优良杨树品种繁育栽培技术0.2万亩、退化林改造技术模式推广43.4万亩、灌木平茬复壮更新技术20万亩。通过推广体系的建设和适用技术的推广,提高了全市先进科技成果转化和适用技术推广力度,提高了营造林质量,为全市的林业生产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作为一名新时代林业科技工作者,她总是拿“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来警戒自己、鞭策自己,不断向书籍、同事、网络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她责任心强、肯吃苦,为了高标准、高质量完成每年的计划指标,每年造林期间她连续奋战在生产第一线,认真调查研究,科学规划设计,掌握第一手资料,从放线打点、苗木把关、整地挖坑、栽植浇水、绑扎管护,严把造林技术质量关,顶着风沙工作十几个小时,专心投入到工作中,从未喊过苦叫过累,也没有一句怨言。在工作中她发扬了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行业作风,以自己辛勤的劳动创造出令人欣慰的业绩,赢得了领导和群众的好评。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
主办单位:内蒙古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
承办单位:内蒙古自治区林业和草原保护总站
地址: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学苑东街23号
电话:0471-3380600 邮编:010020
蒙ICP备19003945号
 

新时代林业科技工作者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表率——记最美林草推广员焦慧芬

发布时间:2023-11-06
来源: 改革发展和科技产业处
朗读

新时代林业科技工作者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表率——记最美林草推广员焦慧芬,
  焦慧芬同志现任巴彦淖尔市林业和草原事业发展中心对外合作科副科长,是一名共产党员,2001年从内蒙古扎兰屯林业学校毕业以来一直从事林业技术推广工作,她先后参加了“乌兰布和沙漠封沙育林示范、抗盐碱新树种造林、梭梭人工接种肉苁蓉示范推广、抗天牛新品种引进试验示范、河套平原盐碱地治理综合配套造林技术推广、阴山干旱石质阳坡造林技术推广、盐碱地胡杨造林技术推广、酸枣造林技术推广、双季槐引种栽培试验示范项目、科技推广标准站建设、老旧果园改造建设、红树莓栽培技术推广 ”等十多项中央财政和自治区财政科技推广示范项目, 这些项目的实施在技术上和管理上都高于工程造林,建成了一批技术标准高、区域特点鲜明、推广定位准确的示范精品样板,充分发挥了辐射效应,为大面积推广应用奠定了基础。每个项目完成后她都要总结经验教训,提出整改技术方案,提炼技术精华,积累技术成果,进一步指导生产实践。她参加的一些科技推广项目梭梭冷藏苗避风造林技术、ABT与GGR系列研究与推广、阴山山脉干旱石质阳坡造林技术推广都获得了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丰收奖,其中《河套平原盐碱地开沟起垄造林技术》获得内蒙古自治农牧业丰收三等奖,该项技术为改造、治理盐碱地奠定了基础;《河套平原冬季造林技术》获内蒙古农牧业丰收奖三等奖,该项技术填补了北方冬季造林技术空白;《梭梭冷藏苗避风造林技术》获内蒙古农牧业丰收奖二等奖,此项技术有效的避开了风沙及低温对幼苗的危害,降低了造林成本,明显提高了乌兰布和沙漠造林成活率。同时,将这些科技成果紧密结合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任务进行推广应用,对提高造林“两率”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针对林业生态建设中的瓶颈问题,她和领导、同事们多次深入全市的各个旗县进行调研,努力破解困难立地条件造林技术。研究探索引用推广适合当地自然条件的林业适用技术,使全市林业科技推广覆盖率达到100%,生态和社会效益显著。“十三五”期间指导完成自治区指令性推广任务365万亩,推广17项林业适用技术,分别完成系列抗旱造林技术52.17万亩、机械化造林技术34.23万亩、沙地飞播造林配套技术88.5万亩、封育区综合育林技术91.7万亩、容器苗造林技术0.2万亩、流动沙地沙障设置技术5.5万亩、珍稀、优良树(品)种推广1.5万亩、经济林集约栽培技术5万亩、冬季造林技术19万亩、梭梭冷藏苗避风造林技术推广3.6万亩、优良杨树品种繁育栽培技术0.2万亩、退化林改造技术模式推广43.4万亩、灌木平茬复壮更新技术20万亩。通过推广体系的建设和适用技术的推广,提高了全市先进科技成果转化和适用技术推广力度,提高了营造林质量,为全市的林业生产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作为一名新时代林业科技工作者,她总是拿“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来警戒自己、鞭策自己,不断向书籍、同事、网络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她责任心强、肯吃苦,为了高标准、高质量完成每年的计划指标,每年造林期间她连续奋战在生产第一线,认真调查研究,科学规划设计,掌握第一手资料,从放线打点、苗木把关、整地挖坑、栽植浇水、绑扎管护,严把造林技术质量关,顶着风沙工作十几个小时,专心投入到工作中,从未喊过苦叫过累,也没有一句怨言。在工作中她发扬了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行业作风,以自己辛勤的劳动创造出令人欣慰的业绩,赢得了领导和群众的好评。
  


焦慧芬同志现任巴彦淖尔市林业和草原事业发展中心对外合作科副科长,是一名共产党员,2001年从内蒙古扎兰屯林业学校毕业以来一直从事林业技术推广工作,她先后参加了“乌兰布和沙漠封沙育林示范、抗盐碱新树种造林、梭梭人工接种肉苁蓉示范推广、抗天牛新品种引进试验示范、河套平原盐碱地治理综合配套造林技术推广、阴山干旱石质阳坡造林技术推广、盐碱地胡杨造林技术推广、酸枣造林技术推广、双季槐引种栽培试验示范项目、科技推广标准站建设、老旧果园改造建设、红树莓栽培技术推广 ”等十多项中央财政和自治区财政科技推广示范项目, 这些项目的实施在技术上和管理上都高于工程造林,建成了一批技术标准高、区域特点鲜明、推广定位准确的示范精品样板,充分发挥了辐射效应,为大面积推广应用奠定了基础。每个项目完成后她都要总结经验教训,提出整改技术方案,提炼技术精华,积累技术成果,进一步指导生产实践。她参加的一些科技推广项目梭梭冷藏苗避风造林技术、ABT与GGR系列研究与推广、阴山山脉干旱石质阳坡造林技术推广都获得了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丰收奖,其中《河套平原盐碱地开沟起垄造林技术》获得内蒙古自治农牧业丰收三等奖,该项技术为改造、治理盐碱地奠定了基础;《河套平原冬季造林技术》获内蒙古农牧业丰收奖三等奖,该项技术填补了北方冬季造林技术空白;《梭梭冷藏苗避风造林技术》获内蒙古农牧业丰收奖二等奖,此项技术有效的避开了风沙及低温对幼苗的危害,降低了造林成本,明显提高了乌兰布和沙漠造林成活率。同时,将这些科技成果紧密结合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任务进行推广应用,对提高造林“两率”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针对林业生态建设中的瓶颈问题,她和领导、同事们多次深入全市的各个旗县进行调研,努力破解困难立地条件造林技术。研究探索引用推广适合当地自然条件的林业适用技术,使全市林业科技推广覆盖率达到100%,生态和社会效益显著。“十三五”期间指导完成自治区指令性推广任务365万亩,推广17项林业适用技术,分别完成系列抗旱造林技术52.17万亩、机械化造林技术34.23万亩、沙地飞播造林配套技术88.5万亩、封育区综合育林技术91.7万亩、容器苗造林技术0.2万亩、流动沙地沙障设置技术5.5万亩、珍稀、优良树(品)种推广1.5万亩、经济林集约栽培技术5万亩、冬季造林技术19万亩、梭梭冷藏苗避风造林技术推广3.6万亩、优良杨树品种繁育栽培技术0.2万亩、退化林改造技术模式推广43.4万亩、灌木平茬复壮更新技术20万亩。通过推广体系的建设和适用技术的推广,提高了全市先进科技成果转化和适用技术推广力度,提高了营造林质量,为全市的林业生产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作为一名新时代林业科技工作者,她总是拿“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来警戒自己、鞭策自己,不断向书籍、同事、网络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她责任心强、肯吃苦,为了高标准、高质量完成每年的计划指标,每年造林期间她连续奋战在生产第一线,认真调查研究,科学规划设计,掌握第一手资料,从放线打点、苗木把关、整地挖坑、栽植浇水、绑扎管护,严把造林技术质量关,顶着风沙工作十几个小时,专心投入到工作中,从未喊过苦叫过累,也没有一句怨言。在工作中她发扬了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行业作风,以自己辛勤的劳动创造出令人欣慰的业绩,赢得了领导和群众的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