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安盟高度重视草原过牧问题,近年来,积极响应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号召,秉持绿色发展理念,在兴安盟盟委、行署有力领导下,多措并举推动草原畜牧业可持续发展。2024年,兴安盟解决草原过牧问题工作扎实推进,取得了显著成绩,为全盟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草原生态保护与畜牧业发展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是政策引导更加精准有力。将解决草原过牧问题作为推动草原畜牧业转型升级、建设全国首个现代畜牧业试验区的重要内容,在积极推进扎赉特旗、科右前旗全区解决草原过牧试点工作的基础上,围绕“强化组织保障、推行科学奖罚、严格监督管理、创新工作模式、做好基础配套、创造良好氛围”六方面,提出解决草原过牧问题18条措施,并配套制定监督执法、生产力监测、结果考核3个工作方案,构建形成了解决草原过牧问题“1+3”的政策体系,为全面开展工作提供了坚强保障。
二是责任落实更加扎实到位。兴安盟林草长制办公室印发《兴安盟2024年度解决草原过牧问题考核细则》,明确将工作落实成效列为全盟林草长制考核的重要部分。紧密结合全区解决草原过牧问题的工作部署,盟、旗两级迅速行动,分别组建了解决草原过牧问题工作专班。在此基础上,层层签订责任状,将主体责任压实到旗县市、苏木乡镇、嘎查村三级,充分发挥盟、旗、乡、村四级林草长的职能作用。通过这一系列举措,成功构建起“两级专班推进、三级责任明确、四级协同统领”的责任落实体系,切实保障草原过牧问题的治理工作事事有人抓、处处有人管。
三是执法巡查更加严密高效。兴安盟盟、旗两级林草部门派遣工作组深入开展巡查检查,梳理出违规放牧预警区苏木乡镇嘎查村清单,有力督促各地严格落实相关制度政策。在5至8月期间,各旗县市组建了48支共350人的临时执法队伍,积极配合综合执法部门开展执法巡查,盟级层面从相关部门抽调48名执法人员,实施异地执法,有效解决个别地区执法过程中存在的“宽、松、软”难题,极大地增强了执法权威性,为林草资源保护筑牢坚实防线。
四是基层监管更加全面智能。科右前旗、阿尔山市、五岔沟林业局以及白狼林业局,于重点牧区与重要道路设立了23个外来牲畜临时检查劝返点,对牲畜运输车辆进行全面排查,累计劝返转场牲畜9.02万头(只),严格把控转场牲畜进入,有力防范超载过牧现象发生。盟级公开发布《关于实施草畜平衡和禁牧休牧的通告》,并公布了盟、旗、乡三级共计69个投诉举报电话。同时,创新推出“兴安盟违规放牧监督平台”,群众只需扫码即可进行举报,实现监管模式从传统“人工盯防”向现代“智能监督”的转变。
五是补奖兑现更加注重实效。盟级层面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草畜平衡和禁牧休牧执法工作的通知》《兴安盟落实草原奖补政策草原生产力监测方案》,旗县制定《草原生态补奖机制奖惩办法》等。创新推行“监测调查结果、执法案件办理结果”联合运用模式,推动草原补奖资金兑现奖惩制度落地,充分发挥草原补奖资金引导作用。在全盟共布设3458个监测样地,并设立465个对照样方,将7月下旬至8月中旬牧草生长盛期监测数据以及执法案件统计结果与补奖资金发放相挂钩,双管齐下推行“科学奖罚”。通过全面梳理执法案件办理结果、综合分析草地利用率,形成草原补奖资金扣发台账,有效弥补了存在执法盲点的问题。
六是基础保障更加精准适配。兴安盟新建集中养殖小区56个、舍饲棚圈面积84.48万平方米,畜牧业棚圈总面积达到5612万平方米,舍饲养殖比重达到83.4%。试点扎赉特旗乌都岱嘎查肉牛集中繁育育肥基地带动100余户养殖户集中代养肉牛500头、合租合养肉牛1000头。全盟建成大型饲草产业园区5个,年可加工配送优质饲草超30万吨。以扎赉特旗宝力根花嘎查为试点,创新草原经营“三变改革”模式,带动67户258人将1016亩草场由无序放牧利用转变为封育打草。全盟新建改良站点50处,人工授精站点普及率达80%以上,肉牛冷配和特一级种公羊覆盖率分别达到60%和100%。
下一步,兴安盟将持续深化草原生态保护与修复工作,不断强化林草领域与草原畜牧业融合发展,有力促进草原植被恢复与生物多样性提升,为林草资源的长期保护与合理利用夯实基础,为构建生态文明和助力乡村振兴贡献林草力量。
兴安盟多措并举解决草原过牧问题 有效助力畜牧业转型升级, 兴安盟高度重视草原过牧问题,近年来,积极响应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号召,秉持绿色发展理念,在兴安盟盟委、行署有力领导下,多措并举推动草原畜牧业可持续发展。2024年,兴安盟解决草原过牧问题工作扎实推进,取得了显著成绩,为全盟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草原生态保护与畜牧业发展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一是政策引导更加精准有力。将解决草原过牧问题作为推动草原畜牧业转型升级、建设全国首个现代畜牧业试验区的重要内容,在积极推进扎赉特旗、科右前旗全区解决草原过牧试点工作的基础上,围绕“强化组织保障、推行科学奖罚、严格监督管理、创新工作模式、做好基础配套、创造良好氛围”六方面,提出解决草原过牧问题18条措施,并配套制定监督执法、生产力监测、结果考核3个工作方案,构建形成了解决草原过牧问题“1+3”的政策体系,为全面开展工作提供了坚强保障。二是责任落实更加扎实到位。兴安盟林草长制办公室印发《兴安盟2024年度解决草原过牧问题考核细则》,明确将工作落实成效列为全盟林草长制考核的重要部分。紧密结合全区解决草原过牧问题的工作部署,盟、旗两级迅速行动,分别组建了解决草原过牧问题工作专班。在此基础上,层层签订责任状,将主体责任压实到旗县市、苏木乡镇、嘎查村三级,充分发挥盟、旗、乡、村四级林草长的职能作用。通过这一系列举措,成功构建起“两级专班推进、三级责任明确、四级协同统领”的责任落实体系,切实保障草原过牧问题的治理工作事事有人抓、处处有人管。三是执法巡查更加严密高效。兴安盟盟、旗两级林草部门派遣工作组深入开展巡查检查,梳理出违规放牧预警区苏木乡镇嘎查村清单,有力督促各地严格落实相关制度政策。在5至8月期间,各旗县市组建了48支共350人的临时执法队伍,积极配合综合执法部门开展执法巡查,盟级层面从相关部门抽调48名执法人员,实施异地执法,有效解决个别地区执法过程中存在的“宽、松、软”难题,极大地增强了执法权威性,为林草资源保护筑牢坚实防线。四是基层监管更加全面智能。科右前旗、阿尔山市、五岔沟林业局以及白狼林业局,于重点牧区与重要道路设立了23个外来牲畜临时检查劝返点,对牲畜运输车辆进行全面排查,累计劝返转场牲畜9.02万头(只),严格把控转场牲畜进入,有力防范超载过牧现象发生。盟级公开发布《关于实施草畜平衡和禁牧休牧的通告》,并公布了盟、旗、乡三级共计69个投诉举报电话。同时,创新推出“兴安盟违规放牧监督平台”,群众只需扫码即可进行举报,实现监管模式从传统“人工盯防”向现代“智能监督”的转变。五是补奖兑现更加注重实效。盟级层面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草畜平衡和禁牧休牧执法工作的通知》《兴安盟落实草原奖补政策草原生产力监测方案》,旗县制定《草原生态补奖机制奖惩办法》等。创新推行“监测调查结果、执法案件办理结果”联合运用模式,推动草原补奖资金兑现奖惩制度落地,充分发挥草原补奖资金引导作用。在全盟共布设3458个监测样地,并设立465个对照样方,将7月下旬至8月中旬牧草生长盛期监测数据以及执法案件统计结果与补奖资金发放相挂钩,双管齐下推行“科学奖罚”。通过全面梳理执法案件办理结果、综合分析草地利用率,形成草原补奖资金扣发台账,有效弥补了存在执法盲点的问题。六是基础保障更加精准适配。兴安盟新建集中养殖小区56个、舍饲棚圈面积84.48万平方米,畜牧业棚圈总面积达到5612万平方米,舍饲养殖比重达到83.4%。试点扎赉特旗乌都岱嘎查肉牛集中繁育育肥基地带动100余户养殖户集中代养肉牛500头、合租合养肉牛1000头。全盟建成大型饲草产业园区5个,年可加工配送优质饲草超30万吨。以扎赉特旗宝力根花嘎查为试点,创新草原经营“三变改革”模式,带动67户258人将1016亩草场由无序放牧利用转变为封育打草。全盟新建改良站点50处,人工授精站点普及率达80%以上,肉牛冷配和特一级种公羊覆盖率分别达到60%和100%。下一步,兴安盟将持续深化草原生态保护与修复工作,不断强化林草领域与草原畜牧业融合发展,有力促进草原植被恢复与生物多样性提升,为林草资源的长期保护与合理利用夯实基础,为构建生态文明和助力乡村振兴贡献林草力量。
兴安盟高度重视草原过牧问题,近年来,积极响应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号召,秉持绿色发展理念,在兴安盟盟委、行署有力领导下,多措并举推动草原畜牧业可持续发展。2024年,兴安盟解决草原过牧问题工作扎实推进,取得了显著成绩,为全盟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草原生态保护与畜牧业发展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是政策引导更加精准有力。将解决草原过牧问题作为推动草原畜牧业转型升级、建设全国首个现代畜牧业试验区的重要内容,在积极推进扎赉特旗、科右前旗全区解决草原过牧试点工作的基础上,围绕“强化组织保障、推行科学奖罚、严格监督管理、创新工作模式、做好基础配套、创造良好氛围”六方面,提出解决草原过牧问题18条措施,并配套制定监督执法、生产力监测、结果考核3个工作方案,构建形成了解决草原过牧问题“1+3”的政策体系,为全面开展工作提供了坚强保障。
二是责任落实更加扎实到位。兴安盟林草长制办公室印发《兴安盟2024年度解决草原过牧问题考核细则》,明确将工作落实成效列为全盟林草长制考核的重要部分。紧密结合全区解决草原过牧问题的工作部署,盟、旗两级迅速行动,分别组建了解决草原过牧问题工作专班。在此基础上,层层签订责任状,将主体责任压实到旗县市、苏木乡镇、嘎查村三级,充分发挥盟、旗、乡、村四级林草长的职能作用。通过这一系列举措,成功构建起“两级专班推进、三级责任明确、四级协同统领”的责任落实体系,切实保障草原过牧问题的治理工作事事有人抓、处处有人管。
三是执法巡查更加严密高效。兴安盟盟、旗两级林草部门派遣工作组深入开展巡查检查,梳理出违规放牧预警区苏木乡镇嘎查村清单,有力督促各地严格落实相关制度政策。在5至8月期间,各旗县市组建了48支共350人的临时执法队伍,积极配合综合执法部门开展执法巡查,盟级层面从相关部门抽调48名执法人员,实施异地执法,有效解决个别地区执法过程中存在的“宽、松、软”难题,极大地增强了执法权威性,为林草资源保护筑牢坚实防线。
四是基层监管更加全面智能。科右前旗、阿尔山市、五岔沟林业局以及白狼林业局,于重点牧区与重要道路设立了23个外来牲畜临时检查劝返点,对牲畜运输车辆进行全面排查,累计劝返转场牲畜9.02万头(只),严格把控转场牲畜进入,有力防范超载过牧现象发生。盟级公开发布《关于实施草畜平衡和禁牧休牧的通告》,并公布了盟、旗、乡三级共计69个投诉举报电话。同时,创新推出“兴安盟违规放牧监督平台”,群众只需扫码即可进行举报,实现监管模式从传统“人工盯防”向现代“智能监督”的转变。
五是补奖兑现更加注重实效。盟级层面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草畜平衡和禁牧休牧执法工作的通知》《兴安盟落实草原奖补政策草原生产力监测方案》,旗县制定《草原生态补奖机制奖惩办法》等。创新推行“监测调查结果、执法案件办理结果”联合运用模式,推动草原补奖资金兑现奖惩制度落地,充分发挥草原补奖资金引导作用。在全盟共布设3458个监测样地,并设立465个对照样方,将7月下旬至8月中旬牧草生长盛期监测数据以及执法案件统计结果与补奖资金发放相挂钩,双管齐下推行“科学奖罚”。通过全面梳理执法案件办理结果、综合分析草地利用率,形成草原补奖资金扣发台账,有效弥补了存在执法盲点的问题。
六是基础保障更加精准适配。兴安盟新建集中养殖小区56个、舍饲棚圈面积84.48万平方米,畜牧业棚圈总面积达到5612万平方米,舍饲养殖比重达到83.4%。试点扎赉特旗乌都岱嘎查肉牛集中繁育育肥基地带动100余户养殖户集中代养肉牛500头、合租合养肉牛1000头。全盟建成大型饲草产业园区5个,年可加工配送优质饲草超30万吨。以扎赉特旗宝力根花嘎查为试点,创新草原经营“三变改革”模式,带动67户258人将1016亩草场由无序放牧利用转变为封育打草。全盟新建改良站点50处,人工授精站点普及率达80%以上,肉牛冷配和特一级种公羊覆盖率分别达到60%和100%。
下一步,兴安盟将持续深化草原生态保护与修复工作,不断强化林草领域与草原畜牧业融合发展,有力促进草原植被恢复与生物多样性提升,为林草资源的长期保护与合理利用夯实基础,为构建生态文明和助力乡村振兴贡献林草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