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安盟沙果“红”了!年产值破2.6亿元 , 金秋时节,硕果盈枝。近日,兴安盟科右前旗俄体镇的沙果进入集中采收期,果园里一派繁忙景象。红彤彤的沙果沉甸甸地挂满枝头,果农们穿梭其间,采摘、打包、装车,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我家有40亩沙果树,今年预计能收8万斤果子,每斤收购价1.5元,这价格在周边已经是最高价了,全部由本地企业统一收购。”俄体镇齐心村村民李宝静笑着说,“再有四五天,采摘就基本结束了,今年收成真不错!”近年来,兴安盟将沙果产业作为生态修复与农民增收的重要抓手,持续推进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管理和产业化经营。目前,全盟沙果种植面积达14.67万亩,年鲜果产量可达6000万斤,惠及8000余户果农,产业综合年产值突破2.6亿元。龙头企业带动是产业发展的关键。科右前旗恒佳果业有限公司推行的订单回收模式,让当地果农吃了一颗 “定心丸”,红红火火发展沙果产业。今年,科右前旗463户果农的沙果,每斤比市场价多卖了3毛钱。“果农们有了依靠,收入也增加了,心里别提多高兴了。”科右前旗俄体镇团结村村民金相臣感慨地说。科右前旗恒佳果业有限公司作为当地沙果产业的重要参与者,主要从事沙果干、沙果脯的生产。在恒佳果业的生产车间里,工人们熟练地操作着设备,一颗颗沙果经过分拣、清洗、切片、蒸煮、烘干等多道工序,摇身一变成为色泽金黄、酸甜可口的果干和果脯,即将走向全国各地的市场。为进一步提升沙果品质,今年,恒佳果业为协议户的果园免费铺设反光膜、喷洒农药。公司经理李林介绍:“目前我们已经收购了460万斤沙果,预计收购总量能达到600万斤鲜果。公司从9月1日开始生产加工,预计生产周期为100天,今年的产量大概在490吨左右,产值有望达到1100万元左右。”经过多年的精心引导、大力扶持和持续发展,兴安盟的沙果产业已经形成了“公司+基地+农户”的成熟产、供、销发展格局,沙果产业的发展势头愈发强劲,不仅在种植环节实现了规模化,在精深加工和销售环节也不断创新突破。今年,内蒙古宝润红酒有限公司的收购现场同样热闹非凡。在这里,一颗颗沙果将开启它们的“变身之旅”,成为香醇的沙果蒸馏酒。在宝润红酒的生产车间里,现代化的酿酒设备有序运转,工人们严格按照工艺流程操作,将沙果的香气和风味完美地融入到每一滴酒中。“今年我们收购农户的沙果有200吨,能产出2吨沙果酒。目前,公司有四种沙果酒产品,销售额在100万元左右。”内蒙古宝润红酒有限公司销售经理张广云介绍。 为进一步推动沙果产业的发展,2024年,兴安盟利用林业产业化项目资金,新增4条沙果产品精深加工生产线和3个储藏保鲜库建设。兴安盟可为食品有限公司建成的500平气调保鲜库就是其中之一。在可为食品公司的保鲜库里,一排排货架上摆满了新鲜的沙果,先进的气调设备维持着库内适宜的温度和湿度,确保沙果在较长时间内保持新鲜口感和品质。“今年在兴安盟林草局的帮助下,我们获得了30万元的补助资金,建立了气调保鲜库。这个保鲜库可以大大延长鲜果的保存时间,能储存60万斤的鲜果。”兴安盟可为食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赵迪说。在销售环节,兴安盟沙果产品正加速“走出去”。线上,依托电商平台、直播带货等新模式,沙果干、果脯、果酒等特色产品远销全国,深受消费者喜爱;线下,通过举办沙果文化节、农博会、展销会等活动,开展采摘体验、产品品鉴、文化展演,吸引游客参与,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在各类展会上,“兴安盟沙果”品牌频频亮相,好评如潮,品牌影响力持续提升。目前,兴安盟已培育出本土沙果加工企业4家,开发出果汁、果脯、果酒等10余种产品,沙果产业综合年产值突破2.6亿元,走出了一条生态修复与经济发展双赢之路。“近年来,兴安盟林草系统深入贯彻‘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将沙果产业作为推进生态修复、带动群众增收的重要抓手。目前已形成了‘种植规模化、技术标准化、销售多元化’的沙果产业发展格局,成为兴安盟生态经济融合发展的特色名片。”兴安盟林草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刘恒年表示,兴安盟将紧盯“提质、增效、扩链”目标,加大精深加工企业培育力度,研发高附加值产品,强化品牌建设,提升沙果产业链整体效益,促进沙果产业蓬勃发展。
锡林郭勒盟全力推进松树钻蛀类害虫系统调查工作 , 为精准掌握全盟松树钻蛀类害虫的种类、分布及危害现状,科学制定防控策略,锡林郭勒盟按照国家生物灾害防控中心、自治区林草有害生物防治检疫总站统一部署,开展了全域松树钻蛀类害虫系统调查工作。一是制定方案,科学规范全面开展。结合全盟松林资源分布特点,制定《锡林郭勒盟松树钻蛀类害虫系统调查实施方案》,明确“所有松科植物分布小班”,全覆盖调查目标,细化调查范围、进度安排、调查内容、调查流程和方法、样本采集等操作规范,确保调查工作标准化、流程化。二是双轨并行,技术培训全域覆盖。创新“线上+线下”双轨培训模式,锡林郭勒盟选派业务人员参加内蒙古自治区松树蛀干害虫系统调查及林业植物检疫技术培训班,学习了“内蒙古松类主要蛀干害虫的调查与识别”、《松树蛀干害虫系统调查方案》解读等内容;锡林郭勒盟草原工作站下派5个技术指导组对全盟12个旗县市(区)开展现场实训,通过“实地操作+疑难解答”方式,现场演示蛀干害虫踏查、小班详查、广谱调查、标本等功能模块、字段填写要求及数据校验规则,确保基层人员掌握从数据采集到录入的全过程操作要点,为确保调查数据准确性奠定基础。 三是保质保量,数据审核动态闭环。建立“旗县调查—盟市审核抽查”二级审核机制,通过监管平台及其手机APP实现踏查记录、标本采集等全流程电子化归档,锡林郭勒盟草原工作站对辖区已执行的系统调查任务进行审核及审核结果抽查。截至9月8日,全盟累计完成踏查任务小班1368个,踏查任务完成率52.66%,广谱调查小班108个。下一步锡林郭勒盟将持续强化监测调查,通过技术培训、全覆盖踏查监测等创新举措,圆满完成2025年阶段性任务,并不断优化调查方案,对于调查过程中发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及时通过专家组进行会商研判,确保松树钻蛀类害虫调查有效推进,为筑牢祖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建设美丽中国贡献林草力量。
锡林郭勒盟林业和草原局深入太仆寺旗开展打贮草期间森林草原防火和“林电共安”攻坚战三年行动督导检查工作, 近日,锡林郭勒盟林业和草原局检查组深入太仆寺旗,围绕打贮草期间森林草原防火和“林电共安”攻坚战三年行动开展专项检查。 检查组通过现场查阅相关档案,详细了解了防火责任制落实情况,并实地查看了防火物资库,对防火物资储备及设备维护情况进行了全面检查。检查组一行先后前往国有林场、贡宝拉格苏木等地。对打贮草重点区域实地查看锡林郭勒盟太仆寺旗打贮草期间森林草原防火工作落实、火灾预防措施等情况,并对抓好火源管控、宣传教育、隐患排查、值班值守和火情早期处理等工作给予肯定。下一步,锡林郭勒盟林草局将全面推进“林电共安”攻坚战三年行动工作落实,全力筑牢防火安全屏障,为锡林郭勒盟秋季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通辽市:山水工程草原禁牧恢复工程零散牧户搬迁工作座谈会召开 , 为扎实推进山水工程草原禁牧恢复与零散牧户搬迁工作,总结交流经验,分析研判问题,部署下一步重点任务,9月11日上午,通辽市林草局组织召开相关工作座谈会。会议由市林草局局长石双喜主持,扎鲁特旗、奈曼旗、科左中旗政府分管领导及林草局主要负责同志参加会议。会议听取了扎鲁特旗、奈曼旗、科左中旗关于搬迁工作进展、存在问题及下一步措施的汇报。随后,与会代表重点围绕扎鲁特旗在推进工作中形成的有效经验与做法进行了深入研讨,并就如何借鉴其成功经验、破解自身工作瓶颈开展了热烈讨论,取得了交流互鉴、共同提高的良好效果。 图 局长石双喜协调调度各旗县草原禁牧零散牧户搬迁工作在听取各方汇报和交流发言后,石双喜局长作总结讲话,充分肯定了各旗县前期工作成效,并就推动下一步工作提出四点要求:一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深化对山水工程生态意义的认识,将搬迁工作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民生工程抓实抓好,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二要坚持问题导向,精准施策,围绕搬迁户实际困难,完善安置补偿方案,落实好后续产业扶持政策;三要强化协同配合,凝聚合力,各旗县政府要加强统筹,林草部门发挥好牵头作用,主动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作;四要学习先进经验,加快工作进度,借鉴扎鲁特旗等地有效做法,创新工作方法,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依法依规加快进度,确保按时完成任务目标。本次座谈会高效务实,既全面掌握了各旗县工作进展,又通过集中研讨和交流互鉴,为破解当前工作难题提供了思路与方法。会议进一步统一了思想,明确了方向,压实了责任,对山水工程草原禁牧零散牧户搬迁工作的深入扎实开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下一步,市推进中心将继续加强督导与协调,确保会议精神落到实处,保障搬迁工作顺利实施。
林区大样地调查有序推进 精准勾勒生态“全景图”, 近期,通辽市林业和草原科学研究所(内蒙古特金罕山森林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站)组建一支由林业工作者、科研人员组成的调查队伍深入罕山次生林区,启动新一轮森林动态监测大样地调查工作。在蓝天绿树映衬下,队员们身着专业工装集结,以实地监测为生态保护筑牢数据根基。科学勘测,解码生态本底。此次调查聚焦“植被群落结构、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动态”三大核心,采用样方实地调查方法,队员们分工协作,对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层间植物进行调查。“每一组数据,都是解读生态演变的‘密码’”。森林动态监测大样地调查周期长、覆盖广,持续追踪能揭示生态系统的“生长轨迹”。直击一线,在山林间书写担当。林间草地上,迷彩服与户外装备交织的身影穿梭忙碌——有人伏身记录植物坐标,有人举尺测量树高,背包里的仪器、标本袋有序收纳着勘测成果。面对复杂地形,队员们克服蚊虫、陡坡挑战,用脚步丈量样地边界,以专业态度确保数据严谨。茂密的森林植被,既是调查对象,也是多年生态保护的生动注脚。数据赋能,为绿水青山注入科学动能。大样地调查的价值不仅在于数据采集,更在于为生态保护实践提供科学指引。这些新鲜数据将为区域生态监测网补充“源头活水”,更将为生态修复规划、生物多样性保护、碳汇潜力评估提供科学依据。随着调查的逐步深入,罕山次生林区生态系统的“健康档案”不断完善,将助力决策者实现精准施策,让绿水青山的守护工作更具科学性与前瞻性,推动绿色发展迈向更高维度。
兴安盟林草局召开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总结会议, 9月11日,兴安盟林草局召开第二十次党组(扩大)会议暨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总结会议,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和中央、自治区党委、盟委党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会议精神,听取盟林草局学习教育工作开展情况汇报,研究部署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工作。盟林草局党组书记、局长何云峰主持会议并讲话。会议指出,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全面开展以来,局党组紧扣问题关键、找准工作目标,将“学、查、改”贯穿工作全程,着力解决林草事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统筹推进林草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会议要求,一是深化理论武装,筑牢思想根基。将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深学细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作风建设重要论述,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依托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支部“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载体,推动理论学习走深走实,做到学懂弄透、知行合一。二是压实责任链条,推动履职尽责。局党组书记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班子成员落实“一岗双责”,科室、单位负责人承担直接管理责任,构建“党组抓总、班子带头、科室落实、全员参与”责任链条,在学与做上双重示范,推动作风建设与林草重点工作同部署、同推进、同考核。三是严守纪律底线,织密“监督网络”。聚焦违规吃喝“顽疾”,坚决抵制“学习教育结束即松懈”的错误思想,严禁以任何名义搞“报复性宴请”“隐蔽场所饮酒”,要延伸监督触角,杜绝酒驾醉驾、违规收送礼品礼金,同时提醒身边人增强法治与纪律意识,共筑廉洁安全防线;要在国庆、中秋等关键节点与权力集中岗位常态化开展监督检查,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聚焦项目审批、工程建设、资金使用、选人用人等风险领域,完善制度、规范流程,一体推进“三不腐”,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四是强化实践导向,彰显工作成效。要把作风建设与“三北”工程、林草碳汇开发、产业升级、集中整治等重点工作紧密结合,主动深入基层一线,摸准管护痛点、项目堵点、群众难点,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在行政审批、执法监管等环节严守廉洁底线,以作风建设护航林草事业高质量发展。派驻盟检察分院纪检组组长乌丽汗,盟林草局班子成员、四级调研员,局机关各科室、所属事业单位负责人,党支部书记和新提拔干部参加会议。
乌兰察布丰镇市:专项培训赋能护林员筑牢森林生态安全防线 , 为进一步提升基层护林员业务能力与责任意识,增强护林员职业认同感与荣誉感,帮助护林员深刻理解护林工作的生态价值与社会意义,提升工作效率,切实有效保护森林草原资源。9月10日,丰镇市林草局组织专业技术骨干,深入各乡镇开展护林员专项培训。丰镇市林草局结合护林员工作实际,统一配备护林专用服装与标识袖章,既提升了队伍形象,也增强了护林员职业归属感。培训细致解读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森林防火条例》等法规,帮助护林员明确工作边界、提升依法护林能力;针对日常重点难点,讲解巡护路线规划、火灾隐患排查、野生动植物识别保护、火情早期处置等实操内容,通过案例分析与现场演示,让护林员直观掌握风险应对技巧。同时,培训还专门设置灭火装备实操教学,培训人员现场演示风力灭火机、灭火拖把的操作、保养及安全要点,组织护林员逐一上手实操并纠正不规范动作,确保实现 “懂理论、会实操、能应急”目标。此次培训有效提升了基层护林员的专业素养和应急处置能力,为构建“全覆盖、无死角”的森林草原防护网络提供了坚实保障。下一步,丰镇市林草局将建立常态化培训机制,定期开展“回头看”和“再培训”,持续夯实生态保护基层力量,做到以“人之精进,守林之常青”。
锡林郭勒盟西乌旗林业事业发展中心开展2024年重点区域绿化以及乡村振兴绿化美化项目验收工作 , 锡林郭勒盟西乌旗林业事业发展中心于8月中旬,开展2024年重点区域绿化以及2024年乡村振兴绿化美化项目的验收工作,这不仅是对项目建设质量的严格检验,对生态环境改善的积极实践,更是推动区域生态建设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验收小组先后深入巴彦胡舒苏木呼日勒图嘎查、巴彦花镇查干宝格图、巴彦胡博嘎查等地,严格按照作业设计要求,对项目区开展实地核查。重点查看苗木种类、栽植质量、成活率、管护措施落实等情况。经核查,项目区造林成活率较高,达到预期目标。道路沿线绿树成排、房前屋后绿意盎然,绿化景观与乡村风貌有机融合,整体效果良好,有效提升了生态环境质量,达到了项目建设的预期效果。下一步,锡林郭勒盟西乌旗林业事业发展中心将继续加大工作力度,持续推进重点区域绿化工作,加强后期监测管护,确保新栽植苗木的成活率和生长态势,切实巩固绿化成果。同时创新工作方法,不断提升绿化工作的质量和水平,为推动西乌旗生态文明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贡献更大的力量。
党建引领强科研 绿色先锋兴林草, 赤峰市林科所科技一党支部紧扣林草科研使命,以“三亮三比”活动为牵引,以“党建红・林果香”党建品牌创建为抓手,推动党建与林草科研、技术服务深度融合,为当地林草高质量发展注入红色动能。亮身份践承诺,科技服务进林间党员主动亮身份、职责与承诺,扎根服务一线:配合开展森林认证联合体第2次监督审核,为相关企业提供果园管理、果实储藏等“一对一”指导;对接国家及自治区部署,深入全市11个旗县区,采集350批次食用林产品样品,开展有毒有害物质残留研究,守护群众“舌尖安全”。创新模式破难题,科技赋能促增收针对产业瓶颈,党员团队创新发力:在马鞍山林场打造100亩“试验种植+观光+研学+科普”林下经济综合体,设13个功能区,已种植中药材及山野菜40余亩,带动35名群众就业;聚焦林草碳汇,开展主要树种碳汇计量参数研究,建立40个长期固定监测样地,夯实碳汇能力数据基础。提质赋能谋长远,红色科研助振兴深化党建与科研融合,拓展“科研+示范+推广”服务:在寒旱地苹果梨良种基地,党员先锋队为企业提供良种穗条69万条,完成种质资源区管护;推进林草碳汇建设,构建监测评估数据库,为提升碳汇功能、优化经营管理提供技术支撑。赤峰市林科所科技一党支部将持续深化“三亮三比”与党建品牌创建,推动林草科研与地方发展深度融合,为林草振兴、生态优美、群众增收贡献更多科研力量。
鄂尔多斯市林草事业发展中心召开松树钻蛀类害虫系统调查技术培训会 , 为高标准推进2025-2026年松树钻蛀类害虫调查工作,市林草事业发展中心于9月10日组织召开全市松树钻蛀类害虫系统调查技术培训会,各旗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机构负责人及技术人员共计30余人参会。本次培训特邀山西农业大学及包头园林局专家,围绕《鄂尔多斯市松树钻蛀类害虫系统调查实施方案》展开系统讲解。内容涵盖松树钻蛀类害虫种类识别、标本采集与制作技术、系统监管平台及手机端APP操作规范。与会人员就调查工作中的经验做法与存在问题,与专家进行了深入讨论和互动研讨,强化了技术实操能力。此次培训显著提升基层技术人员对松树钻蛀类害虫系统调查重要性的认识,有效推动松材线虫APP及管理平台的规范化应用,为2025-2026年调查任务的高质量完成奠定坚实技术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