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林草快讯

林草快讯

  • 织密林场苗圃“防火网”筑牢绿色生态安全屏障——...

    2025-11-19 朗读

    织密林场苗圃“防火网”筑牢绿色生态安全屏障——包头市达茂旗切实加强林场苗圃秋冬季防火巡查 , 为切实防范化解冬季林场苗圃火灾风险,坚决守住安全底线,包头市达茂旗林草局立足冬季天干物燥、火灾易发多发的季节特点,迅速部署、精准发力,全面启动林场苗圃冬季防火巡查专项行动,以“严、细、实”的举措筑牢生态安全屏障。严字当头。明确责任分工、巡查范围和工作要求,与护林员和周边群众签订《防火安全告知书》,明确责任清单,确保防火巡查工作有人管、有人抓、有人干。细处着力。巡查组以林场、苗圃管理人员为骨干,联合护林员深入林场、苗圃,查看周边防护情况,重点排查消防设施配备、水源保障、防火隔离带设置等情况,仔细检查用火用电安全、易燃物堆放、值班值守等关键环节,做到不留死角、不漏隐患。实处见效。保障到位强根基,为护林员发放灭火器20个,二号工具30把,现场讲解防火知识等形式,向林场作业人员、周边群众普及冬季防火法律法规和应急处置常识,确保火情快速响应、高效处置。下一步,达茂旗林草局将以此次巡查为契机,持续压实防火责任,常态化开展林区隐患排查整治,不断强化宣传引导与应急备战,全方位织密冬季林区“防火网”,坚决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 包头黄河湿地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站前三季度监测...

    2025-11-19 朗读

    包头黄河湿地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站前三季度监测工作顺利完成 , 包头黄河湿地地处黄河“几字弯”关键节点,位于黄河流域最北端的干旱半干旱内陆地区,是阻挡西北风沙南侵的前沿区和构建黄河流域生态安全屏障的关键区域,也是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的核心区域之一,承担着维护北方生态安全和促进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双重使命。内蒙古包头黄河湿地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站针对寒旱区高纬度湿地开展的长期定位观测与科学研究,为呼包鄂“湿地-城市-农田-工业”生态系统的协同发展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撑。积极开展背包式激光雷达扫描系统乔灌木样地三维结构调查,水质多参数自动检测、雷达液位测量、相机自动监测等新装备应用,推动湿地长期定位监测自动化、精准化和覆盖范围的提升,为系统掌握包头黄河湿地水质、土壤、生物、气候特征,完善湿地生态系统基础数据库和动态监测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此外,生态站积极拓展对外合作交流渠道,与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黄河水利委员会宁蒙水文水资源局、内蒙古大学、内蒙古科技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关系,在科研监测、数据共享、技术交流、人才培养等方面深化合作,有效提升了生态站的科研能力和对外合作水平。生态站积极申报自治区级科普研学旅游基地,致力于打造集生态观光、科普教育、实践体验于一体的高质量研学平台。包头市湿地保护中心积极开展青少年湿地科普教育及实践教学活动,丰富了研学内容,推动了环境保护理念传播力度,进一步发挥了生态站作为科研与科普教育基地的综合功能。下一步,包头市湿地保护中心将与湿地站技术支撑单位共同做好第四季度采样工作,确保全年生态定位观测及研究工作顺利完成,为深入分析湿地生态系统特征、编制年度监测评估报告提供科学依据。

  • 多措并举筑牢候鸟迁徙“安全通道” 

    2025-11-19 朗读

    多措并举筑牢候鸟迁徙“安全通道” , 为切实保障过境候鸟安全,掌握候鸟种群数量、分布情况及迁徙规律。近日,包头市昆都仑河国家湿地公园管护中心开展候鸟保护监测与专项巡护行动。此次行动坚持“科学监测,全方位保护”原则,多措并举,全力筑牢候鸟迁徙“安全通道”。一是科技赋能,构建立体监测网。充分运用“人防+技防”手段,构建空地一体化的监测体系。依托已建成的远程视频监控,对核心区、主要觅食区实行24小时不间断监控。利用无人机对人力难以抵达的滩涂、水域进行定期巡航,扩大监测覆盖面。组织人员携带监测设备,开展地面定点监测与数据记录。通过多层次监测,实时掌握候鸟种群动态、数量变化及栖息状况。重点对黑鹳、大天鹅、小天鹅、白鹭等珍稀野生鸟类进行跟踪监测与记录。截至目前,已监测到候鸟有白鹭、天鹅、赤麻鸭、绿头鸭等800余只,种群状态平稳,栖息活动正常,较往年有所增加。二是加强巡护力量,划分责任片区,重点加大对迁徙路线、栖息地的巡护频次与密度。细致排查并清除非法设置的捕鸟网、毒饵等危害候鸟安全的隐患并积极做好候鸟等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工作,依法依规开展候鸟等野生动物收容救助工作,及时救助和放归因受伤、受困、病弱鸟类及其他野生动物。三是加强宣传引导。通过设立宣传警示牌、发布微信公众号推文、开展“自然公益课堂”“进社区、进校园”主题活动等方式,广泛宣传关于野生动物保护的法律法规及候鸟迁徙知识,并在巡护监测过程中向市民宣传关于文明观鸟须知、禽流感识别防治基础知识、鸟类识别基础知识、鸟类迁徙路径、科学救助野生动物等相关须知。营造了“保护候鸟、人人有责”的浓厚社会氛围,构建了群防群治的保护格局。下一步,昆都仑河国家湿地公园管护中心将毫不松懈地抓好各项措施的落实,不断优化保护策略,加强与周边区域的协同保护,全力以赴确保候鸟迁徙安全,守护好这条生机勃勃的“生命航线”。

  • 自治区指导组深入阿拉善盟精准指导林草种质资源普...

    2025-11-19 朗读

    自治区指导组深入阿拉善盟精准指导林草种质资源普查工作 , 为进一步夯实林草种质资源普查工作基础,系统总结并凝练普查实践中的优秀经验与有效做法,11月11日至12日,自治区林草种质资源普查工作指导组一行5人来到阿拉善盟,就第一次全区林草种质资源普查工作开展实地技术指导。指导工作以专题座谈会的形式展开。指导组首先听取了阿拉善盟关于普查工作的整体进展汇报,随后仔细查阅了项目档案资料,重点围绕普查工作的组织管理、设备配置、资金落实、种质资源收集整理及阶段性成果总结等关键环节进行了深入核查。此外,指导组还实地考察了普查配套的种质资源临时保存库,并就资源保存、管理流程等环节提出了具体指导意见。指导组对阿拉善盟在当前阶段所取得的普查成效给予了充分肯定,同时结合验收标准,就下一步完善工作细节、凝练重点成果等方面提出了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优化建议。下一步,阿拉善盟林业草原和种苗工作站将严格按照指导组反馈意见,进一步补短板、提质量,持续深化普查成果的梳理与集成,全面提升成果材料的科学性、规范性和实用价值,确保高标准、高质量完成第一次全区林草种质资源普查阿拉善普查任务。  

  • 深化合作共促林草发展内蒙古自治区林业科学研究院...

    2025-11-18 朗读

    深化合作共促林草发展内蒙古自治区林业科学研究院与呼伦贝尔市林草科学研究所开展座谈交流, 近日,内蒙古自治区林业科学研究院一行赴呼伦贝尔市林草科学研究所开展调研交流,呼伦贝尔市林草局分管副局长、改革发展和科技科负责人及呼伦贝尔市林草科学研究所相关负责人参加座谈。会上,呼伦贝尔市林草局分管副局长详细介绍了呼伦贝尔市林草科学研究所的职能定位、核心职责及近年在林草科研、生态保护等领域的关键成效。呼伦贝尔市林草科学研究所所长及相关科室负责人紧扣工作实际展开汇报,明确了未来科研创新、技术服务等重点方向,梳理了发展中的技术瓶颈与资源需求,表达了与自治区林科院深化合作的迫切意愿。呼伦贝尔市林草局改革发展和科技科负责人也围绕呼伦贝尔市林草产业布局、核心方向及发展短板作了详细汇报。内蒙古林科院调研组对呼伦贝尔市林草工作成效给予肯定,提出双方应聚焦防沙治沙、森林经营、林下经济、种质资源保护、生态价值评估、林草碳汇开发及产业链条研发等关键领域,构建常态化合作机制。同时依托三北科创中心及内蒙古呼伦贝尔沙地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站等平台,推动资源共享、联合人才培养,实现优势互补、协同发力,共同破解林草发展难题。此次调研为自治区林科院与呼伦贝尔市林草系统搭建了高效的沟通桥梁,既促进了科研经验的共享互鉴,也明确了后续合作的重点方向。呼伦贝尔市林草科学研究所将以此次调研为契机,积极借鉴吸收先进科研经验,聚焦自身发展需求与区域林草生态保护核心任务,主动对接业务协作,联合攻关技术难题,以科技创新赋能林草科研提质增效,为呼伦贝尔林草事业高质量发展、守护绿水青山贡献科研力量。

  • 三十载初心铸忠魂 一线坚守显担当——呼伦贝尔市直...

    2025-11-18 朗读

    三十载初心铸忠魂 一线坚守显担当——呼伦贝尔市直属免渡河林业局林政防火检查战线党员先锋张荣胜, 在呼伦贝尔市直属免渡河林业局林政防火检查战线,有这样一批党员先锋,他们将职责与使命深度融入业务实践,以实干为笔、以担当为墨,在守护林海的征程中书写着共产党人的使命答卷。张荣胜,这位在扎根林政防火检查岗位坚守30余载的老党员、先进工作者,正是其中熠熠生辉的典型代表,用半生坚守诠释了基层党员“党性立身、岗位建功”的时代华章。作为林政执法一线的 “红色哨兵”,张荣胜始终以党的建设为引领,把“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 的政治要求融入血脉、付诸行动。30余年来,他以林为家、以岗为乐,将对党的忠诚镌刻在每一寸守护的林地间,将纪律规矩贯穿于每一项工作环节。为筑牢森林资源安全防线,他主动钻研森林管护专业知识与林政法规政策,既在理论学习中夯实根基,又在实践运用中打磨本领,深刻洞悉责任之重,始终将 “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扛在肩头。在防火关键期,他更如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牢牢钉在林政防火最前沿,用专业素养与责任担当筑牢守护着生态安全的第一道屏障,彰显了基层党员“冲锋在前、勇挑重担”的政治本色。为民服务显初心脱下制服,他是践行 “我为群众办实事” 的 “为民先锋”,他用点滴行动传递着党建工作的温度与力度。从热情接待每一位群众,到耐心解答林业政策的每一处细节,他始终把群众的急难愁盼放在心头。在服务群众的过程中,他主动作为、履职尽责,把惠民政策落到实处,不图名利、不计得失,以 “甘当奉献孺子牛” 的情怀,打通服务群众的 “最后一公里”,让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体现在日常、扎根在群众心中,生动诠释了“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 的深刻内涵,让党建工作与群众心间的距离再无阻隔、深度融合。三十载坚守见忠诚“把平凡事做到极致,就是党员的初心;把坚守刻进岁月,就是使命的传承。”张荣胜30年的坚守与奉献,不仅是基层党员践行党建使命的鲜活实践,更是林草系统推动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的生动范例。他以初心践行承诺,以实干诠释担当,为新时代林业工作者树立了 “岗位建功守初心、服务为民担使命” 的精神标杆,激励着更多基层党员在平凡岗位上书写不平凡的人生,为守护生态安全、服务人民群众注入源源不断的红色动力。在呼伦贝尔市林草系统的广袤林海间,正是有无数像张荣胜这样的党员先锋,以三十载如一日的坚守,将初心化为收获绿水青山的实际行动,在北疆生态屏障建设的征程中,彰显着呼伦贝尔林草人的担当与忠诚。

  • 红山区开展“我为三北种棵树”秋季义务植树专题活动

    2025-11-18 朗读

    红山区开展“我为三北种棵树”秋季义务植树专题活动, 11月13日,红山区林草局组织机关干部赴红山区烈士陵园义务植树基地,开展“我为三北种棵树——全民尽责添绿,共建美丽家园”秋季义务植树专题活动。活动现场,干部职工热情高涨、干劲十足,严格按照分工协作机制,默契配合完成挥锹铲土、除草除杂、浇水松土等系列作业,有条不紊推进树木抚育与林地管护工作。从杂草清理到土壤疏松,从精准浇水到细节巡查,每个环节都一丝不苟、精益求精,既有效提升了基地现有树木成活率,更切实巩固了前期绿化建设成果,充分展现了林草干部务实担当、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此次活动共悬挂宣传条幅1条,出动消防水车、运兵车等作业车辆6台次,组织工作人员30余人,严格按照全民义务植树尽责方式及折算标准,圆满完成义务植树任务,以实际行动为“三北”工程攻坚战注入基层力量,为建设美丽家园、筑牢北方生态安全屏障贡献红山林草担当。活动既是践行全民义务植树责任的具体行动,更是深化“三北”工程攻坚使命意识的生动实践,让每一位参与者都成为生态保护的“践行者”与生态文明的“宣传员”,深刻体悟到林草工作者守护生态的责任担当与时代使命,进一步凝聚了全员参与生态建设的思想共识和行动自觉。

  • 克什克腾旗林草局联合森林公安开展候鸟保护宣讲进...

    2025-11-18 朗读

    克什克腾旗林草局联合森林公安开展候鸟保护宣讲进校园活动, 近日,赤峰市克什克腾旗林草局联合广兴森林公安派出所走进广兴源学校,开展候鸟保护专题宣讲活动,切实筑牢青少年生态保护思想防线。此次宣讲紧扣“候鸟保护”核心主题,结合克什克腾旗野生动植物资源优势,以“知识讲解+互动体验”双模式推动生态宣教落地见效。强化知识精准普及。通过图文展板、视频播放等直观形式,系统讲解克什克腾旗野生动植物资源现状、候鸟识别特征、野生动物救护流程及相关法律法规,帮助青少年全面掌握野生动植物保护基础常识。创新互动传播形式。贴合青少年认知特点设置趣味问答环节,以克什克腾世界地质公园吉祥物“腾腾”、科普书籍为奖励,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现场互动氛围浓厚,引导青少年逐步树立“保护鸟类就是保护人类家园”的生态理念。此次活动既是克什克腾旗林草局抓实鸟类保护工作、守护区域生物多样性的具体举措,也是践行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筑牢北方生态安全屏障的生动实践。下一步,克什克腾旗林草局将持续深化青少年生态宣教工作,以“教育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为传播导向,构建“家校社”协同联动的生态保护格局,为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建设贡献克旗力量。

  • 喀喇沁旗:林下养鹿“驮”起绿色致富路 

    2025-11-18 朗读

    喀喇沁旗:林下养鹿“驮”起绿色致富路 , 林深时见鹿,业兴后致富。在喀喇沁旗乃林镇,一幅“鹿鸣山林”的生态画卷已徐徐展开。2025年,乃林镇依托得天独厚的林下资源,打造了规模化、标准化的梅花鹿养殖育种示范区。总投资3000万元的野栖谷千头梅花鹿养殖育种基地已于今年8月正式投用,建有40亩标准化圈舍,并利用周边1000亩林地建设了放养围挡区,实现了真正的林下散养。基地负责人王晓凤介绍:“在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帮助下,我的养殖基地从无到有只用了一个月,期间我们曾多次远赴吉林、辽宁等地考察取经。”她算了一笔经济账:“母鹿每只七八千元,公鹿更贵,要两万到两万五。鹿全身都是宝——母鹿产鹿羔,公鹿的鹿茸一年割两茬,一头鹿一年能收入几千元。”更让她看好的是梅花鹿的养殖优势:“梅花鹿不用喂饲料,只吃草和玉米,它的粪便是优质有机肥,一方能卖50多元。养一头牛的成本能养八只梅花鹿。”正是看中梅花鹿温顺、食性广、抗病力强、效益可观的特点,王晓凤决心带动当地百姓共同发展:“我想通过示范养殖,把这个产业做成带动周边百姓致富的产业,让大家都能参与进来。”无独有偶,在小牛群镇金地村,喀喇沁旗鑫野康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也通过特色养殖闯出了一片新天地。合作社现有梅花鹿160多头,通过销售鹿血、鹿茸等产品年收入约25万元。更值得一提的是,合作社创新经营模式,将50多只鹿租给乌兰布统景区,年租金达5万多元。展望未来,合作社计划将养殖规模扩大到300头,并积极推进鹿产品深加工,带动更多乡亲走上致富路。从乃林镇的千亩林下散养示范区,到小牛群镇的多元化经营探索,喀喇沁旗已经形成各具特色的林下养鹿产业发展格局,共同诠释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近年来,通过盘活林业资源、创新养殖方式,喀喇沁旗正让梅花鹿养殖产业成为推动乡村振兴、带动群众增收的重要引擎,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蹚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致富新路。

  • 敖汉旗:森林草原防火演练 以“练”筑“防”保平安 

    2025-11-18 朗读

    敖汉旗:森林草原防火演练 以“练”筑“防”保平安 , 为全面提升极端天气条件下森林草原火灾应急处置能力,构建“反应迅速、协同高效、处置有力”的防扑火体系,近日,赤峰市敖汉旗林草局联合敖汉旗应急管理局组织开展2025年度森林草原灭火应急救援演练。敖汉旗矿山救护队、大黑山专业森林草原消防队及来自南部乡镇、国有林场的11支半专业扑火队参演。演练紧扣实战需求,设置了负重行军、无人机空中火情侦察、灌丛火扑打、树冠火扑打、火场移交共五个科目,全面检验了各扑火队在复杂地形与突发火情下的响应速度、战术执行与协同作战能力。在负重行军环节,各扑火队伍携带装备徒步穿越模拟火场区域,锤炼队员在恶劣环境下的体能和意志;无人机侦察则展示了高科技手段在火情监测、定位与指挥调度中的关键作用,实现了“人防+技防”“空中+地面”的立体化防控体系;在灌丛火与树冠火扑救中,队伍灵活运用“一点突破、两翼推进、穿插迂回、递进超越、以水灭火、攻坚合围”的战法实施扑救,有效控制火势蔓延;最后,通过火场移交环节,进一步完善了火灾扑救后的现场看守与评估流程,确保火场“无火、无烟、无气”,杜绝火灾复燃。此次演练不仅检验了敖汉旗森林草原火灾应急预案的可行性与实效性,也增强了多部门联动作战与专业指挥能力,为筑牢全旗森林草原防火墙提供了有力保障。下一步,敖汉旗将以此次演练为契机,针对薄弱环节完善防控措施,加强日常训练与装备升级,切实筑牢森林草原生态安全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