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林草快讯
林草护绿筑防线 赤峰防火守平安, 2025年以来,赤峰市林草局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统筹推进防火工作,行业安全稳定发展,实现全年无森林草原火灾,交出了一份亮眼答卷。责任体系闭环构建,防控基础持续夯实全市以“林草长制”为核心抓手,健全市、旗县区、苏木乡镇三级责任体系,联动应急、公安等多部门形成防控合力,压实护林护草员基层巡护责任,对重点区域实行“网格化”管理。重点时段成立12个副处级领导带队包联工作组下沉督导,通过视频会议、专项通知等方式层层传达部署,在春节、清明等关键节点筑牢防控防线。落实跨区域联防联控机制,与冀辽两省环塞罕坝8个县市签订联防联控协议,实现宣传、巡查、督导全覆盖,打破行政区域防火壁垒。宣传教育全域覆盖,群防群治氛围浓厚构建全方位、无死角宣传格局,全年开展防火宣传活动220次,出动7447人次,覆盖群众253.8万人。印发《赤峰市野外防火条例》宣传挂历5万余份,悬挂彩旗1.6万余面、条幅1.25万条,张贴标语禁令2.5万余条,发放各类宣传品13万余份。采用微信朋友圈定向投放100万条次、3231辆出租车顶灯滚动播报等新媒体手段,搭配蒙汉双语手册、进山路口智能语音警示杆,实现精准化、广覆盖宣传,全力营造“护林防火,人人有责”的社会氛围。科技赋能精准防控,隐患整治成效突出强化“智慧防火”建设,整合251处视频监控、43处瞭望塔、608台北斗巡护终端,运用智能图像识别、远红外热成像等技术,实现火情24小时不间断监测。全年累计出动督查人员2477人、车辆836辆,开展野外火源治理110次,整改问题107个;联合开展“五部门”专项行动,排查整改火灾隐患6起,制止违规用火246起,教育处置391人。科学推进计划烧除工作,2025年春季防火期来临前,全市上下广泛动员,共计161个苏木乡镇、603个嘎查村及9个林场积极参与并规范实施计划烧除,累计点烧长度14183千米、清理面积约26万亩,控制面积约110万亩,为春季防火工作夯实基础。秋季防火开展以来,针对可燃物湿度较大情况,积极开展烧除和可燃物清理工作,全市累计43个苏木乡镇、288个嘎查村及44个林场协同发力,在严格落实安全管控措施的前提下,目前已完成计划烧除清理长度218千米、清理面积0.6万亩,实现控制面积约166万亩,同步推进秸秆饲料化利用0.1万亩,通过“清、烧、用”相结合的方式,全方位压缩火灾发生空间,从源头降低火灾风险。应急能力全面提升,项目建设稳步推进发布《赤峰市森林草原防灭火规划(2024-2030)》,修订各级防火预案,举办骨干培训班,开展实战演练20次,527人专业队伍和989人半专业队伍防火期内靠前驻防,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值守。抓实行业安全生产,贯彻“三管三必须”要求,推进“林电共安”攻坚战,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活动12次,排查整治重点领域隐患,确保行业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率为零。重点项目持续推进,《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中东部森林火灾高风险区综合治理工程建设项目》完成采购,共投资3787万元,项目建成后将为防火能力提升奠定坚实基础。展望未来,赤峰市林业和草原局将持续坚守“零重特大森林草原火灾”底线,进一步细化责任清单、扩大计划烧除规模、优化宣传模式、强化隐患排查,积极推进防火阻隔系统建设项目,完善“科技防控、精准管控、高效处置”体系,推动森林草原防火工作再上新台阶。
锡林郭勒盟太仆寺旗应急管理局联合林草资源保护站共同开展2025年森林草原防灭火演练 , 为有效应对森林草原火灾,全面提升锡林郭勒盟太仆寺旗各防火队伍应急处置能力,近日,锡林郭勒盟太仆寺旗应急管理局、林草资源保护站、各苏木乡镇临时防灭火应急队、消防救援大队、蓝天救援队共同组织开展了2025年森林草原防灭火实战应急演练。此次演练,主要针对锡林郭勒盟太仆寺旗林场草地焚烧引发山林火灾,火势在风力作用下迅速蔓延为模拟背景。巡护人员第一时间发现火情,立即利用通讯设备向指挥中心报告,启动应急预案。各扑火队伍接到指令后,快速集结并携带灭火装备奔赴火场,有序展开灭火及火场清理作业。队员们操作风力灭火机扑打明火,利用高压水泵进行远距离输水灭火,同时手持铁锹、扫帚等工具清理余火,防止复燃。演练过程中,参演人员紧密配合,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灭火作业,使火情得到有效控制。通过演练,进一步提升了各部门的应急响应、协同作战及实战灭火能力,达到了预期效果。此次演练点共出动人员40余人,出动车辆约10台次。下一步,锡林郭勒盟太仆寺旗将不断提高森林草原防灭火综合能力,持续加强与各相关部门的协作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共同筑牢森林草原防火安全防线,为生态文明建设保驾护航。
乌兰察布市林草局组织召开林草种质资源普查工作总结会, 近日,乌兰察布市林草局组织召开全市林草种质资源普查工作总结会。内蒙古自治区林草种质资源验收专家组组长、内蒙古农业大学教授刘果厚带队,会同自治区相关专家莅临指导。乌兰察布市林草局副局长刘嘉玮主持会议,相关负责人及普查工作人员参加会议。会议全面总结了乌兰察布市林草种质资源普查工作的整体情况、主要成果与经验。在听取汇报、审阅普查资料和成果报告后,专家组对乌兰察布市普查工作取得的阶段性成果给予了充分肯定,认为此次普查初步摸清了乌兰察布市林草种质资源的家底,为后续的保护与利用工作奠定了重要基础。同时,专家组从技术规范、数据精度、标本制作、资源鉴定以及报告撰写等多个维度,提出了改进建议。乌兰察布市林草局副局长刘嘉玮表示,专家组提出的意见切中要害、实事求是。下一步,乌兰察布市将针对专家组指出的问题制定整改方案,逐项落实、限期完善,确保普查成果的科学性、规范性和实用性,推动乌兰察布市林草种质资源保护与管理工作再上新台阶。
乌兰察布市林草局举办2025年“野生动植物”专题培训班,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进一步提升全市野生动植物保护队伍的专业化水平与履职能力,近日,乌兰察布市林草局举办野生动植物保护专题培训班。各旗县林草局分管领导与业务骨干参加培训。本次培训内容紧密结合工作实际,采用“理论授课+实地教学”的立体模式,为参训人员精准“充电蓄能”。理论教学阶段,重点讲解了野生动物人工繁育行政许可办理流程及全市2025年野生动植物保护情况,同时,针对野生动植物保护补助项目申报流程等核心业务开展专项教学。业务授课结束后,乌兰察布市林草局组织参训人员开展实地教学,先后走进乌兰察布市野生动物救助站、黄旗海智慧化监管平台及黄旗海自然保护区监测点。在野生动物救助站,参训人员了解了野生动物救助站建设经验及野生动物救助流程。在黄旗海智慧化监管平台,深入了解多维度生态感知、多数据分类管理等技术应用场景,实现了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的深度融合。同时前往黄旗海自然保护区监测点查看水鸟迁徙情况,围绕巡护难点、物种识别、应急处置等问题展开热烈讨论,互相交流经验,现场学习氛围浓厚,收到了良好效果。本次培训聚焦工作实际,有效补齐了业务短板。下一步,乌兰察布市林草系统将把所学技术方法运用到一线实践,为乌兰察布市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贡献力量。
治沙发电增收的“三重效益” , 初冬的晨曦穿透薄雾,洒向赤峰市敖汉旗科尔沁沙地南缘,一排排蓝色光伏板如整齐列队的“能源卫士”,在沙地上缓缓铺展。板下,沙打旺的绿意依稀还在,紫花苜蓿的根须深插泥土,曾经漫天黄沙的贫瘠土地,如今被层层绿色包裹,涌动着生机与活力,这是敖汉旗敖润苏莫苏木15万千瓦光伏电站绘就的生态新图景。近年来,敖润苏莫苏木锚定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打破传统治沙模式局限,探索出“光伏治沙”这一创新路径,让清洁能源生产与生态修复在沙地上实现“同频共振”。光伏板排列在沙地2020年,15万千瓦光伏电站启动建设,历经2年攻坚,于2022年实现全容量并网发电,为沙地治理注入能源动力。项目建设中,不仅在浩瀚沙地上搭建起48组光伏阵列单元,安装30余万块光伏组件,构建起规模化清洁能源生产基地。同步推进生态修复工程,累计铺设草方格沙障6534.2公里,为沙地穿上了“防护衣”,有效固定流沙。飞播沙打旺、紫花苜蓿等优质牧草434.04公顷,栽植柠条13万株,林草成活率高达95%,为当地畜牧业提供了优质饲草,形成了“光伏发电+牧草种植+畜牧业”的良性循环。如今,该电站年发电量稳定达3亿千瓦时,实现产值近亿元,实现了“治沙、发电、增收”三重效益。
赤峰市红山区开展毁林毁草及禁牧宣传工作 , 为坚决遏制毁林毁草等违法违规行为,切实守护辖区林草资源安全,11月10日,赤峰市红山区农牧综合行政执法大队林草执法中队协同文钟镇三道井子村“两委”班子,在三道井子村开展“面对面”政策宣传活动,以精准解读、生动阐释推动禁牧护林政策入脑入心,为生态保护工作夯实群众基础。此次宣传聚焦“政策红线、生态利害、禁牧必要”三大核心,靶向发力破解宣传痛点。在政策解读环节,执法人员结合典型案例,详细阐释《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赤峰市禁牧休牧和草畜平衡条例》等法律法规的核心条款,明确界定毁林毁草、违规放牧等行为的法律边界,严肃告知相关违法行为的处罚标准与法律后果,强调“生态保护无小事,违法必究零容忍”,引导村民树立“学法、懂法、守法”的生态保护意识。围绕生态价值宣讲,工作人员立足红山区生态实际,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拆解林草资源的生态功能——森林作为“地球之肺”,草原作为“生态屏障”,在涵养水源、调节气候、防止水土流失、维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对比“短期经济收益”与“长远生态损失”,清晰揭示毁林毁草行为对区域生态安全的破坏本质,阐明其不仅损害当前生态环境,更会影响子孙后代生存福祉,让村民深刻认识到“护林护草就是护家园、护生计”。针对禁牧政策,执法人员从辖区林草资源现状出发,深入分析过度放牧对草原植被的破坏危害,详细说明禁牧休牧是修复草原生态、实现草畜平衡的关键举措,消除个别村民的误解与疑虑,争取群众对禁牧工作的理解与支持。下一步,林草执法中队将持续加大巡查监管及宣传力度,对“毁林毁草”违法违规行为做到“早发现、早制止、严处理”,为区域生态保护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乌兰察布市举办林草系统安全生产暨森林草原防火工作业务培训班 , 近日,乌兰察布市林草局举办林草系统安全生产暨森林草原防火工作业务培训班。乌兰察布市应急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乌兰察布市林草局相关科站负责人及各旗县林草局、应急管理局、林场分管领导与业务骨干参加培训。乌兰察布市林草局副局长张文魁出席并致辞。会议强调,一要强化责任落实,扎实筑牢林草行业安全生产和森林草原防火防线。切实增强做好安全生产和森林防火工作的责任感,时刻绷紧安全生产和森林草原防火这根弦,增强忧患意识,强化底线思维。二要坚持问题导向,确保此次培训取得实际成效。明确阶段性重点任务,及时调度进展情况,动态更新排查整治台账,加强监督检查、强化帮扶指导和教育培训等工作。三要注重严明纪律,确保培训各项工作顺利完成。坚决杜绝虚以应付、自由散漫的现象,认真总结工作经验,保证学习效果。本次培训聚焦现场火情判断、组织指挥、扑火安全等核心内容,通过精准授课提升了参训人员业务能力,进一步增强了全市林草系统干部职工做好安全生产及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有效丰富了工作方法、提升了业务素质,为推动乌兰察布市林草系统安全生产及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治沙绘绿惠民生 书写生态与民生共赢新答卷 , “十四五”期间,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坚定不移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以挂图作战的决心与魄力打响科尔沁沙地歼灭战。五年间,共完成人工造林5.63万亩、封山育林4.5万亩、退化林修复14.4万亩、灌木平茬59.46万亩。全旗各族干部群众义务植树35万株。昔日黄沙漫天的荒漠悄然换上绿装,不仅实现了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生态逆转,更让群众的生活环境、收入来源和思想观念发生了全方位、深层次的变革,走出了一条生态与民生共赢的高质量发展之路。生态环境嬗变:从“风沙围城”到“绿意环绕”曾经的阿鲁科尔沁沙区,流动沙丘不断吞噬草场,风沙肆虐是这里的日常。“十四五”以来,通过实施多项森林抚育及低效林改造项目,显著提升区域森林质量与生态服务功能。2022至2023年累计完成造林补助项目8.46万亩,包括低质低效林改造灌木平茬6万亩、山杏嫁接扁杏2.46万亩。依托“三北”工程林草湿荒一体化保护修复项目,完成森林抚育73.6万亩,重点修复退化林地,调整林分密度,增强生态稳定性。今年完成退化草原修复29.26万亩。通过森林结构优化,区域生物固碳释氧能力显著提升,水土流失减少30%以上,水源涵养量增加约15%,生物多样性显著提高。为了进一步增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该旗将优质牧草种子繁育基地建设作为推动草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抓手,精准落实“人工培育+野生保育”双轨策略,建成具备灌溉条件的优质牧草种子繁育基地1万亩、野生优质牧草种子繁育基地1万亩,为全旗“草-畜-乳”产业链稳定运行与草原生态可持续发展筑牢了种业根基。更新经营方式:从“靠天吃饭”到“收入多元”“十四五”期间,该旗把防沙治沙成果直接转化为沙区群众手中实实在在的收入和提升生活质量的增长点。在政策引导和扶持下,标准化棚圈、青贮窖和优质饲草料地成为家家户户的“标准配置”。实施舍饲圈养避免了因风沙等自然灾害造成的财产损失,牲畜成活率、出栏率显著提高。同时,通过集中育肥、错季出栏,农牧民的养殖收入变得更加稳定和可观。随着农户的思想观念由“靠天养畜”向“少养精养”过渡,一些市场价值更高、更适应舍饲的优质肉牛、奶牛等品种落户牧民家。单一的、破坏性的畜牧业,正被高效的、可持续的“绿色畜牧业”所取代,家庭经营性收入实现了质的飞跃。此外,阿鲁科尔沁旗还依托其生态优势和独一无二的游牧畜产品,全力打造从牧场到餐桌的高质量全产业链。面向周边旗县和通辽地区,生产群众放心食用的奶制品,巴彦温都尔苏木巴彦查干嘎查阿润奶食加工坊制作的奶食品,年均收入逾10万元。内蒙古塔林花汇朋食品有限公司打造的牛肉酱生产线车间,面向原始游牧核心区,销售黑头大尾羊羊肉和内蒙古原生态草原黄牛肉,深受牧民们的青睐。重塑思想观念:从“索取自然”到“守护绿色”为了全面加强林草资源管护工作,保护来之不易的绿色成果,2022年至2025年,旗级林草长巡查100余人次、苏木乡镇级林草长巡查2.71万余次。2024年4月,在绍根镇成立毁林毁草联合办案中心,建立属地政府、公安、林草、自然资源、检察院、法院等多部门协作联动快速办案机制,切实发挥林草长+警长+检察长协作机制作用,形成执法、司法合力。高效推进了涉林涉草案件快侦快办,实现网格化、常态化的防范和打击,助推草原林地资源有效保护、合理利用、健康发展。2024年以来,共查处结案各类违法案件778起,其中,处罚案件210起,总罚款金额为741.18万元;共移送涉刑案卷149起;受理不予处罚案卷226起。为了加大草畜平衡和禁牧休牧监管力度,阿鲁科尔沁旗采取“林草局小组+苏木乡镇+生态护林员+村委会”全民参与模式,鼓励引导村委会、村民参与草原监管工作,提高公众对草原保护的意识和参与度。阿鲁科尔沁旗林草局组成包联小组,进行执法监管、案件鉴定与技术服务工作,覆盖14个苏木乡镇和2个街道办事处。还结合每年的全国草原法宣传月活动,集中人力物力开展全旗范围内的草原法律法规宣传活动,累计出动宣传车90台次、张贴悬挂条幅和标语600余处、印发蒙汉文字宣传单10余万张,对草原法律法规进行广泛宣传,努力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执行草畜平衡、禁牧休牧和保护草原生态的浓厚氛围。全旗上下联动共压减了超载牲畜30万羊单位,将草畜平衡指数下降到10%以下。如今,生态保护意识已深深植根于群众心中,可持续发展理念成为共识。保护林草植被、禁止乱垦滥牧、防治草原森林火灾和病虫害,不再是政府的强制要求,而是群众的自觉行动。越来越多的农牧民主动加入植树造林、巡护管护队伍,从生态建设的“旁观者”转变为“主力军”,用实际行动践行“保护好生态才能永续发展”的深刻内涵。治沙,既要“绿起来”,也要“美起来”,更要“富起来”。“十四五”的五年,是阿鲁科尔沁旗生态环境显著改善、民生福祉持续增进的五年。全旗上下以坚韧不拔的毅力治沙植绿,以创新务实的举措兴产富民,成功走出了一条生产发展、生活改善、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下一步,阿鲁科尔沁旗将继续扛起生态保护与修复的重任,持续巩固拓展防沙治沙成果,深化科技治沙,拓展生态产业,在两大沙地歼灭战中书写更加辉煌的绿色奇迹,让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画卷在这里永续延展。
蔡桂芳调研指导重大项目联审联批专班、林草服务窗口工作情况 , 近日,乌兰察布市林草局党组书记、局长蔡桂芳前往乌兰察布市政务服务大厅调研重大项目联审联批专班、林草服务窗口工作情况。在重大项目联审联批专班,蔡桂芳详细询问了工作对接情况,全面了解了三级联审工作机制与管理方式。强调,联审联批工作机制在重大项目建设中起到重要作用,抽调专班工作人员要主动担当作为,高效协同联审部门,为重大项目建设提供稳定、高效的林草要素支撑,积极推进项目前期工作,提高重大项目审批服务效率。在林草政务服务窗口,蔡桂芳认真听取了受理审批流程、办结时限、行政许可领取等情况,仔细查看了审批平台系统与受理审批时间节点统计表。他强调,政务服务窗口的工作质量直接关系到林草局的对外形象,窗口工作人员要严格遵守工作纪律,展现良好的精神面貌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提升林草服务。要不断提升“高效办成一件事”工作质量,创新举措,坚决杜绝超期办理现象。蔡桂芳指出,项目手续办理效率是政务服务能力的直接体现,要优化窗口服务、延时服务、帮代办服务等工作流程,通过联审联批工作机制加强与其他部门协调沟通,做到密切配合、精准发力,压缩审批时间,提高审批速度,为重大项目落地提供全方位、高效率林草保障服务,打造一流林草营商环境。
锡林郭勒盟锡林浩特市林业和草原局专职扑火队深入中广核晨辉风电场开展森林草原防火培训工作 , 为切实强化风电场森林草原防火工作,提升工作人员应急处置能力,近日,锡林郭勒盟锡林浩特市林业和草原局专职扑火队深入辖区中广核晨辉风电场,开展“理论+实操”相结合的防火专题培训演练活动,以专业指导筑牢生态安全与生产安全双重防线。培训现场,队员结合风电场周边植被分布特点及防火工作实际,围绕三大核心内容展开系统授课:一是森林草原火灾的预防要点与初期扑救技巧,重点讲解火源管控、隐患排查及不同火情的处置逻辑;二是防火相关法律法规解读,明确工作人员在防火工作中的责任义务与违规后果;三是紧急避险知识传授,涵盖火场逃生路线选择、防护装备使用等实用技能,帮助参训人员树立“安全第一”的应急理念。授课过程中,队员结合典型案例答疑解惑,让理论知识更易理解、便于掌握。理论学习结束后,随即开展风力灭火机实操演练。队员现场示范了设备组装、燃油配比、启动操作、故障排查等关键流程。参训人员分组上阵、亲手实操,从设备检查到规范操作逐一练习,队员全程跟班指导,及时纠正不规范动作,确保每位参训人员都能熟练掌握风力灭火机的使用方法和应急处置流程。演练现场分工明确、操作有序,充分检验了培训效果。此次培训演练,有效打通了防火知识向实操能力转化的“最后一公里”,既提升了风电场工作人员的防火意识和应急处置水平,也构建了“场企联动、协同防控”的防火工作格局。下一步,锡林郭勒盟锡林浩特市林业和草原局专职扑灭火队将持续深化防火宣传培训,针对重点区域、重点行业开展精准指导,为守护辖区森林草原资源安全筑牢坚实屏障。